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4、黄香温席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年纪才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
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时觉得暖和。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5、卧冰求鲤
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小孩子,他的生母去世了,父亲再娶了一个妻子,就是王祥的后母。后母不喜欢王祥,可是,王祥很听后母的话,后母叫他做的事,他都尽力做好。
一个寒冷的冬日,后母生了病,想吃活鱼,要王祥到河捉鱼。天下着大雪,北风呼呼地吹着,河水早已结冰,哪有鱼呢?
王祥想:我可以用体温使冰块溶化啊!他脱掉衣服,卧在冰上,刺骨的寒冰冷得他牙关打颤,全身颤抖,但他仍然强忍着、忍着……突然间,他身体下的冰块裂开了,两条鲤鱼跳了上来。王祥大喜,抱着鲤鱼飞奔回家,煮鱼汤给后母吃。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香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筐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
你可以百度百科看下 二十四孝 一共24个典故 都是小故事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
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
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
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
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
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 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共铸辉煌,奥运冠军金牌背后的亲情故事 燃情八月的雅典已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为奥运痴迷的国人心中却还涌动着光荣与豪迈。
中国队以32金17银14铜的骄人战绩不但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使我们看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让我们看看在那一块块金牌背后隐藏着多少感人至深的故事吧。
杜丽:回眸一笑,金牌背后亲情无价 射击小将杜丽的最后神勇一枪,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大家忘不了,夺冠后杜丽的回眸一笑是多么动人,凤凰卫视的名嘴窦文涛更是用“倾国倾城”来形容这位美丽的姑娘。
可有谁知道,这动人的微笑背后有着多少汗水与泪水。 1994年冬,才12岁的杜丽刚去沂源县历山中学读初一不久,就被周士兵老师慧眼识珠,将她选拔到县业余体校射击队当上了一名射击运动员。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这是父亲杜兆祥经常和杜丽说的一句话。这位军人出身的老公安,当女儿面时说话不多,但他的公安作风、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杜丽。
刚起步练习举枪时,体校里枪少人多,往往大半天摸不到枪。为此,杜丽就常在家里举砖头练臂力,动作单调又乏味。
每每看到女儿那疲惫的眼神,杜兆祥心软了,可口气不软,因为他深知每一点成功都需要汗水的浸泡。这一练,使杜丽在1996年进入淄博市竞技体校。
市体校射击队的训练条件不是很好,酷暑天没有空调,又不能开风扇。队员们穿着厚厚的服装,每次训练完,背上起满了痱子,花露水一用就是大半瓶,但教练和队友从没听杜丽叫过苦。
进入体校时杜丽须交近7000元的学费,而她每月的生活费又要300多元,外出观摩比赛还要自己掏钱。这对母亲下岗,父亲每月600多元工资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可为了女儿的前途,杜兆祥夫妻俩不惜东凑西借,省吃俭用从嘴里攒,就这样那年家里仍欠债6000多元。由于生活拮据,杜丽的妈妈打过草绳、卖过煎饼,好几年夫妻俩没买过新衣服。
