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附子的传说:
从前有个姑娘叫索索,天生丽质,心地善良。
有一年,古砀郡大旱,十月无雨,百草皆枯。索索迫于生计嫁到故黄河边的一个茅庄,不料这里正闹瘟疫,大人小孩胸闷腹痛,自从索索嫁来以后,丈夫安然无 恙,问索索,索索也不知,丈夫隐约感到,索索身上有股香气,断定这是驱疫的奥秘,于是便让索索外出给众人治病,不几天,全村人又都露出了笑脸。
庄户人家闲着没事,又扯起索索看病来,一传十,十传百,传到索索丈夫耳朵里,竟成这样的话:“……索索每到一家,就脱去衣服,让大人小孩围过来 闻……”丈夫虽有拯救乡亲之心,但决不容这种方式,于是两人常闹别扭。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夹的夜晚,丈夫下了毒手把索索害死了。名声不好的女人是不能入棺 的,秫秸一捆埋到河边。不几天,就在索索的坟上长出几缕小草,窄窄的叶,挺挺的茎,蜂也围,蝶也绕,有人说:索索风流,死后也招小虫子。丈夫听后,挖地三 尺,把尸骨深埋。可过了一段时间,小草又冒出,依然招蜂引蝶,丈夫又去挖又去埋,可草越挖越多,越埋越旺。于是人们后悔了:索索死的冤屈,千万不要再挖 了,将来万一再闹心口痛,说不定这草能治病……
直到今天,尽管药名改叫香附子,可当地人仍叫它索索草。可惜的是要想用它理气止痛,必挖出其身,而三个根球一个比一个深,很费力气。
1,神农尝百草 日中百毒。-------研究中药也太他妈的容易了,太简单了,找个原始人尝尝就行了。
2,扁鹊从人体内(貌似手术)拿出一个黄雀飞走了,患者的病好了。------他妈的,听说过寄生虫,还没听说过“寄生鸟”。
3,华佗用利斧劈开头颅,取出“风涎”,真牛X,什么感染,什么静脉窦止血,什么大脑的功能区都不用管了,开吧!---------对了,中医认为大脑没用的,“心主神明”的。
4,李时珍把人屎(人中黄),耗子屎(五灵脂),人尿(人中白),都给人吃的------搞中医要的都说现在污染重,中药效力不高了,看来古代的屎是“绿色的”,“纯天然的”。
5,孙思邈活了一百四十多岁,其余的名人也都活了九十多岁,对了,那个神农,扁鹊经考证还是神仙哩,长生不老滴。
实在对不起,没时间了,先给你打5个故事,改日再奉上。
岐黄公元前26~22世纪时,黄帝是传说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姓姬号轩辕氏、有熊氏。岐伯,传说中的医家,黄帝的臣子。现存有中国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是《内经》,此书托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的形式而成,又称《黄帝内经》。后世称中医学的“岐黄”、“岐黄之术”,即源于此。
医中圣手《孔子传》载:“于事无不通,谓之圣”,即无所不通。手,指专司或专情其事的人。医中圣手即是对医生精湛医术的高度称赞。
扁鹊卢医 《史记扁鹊仑公列传》载:扁鹊者,渤海郡郑人也,姓秦,名越人,其治赵简子、太子疾。《列子力命篇》载:医者卢氏被人称为“神医”。扁鹊卢氏即“正统神医”也。
悬壶《后汉书·费长房传》载,市中有一老翁卖药,悬一壶于市头。而他的药给人治病,每每药到病除,十分有效,引起人们的注意。结果发现这个神奇的老头,每到落市关门后,他就跳入葫芦里。古代医药不分家,就把“悬壶”作为行医的代称。一些开业医生也将葫芦作为招牌,表示开业应诊之意,后人称医生的功绩为“悬壶济世”。
杏林三国时董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为人治病,不受谢,不受礼,只要求治愈者在他房前栽杏树作为纪念。重症愈者种5株,轻者1株。数年后,蔚然成林,红杏累累。他建一“草仓”,告诉人们,要杏果的,不用付钱,只要拿一器谷子来换一器杏果。这样用杏果换来的谷子堆积满仓,他用这些谷子救济贫民。人们非常感谢他,送他匾额上写“杏林”、“医林”、“誉满杏林”、“杏林春暖”。这些赞誉之词成为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雅称。
虎守杏林传说,董奉一天回家途中遇茅草丛中卧着一只老虎。细看没有吃人的凶相,一动不动,抬头张嘴,大声喘气,流着泪,表情很痛苦样子,是求董奉治病。董仔细看了老虎说:“明天此时你来此等候,我给你治病。”老虎点头走了。第二天董奉把两个铁环戴在胳膊上,叫老虎张口,铁环用来防虎咬。他用手掏出老虎喉咙里的骨头,治愈了老虎的病,后来老虎为了报恩,就为董垂守杏林。今人用“虎守杏林”,意在褒扬像董奉那样高超的医术。
再世华佗华佗一次在途中,见有人出殡,他看见棺材缝里流出来的血,还像活人的血,于是上前救治,终于救活在棺材里假死的产妇,被人们誉为“神医”。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三国演义》说他能为曹操开头颅治其头风病。后人用“再世华佗”来赞扬医生的医术高明。
