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灿烂的文化,养育了世代众多彪炳史册的名人。
其中,有满腹韬略的政治家,有展一代雄风的军事家,有成就卓著的文学艺术家,更有为远大理想报效祖国的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他们犹如璀璨的群星,不仅在诸城,而且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有闪烁着夺目的光华。
虞舜(约生卒于原始社会末期)姓姚,名重华。据《史记》记载,尧让位于舜,践帝位39年。
舜,相传为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尧之后古帝王,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是禅让制的代表,以受尧的“禅让”而称王于天下,当时,国号为“虞”,故称“虞舜”。虞舜待继母以孝,待弟以仁,儒家视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
公冶长(生卒于春秋时)名长,字子长(又名芝,又字子之)。诸城市马庄乡近贤村(原名公冶场)人。
公冶长墓座落在马庄乡锡山子东南林,墓前的祠,历代曾奉祀不衰,祠内古木参天,碑渴林立,今已全部毁没,只有坟墓尚在。樊崇(?-27年)字细君,琅琊(今诸城人。)
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公元25年,樊崇将赤眉军与王匡领导的湖北绿林军联合,亲自指挥大军打进长安,立西汉宗室牛童刘盆子为皇帝,自任御史大夫。
公元27年在赤眉军进击关中时,被刘秀伏击于宜阳(今河南宜阳县),义军惨遭失败,樊崇壮烈牺牲。伏无忌(生卒年不祥)琅琊东武(今诸城)人。
伏氏为诸城巨族,世传儒学,曾显达于两汉,被称为“伏氏学”伏无忌博学多识,继承家学,传习儒业。永和元年(公元136年),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元嘉年间(公元151-152年),无忌又受诏与黄景共撰《汉纪》。
此时,无忌利用校书的便利,广为采集史料,又加以删削,编成《伏侯注》一书。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祖籍汉琅琊郡诸县(今山东诸城)葛陂。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上著述也颇多。主要有表、治、秦、疏、策、书、教、赞、铭、兵法、军令等共178篇。
他的文章风格多是开门见山、直抒已见、畅晓畅达、言简意深,具有情意真挚、纯朴清新的特点。其中最著名的有《出师表》、《诫子书》、《与群下教》等。
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诸城城关镇兰家村人。赵明诚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金石学家,著有《金石录》。
21岁那年,赵明诚与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喜结伉俪。李清照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山东济南人,自号“易安居士”。
张择端(1085-1145)字正道,又字文友,诸城箭口人。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
《清明上河图》和《金明池争标图》是他仅存的两幅绘画作品。其中《清明上河图》是关于他的最早、最详细也是唯一的记载。
清代乾隆中修县志,曾查访他的居里,亦未有所获。《清明上河图》和《金明池争标图》这两幅画,是中国古代难得的艺术珍品,被历代誉为“神品”,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
李澄中(1629-1700)字渭清,号渔村,诸城市箭口镇西辛庄子村人,后迁居县城超然台下。清初著名文人。
李澄中学问渊博,诗冲和,宗盛唐,词多比兴,稚而能切。张衍(1634-1710)字溯西,一字蓬海,乡谥恭惠先生。
诸城放鹤村(今枳沟镇普庆村)人。清初著名遗民。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诸城逄戈庄(今属高密县)人。刘墉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辩,文章书法在清代皆享盛名。
尤其以书法最佳,擅长小楷,曾效法董其昌,兼学颜真卿、苏轼等名家书帖,后自成一家。与当时的翁方纲、铁保、成亲王统称为清代四大书法家,而刘墉为最。
刘墉的传说颇多,大都是歌颂他精明强干,足智多谋。窦光鼐(1720-1795)字元调,号东皋,诸城市箭口乡郭家埠人。
窦光鼐博学多才,精通经史,诗赋尤佳,素有“才子”之称。他与纪昀、朱圭、翁方纲主持文运30年,极有造诣。
窦光鼐著有《省吾斋诗稿》、《省吾斋文集》等传世。王心源(1842-1919)名祚祯,以字行,诸城城里人。
王心源自幼受家庭的熏陶,有着良好的艺术素养。他嗜书画,好金石,精于古琴和琵琶,为邑中名士。
他琴艺高超,与诸城另一古琴家王冷泉在山东并称“诸城二王”。王翔千(1888-1956)名鸣球,以字行。
诸城市相州镇相州七村人。王翔千,1950年当选为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和省土改委员会委员。
1956年5月29日病逝。王统照(1897-1957)字剑三,诸城相州镇相州村人,曾化名为王恂如,笔名有剑先、鉴发、容庐、卢生、恂子、鸿蒙、TC等。
王统照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来的著名作家,工诗善文,一生笔耕不已,出版著述、翻译作品近百种。他是一位为新文学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战士。