在市竞技体校训练时,杜兆祥每隔半个月就来看她一次,为省几个车钱,他都是从汽车站步行到学校。杜丽进了省队后,老杜去看女儿仍是从长途汽车站步行5里多地去看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的境遇和亲人的关怀让杜丽早早地成熟了。 1999年,杜丽走进省射击队,2002年2月又跨入国家队门槛,而且成绩直线上升。
她曾获得世界杯上海站10米气步枪铜牌和美国站3*20米运动步枪铜牌、釜山亚运会3枚金牌,直至荣获雅典奥运会首枚女子10米气步枪金牌。 王义夫:“六朝枪王”,打造射场不老传奇 举枪、瞄准、射击,然后再举枪,当你将这些乏味的动作连续做上20年,不论你能否站上领奖台,你都已经成为一个无愧的王者。
44岁的王义夫在职业生涯中经历了太多磨难,疾病更是在1992年之后折磨他长达12年。面对疾病的纠缠,他回报的却是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牌。
6次出击奥运,拿到5枚奖牌,这在世界奥运史上都是个奇迹。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冠后,王义夫的静脉血管萎缩使得他大脑供血的血管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粗。
脑部供血严重不足的他经常出现头晕、迷糊的症状,而且一旦换环境休息不好的话,就会发烧、脸肿。8年前坐着轮椅前往亚特兰大、昏倒在赛场的那一幕,只是王义夫12年来一直与病痛做斗争的一个片段。
在4000多个日日夜夜里,这位六朝“老枪”无时无刻不经受着头晕、肩痛、腰痛的折磨,视力从0.3一直下降到现在的不足0.1!可他还笑言:“我可能都够残奥会的标准了。”在雅典,命运女神终于将最宝贵的礼物送给了他,王义夫的坚持得到了回报。
王义夫、张秋萍夫妇无疑是运动场上显眼的一对。作为国家射击队的队友,1986年他俩组成了家庭,但他们仍然住在宿舍里,吃运动灶,只有周末的时候才能团聚。
虽然在北京生活了多年,王义夫还是不改一口地道的东北方言和豪爽的性情。妻子张秋萍则是典型的湘妹子,沉静而又温婉。
他们的结合形成了一种互补。王义夫脾气急,张秋萍就温言细语地劝慰他,时间一长,王义夫也一改大大咧咧的急性子,学着做起了细心的好丈夫。
赛后王义夫动情地说:“她不仅是我的妻子,还是我的教练。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妻子管着我——生活上有她照顾,技术上有她指点,因此这块金牌不是一人一半,而应该全部献给她。”
重病缠身的王义夫也许早就老了,可是当无数期待的目光投向他时,王义夫又扛起了这份厚重的希望。夺冠后,王义夫更是面带微笑地告诉记者:“如果需要,我会继续打下去。”
射击场上永远的王者,王义夫当之无愧! 张国政:爱情宣言,老婆是最不容易的 举重对于张国政来说是获得快乐的源泉,正是这种快乐,使得赛场上的张国政排除所有顾虑和压力,为几天来优势项目纷纷落马的中国军团拿到了这枚意义非凡的金牌。大家忘不了,在第3次试举时,由于腰伤而痛苦倒地的他是在两名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才走下台的。
这枚金牌,着实得来不易啊。 对于举重运动员来说,赛前最痛苦的莫过于减体重了。
而这次在雅典,张国政恰恰是所有运动员里减得最多的。说起那段日子,张国政感觉真是不堪回首:“可别提那段日子了,太痛苦了!一周的时间里减掉了7.2公斤,最后4天根本什么都没吃。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典故在民间流传已久,事见《梁山伯宝卷》、《华山畿》乐府及《访友记》、《同窗记》传奇,又名《双蝴蝶》. 大意是:东晋时,江苏宜兴女,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川剧为尼山)求学,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兄弟并同窗三载。
后,祝英台归家,行前托媒师母许婚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许。
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时,祝父公远已将女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祝二人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抱病归家,病亡。
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舞。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笔者曾看到过有资料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