青囊指古代医生盛医书的囊,后借指医术。《后汉书·华佗传》张冀《补注》:“吴押狱者每以酒食供奉,佗感其恩,告日:‘我死非命,有青囊未传,二子不能继业,修书与汝,可往取之’。吴至金城,取又藏之。佗知不免,大饮如醉而殂。吴弃役回家,向妻索书,妻日:‘纵学得神术,终毙于狱中,故我以囊烧毁也’”。因华佗精医术,生前行医各地,声名颇著,所以,“青囊”也成了医术的代称。
苍生大医 唐代药王孙思邈,医德高尚,堪称医学界的典范。他在《千金要方》中写道:“若有疾厄(灾难)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不得瞻前顾后,虑吉凶,护措身命。深心凄怆,勿避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成苍生大医。”后人对医德高尚的医生尊称“苍生大医”。
1) 清 代 诗 人 袁 枚 任 江 宁 知 县 时 , 一 天 信 步 出 游 至 一 座 古 寺 前, 老 和 尚 将 其 请 至 禅 房 , 让 座 敬 茶 后 , 邀 袁 枚 到 天 井 边 去 看 一 面 半 掩 半 露 于 尘 土 瓦 砾 之 间 的堂 鼓 , 并 请 他 为 老 祖 师 留 下 的 一 阕 上 联 续 对 。
原 来 , 这 枚 堂 鼓 为 宋 代 民 族 英雄 岳 飞 帐 中 用 物 , 岳 飞 被 迫 害 后 有 人 暗 中 收 藏 堂 鼓 以 表 怀 念 。 当 堂 鼓 传 到 老 和 尚 手 中 时 , 他携 鼓 回 故 乡 江 宁 出 家 当 了 和 尚 。
有 一 天 深 夜 风 雨 雷 电 交 加 , 藏 鼓 楼 坍 塌 , 鼓 架 断 损 , 堂 鼓 半埋 , 极 度 伤 感 的 老 祖 师 不 竟 惋 叹 : “ 鼓 架 鼓 架 , 陈皮 不 能 敲 半 下 ( 夏 ) ” 。 这 是 一 阕 嵌 两 味 中 药 名 的 上 联 。
时 过不 久 , 老 祖 师 便 去 世 了 , 临 终 前 嘱 咐 : 务 必 求 人 对 出 下 联 , 方 能 取 出 堂 鼓 , 修 复 藏 鼓 楼 “ 。 老 和 尚 多 年 苦 苦 寻 觅 , 末能 了 却 老 祖 师 的 遗 愿 , 今 知 袁 枚 乃 天 下 奇 才 , 料 能 续 对 , 故 特 细 告 往 事 。
袁 枚 听 罢 述 说 , 感概 嗟 叹 之 余 , 正 为 老 祖 师 所 遗 下 联 的 奇 特 难 对 而 沉 吟 , 忽 见 家 人 及 衙 役 提 灯 笼 来 找 他 , 不 禁豁 然 开 郎 , 脱 口 续 出 下 联 : “ 灯 笼 灯 笼 , 纸(枳 ) 壳 原 来 只 防 风 ” 。 这 副 对 联 仅 2 2 字 , 不 但 工 整 准 确 , 琅 琅 上 口 , 还 ( 连 同 谐 音 ) 嵌 入了 陈 皮 、半 夏 、枳 壳 、防 风 4 味 中 药 名 , 由 此 而 成 了 传 颂 千 古 的 佳 作 。
2) 明 末 清 初 名 医 傅 青 主 也 有 一 段 药 联 趣 话。 一 日 , 有 位 老 中 医 慕 名 来 访 , 傅 氏 设 宴 招 待 , 酒 过 三 巡 , 这 位 老 中 医 起 身 浏 览 药 架 上 的 药物 后 , 信 口 说 道 : “ 红 娘 子 生 天 仙 子 , 一 副 生 化 汤 ” 。
傅 氏 笑 &O3208; 回 答 : “ 妇 贞 子 产 刘 寄 奴 , 二 包 止 迷 散 ” 。 老 中 医 拉 开 抽 斗 说 道 : “ 白 头 翁 骑 海 马 , 赴 常 山 挥 大 戟 , 怒 战 草 蔻 百 合 , 不 愧将 军 国 老 ” 。
傅 氏 尾 随 而 至 : “ 何 首 乌 架 河 豚 , 入 大 海 操 仙 茅 , 逼 杀 木 贼 千 年 , 堪 称长 卿 仙 人 ” 。 老 先 生 听 完 , 知 傅 氏 医 文 符 实 , 名 不虚 传 , 乃 拍 案 叫 绝 。
傍 晚 , 宴 毕 送 客 上 路 , 傅 氏 说 道 :“ 生 地 变 熟 地 望 常 合 欢 ” , 老 中 医 拉 著傅 氏 的 手 , 依 依 不 舍 :“ 望 月 乘 夜 明 定 来 夜 交 ” 。 3) 在 民 间 , 也 有 不 少 用 中 药 名 嵌 成 的 药 联, 如 “ 郁 李 仁 行 百 步 与 红 花 重 楼 相 会 , 山 木 通别 云 母 同 菊 花 海 南 成 亲 ”、“ 稚 子 牵 牛 耕 熟 地 ,将 军 打 马 过 常 山 ” 等 , 给 死 物 以 活 力 , 赋 草 木 以 生 机 , 民 族 特 色 浓 郁 。
4) 最 有 名 的 药 联 要 数 “ 起 病 六 君 子 , 送 命 二 陈 汤 ” 这 副 了 。 袁 世 凯 称 帝 前 , 自 称 “ 筹 安 会 六 君 子 ” 的 扬 度 、刘 师 培 等 6 人 积 极 拥 戴 袁 做 皇 帝 , 袁 也 漂 漂 然 , 做 起 了 当 皇 帝 的 美 梦 , 上 联即 指 此 事 。
