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óng bīng dú wǔ [编辑本段]释义 黩:随便,任意;穷:竭尽。
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编辑本段]出处 《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 东吴后期的名将陆抗,二十岁时就被任命为建武校尉;带领他父亲陆逊留下的部众五千人。
公元264年,孙皓当了东吴的国君,三十八岁的陆抗担任镇军大将军。当时,东吴的朝政非常腐败。
孙皓荒淫暴虐,宫女有好几千人,还向民间掠夺;又用剥面皮、凿眼睛筹酷刑任意杀人。陆抗对孙皓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多次上疏,劝谏他对外加强防守,对内改善政 治,以增强国力。
他曾在奏疏中一次陈述当前应做的事达十六件之多。但是,孙皓对他的建议置之不理。
公元272年,镇守西陵的吴将步阐投降晋朝。陆抗得知后、立即率军征讨步阐。
他知道晋军一定会来接应步阐,因此命令军民在西 陵外围修筑一道坚固的围墙。吴将多次要求攻打西陵,但陆抗总是不许。
等到工事完成;晋军已经赶到西陵接应步阐,陆抗率军击退来援的晋军,再向西陵发起猛攻,很快攻进城内,将叛将步阐杀死。当时,晋朝的车骑将军羊枯镇守襄阳。
他见陆抗能攻善守,知道要打败东吴并不容易,因此对东吴采取和解策略:部下掠夺了东吴的孩子,他下令放回;行军到东吴边境,收割了东吴方面的庄稼,就送绢帛给东吴作抵偿,猎获的禽兽已被吴人打伤,就送还东吴。陆抗明白羊枯的用意,也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晋商。
两人还经常派使者往来,互相表示友好。因此,吴、晋一部分边境地带一时出现了和好的局面。
孙皓听说那里的边境和好,很不高兴,派人责问陆抗。陆抗回话说:“一乡一县尚且不能没有信义,何况大国呢!我如果不这样做,反而会显出羊枯很有威德,对他没有什么损害。”
孙皓听了,无话可说;但他还是想出兵攻晋。陆抗见军队不断出 动,百姓精疲力竭,便向孙皓上疏说。
“现在,朝廷不从事富国强兵,加紧农业生产,储备粮食,让有才能的人发挥作用,使各级官署不荒怠职守,严明升迁制度以激励百官,审慎实施刑罚以警戒百姓,用道德教导官吏,以仁义安抚百姓,反而听任众将追求名声,用尽所有兵力,好战不止,耗费的资财动以 万计,士兵疲劳不堪。这样,敌人没有削弱,而我们自己倒象生了一场大病。”
陆抗还郑重指出,吴、晋两国实力不同,今天即使出兵获胜,也得不偿失。所以,应该停止用兵,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但是,孙皓对陆抗的这些忠告都听不进去。后来陆抗去世,晋军讨伐东吴,沿着长江顺流东下,势如破竹,吴国终于被晋所灭亡。
[编辑本段]示例 王氏今降心纳贡,愿修旧好,明公乃欲~,残灭同盟,天下其谓公何?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 [编辑本段]近义词 兴师动众、勤兵黩武 [编辑本段]反义词 和平共处、解甲归田 [编辑本段]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好战 ;含贬义 [编辑本段]外语翻译 英文:use all armed might to indulge in aggressive wars 日文:やたらに武力(ぶりょく)を振(ふ)り回(まわ)す 德文:eine Aggressions und Kriegspolitik betreiben 俄文:брáться за оружие по любóму пóводу [编辑本段]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皓是一个十足的暴君,他任用那些拍马屁的小人做大官,大兴土木,建豪华宫殿。同时还不断扩充军队,使军队的人数占百姓人数的十分之一,军费开支庞大,陆抗打败晋军的进攻后上书孙皓,让他不要再继续穷兵黩武是贬义词。
【释义】指到处发动战争,使用武力。穷:尽。黩:任意。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抗传》。
三国时,吴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名叫孙皓,他残酷无情,专横跋扈,荒淫无度,搞得吴国国力空虚,人民生活困苦,怨声四起。