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
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敷衍出动人的传说。 --- 孟姜女哭长城 ---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发生在河北北部的万里长城脚下,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着。
传说在秦代,江南有一户姓孟的人家,老两口无儿无女,相依为命。孟家的隔壁邻居是姜家,说也凑巧,姜家也是老两口过日子,没有儿女。
一年的春天,孟爷爷在墙跟下种了一粒葫芦籽。很快,葫芦籽发芽长叶。
又过了些日子,葫芦蔓顺着墙头长呀长,爬到隔壁姜家院子里去了。这时,葫芦蔓上开出一朵白白的花儿。
葫芦花谢了,结出个毛绒绒的小葫芦。孟爷爷在这边施肥浇水,姜爷爷在那边捉虫搭架。
到了秋天小葫芦长成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大葫芦,沉甸甸地把蔓儿都坠弯了。孟爷爷对姜爷爷说:“葫芦长这么大,多亏了你的辛勤劳动。
咱们把它切开,一家一半吧。”当他们把葫芦打开后,奇怪的事发生了:葫芦里睡着个白白胖胖的小闺女!孟家和姜家别提多高兴了。
两家一商量,就给这个葫芦里生的闺女取名叫“孟姜女”。 一年一年的过去了,孟姜女很快长大成人。
她又聪明又伶俐,而且很爱劳动,不是纺纱织布,就是洗衣做饭。那时,正是秦始皇到处抓人修筑万里长城的时候。
一天,一个叫万喜良的年轻小伙子,因为逃避官府抓人,路过孟姜女家。孟爷爷和姜爷爷见这小伙子忠厚朴实,就把孟姜女嫁给了他。
刚刚结婚3天,万喜良就被官府抓住,押到北方去修万里长城了。 春去秋来,万喜良一去半年多没有消息。
孟姜女一心想着万喜良,眼看冬天到了,没有棉衣在北方怎么过冬呀!于是,就用自己亲手织的布,给丈夫做了一身厚厚的棉衣。棉衣做好,孟姜女背起包袱,拿着雨伞,就动身上路去给丈夫送棉衣了。
一路上,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只见成群结队的民工,有的背着又大又重的城砖,有的抬扛着石块,向高山坡上艰难地爬着。
他们衣衫破旧,挥汗如雨。经过几天的寻找和打听,孟姜女才知道,自己的丈夫万喜良,已活活地累死了!他的尸首就埋在了城墙中。
孟姜女听到这一噩耗,真如晴天的霹雳。她悲痛万分,一直在长城脚下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这时,只听“轰隆隆” 一声响,城墙坍塌下来,修好的长城被孟姜女哭倒了800里。 这个动人的传说故事,既是对秦始皇时代残酷徭役的控诉,又说明了人民在修筑万里长城中付出的艰苦劳动。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力量和智慧的体现。为了纪念这位千里寻夫的孟姜女,后人在长城脚下修建了孟姜女庙。
庙里有孟姜女的塑像,庙旁还有传说孟姜女寻夫时登高眺望的“望夫石”哩。 牛郎和织女 在很早以前,有一个青年叫牛郎,其父母死后和哥嫂一起生活。
哥嫂嫌他憨厚老实,就想方设法刻薄他,后来又提出与他分家,田产房屋一律归哥嫂,一头没有用的老牛分给了牛郎。牛郎白天喂牛开荒,夜晚和老牛同睡在牛棚里,朝夕相处、相依为命,日子过得虽不甚好,但却和老牛产生了感情。
一天夜里,牛郎忽然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牛郎、牛郎!”他惊奇地望了望四周,不见一人,觉得很奇怪,这时他发现老牛的嘴一张一合地正在叫他,于是他和老牛攀谈起来。老牛告诉他:“明天午后,天上有九个仙女要到清水河来洗澡,其中一个穿绿袍的仙女叫织女,她就是你的妻子。”
老牛叫牛郎第二天躲在河边,等到仙女脱去衣服到河里洗澡时,将那件绿袍藏起来,时辰一到仙女就会穿衣回宫,等其他仙女走了,再把衣服拿出来和织女相见。 到了第二天,牛郎便按照老牛的话去做,果然有九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来洗澡了。
牛郎喜出望外,敏捷地藏好绿袍,不一会儿,天空出现一道霞光,仙女们一个个急忙穿衣回天宫去了。只有织女焦急地还在河边找衣服,这时牛郎托着绿袍跑出来喊道:“姑娘!你的衣服在这儿。”
织女见牛郎言语稳重,一表人才,便起了爱慕之心,又见姐妹们早已走了,天门也关上了,她就只好和牛郎一起回家。 从此他们男耕女织,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财富,日子过得很幸福。
一天,老牛。
杜丽:回眸一笑,金牌背后亲情无价射击小将杜丽的最后神勇一枪,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
