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基于报表勾稽关系的财务报表分析是指,分析者以财务报表中各个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作为主要分析工具,通过考察报表中某项目的金额及相关项目的金额来分析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账务处理思路以及报表数字背后的交易或事项,并从报表及其附注中来证实或证伪自己的假设,进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做出判断。这一方法要求分析者熟悉不同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式对三张表的影响,能够把握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
在财务报表中,有些勾稽关系是精确的,即各个项目之间可以构成等式。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再如,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年初数年末数分别与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相等。这些勾稽关系是基本的勾稽关系,也是报表编制者判断报表编制是否准确的最基本的衡量标准。不过,对于财务报表分析而言,更为重要的另一种不太精确的勾稽关系,即报表中的某些项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在某些假设前提和条件下可以构成等式。如,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一般与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年末数年初数之差相等,前提是企业不存在现金等价物。再如,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等项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现金流量表中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账款”等项目之间存在的勾稽关系。报表分析者需要掌握,在何种情况下这些项目之间会构成等式,在何种情况下这些项目之间无法构成等式,在何种情况下这些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会被破坏。分析者应该考察报表中这些相关项目之间的关系,并从报表及报表附注中发现相关证据,进而形成对分析对象的判断。在同一时间框架内,当会计报表的一项数据发生变化时,引起另一项或多项数据发生相应的变化,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会计报表勾稽关系。例如应收账款或存货增长会导致经营性现金流的减少,并有可能通过坏账拨备或存货减值准备支出上涨而减少公司营业利润。了解各会计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是财务分析和制作业绩预测模型的基础。
审计中各科目的勾稽关系主要就是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勾稽关系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项,期末数减期初数等于利润表中的本年净利润。
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勾稽关系利润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再看资产负债表: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这是资产负债表平衡的依据。扩展资料:概括会计报表的勾稽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1)平衡勾稽关系:资金平衡表分左右两方,一方反映资金占用,另一方反映资金来源,两方必须保持平衡。
(2)对应勾稽关系:根据复式记账法对每项经济业务用相等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关联的账户中登记,表明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以及相互对应关系固定不变。(3)和差勾稽关系:报表中的有些勾稽关系表现为一个指标等于其他几个指标的和或者差。
(4)积商勾稽关系:报表中有些勾稽关系表现为一个项目等于其他几个项目的积或商。(5)动静勾稽关系:专用基金及专用拨款表等为“动态表”而资金平衡表为“静态表”。
“静态表”与‘动态表”所反映的某些指标具有一致性,由此在报表中形成勾稽关系。(6)补充勾稽关系:报表中反映的某些指标,为了解它的明细核算资料和计算,依据另设项目或表式加以补充说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审计。
一、会计上的钩稽关系泛指各种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例如: (一)期出+本期购入-本期销售=期末库存 它们之间的钩稽关系应该是合的上的,如果合不上肯定有问题。 (二)会计报表之间的钩稽关系 1、同一会计报表项目之间的钩稽关系 如“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的静态平衡关系、“利润=收入-成本(费用)”的动态平衡关系,以及各项目明细数与合计数的关系,等等。
2、报表与报表之间的钩稽关系有: 如: (1)损益表及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 (2)资产负债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之差=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净增加额 (3)利润表中的净销货额-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票据)增加额+预收账款增加额=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4)资产负债表中除现金及其等价物之外的其他各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增加(减少)额=现金流量表中各相关项目的减少(增加)额 (5)财务报表主表与明细表之间的钩稽关系有比较简单的明细与合计的关系,也有比较复杂涉及数张报表发生额和余额的关系,如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明细表就既与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原价、净值和累计折旧发生钩稽关系,又与现金流量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发生钩稽关系,其他诸如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等明细表也都存在上述的钩稽关系。
勾稽关系是指会计帐簿和报表中有关指标、数字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可据以进行相互查考、核对的关系。注意勾稽关系,有利于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
概括会计报表的勾稽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平衡勾稽关系。资金平衡表分左右两方,一方反映资金占用,另一方反映资金来源,两方必须保持平衡。
(2)对应勾稽关系。根据复式记帐法对每项经济业务用相等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关联的帐户中登记,表明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以及相互对应关系固定不变。
(3)和差勾稽关系。报表中的有些勾稽关系表现为一个指标等于其他几个指标的和或者差。
(4)积商勾稽关系。报表中有些勾稽关系表现为一个项目等于其他几个项目的积或商。
(5)动静勾稽关系。专用基金及专用拨款表等为“动态表”而资金平街表为“静态表”。“静态表”与‘动态表”所反映的某些指标具有一致性,由此在报表中形成勾稽关系。
(6)补充勾稽关系。报表中反映的某些指标,为了解它的明细核算资料和计算:依据,另设项目或表式加以补充说明。
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等科目。
会计科目分类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并不是会计科目的分类方式,只是经济业务的一种分类方法,有利于财务的管理。
1、资产类: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类科目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其中流动资产又分为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账款、存货、待摊费用等。
2、负债类: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类科目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其中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股利以及预提费用等。
3、所有者权益类: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等。
4、成本类:是指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各种不同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借以确定各个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成本类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劳务成本等。
5、损益类: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利润或亏损。
损益类科目又分为损收类(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和损费类(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共同类
资产类、成本类、损益类费用这三类科目都是增加在借方,减少在贷方。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收入这三类科目都是减少在借方,增加在贷方。
你好 我也是从事会计行业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我们都知道会计有六要素 即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 费用 利润
它们之间有两个代表公式 也是会计报表的核算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是“资产负债表”的会计恒等式。
利润=收入-费用 这是“利润表”的会计等式。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 有关书籍上还会这样写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那么第一个等式 是我们会计计算以及核算的依据 如果在所有者权益不变的情况下
资产与负债相反变化 资产增加 负债减少 资产减少 负债增加 或者两方同增同减
例如 从银行提现1000元
借:库存现金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第二个等式 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反映了资金的运动情况
因此我们说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报表 利润表是“期间”报表
资产运用并取得收入时 转化为费用 收入减去费用即为利润(净收益)
净收益又会做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的经营 产生了第三个等式
等式三并没有破坏等式一 利润分配后 分成股东收益和一部分交税后 等式三便消失了 又成了等式一
无论等式怎样转变 其最终应是平衡的 最后都会回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
如果发生不平衡 中间一定有错误的地方
手工记账和财务软件一样 都要运用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关键 如果这一环节出现错误 将会影响到后面的会计核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3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