1,青海湖不属于任何一个市,而是位于青海湖几个行政区的交汇处;
2、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3、青海湖位于祁连山系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
4、青海湖环湖行政区有较多个,湖的东面属西宁市湟源县,湖的南面属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湖的西面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湖的北面属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和海晏县。
天峻县最高海拨5826.8米,最低海拨2850米,相对高差近3000米,平均海拨4000米以上。 天峻县地处青海省东北部,青海湖西侧,祁连山南麓,柴达木盆地东部,东邻祁连县和刚察县,南接共和县和乌兰县,西毗德令哈市,西北与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为界。介于东经96°49′42″—99°41′48″,北纬36°53′—48°39′12″之间。 天峻县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青藏铁路、315国道穿越县境,交通十分便利,县政府驻地新源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青海省天峻县最高海拨5826.8米,最低海拨2850米,相对高差近3000米,平均海拨4000米以上。天峻县的地形可概括为:六大水、五大山、丘陵沟谷间平原,大小河四十三,湖泊沼泽连冰川;中部高,两头低,东南宽西北窄,形似楔;海拨高。天峻县隶属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天峻县最高海拨5826.8米,最低海拨2850米,相对高差近3000米,平均海拨4000米以上。 天峻县地处青海省东北部,青海湖西侧,祁连山南麓,柴达木盆地东部,东邻祁连县和刚察县,南接共和县和乌兰县,西毗德令哈市,西北与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为界。介于东经96°49′42″—99°41′48″,北纬36°53′—48°39′12″之间。 天峻县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青藏铁路、315国道穿越县境,交通十分便利,县政府驻地新源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1.青海湖
青海湖,藏名“错温布”,意为“青色的海”,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周围有四座高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间,湖中的海心山和鸟岛也都是游览胜地。

2.察尔汗盐湖
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省西部,柴达木盆地南部,地跨格尔木市和都兰县,是一个海成湖,是青藏高原形成时留下的古特提斯海海水积累形成,被称作是“青藏高原的聚宝盆”,最著名的是湖面上长达32公里的“万丈盐桥”。

3.茶卡盐湖
茶卡盐湖,别称“茶卡”或“达布逊淖尔”,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境内,因湖面平静无波的景象而被称为“中国的天空之镜”。

4.孟达天池
孟达天池,位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部孟达自然保护区,湖水碧绿,群峰环绕,被誉为“青藏高原上的西双版纳”。

5.扎陵湖
扎陵湖,又称“茶灵海”,藏语意为“白色长湖”,位于青海省玛多县西部的凹地内鄂陵湖上游,与鄂陵湖并称为“黄河源头的姊妹湖”。湖泊的四周都是高山草甸,是青海的重要牧场。

6.鄂陵湖
鄂陵湖,又称“鄂灵海”,藏语意为“蓝色长湖”,位于青海省玛多县西部的凹地内扎陵湖下游,与扎陵湖并称为“黄河源头的姊妹湖”。历史上,鄂陵湖是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地方。

7.哈拉湖
哈拉湖,位于青海省天峻县和德令哈市之间,湖面海拔4077米,深处无人区,是柴达木盆地内最大湖泊,青海省第二大湖泊。

8.可鲁克湖
可鲁克湖,也称克鲁克湖、库尔雷克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境内,与托素湖并称为“姊妹湖”、“情人湖”。

9.托素湖
托素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怀头他拉镇,与可鲁克湖并称为“姊妹湖”、“情人湖”。

10.千姿湖
千姿湖,位于青海省贵德县境内,是黄河源流域的沼泽湖泊群湿地,深秋季节是观赏和拍摄千姿湖景色的最佳时节。
天峻县最高海拨5826.8米,最低海拨2850米,相对高差近3000米,平均海拨4000米以上。 天峻县地处青海省东北部,青海湖西侧,祁连山南麓,柴达木盆地东部,东邻祁连县和刚察县,南接共和县和乌兰县,西毗德令哈市,西北与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为界。介于东经96°49′42″—99°41′48″,北纬36°53′—48°39′12″之间。 天峻县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青藏铁路、315国道穿越县境,交通十分便利,县政府驻地新源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條萊垍頭
青海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海湖流域盆地的腹部,三面环山一面河谷地,四周山峦起伏,东与东北部为日月山和团宝山,北连大通山,南傍青海南山,西接布哈河谷地,湖水面海拔3196米。青海湖及流域的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6°15′~38°20′,东经97°50′~101°20′之间,流域面积2.96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域涉及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刚察、海晏2县,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保护区占整个流域面积的16.69%,以青海湖水体湿地、水禽候鸟及栖息地岛屿和湖岸湿地为主要保护区域,面积49.52万公顷。

