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苗圃的建立 育苗首先要建立苗圃。
有了好的苗圃,才有可能培育出健壮的苗木,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 (一)苗圃地的选择 1.土壤苗圃地土层应当深厚,一般以沙质壤土较好。
粘重土壤易板结,春季地温回升迟缓,不利出苗,影响幼苗根系生长发育。土质瘠薄,肥力低,保水能力差的沙地和重茬地也不宜做苗圃。
盐碱地育苗易使幼苗发生盐碱危害,导致幼苗死亡。重粘土.沙土.盐碱土都必须进行改良,分别掺沙、掺土、修台田,并大量施用有机肥料方能使用。
2.地势应选择背风向阳、日照好、稍有坡度的开阔地。平地地下水位宜在1-1.5以下,其心土有良好的透水性,并且年水升降变化不大。
地下水位过高的地块,要做好排水工作。高山、风口、低洼地以及坡度大的地方,都不宜作苗圃。
3.水源苗圃地要特别注意选择有水利条件的地方。种子萌发和插条生根、发芽,均需保持土壤湿润。
幼苗生长期根系较浅,耐旱力弱,要及时灌水,促使幼苗健壮生长。 (二)整地施肥 1.深耕施肥果树苗圃地一般深翻20-40厘米,过浅不利蓄水保墒和根系生长。
河北省气候比较干旱,以秋耕较好,春耕地时,要耙耢镇压,以利保墒。 为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使苗木生长,确保苗木质量,应结合有翻,每亩施入腐熟的农家肥5,000-10,000公斤,草木灰50公斤做底肥。
2.精细耕地播种圃在地表10厘米以内不能有较大的土块。种子越小,要求整地越细,以满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时对土壤的要求。
整地要做到上塇下实。上塇有利于幼苗出土,还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实可满足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水分,上塇下实的配合,才能给种子萌发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3.培垄作畦山定子、海棠、杜梨等小粒种子,通常用平畦育苗。畦宽1-1.2米,畦长5-10米,埂宽30-40厘米,做畦时要留出步道和灌水沟。
地势低洼,土质粘重,但灌水条件好的地方,亦可采用高畦育苗,以利排水和提高地温。同时,高畦不易板结,便于幼苗出土和起苗。
大粒怕涝种子,还可以做高垄育苗。高畦的畦面高出步道15-20厘米为宜;高垄一下底宽60-70厘米,垄面宽30-40厘米,垄高15-20厘米为宜。
二.实生苗的培育 凡由种子播种培育出来的苗木称为实生苗。果树育苗,除核桃、板栗常用实生苗直接培育果苗外,一般多培育砧木实生苗,然后嫁接。
由于实生苗种子来源多,方法简便易行,便于大量繁殖,因此生产上普遍采用砧木实生苗来发展果苗。 (一)砧木种子的采集与贮藏 培育丰产优质的果树,必须有健壮的苗木,要有健壮的苗木,必须有优良的砧木,各类砧木的特性不同,适应性也不一样。
选用的砧木椋应该是这样:对当地环境适应性强,如比较抗旱、抗寒、耐涝、耐盐碱等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易于大量繁殖,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抗性较强;栽培品种嫁接亲合力好,成活率高;嫁接树生长良好,结果、丰产,因此,要根据本地自然条件,选用当地最佳砧木种类,搞好砧木区域化。 1.种子的采集种子的好坏,是培育优良、健壮苗木的重要环节。
不良的种子生活力弱,发芽率低,幼苗也容易造成枯萎现象。若种子良莠不齐,则难以掌握播种量,出土后缺苗断垄,给育苗工作带来困难。
因此,要采集良种,培育壮苗,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选择优良母树种子的遗传性状与母树的优劣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在采种时,应选择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强、生长健壮、无病虫为害的母树。 (2)采集时间有些果树种子,其生理成熟和形态成熟在时期上几乎是一致的。
生产上所说的成熟是指形态成熟。一般果实从绿色变成其固有的色泽;果肉变软;种子含水量减少,充实饱满,种皮色泽加深即表示达到成熟期,也就是已经到了采收期。
有些果树种子形态成熟之后,隔一定时期才能达到生理成熟,还有的树种,种子形态成熟的时候,胚还没有成熟,需在采收后再经过一段后熟期,种子才有发芽能力。过早采收,种子未成熟,种胚发育不全,贮藏养分不足,生活力弱,发芽率低。
环境条件对果树种子成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是气温越高,成熟越。同一纬度条件下,种子成熟期也有差异,一般平原、山区晚;阳坡早、阴坡晚。
