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时期,渤海、胶东一带盗贼十分猖獗,他们四处作恶。汉宣帝派大臣张敞前去治理,张敞向宣帝请求必须奖赏那些追捕盗贼有功人员,严惩盗贼。到任后,他赏罚分明,差吏们个个奋勇追捕,社会迅速恢复安定
赏罚分明 典故
僖负羁是曹国人,曾救过晋文公的命,是晋文公的救命恩人。因此晋文公在攻下曹国时,为了报答僖负羁的恩情,就向军队下令,不准侵扰僖负羁的家,如果有违反的人,就要处死刑。大将魏平和颠颉却不服从命令,带领军队包围了僖负羁的家,并放火焚屋。魏平爬上屋顶,想把僖负羁拖出杀死。不料,梁木承受不了重量而塌陷,正好把魏平压在下面,动弹不得,幸好颠颉及时赶到,才把他救了出来。这件事被晋文公知道后,十分气愤,决定依照命令处罚。大臣赵衰(赵国君王的先人)向文公请求:“他们俩人都替国君立下汗马功劳,杀了不免可惜,还是让他们戴罪立功吧!”晋文公说:“功是一回事,过又是一会事,赏罚必须分明,才能使军士服从命令。”于是便下令,革去了魏平的官职,又将颠颉处死。从此以后,晋军上下,都知道晋文公赏罚分明,再也不敢违令了。
你先看看别人怎么想吧。
吉林: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议论文) 2004年4月20日18:22 吉林 考 生 寓言材料中,富人所以认为儿子聪明而怀疑邻人,完全是感情先入为主的缘故。然而,寓言毕竟是寓言,它虽然蕴含一定的生活道理,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但并不等于生活的全部。
诚然,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受感情的左右,可“感情”代替不了“认知”的“理”,相反,“理”大 于“情”,“情”趋从于“理”,怎一个“情”字了得呢? 怎一个“情”字了得?据《吕览•去私》篇载:晋平公让大夫祁黄羊推荐南阳县县令,祁黄羊毫不迟疑地说:“叫解狐去当,他一定能够胜任。”晋平公惊讶地反问道:“你说的是解狐吗?他不是你的仇敌吗?”祁黄羊笑了笑说:“您让我推荐的是县令,并没问谁是我的仇敌呀!当县令,我认为解狐最合适,他能干得很好,因此才推荐他。”
果然,解狐很有才干,成为百姓拥戴的好县令。又一次,晋平公让祁黄羊推荐一位法官。
祁黄羊想了想,说:“让祁午做吧,他是再合适不过了。”晋平公听后又很震惊,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推荐他不怕别人说闲话吗?”祁黄羊认真地回答说:“您问谁能当法官,我就把最能胜任的人推荐给您,您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事实上,祁午正如父亲所料,他办案精细果断,政绩斐然。
孔子闻此曾赞叹道:“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是啊,祁黄羊两次推荐人,虽然都直涉感情,但他的认知、判断却完全不受感情的左右。
可见认知之“理”是“情”外之物,它因人而异,并非总受“情”的束缚。 怎一个“情”字了得?战国时齐国的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其貌美,就是用今天的“酷毙了”、“帅呆了”来形容也不为过。
尽管妻、妾、客人都一致认为他“美于徐公”,他也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当他见到徐公,“孰视之”,“又窥镜而自视”后,就不得不“自以为不如”甚至“远甚”了。无疑,邹忌是希望自己比徐公美的,他也一定有着那种感情上的自爱,但难能可贵的是,他竟能突破感情的樊篱,冷静清醒地分析自己的“美”,并做出实事求是的认知判断。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说:“每个人必须承认,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厉害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人必须完全不对这事物的存在存有偏爱,他在这方面纯然淡漠,以便在欣赏中,能够做个判断者。”
这一点邹忌做到了,他在“纯然淡漠”的心态下所表现的自知之明,不仅赢得后世的赞誉,也是“认知”高于“感情”的有力佐证。 怎一个“情”字了得?晋代历史学家陈寿的父亲因犯错误,受到诸葛亮的严惩而郁闷致死。
然而陈寿并未因为孔明是仇人,就徇“情”忘“理”,歪曲历史,他“按事情的本来面目”,写诸葛亮“东联北拒、高瞻远瞩,励精图治、赏罚分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而突出了人物的雄才伟略、高风亮节。陈寿也是人,以其历史学家的心灵,当然有着丰富的感情,“杀父之仇”他能忘吗?当然不会!可他竟能抛开个人的爱恶,如此“歌颂仇人”,大讲实事求是,也绝非“认知”出现了毛病。
这,只能说明“感情”左右不了“认知”,其影响是有其局限性的。 哦,怎一个“情”字了得! 简 评 这是一篇水平上乘的高考作文。
首先,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前后六次出现的“怎一个‘情’字了得”不断地突出主题,就像一条线索,将各部分的论证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作者精通典故,所列三个例子都非常典型,并不是一般的学生所能想到的。
举例论证占文章的大部分内容,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作者十分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感情’左右不了‘认知’,其影响是有其局限性的。”。
有下面两件事反映了诸葛亮的赏罚分明:第一件事:诸葛亮首次北伐时,马谡失街亭,致使北伐遭到彻底失败。
诸葛亮退军后,挥泪斩了马谡。同时,诸葛亮对在街亭之战立有战功的王平予以表彰,升迁了他的官职。
第二件事:李严是蜀汉的托孤重臣,一直是诸葛亮赖以依凭的良辅。但在诸葛亮北伐时,李严并没有按时将粮草提供给前线,反而在诸葛亮和刘禅之间两头说谎话,诸葛亮不明就里,只得退军。
后来诸葛亮了解到了真相,将李严革职查办。但李严对诸葛亮的处罚并无怨言,他一直认为诸葛亮还会重新起用他。
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去世,李严认为自己的希望已经彻底破灭,于是也发病而死。
齐威王赏罚分明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以后,我就一天天听到人家讲你的坏话。
可是我派人去即墨视察,却看见那里是“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情况良好。为什么会这样?是你没有贿赂我的左右,求他们给你讲好话。
于是,齐威王奖励了即墨大齐夫。 威王又召见阿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做了阿的地方官,我就一天天听到夸奖你的好话。
我派人去视察,看见的却是“田野不辟,人民贫馁”。赵国攻打鄄,你不救;卫国占据薛陵,你不知道。
为什么会这样?是你用重金贿赂我的左右,求得他们的赞誉。当日就将阿大夫和左右讲假话的人都用“烹”刑处死了。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赏罚分明 ( shǎng fá fēn míng )
解 释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清楚明白。
出 处 东汉·班固《汉书·张敞传》:"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见恶辄取,时时越法纵舍,有足大者。"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 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可见做上宪的人,又要~,又要记性好,夫然后叫人心服。"
近义词 赏罚严明赏罚分审
反义词 赏罚不当、赏罚不明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6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