陆抗是陆逊的儿子,孙策的外孙,孙皓当上皇帝以后,陆抗任镇军大将军、大司马、蓟州牧等职。陆抗看到司马炎灭掉魏、蜀以后,建立了西晋王朝,东吴政权摇摇欲坠,十分忧虑。公元272年,他上书孙皓,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和应采取的对策。他指出:“国家连年打仗,军队疲惫不堪,百姓十分穷困,国库空虚,财源枯竭。如果再不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发挥文武官员的才智,国势将更加衰弱。如果再听任将军们滥用兵力,随意打仗,耗资数以万计,那么就会使兵士更加疲惫,更加没有战斗力,恐怕当敌人的力量还没有消耗的时候,我们的力量却已经衰竭了。”
这段文字的最后几句在《三国志·吴书·陆抗传》中的原义是这样的:“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而我已大病矣。”
孙皓没有听取陆抗的正确意见。公元280年,晋武帝六路出兵,大举进攻吴国。吴军不堪一击,不战自溃,孙皓投降称臣,吴国从此灭亡。西晋基本上统一了。
释义 黩:随便,任意;穷:竭尽。
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编辑本段]出处 《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 东吴后期的名将陆抗,二十岁时就被任命为建武校尉;带领他父亲陆逊留下的部众五千人。
公元264年,孙皓当了东吴的国君,三十八岁的陆抗担任镇军大将军。当时,东吴的朝政非常腐败。
孙皓荒淫暴虐,宫女有好几千人,还向民间掠夺;又用剥面皮、凿眼睛筹酷刑任意杀人。陆抗对孙皓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多次上疏,劝谏他对外加强防守,对内改善政 治,以增强国力。
他曾在奏疏中一次陈述当前应做的事达十六件之多。但是,孙皓对他的建议置之不理。
公元272年,镇守西陵的吴将步阐投降晋朝。陆抗得知后、立即率军征讨步阐。
他知道晋军一定会来接应步阐,因此命令军民在西 陵外围修筑一道坚固的围墙。吴将多次要求攻打西陵,但陆抗总是不许。
等到工事完成;晋军已经赶到西陵接应步阐,陆抗率军击退来援的晋军,再向西陵发起猛攻,很快攻进城内,将叛将步阐杀死。当时,晋朝的车骑将军羊枯镇守襄阳。
他见陆抗能攻善守,知道要打败东吴并不容易,因此对东吴采取和解策略:部下掠夺了东吴的孩子,他下令放回;行军到东吴边境,收割了东吴方面的庄稼,就送绢帛给东吴作抵偿,猎获的禽兽已被吴人打伤,就送还东吴。陆抗明白羊枯的用意,也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晋商。
两人还经常派使者往来,互相表示友好。因此,吴、晋一部分边境地带一时出现了和好的局面。
孙皓听说那里的边境和好,很不高兴,派人责问陆抗。陆抗回话说:“一乡一县尚且不能没有信义,何况大国呢!我如果不这样做,反而会显出羊枯很有威德,对他没有什么损害。”
孙皓听了,无话可说;但他还是想出兵攻晋。陆抗见军队不断出 动,百姓精疲力竭,便向孙皓上疏说。
“现在,朝廷不从事富国强兵,加紧农业生产,储备粮食,让有才能的人发挥作用,使各级官署不荒怠职守,严明升迁制度以激励百官,审慎实施刑罚以警戒百姓,用道德教导官吏,以仁义安抚百姓,反而听任众将追求名声,用尽所有兵力,好战不止,耗费的资财动以 万计,士兵疲劳不堪。这样,敌人没有削弱,而我们自己倒象生了一场大病。”
陆抗还郑重指出,吴、晋两国实力不同,今天即使出兵获胜,也得不偿失。所以,应该停止用兵,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但是,孙皓对陆抗的这些忠告都听不进去。后来陆抗去世,晋军讨伐东吴,沿着长江顺流东下,势如破竹,吴国终于被晋所灭亡。
[编辑本段]示例 王氏今降心纳贡,愿修旧好,明公乃欲~,残灭同盟,天下其谓公何?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 蔡东蕃、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九十六回:“倘忠言不纳,务逞其穷兵黩武之心,而甘以国家为孤注,则我国民宁与偕亡,断不忍为人鱼肉也。迫切陈词,伫候明教!”。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