陈 树 藩 、陈 宦 、汤 芝 铭 ( 二 陈 汤 ) 都 是 袁 的 亲 信 , 为 袁 称 帝 出 了 不 少 力 , 后 来 ,各 省 相 继 独 立 , “ 二 陈 汤 ” 见 大 势 已 去 , 也 反 戈 一 击 , 宣 布 独 立 , 成 了 袁 的 催 命 鬼 。 有 人 用 中 药 方 剂 中 的 汤 头 名, 写 了 这 副 对 联 , 予 以 辛 辣 的 讽 刺 , 用 语 双 关 , 堪 称 中 药 联 中 的 上 乘 之 作 。
[ 麻 黄 ]┃━━【 小故事 】 一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
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
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
“什么药?”“无叶草。”“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
“你背一遍。”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
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
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师傅说:“小人无罪。”
“怎么能说你无罪?”“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
徒弟背到:“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县官又问:“病人有。
[ 麻 黄 ]┃━━【 小故事 】 一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
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
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什么药?”“无叶草。”
“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你背一遍。”
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
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
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
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师傅说:“小人无罪。”“怎么能说你无罪?”“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
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徒弟背到:“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
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你用的什么药?”“无叶草的茎。”
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
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
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 紫 苏 ]┃━━【 小故事 】 二九月九日重阳节,一群富家子弟在酒店里比赛吃螃蟹。
一只只大螃蟹又多油又黄,他们越吃越香。吃空的蟹壳竟在桌上堆成了一座小塔。
华佗带着徒弟,也到这儿来饮酒。他看到那伙少年象疯了似地比赛吃蟹,便好心地劝说道:“螃蟹性寒,不可多吃。
年轻人,你们比赛吃螃蟹可没有好处。”少年们很不高兴:“我们吃的是自己花钱买的东西,谁听你的管教!”华佗说:“吃多了准会闹肚子,那时侯可有生命危险啊!”“去去去,别在这儿吓唬人!我们就是吃死了,又关你屁事!”这些醉醺醺的少年根本不听劝告,继续大吃大喝。
有的还嚷道:“螃蟹是美味,谁听说过能吃死人?咱们放开肚子吃咱们的,馋死那个老头子!”华佗看他们闹得实在不象话,就对酒店老板说:“不能再卖给他们啦,会闹出人命的。”酒店老板正打算从那伙少年身上多赚些钱哩,哪里听得进华佗的话?他把脸一板,说:“就是出了事也不关你呀。
你先生少管闲事,别搅了我的生意!”华佗叹息一声,只好坐下吃自己的酒。等到半夜,那伙少年突然大喊肚子疼,有的疼得直冒汗,有的翻倒在桌下打滚儿。
酒店老板吓呆了,急忙问:“你们是怎么啦?”“疼坏了,快帮我们请个医生来吧!”“这半夜三更的,让我上哪儿请医生去?”“求求老板行个好,医生再不来,我们的命就难保啦!”这时,华佗走过来说:“我就是医生。”“呀!”少年们大惊失色:这不是那位不让多吃螃蟹的老头儿么?他们也顾不得什么面子了,一个个捧着肚皮,哀求道:“先生,请你给治治吧!”“你们刚才不是说不让我管吗?”华佗说。