通常从果实外形、果皮色泽可看出其种子发育的情况,一般果实肥大,果型端正,果色正常,种子也饱满。 (3)采集方法砧木果实要在无风的晴天采收;母树高大,上树采收,要注意安全。
果肉有利用价值的,要尽量减少果实碰伤,以增加经济收益。低矮的母树,可用梯子或高凳站在上面采收。
果树砧木果实的果肉,一般不能自然裂开,需要人工剥除后才能取出种子。剥除果肉多用堆积软化法,即果实采收后,放入缸内或堆积起来,使果肉软化。
堆积期间要经常翻动,切忌发酵过度,温度过高,影响种子发芽率。果肉软化后取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铺在背阴通风处晾干,不要在阳光下曝晒。
板栗、樱桃等种子,一般在干燥后发芽力降低,取种后应立即砂藏或播种。近几年发现商品种子煮沸处理,造成重大损失,应废止。
凡果肉可以利用的果实,加工温度必须低于45℃,否则,将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2.种子的精选与贮藏去肉晾干的种子常混入果肉,果皮碎屑、空粒,破碎种子和其他杂物。
这类东西过多,种子。
蔬菜等采购时计入“消耗性生物资产”,播种时计入“农业生产成本”,明细自己根据需要设置,成熟后结转生产成本等,然后可以计入“农产品”科目,在销售时从“农产品”科目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
果树、苗木外购时计入“生产性生物资产”,种植时计入“林业生产成本”,在果树或者苗木未达到可使用状态之前,期间的人工,材料等,制造费用等根据实际情况计入林业生产成本的明细科目中,在达到可使用状态后,结转林业生产成本,计入到固定资产里面,林业折旧年限是10年,采用直线折旧法就可以了。
<p>;种植的果木应计“生物资产”会计科目</p> <p>
</p> <p>
</p> <p>;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不惧恶意采纳刷分
坚持追求真理真知</p> <p>
</p> <p>
</p> <p>
</p>
种植的苗木属于生物资产,需要首先根据持有用途进行分类:1生产性生物资产2消耗性生物资产3公益性生物资产。听楼主题中说道要出售,应该就是消耗性生物资产了。
苗木是购买而来,则按照发票上记载的金额,直接入到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 中去。
在苗木达到可以出售状态前的培养过程中的必要开销,如楼主所说的化肥等,也计入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 中。
然后按照题中问到的情况分别来说:
1成活后出售:
首先在林木达到可出售状态,砍伐后:
dr:库存商品——林木
cr: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
再出售(此处不考虑税金):
dr:主营业务成本
cr:库存商品——林木
dr:银行存款
cr:主营业务收入
如果苗木部分或者全部死亡:
此种情况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发生减值,可以单独设置“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科目,比照“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进行处理。
希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知道团队——《老庄的会计盟》
苗木购入时还是应该计入原材料;
苗木成活的就是商品,发生的成本
买入时的单价乘以数量加运费,购入后需要人种植,看护、施肥、浇水,也就产生了人工费用,但购买肥料、浇水又产生了一笔新的费用,这笔费用应计入生产成本吧。
1购入苗木时:
借:原材料——苗木
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2.发生看护/施肥/浇水/人工费用,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苗木
贷:应付职工薪酬/制造费用(生产间接费用)
3.待可以出售做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4.销售时:
借:应收账款——xx单位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
5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苗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8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