王尽美(1898-1925)原名王瑞俊,又名烬美、烬梅,字灼斋,诸城市枳沟镇大北杏村人。王尽美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山东省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右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他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陶钝姓徐,名宝梯,字步云,生于1901年10月29日,诸城市昌城镇徐家河岔村人。
退居二线后,陶钝撰写了50万字的回忆录,题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自述》,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孟超(1902-1976)原名宪启,字励吾,又名公韬,诸城。
诸葛亮的小故事 吃 瓜 留 子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
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
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
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
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诸葛亮把瓜子冼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
现在,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丰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留子”的老规矩。
了解更多的诸城故事可以去诸城论坛看看。。
诸城公冶长的传说 公冶长是孔子的学生,女婿,七十二贤之一,今诸城马庄乡公冶长村人,传说他懂鸟语。
小时候,公冶长到外村去上学,要经过一座小山。 这天,他走到半山腰,见路上有一对长虫在交尾。
也是他年小好事,摸起一块石头扔去,不偏不斜,正打在母蛇头上。那对蛇受到惊吓,立时逃到草丛里去了。
下午,公冶长放学回家,走到这里,原来的小山不见了,眼前是一片瓦房。大门口一旁的上马石上,坐着一个白胡子老头,慈眉善眼,像个活神仙。
公冶长正纳闷呢,就听老头说:“放学了吗,公冶长。” “老公公,您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待会儿你就知道了,来,到我家里坐坐吧。”
公冶长随老头来到上房。老头问:“公冶长,我问你一件事儿,可要说实话,撒谎我可不客气!我问你,为什么把我女儿打伤了?” 公冶长一听,愣住了:我啥时打过人呢? “公冶长,还是说实话好,”随着话音,从里屋走出一个老太太。
公冶长一瞅,见里屋绣床上躺着一条蛇,头上包着白布,渗出丝丝血迹。公冶长一下子明白了,连忙跪下说,今天早上,我在路上见两条蛇正干丑事,本想扔块石头吓唬吓唬它们,谁知一失手打伤了一条,没想到它竟是您女儿,望您老原谅。”
老头听完说:“看来你是个诚实的孩子,我家里金银财宝有的是,你来随便拿些吧。”公冶长什么也不要,老头想了想说:“你出了大门径直往前走,碰到一棵柳树,树下有个小山泉,你喝三口泉水,对你有好处。”
公冶长一迈出门口,大门吱扭一声关上了。回头一看,哪还有什么瓦房?仍是那座小山!他照老头的嘱咐,径直往前走,果真有棵柳树,树下有个泉子,周围很厚一层鸟粪。
树枝上挂着一条蛇,闲被害去,血一滴一滴,滴到泉子里,泉水染得红红的。 公冶长捧起泉水喝了三口,谁知,这下他竟能听懂树上的鸟儿在说些什么了! 从那以后,公冶长就懂鸟语了。
在东北三省,每当人们乘船过江时,船主都会问:“船上有山东人吗?”无论是否有,船上的人都会大喊“有”,这些风俗都跟诸城秃尾巴老李传说有关。近日,记者从诸城文化部门获悉,诸城秃尾巴老李传说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属民间传说故事中忠、德、孝、义系列之一。清朝以来,大批山东人闯关东,亦龙亦人的秃尾巴老李被闯关东的山东人奉为保护神,秃尾巴老李的传说与东北当地风土民情相结合,得以发展出新的情节和内容,“大战黑龙”、“眷恋家乡”、“怀念慈母”、“为民除恶”、“回乡为母上坟”的故事,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忠、德、孝、义的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不仅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发展的精神文脉,也是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和智慧之源。
据了解,近年来,诸城文化部们先后挖掘和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210余项,其中有31项被列入诸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7项被列入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和诸城古琴艺术先后被列入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山文化的蛋壳高柄杯,1976年山东诸城呈子遗址出土。Mountain摄影。
[史前时代]
沂源县发现的距今四五十万年前更新世的“沂源人”化石为直立人在中国的例子之一。另外,在山东境内发掘的石器时代文明包括距今7300年-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以及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的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汉字的最早发掘品目前追溯到山东龙山文化的陶片.