“大人不记小人过。求先生发发善心,救救我们。
您要多少钱都好说。”“我不要钱。”
“那您想要别的也行。”“我要你们答应一件事!”“别说一件,一千件、一万件也行。
您快说什么事吧?”“今后,你们得听从老人的劝告,再不准胡闹!”“一定,一定。您快救命!”华佗让他们等着,自己带着徒弟到了荒郊。
香药物中,麝香为香中之香,其香浓烈持久,馥郁特异。麝香是鹿科动物麝雄体香囊内的分泌物,每逢求偶佳期,雄麝的香囊内便散发出奇芳异香,引诱雌麝与之相爱交配,以繁衍后代。麝香的主要成分是麝香酮,另外还含有脂肪、树脂、蛋白质(蛋白质食品)、无机盐类等,是开窍、通经、活血、散瘀的珍稀药材。
麝香的名贵可与黄金比美,每公斤达数万元。临床上常用于各种肿瘤、癌症(癌症食品)的治疗,与其他药物配伍后制成消瘤散,有良好的消肿止痛效果。有很多病人患脑出血、脑栓塞等造成身体半身瘫痪,恢复起来很慢,治疗很难。应用麝香配合治疗,往往能收到良效。有些病人患面神经麻痹,口角歪斜,影响生活美观,给病人造成痛苦,应用吊腺风膏加入麝香粉外敷,病人恢复很快,受到病人的欢迎。
阿魏是中药中最奇特无比的,以奇臭闻名。它之所以臭,是因为它的主要成分为有强烈臭气的有机硫物。要使用阿魏就不能嫌它臭不可闻,最臭者为最佳,不臭则不能治病。临床中常用于治疗抑郁症、精神病症、癫痫、昏厥等症,可以祛除痰涎,醒脑开窍。
麝香与阿魏,奇香奇臭,各有奇用。
老鹳,是鸟名,它羽毛灰白色,嘴长而直。
一般住在江湖池沼近旁,捕食鱼虾等为生。这里有个故事。
相传,在隋唐时期,我国著名医药家孙思邈云游在四川峨眉山上的真人洞,在洞中炼丹制药,为患者治病解疑。由于四川属盆地气候,湿度很大,上山求医的患者中有许多风湿病患者,孙思邈却束手无策。
这天,孙思邈带着徒儿上山采药,忽然发现一只灰色老鹳鸟在山崖上不停地啄食一种无名小草,许久之后,才拖着沉笨的躯体缓慢地飞走了。过了几天,孙思邈又见到这只老鹳在啄食这种小草,随后飞走了。
奇怪的是,老鹳已无病态,飞得轻巧雄健有力。孙思邈对身边的徒儿说:老鹳鸟常年在水中寻食鱼虾,极易染上风湿病痛,老鹳鸟能食此草,说明此草无毒,能治疗风湿病,我们也把这草采回去试用。
风湿病患者用水煎此草服汁,连服几天之后,奇迹发生了,原来双腿红肿的关节,都肿消痛止,可以行走自如了。喜讯传开,慕名前来求治者络绎不绝,治愈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家请孙思邈为小草起个名,孙思邈说:这药草是老鹳鸟认识的,就叫它“老鹳草”吧!现代植物为牻牛儿苗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牻牛儿苗,或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老鹳草,除去残根的全草入药。
性味苦辛、平,祛风、活血通络。治风湿疼痛,肢体麻木,关节酸痛,痈疽,跌打,肠炎,痢疾。
据《滇南本草》载,老鹳草可祛诸风,治皮肤发痒,通行十二经,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手足筋挛麻木等。用法与用量为:水煎内服6-15克干品,或浸酒或熬膏。
在民间,运用老鹳草治疗风湿病,由于疗效显著而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扩展资料: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
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对立统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万物之纲纪(一切事物都不能违背这个法则而存在),在变化之父母(事物的变化是由事物本身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杀之本始(事物的生成和毁灭都是来自于这个根本法则),神明之府也(这就是自然一切奥妙的所在),故治病必求于本(所以要想治好病,就必须从这个根本问题-阴阳上求得解决)”。阐明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长、发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而,阴阳学说也就成为认识和掌握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围,认为人体生理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也超越不出阴阳这个道理。
