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计量属性是指所予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如桌子的长度、铁矿的重量、楼房的高度等。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如何正确选择会计计量方法这要涉及到会计诸多方面是你的知识点,你要是通过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就会正确把握会计计量方法。
5种:1。
历史成本的计量。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
历史成本计量是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按其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所谓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有关资产负债历史成本的计量基础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现金结算业务确认的历史成本。 指按照购买资产时支付的现金确认历史成本,即企业购买某一项资产按照其市价所支付的买价及其附带成本等全部金额。
比如,工业企业购进材料的历史成本,根据其购买时所支付的买价、运输费(扣除一定比例的增值税)、装卸费、保险费等杂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挑选整理费、税金等确认。 二是非货币性资产以公允价值确定的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的入账价值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也可以根据资产公允价值直接作为实际成本入账。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五条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
重置成本的计量。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3。可变现净值的计量。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4。
现值的计量。现值是指未来现金流量按照一定方法折合成的当前价值。
它主要分为复利现值和年金现值。 5。
公允价值的计量。公允价值是指熟悉市场情况的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价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会计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形式,部分资产还需配合数量等计量。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价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1. 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是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按其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所谓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又称为结算价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4.现值
现值是指未来现金流量按照一定方法折成的当前价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熟悉市场情况的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价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领计量。所谓公平交易,是指双方是非关联方,不存在特殊或特定的利益关系,既没有给予对方优惠的动机,也不侵犯对方的利益。 所谓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指交易双方了解资产或负债的属性,明确自己的利益所在。 所谓自愿,指买卖双方是在非被迫的情况下进行交易。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5种:1.历史成本的计量。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历史成本计量是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按其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所谓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有关资产负债历史成本的计量基础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现金结算业务确认的历史成本。指按照购买资产时支付的现金确认历史成本,即企业购买某一项资产按照其市价所支付的买价及其附带成本等全部金额。比如,工业企业购进材料的历史成本,根据其购买时所支付的买价、运输费(扣除一定比例的增值税)、装卸费、保险费等杂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挑选整理费、税金等确认。二是非货币性资产以公允价值确定的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的入账价值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也可以根据资产公允价值直接作为实际成本入账。新《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五条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重置成本的计量。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3.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4.现值的计量。现值是指未来现金流量按照一定方法折合成的当前价值。它主要分为复利现值和年金现值。 5.公允价值的计量。公允价值是指熟悉市场情况的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价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资产、负债的价值属性决定其计量模式,不同的价值属性应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式计量。
如:反映历史投入价值属性应采用历史成本法;反映重置成本价值属性的计量模式应该是重置成本法;反映交换价值属性应该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反映在用价值属性应该采用现值计量法。 换言之,价值属性与其计量模式之间存在一致性、相关性,即价值属性决定计量方法,不同计量方法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属性。
现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缺陷在于:(一)、根据现行的资产、负债定义,其计量的方法应是现值计量法,而非公允价值计量,从而使资产、负债价值属性与计量模式之间没有形成逻辑上的关系;(二)、现行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为主体,多种计量模式混合的综合计量模式,已超出作为单一以市价计量模式的公允价值计量本身的范围;(三)、现行资产、负债的属性是单一的,也就是说一种属性用多种模式计量本身存在逻辑上的缺陷,必须对资产的定义进行修正;(四)、当单项资产具有多种属性时,应该采用最能真实反映其价值的恰当计量方法进行计量;(五)、由于价值属性之间是平行关系、独立关系,因此其计量方法之间也是平行关系、独立关系,不存在任何替代关系,因此,不能用历史成本法计量资产的价值替代资产的公允价值;(六)、资产、负债具有时点性。 即资产、负债在不同时点上具有不同价值,因此采用各种计量方法计量资产、负债价值时,必须保证资产、负债价值在同一时点上,不同时点上的资产、负债不具有可比性、可加性。
这一部分主要判断核算模式和核算方法的选择以及入账数额的确定,其中涉及到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等。
在新准则颁布实施以前,旧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此的规定较多,新准则最大的亮点也是难度最大的地方,就是大胆引入了公允价值这种计量模式,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挑战。 另外,为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以往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的现象,出台了专门的资产减值准则,并规定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这一点也要求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有所提高,要谨慎合理地判断资产减值准备的条件及数额。 (一)关于计量模式的选择 基本准则规定,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这一规定,使得具体准则会计模式的选择出现了一个亮点,那就是在很多具体准则中要求选择是采用历史成本模式计量还是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因为两种不同的计量模式直接导致以后期间资产和利润等数额的不同。
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往往存在更多的职业判断空间,也就存在更多的盈余管理空间,所以企业的会计人员往往偏好这种计量模式。 但是新准则也对运用公允价值模式有很多的限制条件,可以说是谨慎地引入了这种模式。
所以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运用会计职业判断,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创造出符合运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条件,从而可以为企业盈余管理创造了空间。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有的会计事项不需要会计人员选择计量模式而是指定了运用公允价值模式,这种情况比较多见。
新准则的38项具体准则涉及到公允价值的有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非货币资产交换、资产减值、股份支付、债务重组、收入、建造合同、政府补助、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等17个准则,除了上面提到的4个需要选择会计模式之外,其余都是明确要求采用公允价值模式。 (二)关于核算方法的选择 新准则中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需要满足不同的条件,会计人员要准确判断出已经满足的条件,从而找出与之对应的核算方法,这也是会计职业判断最基本的要求。
比如: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的选择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成本法和权益法的选择。 再比如,对于企业的外币交易,新准则规定可以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同时也允许企业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进行折算。
要求企业会计人员要熟悉汇兑的知识、汇率的行情等,才能准确核算。 (三)关于会计计量的数额 会计的入账金额是新准则体系下会计职业判断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计量模式的多样化,以及新的计量方法的出现,使得会计估计工作难度增加,企业会计人员也因此要求多了解计量和估计方面的知识,才能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比如:(1)借款费用中涉及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折价或溢价的摊销要求运用实际利率法,要求会计人员做出判断的是“实际利率”的确定问题。
( 2)融资租赁下,未确认融资费用、收益分摊、分配利率(内含利率)的选择,其中内含利率的确定对会计人员来说是难度比较大的判断。 (3)固定资产后续计量中,累计折旧计提的范围和方法、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要求会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合理判断。
预计弃置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其中预计“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也是会计人员判断的内容。( 4)资产减值准则中,首先要根据新准则的规定从7个方面考虑是否存在资产减值的迹象,然后才能据以合理估计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
资产减值准备的判断有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或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等内容。 (四)关于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变更 应当严格区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
根据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等类似机构的规定,原来划分为会计政策的应当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原来划分为会计估计的应当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如确实要作出变更,需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等类似机构批准并留案备查。
对于原来划分为会计政策的,只有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性的差别并且重要程度高时,才可以判断为会计政策变更。不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一律视为会计估计变更。
不能区分会计政策变更还是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视为会计估计变更。 另外,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要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因而需要会计人员严格按照公司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以上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你说的应该是会计期间吧,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最常见的会计分期是一年,即会计年度。按年度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也称为年报。
在我国,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
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分期的选择是由具体经济业务发生的频率决定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