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语文课也有用俄 这篇纪念文章,有三个地方用了典故。
其一,从柔石的硬而且迂想到他的明代同乡方孝孺;其二,从柔石被捕、鲁迅自己逃走提起《说岳全传》里高僧坐化的故事;其三,从自己纪念战友没有写处懂得了向子期《思旧赋》只有寥寥几行的缘由。乍一看,每一处都是出于行文的需要,信手拈来,实际上这些古书上的人物事件、都是经过精心地挑选安排,来表达作者的褒贬之意和悲愤之情的。
方孝孺,明朝宁海人,惠帝时任侍讲学士,深受倚重。燕王朱棣(成祖)与他的侄儿惠帝争夺皇位,带兵攻陷南京,惠帝自焚。
方孝孺被执下狱,后以不肯给燕王起草即帝位诏书而被杀,灭十族。 方孝孺为争哪一个姓朱的该坐天下,拼掉自身的性命不算,还牵连数百亲友被杀,实在是迂得可以。
但那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刚烈精神,几百年来博得了人们的敬仰和赞颂。朱棣的夺取皇位,以现代史学眼光看去,自然无可厚非,但就宗法世袭的大明皇统而论,却是道地的叛逆行为;且竞一怒之下,制造诛杀数百无辜的大惨案,更暴露了他的嗜血本性。
向秀,字子期,三国魏人,竹林七贤之一。他的《思旧赋》是为纪念好友嵇康、吕安而作。
嵇康也是竹林七贤之一,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由于不满司马氏专权而被杀。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件著名冤案。
大将军被一代名士嵇康的不合作态度所激怒,借着嵇康出庭作证的机会,将他同无辜的被告吕安一齐杀死,这种野蛮行径,实在令人发指。这大将军是谁呢?不是别人,乃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那个阴谋篡位的大野心家司马昭。
至于高僧坐化的故事,初看起来是颇有冗赘之嫌的。高僧求死而坐化,鲁迅恋生而逃走,本没有什么相似之点,何以匆忙之中故作闲笔,扯出这样一段章回小说上的情节呢?请注意故事的出处:《说岳全传》。
高僧故事的背后,便是那惊心动魄的千古奇冤:伟大民族英雄岳飞被汉奸卖国贼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秘密杀害了。该书第五十九回和第六十一回,岳飞奉召从朱仙镇回临安路上,到长江金山寺去拜访道悦禅师。
禅师预言,“元帅此行恐防有牢狱之灾、奸人陷害之事”,劝岳飞“不如游身林野,隐迹江湖”。秦桧害死岳飞以后,得知此事,大怒,立即派家人何立前来捉拿。
道悦和鲁迅对付官厅找寻的作法虽不一样,他们的爱憎却是相同的。 可见,鲁迅先生为读者讲述的是我国古代奸邪残害忠良的三个大冤狱,大惨案,大悲剧。
三大典故,一个宗旨,就是用司马昭杀害嵇康、吕安,秦松杀害岳飞,朱棣杀害方孝孺这些冤狱惨案,影射蒋介石杀害柔石、白莽诸烈士的残暴罪行(龙华警备司令部是在奉了蒋介石的手谕以后,将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秘密枪杀的)。 方孝孺、嵇康、岳飞——这是对死难战友的崇高形象的赞颂; 朱棣、司马昭、秦桧——这是对国民党当局的罪恶行径的揭露。
从前,有个弃老国。国王规定,活到60岁的老人要送到深山饿死。丘三把60岁的爷爷送上山,心里很难过,丘三舍不得爷爷,他冒着被判刑的危险把爷爷带回村藏起来。 不久邻国送来了两条蛇,让弃老国的国王辩认哪条是公蛇,哪条是母蛇。国王和大臣都认不出来。丘三听说后去问爷爷,爷爷说:“把蛇放在丝棉上,往外爬的是公蛇,不动的是母蛇。”丘三帮助国王认出了公蛇和母蛇,邻国的使者灰溜溜的走了。几天之后邻国的又拿来了两块木头让国王说哪是雄木,哪是雌木。国王又没有办法,只好派人去请丘三来,丘三等当差的一走赶紧去问爷爷。爷爷说:“浮在水上的是雄木,沉到水底的是雌木。”弃老国免受了两次耻辱,国王要重赏丘三。可丘三说:“这都是我那60岁的爷爷想出来的办法”国王这才明白老人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老人。从此弃老国的名字就改为了敬老国。
这不是历史,仅仅是个故事而已。
●衔环结草,以报恩德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
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
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漂母的一饭之恩 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
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
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知遇之恩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
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
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
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士为知己者死 这是春秋末期晋国著名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
因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决心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第一次攻击失败以后,他用漆疮烂身体,吞炭弄哑声音,残身苦形,使妻子不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子的时机。
第二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
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一次,年迈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小小的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包公辞官孝敬父母的故事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
