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读过 《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孔明三气周瑜这个故事。
由于周瑜才智不如孔明,第一次孔明袭击了南郡又取了荆州、襄阳后,周瑜气伤箭疮,半晌方苏。醒后发誓:“若不杀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气!”第二次孔明设计将周瑜击败,周瑜又怨气冲天,疮口迸裂,昏厥于地。
第三次当孔明识破周瑜假途灭虢之计,周瑜差点被捉时,再次怒气填胸,在马背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不久,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年仅三十六岁。
纵观整个故事,周瑜由于心胸狭窄,眼光短浅,常怀妒贤嫉能之心。在周瑜看来诸葛亮由于才智超群,就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只有杀了诸葛亮,东吴天下才能太平,否则他寝食不安。
正由于他这种狭窄的心理作怪,才使他英年早逝,人们无不为之扼腕叹息。
有好几种说法,请看: 二百五的来历 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
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原为一员,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二员,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秆子。
今天,二百五与二秆子都是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 说明了唐长安群众对作威作福的官吏的反感。 /dispbbs.asp?boardID=9&ID=11608 二百五的来历 二百五的来历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
一说来源于战国故事。苏秦是战国时的一个说客,他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
后来,他终于在齐国被人杀了,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泰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
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又都咬定说自己干的。
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还有另一种说法,与推牌九有点关系。 原来,牌九(旧时一种赌具)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
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在香港,习惯上又称为“二五仔”。 /s?ct=0&ie=gb2312&bs=%BE%B5%CF%F1%B5%C4%D2%E2%CB%BC&sr=&z=&wd=250%B5%C4%C0%B4%C0%FA&cl=3&f=8 /s?ct=0&ie=gb2312&bs=250%B5%C4%C0%B4%C0%FA&sr=&z=&wd=%B6%FE%B0%D9%CE%E5%B5%C4%C0%B4%C0%FA&cl=3&f=8 二百五的来历(共6则) 1、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
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于是喜得贵子,晚年膝下添得双丁。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
从此秀才在家闭门课子,日子过得和乐融融。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的写三百,小的写二百。”
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婆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2、苏秦是战国时的一个说客,他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他终于在齐国被人杀了,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
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泰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
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又都咬定说自己干的。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
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3、牌九(旧时一种赌具)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
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在香港,习惯上又称为“二五仔”。 4、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
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原为一员,官名叫喝道伍。
小肚鸡肠的意思是:比喻器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照顾大局。
成语拼音:xiǎo dù jī cháng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46章:“人家萧长春可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人家是宰相肚子撑得船。”成语用法:小肚鸡肠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睚眦必报、鼠肚鸡肠反义词:大度包容成语例子:王朔《人莫予毒》:“你们这些小肚鸡肠的女人,为这么点无关痛痒的小事就可以杀人。”扩展资料近义词睚眦必报成语拼音:yá zì bì bào成语解释:睚眦:瞪眼怒视;引申为小怨小忿;报:报复。
连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报复。形容气量极其狭小。
也作“睚眦之恨”。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出处翻译:一顿饭的恩德必定偿还,小怨小忿也必然会报复。成语用法:睚眦必报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正音:眦,不能读作“cǐ”或“cī”。成语辨形:睚,不能写作“涯”。
近义词:小肚鸡肠、睚眦小忿反义词:大度包容成语故事:范雎随魏国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须贾怀疑他通齐,回国后报告魏相魏齐。范雎含冤被打伤,改名张禄逃到秦国当上宰相。
须贾出使秦国,范雎扮作穷人去见他。须贾见状就送他一件绨袍,发现他是秦相时吓得一再谢罪,范雎说对魏齐要睚眦必报。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4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