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会计准则中没有递延资产,已经取消了此科目。
递延资产,是指本身没有交换价值,不可转让,一经发生就已消耗,但能为企业创造未来收益,并能从未来收益的会计期间抵补的各项支出。
递延资产又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在以后年度内较长时期摊销的除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费用支出,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待摊费用等。
递延资产这个概念跟待摊费用其实相当接近,区别在于期限问题。待摊费用是指不超过一年但大于一个月这期间分摊的费用。超过一年分摊的费用就是递延资产。 摊销就是本期发生,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产品成本共同负担的费用。摊销费用的摊销期限最长为一年。如果超过一年,应作为递延资产核算。
会计科目中的“递延资产”是什么意思?
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在以后年度内较长时期摊销的除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费用支出,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待摊费用等。
递延资产实质是已经付的费用,花了费用当然应该取得资产,递延资产就是这个意义上的资产,它没有实体
这个概念跟待摊费用其实相当接近,区别在于期限问题。待摊费用是指不超过一年但大于一个月这期间分摊的费用。超过一年分摊的费用就是递延资产。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已经取消用此科目 。
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在以后年度内较长时期摊销的除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费用支出,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待摊费用等。
至于处理么,举个例吧:--------------某保险公司在筹建期间共发生工资和培训费等开办费3 000 000元,用银行存款付讫。公司决定将开办费分5年平均摊销。则会计核算如下:
1、发生开办费时
借:长期待摊费用 3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3 000 000
2、摊销经营当月的应摊销额
借:营业费用 50 000
贷:长期待摊费用 50 000
对递延资产进行评估,其主要依据有三个。
1.递延资产未来可产生效益的时间,应作为对其评估的主要依据。
2.递延资产在未来单位时间内(每年、月)可产生的效益或可节约的货币支出额,取决于递延资产发生时预付费用的数额、预付费用取得某项服务权利持续的时间和评估基准日后该项服务权利尚剩余的时间。
3.递延资产在评估基准日后所能产生的效益,是否需要考虑其货币时间价值,主要应根据新的产权主体在未来受益期的长短。
2006年由财政部颁发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已取消了"待摊费用"这个科目.其原列内容规定为一年内摊消的费用,可在当年发生时一次性列入成本费用,并非改为“递延资产”科目。一年以上的待摊费用列"长期待摊费用";但执行由财政部于2004年制定的《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仍可用"待摊费用"这个科目.
"递延资产"科目,早在2001年由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已取消,其内容已规定列入"长期待摊费用";
规定不是说的很清楚了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7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