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共同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
1、成本类科目,是对可归属于产品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等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按成本的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等。常用的成本类科目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 、研发支出。这类科目设置的目的是计算成本。如果期末有余额,属于资产。如生产成本账户余额表示期末在产品的成本,列入“存货”。
2、损益类科目,是对收入、费用等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这一类科目直接影响企业的损益(利润),又分为两部分:一是反映收入收益的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二是反映费用损失的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
损益类中的主营业务成本和成本类中科目区别和联系如下:1、联系是成本类科目是反映成本费用和支出的,用于核算成本的发生和归集情况,提供成本相关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
对成本费用和支出的不同内容进行分登,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实际发生时转入相应主营业务或其他业务成本。
2、区别在于成本类科目是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最终转化到库存商品中,而主营业务成本是在销售过程中转入的,没有销售或其他行为就不存在这部分成本,最终主营业务成本转入到本年利润,影响损益。成本类科目核算的是因生产该类产品而发生的共计耗用,也就是对构成产品的总投入的归集,最终该类科目的发生额会随着产品的入库而转入库存商品内。
损益类科目中的主营业务成本是因销售行为而发生的,它是通过销售数量和平均库存单位成本计算并由库存商品转来的,它是核算公司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的一项会计要素,也是构成利润表中的会计要素。扩展资料:损益类科目具体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损益类科目。
成本科目期末可以有余额,损益科目期末一定没有余额,因为会结转掉,这是两者最明显的区别。
损益类科目有收入、销售成本、费用(三大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有些企业会设置物流费用,就是运输费,替代传统意义上的销售费用)、资产减值损失等等。成本类科目主要是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研发支出、等等。
期末制造费用一定会全部转入生产成本,但生产成本科目期末可能有余额可能没余额,然后生产成本转库存商品,因为投入的原料啊辅料啊制造费用(譬如水电费、物耗等等,这里也涉及到分摊到各个产品的概念,如果你现在概念不清楚的话建议不用太急,系统地学完会计,等以后工作了接触到企业的运作后自然会加深理解的),当企业把这些库存商品卖出去后,会确认收入,到期末时算销售成本时也会根据卖出库存商品的账面数确认,这已经是损益了。
所以你看这里其实有一个转化的过程。
损益各个科目最后会形成利润。
成本类科目主要是生产成本,他最后反应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这一项内容里,从这个方面说似乎是有资产性质,但从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看的话,不能说成本属于资产。
如果考试的时候说成本是资产,这应该是错的。因为资产是资产,成本是成本费用类科目。
成本类科目归属于资产要素,成本是企业生产产品、提供劳务所消耗的价值的体现,为了单独计算产品成本、劳务成本,因而设置了成本类科目。成本类的会计科目是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最终都结转到库存商品,在资产中体现出来。成本类科目是为计算产品成本而设置的科目,其借方发生额是归集成本费用、贷方发生额是归集的成本费用转出,期末如果没有在产品,一般是没有余额的。
损益类科目即与收入和费用相关的科目。损益类账户得区分是“损”还是“益”,所谓“损”是指成本、费用、税金类;“益”是指各种收入、补贴、投资收益等,前者借方记录增加,后者贷方记录增加,期末,从反方向结转至“本年利润”后,各损益类科目期末无余额。损益类会计科目期末没有余额,全部结转到本年利润表,在利润表中体现出来。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19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