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品进销差价是资产类的会计科目,也是库存商品的备抵性质的调整科目,用来核算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采用售价法核算的情况下,其商品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企业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本科目可按商品类别或实物管理负责人进行明细核算。
二.商品进销差价的主要账务处理:(一)企业购入、加工收回以及销售退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商品进价,贷记“银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按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贷记本科目。(二)期(月)末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按以下公式计算:商品进销差价率=期末分摊前本科目余额÷(“库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发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额)*100%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商品进销差价率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期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期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期的商品进销差价。年度终了,应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所谓“商品进销差价”是指从事商品流通的小企业采用“售价核算”的情况下,其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即为商品进销差价。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末分摊前本科目余额÷(“库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发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商品进销差价率。
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分录:
借:商品进销差价,贷:主营业务成本.(采用“售价核算”的情况下)
楼上的朋友在这里回答问题千万不要信口胡说,这样会误导别人。
商品进销差价一般是商业零售企业经营品种较多,采用进价核算比较麻烦,而采取售价金额核算时所用的科目。核算时会计只按预定的售价总额记账,不核算商品的品种、数量。例如:
某商业零售企业购进商品一批,进货价值10000元,增值税1700元,款项已转账支票支付,确定的售价金额是12500元,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12500
借: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
贷:商品进销差价2500
贷:银行存款11700
本月收到销货款70200元
借:现金70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6000 贷: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10200
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6000 贷:库存商品6000
月末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本月综合差价率=2500/12500X100%=20%
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6000X20%=1200
借:商品进销差价1200 贷:主营业务成本1200
企业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
本科目可按商品类别或实物管理负责人进行明细核算。 商品进销差价的主要账务处理: (1)企业购入、加工收回以及销售退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商品进价,贷记“银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按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例」2007年8月4日,企业购入商品一批,进价为70 000元(不含增值税),销售价为100 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货款已支付,商品已验收入库,该企业采用售价核算库存商品,则账务处理为: 借:库存商品 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1 900 贷:银行存款 81 900 商品进销差价 30 000 「例」A公司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2007年5月3日,公司采用托收承付方式销售商品一批给乙公司,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货款为1 200 000元,税额204 000元,货已发出,该批货物成本为1 000 000元。
假设当月该批货物因质量不符合要求,被全部退回。则应作会计处理如下: ①产品销售时: 借:应收账款——乙公司 1 404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 2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4 000 ②发生退回时: 借:主营业务收入 1 20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4 000 贷:应收账款——乙公司 1 404 000 假设该批货物发生退回的时间是6月份,则该公司应冲减当期(6月份)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录同“②”,同时冲减成本: 借:库存商品 1 200 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 000 000 商品进销差价 200 000 (2)期(月)末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按以下公式计算: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末分摊前本科目余额÷(“库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发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商品进销差价率 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期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期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期的商品进销差价。年度终了,应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商品进销差价”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商品的商品进销差价。 「例」某企业采用售价法进行库存商品的日常核算。
2007年3月末的库存商品余额为10 000元,委托代销商品的余额为5 000元,发出商品的余额为8 000元,主营业务收入的贷方余额为50 000元,分摊前的商品进销差价的余额为10 950元。计算3月份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并作相应的账务处理: 计算商品进销差价: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库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发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100% =10 950÷(10 000+5 000+8 000+50 000)*100% =15% 3月份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商品进销差价率 =50 000*15% =7 500(元) 做账务处理: 借:商品进销差价 7 5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7 500 企业商品进销差价的会计分录 1.采购时:库存商品按售价记账,差价记入“商品进销差价”账户 借:库存商品 150 借:应交税金_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 贷:银行存款 117 贷:商品进销差价 50 2.销售时 借:银行存款 175.5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5.5 借:主营业务成本 150 贷:库存商品 150 注:由于收入和成本都是售价反映,没有利润,所以用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毛利)调主营业务成本,调为进价成本。
借:商品进销差价 50 贷:主营业务成本 50。
销售原材料差价计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销售原材料: 借:银行存款 贷: 其他业务收入 销售后需要结转其成本,结转成本分录如下: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所有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如材料物资及包装物销售、无形资产使用权实施许可、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运输、废旧物资出售收入等。
其他业务收入是企业从事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具有不经常发生,每笔业务金额一般较小,占收入的比重较低等特点。
假设买价100元及卖价110元均为含税价
购入
借:库存商品 110
应交增值税-进项 14.53
贷:银行存款(现金) 100
商品进销差价 24.53
卖出
借:应收账款 110
贷:主营业务收入 94.02
应交增值税-销项 15.98
月末
借:商品进销差价 24.53
主营业务成本 85.47
贷:库存商品 110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