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枝春
陈师道《黄梅五首》(之三)“欲传千里信,暗折一枝春。”
诗中运用了“折梅寄远”的典故。此典故出自南朝宋诗人陆凯的《赠范晔诗》“折花赠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借东风第一枝的梅将春的汛息、真挚的友情和浓浓的思念传递给友人范晔,梅花作为寄托相思感情的媒介物丰富着咏梅诗的内涵。
2、西湖处士或孤山处士
西湖处士、孤山处士均指宋代著名诗人、高士林逋(字和靖)。以梅妻鹤子而闻名于天下的林逋,爱梅入魔,他不仅在小孤山遍增梅花,歌咏啸傲其中,而且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真正不同凡俗。
林逋共写了咏梅诗七津八首,被称为“孤山八梅”,通过咏梅来表现自己品性的高洁。许多咏梅诗人在目己诗词中提及林逋,都表明自己与林逋相同的爱梅情结及超凡脱俗、高洁孤傲的节操、忘向。同时“海妻鹤子”也成了典故。
3、梅花妆
“梅花妆”的典故是指寿阳公主正月初七在含章股下小卧,梅花飘落到他额上,成五瓣,拂之不不去,甚为好看,宫中美人皆纷纷仿效之。诗中运用“梅花妆”的典故,个仅说明梅花妆为女性仪仪容的修饰,它为女性增添了雅致和风韵,而且在说明女性对青春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4、何 郎
何郎,即何逊,曾做扬州法曹,在舍下种青梅树,日常吟咏其下,后迁洛阳,因思梅心切返扬州,正值梅花盛开,于是赏玩不已,被后人称为“知梅者”。何逊有诗《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海。衔霜当路发,映雷拟寒开。”写出了海花的盎然生机及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慨叹,对后世咏梅诗创作影响很大。
5、
高士、美人
此首诗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袁安卧雪,一是罗浮遇仙。(柳宗元《龙城录》),前者讲洛阳大雪时,人多外出乞食,袁安却高卧家中忍饥受寒,不求助于人。
后者讲陏赵师雄迁罗浮,天寒日暮,月色微明,于松林间酒肆旁见一美人淡妆素服,芳气袭人,举止高雅,因扣家门与之共饮。师雄醉卧至晓,发现自己在大梅花树下。用这两个典故把梅花比作卧雪高士,月下美人,突出了梅花凌寒傲雪,素淡馨香的神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城录·赵师雄醉憩梅花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梅花妆
1、一枝春陈师道《黄梅五首》(之三)“欲传千里信,暗折一枝春。”
诗中运用了“折梅寄远”的典故。此典故出自南朝宋诗人陆凯的《赠范晔诗》“折花赠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借东风第一枝的梅将春的汛息、真挚的友情和浓浓的思念传递给友人范晔,梅花作为寄托相思感情的媒介物丰富着咏梅诗的内涵。
2、西湖处士或孤山处士西湖处士、孤山处士均指宋代著名诗人、高士林逋(字和靖)。以梅妻鹤子而闻名于天下的林逋,爱梅入魔,他不仅在小孤山遍增梅花,歌咏啸傲其中,而且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真正不同凡俗。
林逋共写了咏梅诗七津八首,被称为“孤山八梅”,通过咏梅来表现自己品性的高洁。许多咏梅诗人在目己诗词中提及林逋,都表明自己与林逋相同的爱梅情结及超凡脱俗、高洁孤傲的节操、忘向。
同时“海妻鹤子”也成了典故。3、梅花妆“梅花妆”的典故是指寿阳公主正月初七在含章股下小卧,梅花飘落到他额上,成五瓣,拂之不不去,甚为好看,宫中美人皆纷纷仿效之。
诗中运用“梅花妆”的典故,个仅说明梅花妆为女性仪仪容的修饰,它为女性增添了雅致和风韵,而且在说明女性对青春和生命的热爱之情。4、何 郎何郎,即何逊,曾做扬州法曹,在舍下种青梅树,日常吟咏其下,后迁洛阳,因思梅心切返扬州,正值梅花盛开,于是赏玩不已,被后人称为“知梅者”。
何逊有诗《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海。衔霜当路发,映雷拟寒开。”
写出了海花的盎然生机及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慨叹,对后世咏梅诗创作影响很大。5、高士、美人此首诗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袁安卧雪,一是罗浮遇仙。
(柳宗元《龙城录》),前者讲洛阳大雪时,人多外出乞食,袁安却高卧家中忍饥受寒,不求助于人。后者讲陏赵师雄迁罗浮,天寒日暮,月色微明,于松林间酒肆旁见一美人淡妆素服,芳气袭人,举止高雅,因扣家门与之共饮。
师雄醉卧至晓,发现自己在大梅花树下。用这两个典故把梅花比作卧雪高士,月下美人,突出了梅花凌寒傲雪,素淡馨香的神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城录·赵师雄醉憩梅花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梅花妆。