大家忘不了,夺冠后杜丽的回眸一笑是多么动人,凤凰卫视的名嘴窦文涛更是用“倾国倾城”来形容这位美丽的姑娘。可有谁知道,这动人的微笑背后有着多少汗水与泪水。
1994年冬,才12岁的杜丽刚去沂源县历山中学读初一不久,就被周士兵老师慧眼识珠,将她选拔到县业余体校射击队当上了一名射击运动员。“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这是父亲杜兆祥经常和杜丽说的一句话。
这位军人出身的老公安,当女儿面时说话不多,但他的公安作风、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杜丽。刚起步练习举枪时,体校里枪少人多,往往大半天摸不到枪。
为此,杜丽就常在家里举砖头练臂力,动作单调又乏味。每每看到女儿那疲惫的眼神,杜兆祥心软了,可口气不软,因为他深知每一点成功都需要汗水的浸泡。
这一练,使杜丽在1996年进入淄博市竞技体校。市体校射击队的训练条件不是很好,酷暑天没有空调,又不能开风扇。
队员们穿着厚厚的服装,每次训练完,背上起满了痱子,花露水一用就是大半瓶,但教练和队友从没听杜丽叫过苦。进入体校时杜丽须交近7000元的学费,而她每月的生活费又要300多元,外出观摩比赛还要自己掏钱。
这对母亲下岗,父亲每月600多元工资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可为了女儿的前途,杜兆祥夫妻俩不惜东凑西借,省吃俭用从嘴里攒,就这样那年家里仍欠债6000多元。
由于生活拮据,杜丽的妈妈打过草绳、卖过煎饼,好几年夫妻俩没买过新衣服。在市竞技体校训练时,杜兆祥每隔半个月就来看她一次,为省几个车钱,他都是从汽车站步行到学校。
杜丽进了省队后,老杜去看女儿仍是从长途汽车站步行5里多地去看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的境遇和亲人的关怀让杜丽早早地成熟了。
1999年,杜丽走进省射击队,2002年2月又跨入国家队门槛,而且成绩直线上升。她曾获得世界杯上海站10米气步枪铜牌和美国站3*20米运动步枪铜牌、釜山亚运会3枚金牌,直至荣获雅典奥运会首枚女子10米气步枪金牌。
王义夫:“六朝枪王”,打造射场不老传奇举枪、瞄准、射击,然后再举枪,当你将这些乏味的动作连续做上20年,不论你能否站上领奖台,你都已经成为一个无愧的王者。 44岁的王义夫在职业生涯中经历了太多磨难,疾病更是在1992年之后折磨他长达12年。
面对疾病的纠缠,他回报的却是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牌。6次出击奥运,拿到5枚奖牌,这在世界奥运史上都是个奇迹。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冠后,王义夫的静脉血管萎缩使得他大脑供血的血管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粗。脑部供血严重不足的他经常出现头晕、迷糊的症状,而且一旦换环境休息不好的话,就会发烧、脸肿。
8年前坐着轮椅前往亚特兰大、昏倒在赛场的那一幕,只是王义夫12年来一直与病痛做斗争的一个片段。在4000多个日日夜夜里,这位六朝“老枪”无时无刻不经受着头晕、肩痛、腰痛的折磨,视力从0.3一直下降到现在的不足0.1!可他还笑言:“我可能都够残奥会的标准了。”
在雅典,命运女神终于将最宝贵的礼物送给了他,王义夫的坚持得到了回报。 王义夫、张秋萍夫妇无疑是运动场上显眼的一对。
作为国家射击队的队友,1986年他俩组成了家庭,但他们仍然住在宿舍里,吃运动灶,只有周末的时候才能团聚。虽然在北京生活了多年,王义夫还是不改一口地道的东北方言和豪爽的性情。
妻子张秋萍则是典型的湘妹子,沉静而又温婉。他们的结合形成了一种互补。
王义夫脾气急,张秋萍就温言细语地劝慰他,时间一长,王义夫也一改大大咧咧的急性子,学着做起了细心的好丈夫。赛后王义夫动情地说:“她不仅是我的妻子,还是我的教练。
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妻子管着我——生活上有她照顾,技术上有她指点,因此这块金牌不是一人一半,而应该全部献给她。” 重病缠身的王义夫也许早就老了,可是当无数期待的目光投向他时,王义夫又扛起了这份厚重的希望。
夺冠后,王义夫更是面带微笑地告诉记者:“如果需要,我会继续打下去。”射击场上永远的王者,王义夫当之无愧!张国政:爱情宣言,老婆是最不容易的举重对于张国政来说是获得快乐的源泉,正是这种快乐,使得赛场上的张国政排除所有顾虑和压力,为几天来优势项目纷纷落马的中国军团拿到了这枚意义非凡的金牌。
大家忘不了,在第3次试举时,由于腰伤而痛苦倒地的他是在两名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才走下台的。这枚金牌,着实得来不易啊。
对于举重运动员来说,赛前最痛苦的莫过于减体重了。而这次在雅典,张国政恰恰是所有运动员里减得最多的。