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
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
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
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
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
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黄香替父驱蚊暖被的故事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
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遗忘 forgetting 记忆中识记过的内容不能被再认和再现,或者是被错误地再认和再现。
已转入长时记忆的内容一时不能被提取,但在适宜条件下还可能恢复的称暂时遗忘;记忆的材料未经复习而消失的称永久遗忘。遗忘是保持的对立面,也是巩固记忆的一个条件。
如果不遗忘那些不必要的内容,要想记住和恢复那些必要的材料是困难的。 实验研究证明:①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
②一般地说,识记材料的数量越大,刚识记后的遗忘也越多。③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无意义材料最易遗忘。
④一般说来保持与原来学习程度大致成比例,学习程度越高,遗忘越小。⑤材料的起首和末尾部分要比中间部分记得好,这叫系列位置效应。
遗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衰退说、排斥说和干扰说。
1、衰退
在大脑中的东西会像照片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褪色。衰退在感观记忆、短时记忆和中期记忆中有重要意义:它使有限的存储空间不至于爆满。但是,长期记忆理论上具有无限的存储空间,可是我们仍然会忘记长期记忆的内容,这是因为记忆一生都存在着,问题只在于人们是否能将其调出。其实失去的记忆内容还存在着,但不再找得回来。就像一把钥匙,肯定是放在某一个地方,但到底放在那里,却想不起来。通过训练记忆力,我们可以提高重新找回的几率。
2、排斥
当信息太令人痛苦、使人受辱或让人害怕时,当人们有极端的创伤经历时,排斥心理就会出现。幸亏这些惊恐的时候不太多,因为即便记忆力训练也对这些束手无策。不过,我们可以将这些不愉快的经历或感觉低调处理,这样反而会提高自己的记忆力。比如,如果我们特别不喜欢某个人,可能对他的名字记得更牢。
3、干扰
干扰是经常出现的遗忘过程。当我们在记忆内容相近的单词表,因为内容太相近了,发现记忆每一张单词表的能力呈显著下降趋势。不过,针对这一现象,也有补救措施,那就是不要过于长时间、过于单调地学习相近的内容。背英语单词表时,背一些之后可以休息一下,学些其他东西,再回头背单词。此外,要学的东西越是缺乏含义,相互干扰的作用就会越明显。所以就要不断尝试通过联想去找一个含义。
遗忘的影响因素
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而无意义材料比有意义材料遗忘要快得多;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材料少,则遗忘较慢。因此,学习时要根据材料的性质来确定学习的数量,一般不要贪多求快。
2、学习的程度
一般认为,对材料的识记没有一次能达到无误背通的标准,称为低度学习的材料;如果达到恰能成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这种材料称之为过度学习材料。实验证明,低度学习材料容易遗忘,而过度学习的材料比恰能背诵的材料,记忆效果要好一些。当然过度学习有一定限度,花费在过度学习上的时间太多,会造成精力与时间上的浪费。
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人们发现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回忆的顺序有一定的规律性。如人们对于26个英文字母的记忆,一般以开头的字母如ABC较好,最后的几个字母XYZ效果也很好,但对字母表的中间部分则容易遗忘。在一项实验中,实验者要求被试学习32个单词的词表,并在学习后要求他们进行回忆,回忆时可以不按原来的行后顺序。结果发现,最后呈现的项目最先回忆起来,其次是最先呈现的那些项目,而最后回忆起来的是词表的中间部分。在回忆的正确率上,最后呈现的词遗忘得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现的词,遗忘最多的是中间部分。这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叫系列位置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这种系列位置效应已被许多实验所证实。
4、识记者的态度
识记者对实际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占主要地位的、不引起人们兴趣的、不符合一个人需要的事情,首先被遗忘,而人们需要的、感兴趣的、具有情绪作用的事物,则遗忘得较慢。另外,经过人们的努力、积极加以组织的材料遗忘得较少,而单纯地重述材料,识记的效果较差,遗忘得也较多
《阎王经》中说,鬼魂在各殿受过刑罚后,依序解送至下一殿,最后转押至第十殿,交付给转轮王。第十殿 孟婆汤专司鬼魂投生之事,凡被解送到这里来准备投生的鬼魂,都会先被押到由孟婆所掌管的醧忘台下灌饮迷汤,让鬼魂们忘却前生种种。
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我们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喝杯忘川水煮。今生有缘无份,又何必强求?
那些爱过的人啊,那些无法放下的事啊,那些滚滚红尘中数不清的悲欢离合都只会随着“孟婆汤”的缓缓入喉,永远凝固于走上奈何桥上那欲言又止、充盈泪水的黯然回眸间,化做缥缈云烟,淡然散去。是一世匆匆的悔恨?是阴阳永隔的遗憾?还是挥刀斩袖的决别?……都已然不再重要了。因为在饮过这孟婆汤后,一切都忘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