相传隋代赵师雄游浮罗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欢歌笑舞。
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却发现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翠鸟在欢唱。运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独自一人惆怅不已,后用为梅花的典故。
《梅谱》说,绍兴,吴兴一带有一种梅,名苔梅:“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丝飘飘可玩。” 《武林旧事》载,苔梅有两种:一种苔藓特厚,花特别多;一种苔如细丝,长尺余。
苏州邓尉山及其附近山坞,遍植梅树,以梅著称。相传邓尉山因东汉太守邓尉隐居于此而得名。宋代淳祐年间,有高士查某在山坞大种梅树,后来山民就以种梅为业,越种越多,以致遍地是梅。据《光福志》载:“邓尉山里植梅为业者,十中有七。”清代诗人张诚有“望衡千余家,种梅如种谷”的诗。邓尉山附近的玄墓山、弹山、青芝山、铜井山等,也是千树万树的梅花连成一片。花盛开怒放时,满山盈谷,香气四溢,势若雪海,以至于清代巡抚宋荦即寓意在司徒庙西的山崖上,写下了“香雪海”三个斗大字,从此名著吴下。相传乾降皇帝曾先后六次到邓尉山探梅赏景,并六赋《邓尉香雪海歌》的长诗。在万树梅花掩映的半山腰,有座“闻梅馆”,又称“闻梅轩”。不远处一巨大岩石上有一“梅花亭”,二者均为赏梅佳处。亭作五角形,铜鹤结顶,屋檐、石柱、石槛、瓦片均作五出梅花状。整座亭子借喻宋代隐士林和靖“梅妻鹤子”的典故。与周围梅花融成一体。亭旁,有乾隆皇帝于1751年来邓尉山赏梅时的手书碑刻一块。下得山来,山下倪巷村昔有清代潘遵祁的“香雪草堂”别墅。内有四梅阁,以宋代杨补之《四梅花巷》而得名。
梅开时节,满山皆白,像坠入云海,分不清哪是云哪是花,闪闪银波,在山间流光溢彩,奇丽无比。移目远眺,山上山下,银海荡漾,红绿相间,弥漫无际。真有“入山无处不春枝,远近高低路不知”的感觉。“邓尉梅花甲天下”,邓尉探梅,已成为吴地春游的主要胜地。
杭州的孤山、灵峰、西泠并称“西湖三大赏梅风景区”。孤山在杭州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因四面碧波萦绕、孤峙湖中,故名“孤山”。又因多梅花,也称“梅屿”。这里在宋代建有西太乙宫,清代康熙、乾隆时曾建有行宫,辛亥革命后改建公园,即今天的中山公园。孤山北麓有放鹤亭,是赏梅胜地,有诗云:“人们蓬岛是孤山,高阁清虚类广寒。里外湖光明似镜,有梅花处好凭栏。”灵峰位于杭州西湖西北,晋开运年间,吴越王在此建鹫峰禅院,北宋治平二年赐名“灵峰”,寺后山颠有来鹤亭,与孤山放鹤亭遥相呼应,也是过去妙高台的旧址。宋苏东坡曾题诗壁上:“灵峰山下宝陀寺,白发东坡又来到;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寺院附近有古梅近百株,较别处早开晚谢。故有“灵峰寻梅”之景。
杭州超山梅花味更浓。超山自唐代以来,广植梅林,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称。更有古梅两株,一唐一宋,闻名江南。每当超山梅开,香雪成海,蔚为壮观,香风十里,醉入心田,素有“超山之梅天下奇”的美名。如今超山的“唐梅”和“宋梅”,仍苍劲古朴,姿态奇特。如大明堂内的唐梅,虽是千余年老树,但其冠仍如伞,老枝扶疏,蓓蕾满枝,似有无限青春活力。在梅林上空,云烟飘渺,远处钱塘江水苍茫,山水梅林相互辉映。无怪乎近代金石书画家吴昌硕先生与超山梅林结下不解之缘,并作画题诗:“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买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直至84岁高龄,他仍偕子吴东迈、门生王个移等人,手持木杖到超山赏梅。逝世后,其亲属遵其遗愿,在超山大明堂前香雪坞中筑陵安葬,以永居梅林。
梅的典故梅花妆 据南朝《宋书》记载,宋武帝刘裕之女寿阳公主,曾在正月初七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殿前梅树上一朵梅花恰巧落在公主额上,额中被染成五出花瓣状。
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于是纷纷剪梅花贴于额头,这种梅花妆很快就流传到民间,成为当时女性争相效仿的时尚。喜鹊闹梅 民间传说喜鹊因偷了王母娘娘的一株梅花树送给人间而被遣下凡。
当喜鹊看见自己送来的梅花盛开时,高兴地在梅花丛中跳来蹦去。恰巧被绣楼上待嫁的新娘看见,于是将鹊儿和梅花的形态剪成了窗花。
而在中国传统习俗上,喜鹊被认为是一种报喜的吉祥鸟。梅开百花之先,是报春的花。
所以喜鹊立于梅梢,即将梅花与喜事连在一起,表示喜上眉梢。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人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梅妃 唐朝妃子江采苹,酷爱梅,在其所在住亭阁四周皆值梅花,名叫梅亭,梅花开时,她在那里赋诗吟赏,夜深了还留恋花下不忍离去,唐明皇就因为这样,称她为梅妃。梅开二度 唐肃宗年间,有一佳丽女子,名唤陈杏元,一日其家中梅树无故自败。