说起那段日子,张国政感觉真是不堪回首:“可别提那段日子了,太痛苦了!一周的时间里减掉了7.2公斤,最后4天根本什么都没吃。比赛完,我觉得我的胃都要穿孔了!” 赛场外的张国政其实是个单纯率真的人,好比他在赛后当着所有人叫电话那头的妻子“宝宝”,并毫不羞涩地说“老婆,我爱你”,似乎完全不像内敛的东方人。
但在听过太多感谢领导、感谢教练之类的赛后感言时,张国政的表白显得天真却令人感动。 张国。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典故在民间流传已久,事见《梁山伯宝卷》、《华山畿》乐府及《访友记》、《同窗记》传奇,又名《双蝴蝶》. 大意是:东晋时,江苏宜兴女,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川剧为尼山)求学,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兄弟并同窗三载。
后,祝英台归家,行前托媒师母许婚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许。
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时,祝父公远已将女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祝二人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抱病归家,病亡。
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舞。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笔者曾看到过有资料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
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
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敷衍出动人的传说。 --- 孟姜女哭长城 ---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发生在河北北部的万里长城脚下,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着。
传说在秦代,江南有一户姓孟的人家,老两口无儿无女,相依为命。孟家的隔壁邻居是姜家,说也凑巧,姜家也是老两口过日子,没有儿女。
一年的春天,孟爷爷在墙跟下种了一粒葫芦籽。很快,葫芦籽发芽长叶。
又过了些日子,葫芦蔓顺着墙头长呀长,爬到隔壁姜家院子里去了。这时,葫芦蔓上开出一朵白白的花儿。
葫芦花谢了,结出个毛绒绒的小葫芦。孟爷爷在这边施肥浇水,姜爷爷在那边捉虫搭架。
到了秋天小葫芦长成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大葫芦,沉甸甸地把蔓儿都坠弯了。孟爷爷对姜爷爷说:“葫芦长这么大,多亏了你的辛勤劳动。
咱们把它切开,一家一半吧。”当他们把葫芦打开后,奇怪的事发生了:葫芦里睡着个白白胖胖的小闺女!孟家和姜家别提多高兴了。
两家一商量,就给这个葫芦里生的闺女取名叫“孟姜女”。 一年一年的过去了,孟姜女很快长大成人。
她又聪明又伶俐,而且很爱劳动,不是纺纱织布,就是洗衣做饭。那时,正是秦始皇到处抓人修筑万里长城的时候。
一天,一个叫万喜良的年轻小伙子,因为逃避官府抓人,路过孟姜女家。孟爷爷和姜爷爷见这小伙子忠厚朴实,就把孟姜女嫁给了他。
刚刚结婚3天,万喜良就被官府抓住,押到北方去修万里长城了。 春去秋来,万喜良一去半年多没有消息。
孟姜女一心想着万喜良,眼看冬天到了,没有棉衣在北方怎么过冬呀!于是,就用自己亲手织的布,给丈夫做了一身厚厚的棉衣。棉衣做好,孟姜女背起包袱,拿着雨伞,就动身上路去给丈夫送棉衣了。
一路上,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只见成群结队的民工,有的背着又大又重的城砖,有的抬扛着石块,向高山坡上艰难地爬着。
他们衣衫破旧,挥汗如雨。经过几天的寻找和打听,孟姜女才知道,自己的丈夫万喜良,已活活地累死了!他的尸首就埋在了城墙中。
孟姜女听到这一噩耗,真如晴天的霹雳。她悲痛万分,一直在长城脚下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这时,只听“轰隆隆” 一声响,城墙坍塌下来,修好的长城被孟姜女哭倒了800里。 这个动人的传说故事,既是对秦始皇时代残酷徭役的控诉,又说明了人民在修筑万里长城中付出的艰苦劳动。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力量和智慧的体现。为了纪念这位千里寻夫的孟姜女,后人在长城脚下修建了孟姜女庙。