1975年,青海湖鸟岛管理站成立;1980年1月,青海省人民政府将共和县石乃亥乡辖区内的泉湾湿地一带划入保护区;1984年8月30日成立青海湖自然保护区鸟岛管理处;青海湖是青海省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环湖地区和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出重要的生态区位和社会地位,并成为青海省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候鸟禽流感研究的科研基地和高原湖泊旅游的重点景区。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极具特点,在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发展中,其特有的生态功能和科学研究价值及社会作用深得人们的关注。

截至2020年7月,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共辖3个县级市、3个县,分别是格尔木市、德令哈市、茫崖市、都兰县、乌兰县、天峻县,另有派出机构大柴旦行政委员会,管理自治州直辖的柴旦镇、锡铁山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德令哈市乌兰东路16号。
县级市
1.德令哈市
德令哈市建政于1988年,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教育、科技、文化中心,也是海西东部经济区中心,总面积2.77万平方公里。
“德令哈”是蒙古语“金色的世界”的意思。境内有柏树山、黑石山水库、“外星人遗址”、怀头他拉岩画、“褡裢湖”等旅游景点。
2.格尔木市
格尔木市,隶属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地处青海省中西部,总面积118954.18平方千米。
“格尔木”是蒙古语译音,又译作高鲁木斯、郭里峁、噶尔穆,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
格尔木是青海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要塞和中国西部的交通枢纽,青藏、青新、敦格三条公路干线在此交汇。
3.茫崖市
茫崖,隶属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青海省西北边陲,柴达木盆地西缘,市域总面积4.99万平方千米。
茫崖一名源于蒙古语“额头”, 茫崖市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青海省通甘入疆的咽喉要道,青海的“西大门”,是青海西北部重要交通枢纽。
县
4.天峻县
天峻县隶属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湖西北部、柴达木盆地东缘,是海西州唯一的牧业县,煤炭和畜牧业是主要产业。
因境内的环青海湖十三名山之一的“天峻山”音译而来,全县总面积2.57万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占总面积的50.1%。
5.都兰县
都兰县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东南部,,总面积4.527万平方公里。都兰,蒙古语意为“温暖”,是青海省的十大资源县之一。
6.乌兰县
乌兰县隶属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中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柴达木盆地东部,全县土地总面积12858.16平方公里。境内著名景点有都兰寺、魔鬼城、茶卡盐湖等。
湟中
湟源
祁连
海晏
刚察
同仁
尖扎
泽库
共和县
同德
贵德
兴海
贵南
玛沁
班玛
甘德
达日
久治
玛多
杂多县
称多县
治多县
囊谦
曲麻莱县
乌兰
都兰
天峻
共27个县。
【青海省简介】:
青海隶属中国,位于祖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全省均属青藏高原范围内,介于东经89°24′3"——103°04′10",北纬31°36′2"-39°12′45"之间,北部和东部同甘肃省相接,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南部和西南部与西藏自治区毗连,东南部与四川省接壤,是联结西藏、新疆与内地的纽带,省会城市为西宁市。 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被称为“江河源头”,又称“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组成,以西宁为省会。 青海省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79.66万人(2016年),辖2个地级市6个自治州,共计6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27个县7个自治县3个县级行委,拥有金银滩草原、青海湖、塔尔寺、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土林国家地质公园、龙羊峡黄河大峡谷等景点。
【名称由来】:
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 。
唐、宋属 吐蕃;元朝其土地属 宣政院管辖;明朝属 朵甘都司等;清朝初为 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之始。
民国初设 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变。
【位置境域】:
青海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被称为“江河源头”,又称“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本省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35′——103°04′,北纬31°9′-39°19′之间,全省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三分之一,面积排在新疆、西藏、内蒙古之后,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四位。
青海四周相邻的省、区,北部和东部同甘肃省相接,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南部和西南部与西藏自治区毗连,东南部与四川省接壤。
【气候特征】:
青海属于 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长、 太阳辐射强等特点。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各地区气候有明显差异,东部湟水谷地,年平均气温在2~9℃,无霜期为100至200天,年降雨量为250~550毫米,主要集中于7~9月,热量水分条件皆能满足一熟作物的要求。柴达木盆地年平均温度2~5℃,年降雨量近200毫米,照长达3000小时以上。东北部高山区和青南高原温度低,除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江河源头以西的山地外,年降雨量一般在100~500毫米。青海地处中纬度地带,太阳辐射强度大,光照时间长,年 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可达690.8~753.6千焦耳,直接辐射量占辐射量的60%以上,年绝对值超过418.68千焦耳,仅次于西藏,位居中国第二。
青海省气象灾害较多,主要为干旱、冰雹。霜冻、雪灾和大风。
【民族分布】:
青海的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回族、 土族、 撒拉族和蒙古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为青海所独有。5个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区均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6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其中有5个藏族自治州(玉树、果洛、海南、海北、黄南藏族自治州)、1个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个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1个撒拉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2个回族自治县(化隆、门源回族自治县)、2个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1个蒙古族自治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72万平方公里总面积的98%,区域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81.55%。此外全省还有28个民族乡。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1.9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