后陈杏元与忠良之后梅良玉相爱。不久北国南侵,唐王选陈杏元到北国和番。
当陈杏元路经悬崖寻死之时,被前朝因和番忧郁而死的王昭君的阴魂所救,并让陈、梅二人喜结良缘……这件事,感动了陈家院中的梅花树。就在梅陈完婚之日,梅花树又二度重开,花朵满枝,艳丽无比,馨香四溢……驿寄梅花 三国吴将陆逊的族子陆凯,与范晔是好友。
两人一处江南,一居长安,山川阻隔,常怀思念。冬日适有传递公文的驿吏南来,陆凯便折了一枝寒梅,命驿吏携往长安赠与范晔,并作《赠范晔》诗一首。
诗云:“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后因以“驿寄梅花”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抛梅求婚 在古代,因“梅”和“媒”同音,故梅被视为“媒合之果”。
《诗经?召南?摽有梅》有云:“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从而以梅的好,以梅的成熟来自比。“抛梅”是希望求婚的男子不要错过吉日良辰来迎娶。
踏雪寻梅 唐开元年间,在襄阳鹿门山到大王洲的汉水沙滩上,诗人孟浩然总是在沙滩上走来走去。人们好奇地问他是否在寻找什么东西时,孟浩然抬头答道:“我在寻梅”。
乡亲们再看他在雪地上踩出的脚印,真像是一朵朵“梅花”散落在大王洲上。因此有人送了孟浩然一首打油诗:“数九寒天雪花飘,大雪纷飞似鹅毛。
浩然不辞风霜苦,踏雪寻梅乐逍遥。”而孟浩任在风雪中骑驴过灞桥,踏雪寻梅,也成为我国古代诗人的佳话。
梅妻鹤子 相传北宋著名诗人林逋长期隐居在杭州西湖孤山,不娶不仕,埋头栽梅养鹤,被人称为“梅妻鹤子”。他绕屋种梅三百株,对梅花体察入微,曾咏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名句。
至今,在孤山北麓,仍立一小亭,人称“放鹤亭”,而孤山也成为西湖赏梅胜地。梅花三弄 古琴曲。
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后改编为琴曲。
“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三弄之意,则取泛音有三段,同弦异徽云尔。”
(明《伯牙心法》) 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望梅止渴 有一次曹操率军出征,天气酷热,部队没有水喝,行军速度很慢。曹操对士兵们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酸又甜,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了!”士兵们听了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梅开二度”是一句成语,意思指同一件事成功地做到两次。
唐代肃宗年间,邯郸城有一佳丽女子,名唤陈杏元。她家有株梅花树, 时当花期,正喷香吐艳。
忽一日,无缘无故,那梅花树的枝儿蔫了,花儿落了。何故无风天雨花自残,陈杏元大惑不解。
也在这一日,陈杏元在朝做官的父亲差人送来一位书童。这书童,聪明伶俐,才貌超人。
后来得知,他原是被奸臣残害的忠良之后,名叫梅良玉。原来,梅花自败是应在了他的身上。
这不禁使陈杏元内心里萌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不久,他俩相爱了。谁知好景不长,他俩尚未成婚,北国南侵,唐王难以抵挡,就派美人去应付,选陈杏元到北国去和番……那时的邯郸是边陲重镇。
凡到番邦去的人,一般都要登临邯郸的丛台,与社稷亲人垂泪相别。这样,陈杏元与梅良玉便也来在丛台之上……这样,如今的丛台上便也仍然有着这样的八个大字:“夫妻南北兄妹沾襟”…… 或许是命运不济之人暗中相助吧?后来,当陈杏元泪别梅良玉,一步一回头,悲悲切切地就要到达番邦,路经一处悬崖断壁,痛不欲生跳崖寻死之时,她突然得救了。
救她的,是一缕阴魂,是前朝原因前来和番,到头来忧郁而死的王昭君的阴魂。那阴魂,背起陈杏元直送陈家,最终让她与梅良玉又成好事,喜结良缘……这件事,感动了陈家院中的梅花树。
就在梅陈完婚之日,那梅花树又二度重开,且花朵满枝,艳丽无比,馨香四溢……“梅开二度”是来自传统戏曲剧目《二度梅》,而此戏曲乃取材自同名故事的古典小说。《二度梅》主人公梅良玉父亲被奸臣陷害,他侥幸被人救出并送到其父好友陈日升家中寄居。
陈视梅良玉如同己出,常带他在花园的梅树边拜祭故友。梅良玉不辜负厚爱,发誓要苦读诗书,决心考取功名,出人头地,将来好为父亲报仇。
一日,盛开的梅花被夜晚的风雨吹打得凋谢了。陈日升带梅良玉诚恳地再拜,祈求让梅花重开。
诚心感动天地,结果真的满园芬芳,梅开二度!这是个吉兆,梅良玉最终学成进京,中了状元,还和陈日升的女儿结为琴瑟之好。如此可见,“梅开二度”原本表达的意思是好事再现,并没有不健康的义项,更没有“男女再度欢好”的意思。
“梅开二度”源于惜阴堂主人(宣澍甘)编写的长篇小说《二度梅》(后京剧、越剧、评剧均有改编和演出)。该书写的是唐朝梅良玉与陈杏元的爱情故事,其中有这样的情节:梅父遭宰相卢杞陷害,梅良玉在盛开梅花被狂风全部吹落的当晚设祭,祝祷梅花重开二度,父冤得以昭雪 。
后来,梅花果然二度怒放。梅、陈历经患难,终得圆满结局。
“梅开二度”从此广为流传。“梅开二度”是一赞美用语,它象征美好和幸福,它使人们得到最大的满足,但现在该成语有滥用之嫌。