先秦时代
(参见:齐鲁文化) 位于华北平原东部的山东很早就受到华夏文明的影响。商朝建立之前,山东西部曾是商族的活动中心,也是商统治的中心区域;对山东东部未汉化的东夷人,商王朝通过盟国奄国、薄姑国等进行统治。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纣,天下更始。武王首封辅佐有功的姜太公(名尚、字子牙)于齐;武王的弟弟周公(名旦,后辅佐周成王)则封于鲁。
齐国定都临淄,据《左传·僖公四年》,其疆域“东至于海、西至于河(黄河)、南至于穆陵(今沂水与临朐交界处)、北至于无棣(今河北盐山)”。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融合“东夷文化”、“因其俗,简其礼”,“举贤而尚功”,务实革新、兼容并包,国力相当鼎盛。齐国的工商业与技术如纺织业也非常发达,有“冠带衣履天下”的美誉。
鲁国都于曲阜,其疆域在《诗·鲁颂·宫》中描述为“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鲁国秉承周朝礼乐典仪,“尊尊而亲亲”,农业发达,是尊尚仁义、传统、伦理、人和的“礼仪之邦”。
曲阜孔庙大成殿的龙柱。齐鲁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有大量贡献及深远影响。生于鲁都曲阜的孔夫子在这里创始了儒家思想,成为后来中国社会框架与价值观的基石。孟子、庄子、孙子、墨子、鲁班、扁鹊……等等都是齐鲁两国对中华文明多方面贡献的杰出代表。
春秋时期,山东境内还有其他许多小一些的诸侯国,仅见于《左传》的就有55国之多,其中疆域及影响较大的有莱、莒、滕等国,他们后来多被齐、鲁两国并吞。周公东征三年,扑灭纣王子武庚联合东夷的反叛,齐、鲁遂兼并奄、薄姑等国。姜太公又攻灭莱国,齐国势力扩张至胶东半岛。进入战国时代,齐国成为七雄之一;而今日山东的大部分地区都由齐、鲁两国占有。公元前249年,楚国攻占鲁国;公元前223年,秦国攻陷楚国。及至公元前221年,齐国成为最后被秦国吞并的诸侯国。中国首次实现统一,齐鲁之地从此成为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
汉朝
山东素有“膏壤千里”的美誉,早期就有发达的农业与手工业,秦汉以来,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山东的粮食不断沿黄河西溯,供应关中。西汉时期,山东地区有1700余万人、390余万户,接近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山东是汉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临淄、定陶、亢父(今济宁)是全国的三大纺织中心,大量精致的纺织品自此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
汉朝在今山东设2个州(一级行政区):北部的青州和南部的兖州。
及至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争战频仍,经济有所破坏。
唐朝
至隋朝初年,山东地区的户数占全国总数的21%。到唐代,山东恢复发展。当时主要属于河南道。开元天宝年间,每年都有几百万石的粟米运至关中,而青、齐(今青州、济南)等地的物价仍远低于中国其他地方。唐代兖州的镜花绫、青州的仙纹绫,都是驰名全国的精美织品。至唐后期,战乱又起。
宋元
北宋时期,宋江等人在梁山造反,这个故事后来被写进《水浒传》。金元时期,剥削严重,加上受到不断的外来侵扰及野蛮统治,社会与经济处于滞退状态。到元代,山东只有126万人、38万户,与金代相比,人数减少约87%、户数减少约75%,更不及西汉时期的十分之一。
明朝
明朝开始设立山东省(当时包括辽宁)。明初光复时,山东“多是无人之地”,政府奖励人民垦荒。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山东的耕地面积有7240余万亩,是北宋时期的2.4倍,居全国第三位。1421年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济宁和临清由于漕运的发展而繁荣起来。
五莲县与诸城市山水相依,土地相连,习俗相近。
多少年来两地人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结下了难以割舍的两地之情。血脉相连的诸城依靠自己古老的文化滋润着五莲,五莲发挥自己的坚韧和自强,与诸城共同创造着辉煌的东武未来。