庙里有孟姜女的塑像,庙旁还有传说孟姜女寻夫时登高眺望的“望夫石”哩。 牛郎和织女 在很早以前,有一个青年叫牛郎,其父母死后和哥嫂一起生活。
哥嫂嫌他憨厚老实,就想方设法刻薄他,后来又提出与他分家,田产房屋一律归哥嫂,一头没有用的老牛分给了牛郎。牛郎白天喂牛开荒,夜晚和老牛同睡在牛棚里,朝夕相处、相依为命,日子过得虽不甚好,但却和老牛产生了感情。
一天夜里,牛郎忽然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牛郎、牛郎!”他惊奇地望了望四周,不见一人,觉得很奇怪,这时他发现老牛的嘴一张一合地正在叫他,于是他和老牛攀谈起来。老牛告诉他:“明天午后,天上有九个仙女要到清水河来洗澡,其中一个穿绿袍的仙女叫织女,她就是你的妻子。”
老牛叫牛郎第二天躲在河边,等到仙女脱去衣服到河里洗澡时,将那件绿袍藏起来,时辰一到仙女就会穿衣回宫,等其他仙女走了,再把衣服拿出来和织女相见。 到了第二天,牛郎便按照老牛的话去做,果然有九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来洗澡了。
牛郎喜出望外,敏捷地藏好绿袍,不一会儿,天空出现一道霞光,仙女们一个个急忙穿衣回天宫去了。只有织女焦急地还在河边找衣服,这时牛郎托着绿袍跑出来喊道:“姑娘!你的衣服在这儿。”
织女见牛郎言语稳重,一表人才,便起了爱慕之心,又见姐妹们早已走了,天门也关上了,她就只好和牛郎一起回家。 从此他们男耕女织,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财富,日子过得很幸福。
一天,老牛。
关于亲情的小故事一
爸爸问:儿子,你今年几岁了?儿子说:今年三岁啦。爸爸又问:那爸爸几岁啦?儿子说:爸爸也三岁。爸爸再问:为什么爸爸只有三岁呢?儿子说:因为爸爸是在我出生那天才变成爸爸的啊!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他也不是生来就会做爸爸的,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多担待!
关于亲情的小故事二
爸爸问:“儿子,你觉得爸爸壮吗?”儿子笑着点了点头。爸爸又问:“你觉得少林功夫厉害吗?”儿子点点头。爸爸接着说:“如果我剃成了光头,练少林功夫好吗?”儿子欢呼雀跃地跳着,“太好了!”第二天,儿子看到光头的爸爸,高兴地说:“爸爸加油,一定要练成高手!”
其实,那天是爸爸化疗的前一天。有时候,一句善意的谎言只是为了让真相显得不那么难以接受。
关于亲情的小故事三
爸妈只会简单地操作电脑,女儿在另一个城市上班,忙得发昏,很少回去,所以就在电脑上弄了个360。父母不会杀毒,每次女儿回去体检一下电脑,升一下级。有一天,母亲突然打电话给女儿:“360已经提示187天没有体检了!”父母需要你,依赖你,总是记挂着在外奔波的你,用最笨拙的方式爱着你。
关于亲情的小故事四
曾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儿子带着老年痴呆的父亲去吃饺子。饺子上桌时,父亲伸手抓起饺子就往口袋里塞。儿子急着说:“爸,你这是干什么?”父亲小声道:“我儿子……喜欢吃。”他可能忘了所有,却从来没有忘记爱你,这个人就是养育你的父亲。
关于亲情的小故事五
儿子养不起年迈的母亲,决定把她背到山上丢掉。傍晚,儿子说要背母亲上山走走,母亲吃力地爬到他的背上。他一路都在想:“爬高点、走远点再丢下才不会走回来。”当看到母亲在他背上偷偷往路上洒豆子时,他很生气地问:“你洒豆子干什么?”
母亲和蔼地说:“傻儿子,我怕你等会儿一个人下山会迷路。”母爱是执着的坚守,永恒的无私,不管人生如何百味,命运如何苦涩,她总是一心一意、从不打折。
扩展资料:
父母对子女的亲情是爱其强,更爱其弱,一个断了腿,又瞎又聋的孩子,父母爱他会更加倍,而爱情就不然矣,爱情乃爱其强,不爱其弱。父母对儿女爱护的时间太久,太久。从儿女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一直延伸到儿女的下一代,再下一代,无不十指连心。 所以亲情定义应是父母对子女及其后代的感情之最久、最大,也是最真心的。
“亲情”重在“情”字,无血缘关系也可以有亲情;有血缘关系也不一定有亲情,所有的情得到升华后都会成为亲情,它是人间最美的一种情感。友情无任何限制:若感情好可以情同父母、兄弟姐妹、子女。
情侣通过结婚也会成为亲情,只是它比普通的亲情更进一步,拥有使双方心动的爱情一体化联系。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无论单方或双方也可能会产生爱恋,若成功则会结婚;若由于某种内外因素而又变回亲情,则会对应成为“不一样”的亲情。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亲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