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一般应按月提取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企业按月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
.
相关成本费用科目的核算:
1、生产部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借记“制造费用”科目。
2、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借记“管理费用”科目。
3、采购、销售部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借记“营业费用”科目(新准则改为销售费用)。
4、用于工程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
5、职工福利部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借记“应付福利费”科目。
6、出租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借记“其他业务支出”。
借:管理费用-折旧费贷:累计折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一般应按月提取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
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固定资产的成本摊销的期限不仅仅是一年,而是能够连续在若干个生产周期内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因此需要合理估计每个期限要摊销的成本,这就是每年的折旧额。
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企业按月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
扩展资料:折旧的计算方法1、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通常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分摊。2、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也称合计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以各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做分子,以预计使用年限逐年数字之和做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 =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n*(n+1)/2。
3、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4、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定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相等。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分录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累计折旧。
“累计折旧”账户属于资产类的备抵调整账户,其结构与一般资产账户的结构刚好相反,累计折旧是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余额在贷方。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磨损,消耗,其价值会逐渐减少,这种价值的减少就是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价值发生减少,就应该把这种价值的减少计算出来(即计提折旧),并在账户中予以记录。
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同时引起费用的增加,所以,从理论上讲,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应该是: 借:管理费用等 贷:固定资产但是如果这样进行记录,“固定资产”账户的金额会随着折旧的计提而逐渐减少,其余额反映的是固定资产的净值,固定资产的原值在账户中就无法反映出来,折旧的累计数额也在账户中得不到反映。为解决这个问题,就专门设置“累计折旧”账户,在计提折旧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减少时,用“累计折旧”账户来代替“固定资产”账户,计入“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
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等 贷:累计折旧所以,折旧意味着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计提折旧后,累计折旧增加了,固定资产的净值减少了。贷记“累计折旧”账户只是形式,其实质是贷记“固定资产”账户。
因此,累计折旧增加即固定资产价值减少,计入资产类账户(“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反之,累计折旧减少,计入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这在实质上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一致的。
设置“累计折旧”账户后,计提折旧时,不减少“固定资产”账户的金额,“固定资产”账户始终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值。同时,“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余额可以反映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数额。
此外,“固定资产”账户的借方余额减去“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余额可以得到固定资产的净值。长沙会计培训|长沙会计培训学校|长沙会计培训|长沙会计证培训班|长沙启航学校。
累计折旧”账户属于资产类的备抵调整账户,其结构与一般资产账户的结构刚好相反,累计折旧是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余额在贷方。
累计折旧指企业在报告期末提取的各年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该指标按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项的期末数填列。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和规定的折旧率计算确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摊记入各期的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生产车间用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的折旧,作为间接费用,计入制造费用帐户,厂部行政用办公房屋的,计入管理费用帐户,由当期收入负担。
折旧合计数计入“累计折旧”帐户的贷方。 编辑本段计算公式 累计折旧=买入价-残值(折旧费用的计算方法:固定资产原值*5%,残值=买入价-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磨损,消耗,其价值会逐渐减少,这种价值的减少就是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价值发生减少,就应该把这种价值的减少计算出来(即计提折旧),并在账户中予以记录。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同时引起费用的增加,所以,从理论上讲,计提折旧时,应该根据使用该固定资产的受益对象计入折旧费用,采用谁受益谁负担原则。
借:生产成本—X产品 (如果机器专为生产某种产品,可直接入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机器为生产多种产品,先入制造费用,再按比例分配到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机器为管理部门使用) 销售费用 (销售门市部或独立销售机构使用) 贷:累计折旧 折旧计提后,累计折旧科目余额在贷方,作为固定资产科目的抵减项目。折旧提完时,固定资产项目在报表中仅反映为“净残值”,该残值在报废时或变买时,转入“固定资产清理”,清理变卖的净损失为“营业外支出”。
但是如果这样进行记录,“固定资产”账户的金额会随着折旧的计提而逐渐减少,其余额反映的是固定资产的净值,固定资产的原值在账户中就无法反映出来,折旧的累计数额也在账户中得不到反映。为解决这个问题,就专门设置“累计折旧”账户,在计提折旧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减少时,用“累计折旧”账户来代替“固定资产”账户,计入“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