五莲和诸城两地,边界地区,互相通婚,贸易往来。可以说自古就是自家兄弟般,鸡犬相鸣,一衣带水。
尤其是许孟和院西汪湖以及户部一带,更是行政归属不同,但是村庄却交错分布,更有奇特的现象是五莲的人民居住在诸城,所谓“一屋居两市,边界在一家”。例如美丽的马耳山,就是地理和行政隶属五莲,但是却在诸城市的开发下,旅游事业搞的红红火火。
旧时,五莲有民谣道:“要吃饭,围者诸城转。”自古以来诸城是山东重要的农业基地和人口大县,经济发达资源丰富,适合人居,因此很多的穷人都来这里寻找机会,而地理偏僻,自然条件险恶的五莲人自然是近水楼台,喜欢到诸城发财。
五莲人在诸城经商,发展。当时五莲出名的许孟藏汉臣,以及枳沟王姓都是五莲走出大山,对接诸城的结果。
五莲山茧是山区的特产,五莲人走街串巷,拉帮结伙,从五莲-诸城-高密-昌邑,创造了五莲和山东新丝绸之路,为昌邑成为山东和青岛加工基地做出了贡献。还有些人则是在诸城店铺里当伙计。
他们视诸城为第二故乡,不少人在瓦店,三里庄地周围一些地方买房置地,娶妻生子,与当地人融为一体,为诸城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革命战争时期,五莲更是诸城县委诞生地所在,成为了诸城人民躲避灾难的避风港,自然灾害时期,五莲人民更是把特产拿来与诸城人民共度难关。
可以说五莲人是诸城人历史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五莲生产的烧烤柔韧,味道独特,酸软适中,肉冻晶莹透亮,是家庭“佐餐佳品”。
诸城四通八达,早年间便成为烧烤和肉食加工品的集散地。久而久之五莲烧烤却创了个“诸城枳沟烧烤”的名牌。
五莲人生产烧烤和狗肉的技术对诸城影响很大,有些村虽然已有上百年的烧烤生产历史,但论技术和烧烤以及肉冻口味,至今仍然是非五莲人莫属。 五莲边界富产黄金,石材,早在清代便有官方的黄金采掘结构长住五莲,采金业的发展使得当地人经常在一起切磋技艺,交流经验,五莲的石匠,诸城的木匠,相互学习更同进步。
五莲美丽的山水风情,自古就吸引着诸城人留恋往返于五莲大地,而诸城繁华富庶,更是吸引着五莲人越过群山,不远百里到诸城来。加之五莲北部与诸城西南部地区古代同为密州属地。
虽然历史更迭诸莲边界又数度变更,这一带的许多人在历史上曾是诸城人,也曾为五莲人,因此拜师交友联姻结亲者比比皆是,更加深了两地人的深厚情谊。 现时我们的母亲河维系着五莲和诸城人民,在她的滋润下我们创造了过去灿烂的东武文化和历史。
潍河发源于莒县箕屋山,由五莲注入诸城,古代人称潍河为潍水和密水,其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先秦古籍《尚书.贡禹》里记载:海岱唯青州,潍淄其道。
由此,确定了潍河山东第一大河的地位,而这里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我们勤劳的诸城和五莲祖先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东夷文明。如今的诸城是百舸争流,一水密水北流大海去,勤劳善良五莲人民和密州人民,将一如既往的亲密无间的携手共同奔向未来,书写自己瑰丽的篇章,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
在东北三省,每当人们乘船过江时,船主都会问:“船上有山东人吗?”无论是否有,船上的人都会大喊“有”,这些风俗都跟诸城秃尾巴老李传说有关。
近日,记者从诸城文化部门获悉,诸城秃尾巴老李传说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属民间传说故事中忠、德、孝、义系列之一。
清朝以来,大批山东人闯关东,亦龙亦人的秃尾巴老李被闯关东的山东人奉为保护神,秃尾巴老李的传说与东北当地风土民情相结合,得以发展出新的情节和内容,“大战黑龙”、“眷恋家乡”、“怀念慈母”、“为民除恶”、“回乡为母上坟”的故事,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忠、德、孝、义的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不仅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发展的精神文脉,也是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和智慧之源。