“梅开二度”来自一出戏曲《二度梅》其中主人公梅良玉父亲被奸臣陷害,他侥幸被人救出并送到其父好友陈日升家中寄居。陈视梅良玉如同己出,常带他在花园的梅树边拜祭故友。
梅良玉不辜负厚爱,发誓要苦读诗书,决心考取功名,出人头地,将来好为父亲报仇。一日,盛开的梅花被夜晚的风雨吹打得凋谢了。
陈日升带梅良玉诚恳地再拜,祈求让梅花重开。诚心感动天地,结果真的满园芬芳,梅开二度!这是个吉兆,梅良玉最终学成进京,中了状元,还和陈日生的女儿结为琴瑟之好。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在唐代肃宗年间,有位美女叫陈杏元,一日她家中的梅花突然凋谢,同日一位被奸臣所害的才子梅良玉走到她家中,当书僮为生,后来两人堕入爱河。不久北国南侵,唐王难以抵挡,便派了陈杏元安抚。
陈杏元在万分不愿下,前往番邦途中跳崖自尽,传说被王昭君的阴魂所救,更被送返陈家。最终大团圆结局,陈杏元与梅良玉成婚,这事感动了陈家的梅花树,当日重开,因此便有了「梅开二度」这成语。
林逋 南宋 北宋处士林逋(和靖),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
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典出——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人事。后比喻清高或隐居时也作:梅鹤因缘、妻梅子鹤。
是一株不入凡俗的梅!陆游 南宋 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爱梅花,也写过不少梅花诗。而且一辈子都为了收复失地而奋斗。
是一株坚贞爱国的梅。王安石 北宋 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
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 东乡县 上池里阳村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从小耳熟能详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就是出自他的手笔。顶着压力,励精图治,实行变法,不畏大地主大财阀的强权,是一株清傲有节气的梅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
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
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一株清丽的梅江姐 红梅赞说的就是她,抗日战争年代,“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一片丹心,誓死不屈,不畏强敌,江姐真的是一株最美的红梅 梅兰芳先生在日寇侵占我国时期,不畏日寇利诱.威逼,干脆蓄起胡子,拒绝登台为敌人演出。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
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
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
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梅花仙子--- 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笑歌欢舞。
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坐起来一看,自己却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欢鸟在欢唱。原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自一人惆怅不已.后用为梅花的著名典故。
梅妻鹤子--- 相传北宋著名诗人林逋长期隐居在杭州西湖孤山,终生不娶不仕,埋头栽梅养鹤,被人称为“梅妻鹤子”。他对梅花体察入微,曾咏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后人传诵。
梅花仙子--- 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笑歌欢舞。
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坐起来一看,自己却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欢鸟在欢唱。原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自一人惆怅不已.后用为梅花的著名典故。
梅妻鹤子--- 相传北宋著名诗人林逋长期隐居在杭州西湖孤山,终生不娶不仕,埋头栽梅养鹤,被人称为“梅妻鹤子”。他对梅花体察入微,曾咏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后人传诵。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