因此,我们想要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探求疾病的本质,从而获得满意疗效,就必须探求人体的阴阳变化情况。五行学说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
“五行学说”是指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相生、相克作为解释事物之间相互关联及运动变化规律的说理工具。中医主要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
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推算年度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生规律。
脏腑学说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经络学说与脏腑学说密切相关。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有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
中医历史典故比较多,流传较广的有:公元前26~22世纪时,黄帝是传说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姓姬号轩辕氏、有熊氏。
岐伯,传说中的医家,黄帝的臣子。现存有中国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是《内经》,此书托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的形式而成,又称《黄帝内经》。
后世称中医学的“岐黄”、“岐黄之术”,即源于此。《孔子传》载:“于事无不通,谓之圣”,即无所不通。
手,指专司或专情其事的人。医中圣手即是对医生精湛医术的高度称赞。
卢医《史记扁鹊仑公列传》载:扁鹊者,渤海郡郑人也,姓秦,名越人,其治赵简子、太子疾。 《列子力命篇》载:医者卢氏被人称为“神医”。
扁鹊卢氏即“正统神医”也。悬壶《后汉书·费长房传》载,市中有一老翁卖药,悬一壶于市头。
而他的药给人治病,每每药到病除,十分有效,引起人们的注意。结果发现这个神奇的老头,每到落市关门后,他就跳入葫芦里。
古代医药不分家,就把“悬壶”作为行医的代称。一些开业医生也将葫芦作为招牌,表示开业应诊之意,后人称医生的功绩为“悬壶济世”。
三国时的董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为人治病,不受谢,不受礼,只要求治愈者在他房前栽杏树作为纪念。重症愈者种5株,轻者1株。
数年后,蔚然成林,红杏累累。他建一“草仓”,告诉人们,要杏果的,不用付钱,只要拿一器谷子来换一器杏果。
这样用杏果换来的谷子堆积满仓,他用这些谷子救济贫民。人们非常感谢他,送他匾额上写“杏林”、“医林”、“誉满杏林”、“杏林春暖”。
这些赞誉之词成为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雅称。 传说,董奉一天回家途中遇茅草丛中卧着一只老虎。
细看没有吃人的凶相,一动不动,抬头张嘴,大声喘气,流着泪,表情很痛苦样子,是求董奉治病。董仔细看了老虎说:“明天此时你来此等候,我给你治病。”
老虎点头走了。第二天董奉把两个铁环戴在胳膊上,叫老虎张口,铁环用来防虎咬。
他用手掏出老虎喉咙里的骨头,治愈了老虎的病,后来老虎为了报恩,就为董垂守杏林。今人用“虎守杏林”,意在褒扬像董奉那样高超的医术。
华佗一次在途中,见有人出殡,他看见棺材缝里流出来的血,还像活人的血,于是上前救治,终于救活在棺材里假死的产妇,被人们誉为“神医”。 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
《三国演义》说他能为曹操开头颅治其头风病。后人用“再世华佗”来赞扬医生的医术高明。
青囊指古代医生盛医书的囊,后借指医术。《后汉书·华佗传》张冀《补注》:“吴押狱者每以酒食供奉,佗感其恩,告日:‘我死非命,有青囊未传,二子不能继业,修书与汝,可往取之’。
吴至金城,取又藏之。佗知不免,大饮如醉而殂。
吴弃役回家,向妻索书,妻日:‘纵学得神术,终毙于狱中,故我以囊烧毁也’”。因华佗精医术,生前行医各地,声名颇著,所以,“青囊”也成了医术的代称。
唐代药王孙思邈,医德高尚,堪称医学界的典范。他在《千金要方》中写道:“若有疾厄(灾难)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不得瞻前顾后,虑吉凶,护措身命。深心凄怆,勿避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成苍生大医。”
后人对医德高尚的医生尊称“苍生大医”。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