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管理费用─坏账损失
贷:应收账款
备抵法要求平时在每个会计期间的期末都按照权责发生制对可能发生的坏账进行预计,并编制如下的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坏账损失
贷: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是指企业的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计提的,是备抵账户。企业对坏账损失的核算,采用备抵法。在备抵法下,企业每期末要估计坏账损失,设置“坏账准备”账户。备抵法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按期(至少每年末)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并转作当期费用;实际发生坏账时,直接冲减已计提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余额的一种处理方法。
扩展资料
企业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企业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合理地估计。
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债务单位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等,以及应收款项逾期3年以上),下列各种情况一般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1)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
(2)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
(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
(4)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坏账准备
一、发生坏账损失时,应注销收不回来的应收账款的金额,同时减少已计提的坏账准备。会计分录: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二、说明
1、企业的各项应收款项,可能会因购货人拒付、破产、死亡等原因而无法收回。这类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就是坏账。企业因坏账面遭受的损失为坏账损失或减值损失。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应收款项的减值只能采用备抵法,不得采用直接转销法。
2、企业应当设置“坏账准备”科目,核算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计提、转销等情况。企业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应当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登记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借方登记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金额和冲减的坏账准备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坏账准备。
(1)企业计提坏账准备时,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冲减多计提的坏账准备时,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科目。
(2)企业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坏账转销时,应当冲减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实际发生坏账损失时,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
(3)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应当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增加坏账准备的账面余额。借记“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
你好, 这个问题可能从原理上给你讲一下要好些,希望你能豁然开朗 (1)这里先讲一下为什么要借: 管理费用, 贷: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是个什么东西呢?它是应收账款的抵减科目,我们直接从资产负债表入手来理解会更容易.资产负债表上有应收账款这个项目(注意,报表上的叫项目,而非科目),这个项目上的数是如果填列的呢? 报表上应收账款这个数,应该等于应收账款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科目的借方余额. 当企业可能发生坏账损失时,我们借记费用,贷记坏账准备.这笔分录的意思是: 费用增加,资产减少.你想,你应该收回的钱收不回来的时候,你的资产是不是少了? 资产减少的原因一般有几种可能:1是另一种资产增加,比如我们用银行存款购买固定资产,其实质是资产形式的转化,分录为: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2是负债减少,比如我们用现金偿还了短期负债,分录为:借:短期负债,贷:现金. 3则是产生了费用.比如公司招待客户吃饭,我们借:管理费用,贷:现金. 坏账损失的性质是什么呢?作为一种损失,它的实质是一种费用.它最终会造成企业利润的减少(因为钱收不回来,利润肯定会减少).因此,我们将其计入费用,以前计入管理费用,现在新准则要求我们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即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 无论是借管理费用还是借资产减值损失,其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增加了企业当期的费用,最终减少当期利润. 举个数字来让你更加明白你的理解错误在哪里.假设期末应收账款就是1000元,计提坏账准备5元.那么,报表上的应收账款就应该是995元,但是按照你的做法,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则报表上反映出来的应收账款还是1000元. 因为你应收账款为借方995, 坏账准备为借方5, 二者抵减后,报表上应收账款还是1000. 也许你还是会感到晕,再讲讲你做的那笔分录的意思又是什么呢? 是坏账确实已经发生了做的分录. 我们之所以计提坏账准备,其根源在于我们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及备抵法进行账务处理. 在这样的假设下,当坏账可能发生的时候,我们就要确认它(注意理解我刚才说的,发生坏账,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费用增加,资产减少),我们如何来确认? 借:费用,贷:资产. 但是,这并不代表坏账已经发生了.只是我们认为它发生的可能性大.正因为其还并未发生,我们便不能直接减少应收账款,于是我们想了个办法,设置一个它的备抵科目,叫坏账准备.先把可能发生的损失计入到坏账准备这个科目里来,待事实明确了再作处理.那么,事实可能是怎样的呢? 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计提的坏账确实发生了,那5元钱确实收不回来了,那么我们再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 现在坏账准备这个科目经过一贷一借已经余额为0了,而应收账款科目减少5,余额为995. 这才表明,有5元钱确实已经收不回来了.第二种可能是,第二年我们发现这个钱能收回来,甚至是已经收回来了,这种情况,表明我们上一年计提坏账其实是不对的.但是当时已经计提了,怎么办呢?我们在本期予以转回. 此时借:坏账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 坏账准备经过一贷一借又平了,余额为0,应收账款仍然是1000元,没有损失. 贷资产减值损失怎么理解呢? 费用在贷方,表明费用减少,最终使利润增加.你可以简单的这样理解,前期我们确认了5块钱的损失,事后表明不该确认,那么我们在本期减少本期的费用5元,以弥补前期确认的那5元损失. (2)好,第二个问题相对来说就简单多了.你说的这笔借:应收账款,贷:应收票据的分录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我们一般不会对应收票据直接计提坏账准备.如果要计提坏账准备,我们会先将其转入应收账款,再计提坏账.你的那笔分录反映的就是将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这笔分录其实还没有计提坏账.比如你要对这10万的票据全部计提坏账,那么完整的记账分录是: 借:应收账款10万,贷:应收票据10万. 借:资产减值损失10万,贷:坏账准备10万. 假设企业只有这些资产,那么最终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就是应收票据为0, 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抵消后也是0, 而利润表上资产减值损失为10万, 最终企业利润为-10万 写得太多了, 不知道你理解了没有. 有什么问题直接在百度上问我吧,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坏账准备期初余额应该为1000元吧(以下按1000元计算):1、因赊销形成应收账款5000元,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2、收回前期欠款,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3、收回部分销售货款, 借应收账款10000 银行存款13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 应缴税金-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4、预收货款,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5、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0000+5000-5000+10000=20000 应提取坏账准备=20000*10%-1000=1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0 贷:坏账准备--应收账款 1000。
1、坏账准备确认坏账时:
借:坏账准备10000
贷:应收账款10000
2、确认坏账无法收回
借:坏账准备1000
贷:应收账款1000
3、计提坏账后 又收回
借:银行存款(库存现金)9000
贷:坏账准备9000
扩展资料
坏帐损失指企业未收回的应收帐款、经批准列入损失的部分。提取坏帐准备的企业,也在本帐户反映,发生坏帐时,直接抵减坏帐准备。不提取坏帐准备的企业,发生坏帐时,直接在本帐户核算。
会计分录亦称“记帐公式”。简称“分录”。它根据复式记帐原理的要求,对每笔经济业务列出相对应的双方帐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坏帐损失
第一年: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0000*5%=100000
贷:坏账准备 100000
第二年:
借:坏账准备 12000
应收账款——甲 2000
——乙 10000
年末:借:资产减值损失 2400000*5%-100000+12000=32000
贷:坏账准备 32000
第三年:
借:应收账款——乙 10000
贷:坏账准备 10000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应收账款——乙 10000
年末:应计提坏账准备2600000*5%-100000+12000-32000-10000=0
不需计提
第四年:现金折扣是多少?
销货时;
借:应收账款 2000000(1+17%)*(1-十天内折扣)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 340000
收款时:
十天内付款1000000
借:银行存款 1000000*(1+17%)*(1-十天内折扣)
贷:应收账款 1000000*(1+17%)*(1-十天内折扣)
剩余的付款
借:银行存款 1000000*(1+17%)
贷:应收账款 1000000*(1+17%)*(1-十天内折扣)
财务费用 1000000*(1+17%)*十天内折扣
也有人认为计算现金折扣是按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现金折扣计算,即:销货时应收账款=2000000*(1-折扣)+340000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