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叛亲离这个典故的溯源:《左传。
隐公四年》中记载,春秋时期,卫国公子州吁杀死自己的哥哥卫桓公,篡权夺位,自立为国君,而后又联合宋、陈、蔡等国,攻伐郑国。当时鲁国国君鲁隐公问大夫众仲:“州吁能不能成功?”众仲回答说:“州吁用进攻外国的办法以求缓和内部矛盾,会失去人民的支持;对内想缓和民心,结果相反,民众会背叛他,亲信会脱离他,他难以挽回失败的命运。”
果不出众仲所料,州吁由于残暴施政,导致人心背离,不出一年,已难以维持统治,后来他去求助于前朝元老石厝,亦被石厝设计联合陈国,将其杀死。“众叛亲离”一词遂由此出。
意思为: 指群众背叛,亲信远离,形容不得人心,完全陷入孤立状态。
春秋时,卫桓公有两个兄弟,一个是公子晋, 一个是公子州吁。
州吁见哥哥桓公是个老实人, 便阴谋篡位。公元前719年,卫桓公动身去洛阳 参加周天子平王的丧礼,州吁在西门外摆下酒席, 给他送行。
他端着一杯酒,对桓公说:“今天哥哥 出门,兄弟敬你一杯。 ” 州吁趁桓公不备,突然拔出匕首,把卫桓公杀 了,自立为国君。
他害怕国内人民反对,便借对外 打仗的办法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他拉拢陈国、宋 国、蔡国,一起去攻打郑国。但由于郑国严密防 守,进攻以失败告终。
鲁国的国君隐公听到这些情况后,问大夫众 仲说:“州吁这样干,能长久得了吗?” 众仲回答说:“州吁只知道依仗武力,到处兴 风作乱,老百姓是不会拥护他的。 他为人十分残 忍,杀戮无辜,谁还敢去亲近他呢?如此众叛亲 离,他的政权怎么会长久呢(阻兵无众,安忍无亲, 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果然,不到一年,卫国的老臣石碏便借助陈国 的力量,把州吁杀了。
众判亲离【释义】叛:背叛;离:离开。
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
众叛亲离【zhòng pàn qīn lí】【出处】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
形容完全孤立。【造句】1、南蛮在节节败退之后,惶然四顾,只见众叛亲离,四面楚歌。
2、他误入歧途与人民为敌,以至众叛亲离,死无葬身之地。3、他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
【近义词】孤家寡人【gū jiā guǎ rén】:孤家与寡人是古代帝王的谦称,即自谦为寡德之人。现在常用来指孤独的人,有时候指脱离群众的人,有时候是指没有亲眷的人。
分崩离析【fēn bēng lí xī】:形容国家或集团的分裂和瓦解。土崩瓦解【tǔ bēng wǎ jiě】:瓦解: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分解为四,即成瓦。
比喻事物的分裂,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