据了解,近年来,诸城文化部们先后挖掘和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210余项,其中有31项被列入诸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7项被列入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和诸城古琴艺术先后被列入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舜,相传为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尧之后古帝王,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是禅让制的代表,以受尧的“禅让”而称王于天下,当时,国号为“虞”,故称“虞舜”。
虞舜待继母以孝,待弟以仁,儒家视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公冶长(生卒于春秋时),名长,字子长(又名芝,又字子之)。
诸城市马庄乡近贤村(原名公冶场)人。 公冶长墓座落在马庄乡锡山子东南林,墓前的祠,历代曾奉祀不衰,祠内古木参天,碑渴林立,今已全部毁没,只有坟墓尚在。
樊崇(?-27年),字细君,琅琊(今诸城人。)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
公元25年,樊崇将赤眉军与王匡领导的湖北绿林军联合,亲自指挥大军打进长安,立西汉宗室牛童刘盆子为皇帝,自任御史大夫。公元27年在赤眉军进击关中时,被刘秀伏击于宜阳(今河南宜阳县),义军惨遭失败,樊崇壮烈牺牲。
伏无忌(生卒年不祥),琅琊东武(今诸城)人。 伏氏为诸城巨族,世传儒学,曾显达于两汉,被称为“伏氏学” 伏无忌博学多识,继承家学,传习儒业。
永和元年(公元136年),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元嘉年间(公元151-152年),无忌又受诏与黄景共撰《汉纪》。此时,无忌利用校书的便利,广为采集史料,又加以删削,编成《伏侯注》一书。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祖籍汉琅琊郡诸县(今山东诸城)葛陂。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上著述也颇多。
主要有表、治、秦、疏、策、书、教、赞、铭、兵法、军令等共178篇。他的文章风格多是开门见山、直抒已见、畅晓畅达、言简意深,具有情意真挚、纯朴清新的特点。
其中最著名的有《出师表》、《诫子书》、《与群下教》等。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诸城城关镇兰家村人。
赵明诚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金石学家,著有《金石录》。21岁那年,赵明诚与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喜结伉俪。
李清照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山东济南人,自号“易安居士”。张择端(1085-1145),字正道,又字文友,诸城箭口人。
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 《清明上河图》和《金明池争标图》是他仅存的两幅绘画作品。
其中《清明上河图》是关于他的最早、最详细也是唯一的记载。清代乾隆中修县志,曾查访他的居里,亦未有所获。
《清明上河图》和《金明池争标图》这两幅画,是中国古代难得的艺术珍品,被历代誉为“神品”,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李澄中(1629-1700),字渭清,号渔村,诸城市箭口镇西辛庄子村人,后迁居县城超然台下。
清初著名文人。李澄中学问渊博,诗冲和,宗盛唐,词多比兴,稚而能切。
张衍(1634-1710),字溯西,一字蓬海,乡谥恭惠先生。诸城放鹤村(今枳沟镇普庆村)人。
清初著名遗民。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诸城逄戈庄(今属高密县)人。
刘墉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辩,文章书法在清代皆享盛名。尤其以书法最佳,擅长小楷,曾效法董其昌,兼学颜真卿、苏轼等名家书帖,后自成一家。
与当时的翁方纲、铁保、成亲王统称为清代四大书法家,而刘墉为最。刘墉的传说颇多,大都是歌颂他精明强干,足智多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