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马谡主动请缨,立下军令状,表示如果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
然后,就带兵去占领军事要塞街亭。但马谡刚愎自用、自作主张地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
曹魏名将张合挥兵切断水源,掐断粮道,将马谡部队围困于山上,然后纵火烧山。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
马谡被司马懿夺了街亭,导致诸葛亮最有希望取胜的一次北伐完全失败。班师回朝后,诸葛亮为明军纪,将马谡问斩。
而马谡素来是诸葛亮看重的人才,在南征孟获时出了很多有用的计策,并且两人私交甚好,所以行刑时诸葛亮泪如雨下。之后诸葛亮上表要求降职处分自己,也承担了部分北伐失败的责任。
2.曾子杀猪。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
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
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
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
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夫,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 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
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
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3.曹操割发代首。三国时期, 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
于是,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
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对照《 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
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他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现在的人觉得剪头发是件很平常的事。可是,古人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的,随便割掉不仅大逆不道,而且是不孝的表现。
曹操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能够割发代首,严于律己,实属难能可贵。4.商鞅立法。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5.法当有常。狄仁杰是唐朝有名的大臣,仕宦历经高宗、武后两朝。
他做大理丞时,清理大量疑难积案,一年中判处有罪或无罪释放的多至一万七千人,没有一个认为冤屈再要求申诉的。有个武卫大将军叫权善才的,因为误砍了太宗昭陵上的柏树,仁杰上奏罪该免职,高宗认为太轻了,叫马上把他处死。
仁杰又上奏说此人罪不当死。高宗生气了,板着脸说:“此人斫昭陵上的树,是陷我于不孝,必须杀掉!” 旁边的人示意仁杰赶快走开,仁杰不理睬,说:“我听说违背圣意、做出背叛皇上事情的人,自古以来都要蒙受灾难。
但是我不以为是这样。如果处在桀纣时期,那就要蒙难了,但处在尧舜时期,就不会。
臣等现在正处在尧舜时期,不怕还有像比干被杀那样的事情。陛下制定法律,公之于众,无论徒刑、流放刑、死刑,都得按照罪行的大小轻重来判处,哪有所犯并非死罪,就叫判处死刑的?刑法既无常规,教万民何所措其手足?陛下一定要变通法律,就从今天开始吧。
古人说,假如偷了长陵的一把土就把那人杀了,这怎么能是一个好皇帝?现在陛下为了昭陵的一株柏树杀掉一位将军。那千年以后,人们将把陛下看成是什么样的皇帝。
这就是臣之所以不敢听陛下的命令杀权善才,以陷陛下于无道啊!”高宗的态度缓和一些了,权善才因此得以免死。
一、《离骚》诗句: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屈原《离骚》译文: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二、《离骚》诗句: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屈原《离骚》译文:商汤夏禹态度严肃恭敬,正确讲究道理还有文王。
他们都能选拔贤者能人,遵循一定准则不会走样。三、《离骚》诗句: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屈原《离骚》译文:我虽然面临死亡的危险,毫不后悔自己当初志向。
不度量凿眼就削正榫头,前代的贤人正因此遭殃。四、《卜居》诗句: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屈原《卜居》译文:所谓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显不了灵的地方。 五、《孟子·离娄上》诗句: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邹·孟轲《孟子·离娄上》译文:形容没有规矩,就不会有规整的方圆。
银行的合规文化是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的合规风险衍生出来的关于银行如何规避此类风险的管理方式的一种界定。
关于合规风险,国际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定义是这样说的:“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很显然,合规风险的定义与我们比较熟知的银行三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是有所不同的。其主要的不同之处是,合规风险简单地说是银行做了不该做的事(违法、违规、违德等)而招致的风险或损失,银行自身行为的主导性比较明显。而三大风险主要是基于客户信用、市场变化、员工操作等内外环境而形成的风险或损失,外部环境因素的偶然性、刺激性比较大。因此,巴塞尔委员会将合规风险界定为一种需要独特管理技术和专业人员管理的风险,甚至将合规视为“银行内部的一项核心风险管理活动”。但合规风险与信用、市场、操作风险之间又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其联系之处在于:合规风险是其他三大风险特别是操作风险存在和表现的重要诱因,而三大风险的存在使得合规风险更趋复杂多变而难于禁控,且它们的结果基本相同,即都会给银行带来经济或名誉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它们之间有着某种因果或递进关系。由于国际上对合规风险的认识和防范仅仅只有10多年时间,国内银行更是近两年才破题,过去通常把合规风险视同于操作风险,多注重于在业务操作环节和操作人员上去设关卡,其结果并不奏效,操作风险仍然在银行内部人员中大量存在并不断变换手法。这就说明,商业银行简单地把合规风险等同于操作风险的认识是不全面和不准确的。虽然大量的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操作环节和操作人员身上,但其背后往往潜藏着操作环节的不合理和操作人员缺乏合规守法意识。而银行合规风险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发端于银行的制度决策层面和各级管理人员身上,往往带有制度缺陷和上层色彩。因此,就现实情况而言,银行即使防范了基层机构人员操作风险的发生也未必能防范制度或管理上合规风险的发生。所以,笔者认为,对合规风险一定要另眼相看,格外重视,因为它有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比一般操作风险要大很多。
近些年, “ 依法合规”一词在我国商业银行监督管理工作中经常使用。但是,许多人对“ 合规”概念的理解却是表面化的,有的将“ 合规”理解为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行为必须符合银行总行制定的规章制度;有的将“ 合规”简单地理解为就是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就是违规。显然,这些理解与国际银行业对“ 合规” 的理解是不一致的。《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对合规的含义也进行了如下明确:“ 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与银行经营业务相关的法律、规则及标准,包括诸如反洗钱、防止恐怖分子进行融资活动的相关规定、涉及银行经营的准则包括避免或减少利益冲突等问题、隐私、数据保护以及消费者信贷等方面的规定此外, 依据监管部门或银行自身采取的不同监督管理模式,上述法律、规则及标准还可延伸至银行经营范围之外的法律、规则及准则,如劳动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税法等。法律、规则及准则可能有不同的渊源,包括监管部门制定的法律、规则及准则、市场公约,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业守则以及适用于银行内部员工的内部行为守则。它们不仅包括那些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还应包括更广义上的诚实廉正和公平交易的行为准则。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到用时方恨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勤动笔墨勤看书。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
写十卷书要比实际行动打下基础容易得多。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满足。 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人类获得智慧的表现。
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不信书不能提高境界,光信书不如无书。
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
努力耕耘,少问收获。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亚里斯提卜 ●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
考尔德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别林斯基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菲尔丁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
--伊萨克·巴罗 ●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高尔基论青年》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蒲松龄:《阿宝》 ●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
高士其 ●青年同志们必须记住,想要连跑带跳地把过去的一切文化遗产得着,那是办不到的。这需要有坚定的顽强性和艰苦的劳动。
要知道,在这条路上克服困难,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兴奋剂。 --《奥斯特洛夫斯基》 ●勤勉而顽强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 ●学问对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 巴甫洛夫 ●……科学是到处为家的,枣不过任何不播种的地方,它是不会使其丰收的。
--赫尔岑:《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杜工部集》 ●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读书杂谈》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 --《鲁迅全集》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鲁迅:《致颜黎民》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与哥哥。
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陶行知:《八位顾问》 ●积累知识,也应该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牛粪、人粪、羊粪都一概捡回来,让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 邓拓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
--《培根论说文集》 ●不要把许多杂乱的词句塞在脑子里,而是要启发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从这种能力之中流泻出来---像从活的泉眼流出一样---一条溪涧(知识)来。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应该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高。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09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