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等 贷:累计折旧 所以,折旧意味着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计提折旧后,累计折旧增加了,固定资产的净值减少了。贷记“累计折旧”账户只是形式,其实质是贷记“固定资产”账户。
因此,累计折旧增加即固定资产价值减少,计入资产类账户(“累计折旧” 账户)的贷方,反之,累计折旧减少,计入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这在实质上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一致的。
设置“累计折旧”账户后,计提折旧时,不减少“固定资产”账户的金额,“固定资产”账户始终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值。同时,“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余额可以反映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数额。
此外,“固定资产”账户的借方余额减去“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余额可以得到固定资产的净值。 编辑本段计提方法 一、首先计提折旧有很多种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算出计提折旧的金额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是有关于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一些实例,希望能够对你有帮助!! (一)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指按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方法计算提取的折旧额,在各个使用年份或月份都是相等的,折旧的积累额呈直线上升趋势。
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例10]甲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5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残值收入为3000元,预计清理费用为1000元,则: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50000-(3000-1000)]/10=4800元/年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4800÷12)=400元/月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反映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损耗程度和便于计算折旧,企业每月应计提的折旧额一般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价乘以月折旧率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价之比。
其计算公式表述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原价]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1-预计净残值率)÷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月折旧率 依例10,固定资产月折旧额的计算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50000-(3000-1000)] ÷(10*50000)=9.6%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9.6%÷12=0.8%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50000元*0.8%=400元 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称为个别折旧率,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项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此外,还有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
固定资产的分类折旧率是指固定资产分类折旧额与该类固定资产原价的比例。采用这种方法,应先把性质、结构和使用年限接近的固定资产归纳为一类,再按类别计算平均折旧率。
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价 固定资产的综合折旧率是指某一期间企业全。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使用寿命是指固定资产的预计寿命,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应计折旧额是指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累计折旧通俗点儿说就是买回来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的发生损耗,将这些损耗采取一定的方法计算出来计入本年度的成本或是费用就叫做折旧。
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1)房屋建筑物;
(2)在用的机器设备、食品仪表、运输车辆、工具器具;
(3)季节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设备;
(4)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和以融资租赁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以前年度已经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
(3)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4)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和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多种,基本上即可以分为两类,即直线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包括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不同的方法.企业折旧方法不同,计提折旧额相差很大.
是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一般入账时固定资产是原值,累计折旧作为它的抵减项目。
固定资产折旧主要受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计提折旧基数,计提折旧基数是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或帐面价值。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一般以固定资产的原价作为计提依据,但选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企业,以固定资产的帐面净值作为计提依据;二是折旧年限,折旧年限的长短直接关系到折旧率的高低,是影响折旧额的关键因素;三是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折旧方法一经选定,不提随意变更;四是净残值,是指预计固定资产清理报废时可收回的残值扣除清理费用后的数额。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方式,合理估计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累计折旧是在权责发生制下因为固定资产的受益期比较长,大于一个会计年度而需要根据受益期将其价值分期转入公司的成本费用中去而设置的一个会计科目,其余额为贷方余额,是固定资产价值的抵减项,比如你买了辆车8万,这车一般使用期是超过一年的,所以要将这8万先计入固定资产,再将这8万按使用年限转入成本费用中去,税法规定其最低折旧年限为4年,按4年折旧,如果不考虑残值,一年折旧2万,借 管理费用 20000 贷 累计折旧 20000,一年后这车的价值就是8-2=6万,2万的累计折旧是贷方数,在填资产负债有时固定资产是80000,累计折旧是20000,固定资产净值是80000-20000=60000,如果是新准则报表,填固定资产时直接就填的60000.希望能帮到你。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