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 黄 ]┃━━【 小故事 】 一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
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
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
“什么药?”“无叶草。”“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
“你背一遍。”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
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
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师傅说:“小人无罪。”
“怎么能说你无罪?”“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
徒弟背到:“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县官又问:“病人有。
[ 麻 黄 ]┃━━【 小故事 】 一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
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
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什么药?”“无叶草。”
“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你背一遍。”
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
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
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
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师傅说:“小人无罪。”“怎么能说你无罪?”“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
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徒弟背到:“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
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你用的什么药?”“无叶草的茎。”
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
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
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 紫 苏 ]┃━━【 小故事 】 二九月九日重阳节,一群富家子弟在酒店里比赛吃螃蟹。
一只只大螃蟹又多油又黄,他们越吃越香。吃空的蟹壳竟在桌上堆成了一座小塔。
华佗带着徒弟,也到这儿来饮酒。他看到那伙少年象疯了似地比赛吃蟹,便好心地劝说道:“螃蟹性寒,不可多吃。
年轻人,你们比赛吃螃蟹可没有好处。”少年们很不高兴:“我们吃的是自己花钱买的东西,谁听你的管教!”华佗说:“吃多了准会闹肚子,那时侯可有生命危险啊!”“去去去,别在这儿吓唬人!我们就是吃死了,又关你屁事!”这些醉醺醺的少年根本不听劝告,继续大吃大喝。
有的还嚷道:“螃蟹是美味,谁听说过能吃死人?咱们放开肚子吃咱们的,馋死那个老头子!”华佗看他们闹得实在不象话,就对酒店老板说:“不能再卖给他们啦,会闹出人命的。”酒店老板正打算从那伙少年身上多赚些钱哩,哪里听得进华佗的话?他把脸一板,说:“就是出了事也不关你呀。
你先生少管闲事,别搅了我的生意!”华佗叹息一声,只好坐下吃自己的酒。等到半夜,那伙少年突然大喊肚子疼,有的疼得直冒汗,有的翻倒在桌下打滚儿。
酒店老板吓呆了,急忙问:“你们是怎么啦?”“疼坏了,快帮我们请个医生来吧!”“这半夜三更的,让我上哪儿请医生去?”“求求老板行个好,医生再不来,我们的命就难保啦!”这时,华佗走过来说:“我就是医生。”“呀!”少年们大惊失色:这不是那位不让多吃螃蟹的老头儿么?他们也顾不得什么面子了,一个个捧着肚皮,哀求道:“先生,请你给治治吧!”“你们刚才不是说不让我管吗?”华佗说。
“大人不记小人过。求先生发发善心,救救我们。
您要多少钱都好说。”“我不要钱。”
“那您想要别的也行。”“我要你们答应一件事!”“别说一件,一千件、一万件也行。
您快说什么事吧?”“今后,你们得听从老人的劝告,再不准胡闹!”“一定,一定。您快救命!”华佗让他们等着,自己带着徒弟到了荒郊。
治疗跌倒损伤的“皇帝药”—刘寄奴 刘寄奴何许物也?刘寄奴既是人名,又是一味有名的中药。
说起刘寄奴的名字,还有一段极为有趣的故事。 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叫刘寄奴,传说刘裕在没有当官时,很喜欢在山上打猎,有一次曾在山上射伤过一条蛇。
第二天,刘裕又在山中闲走,遇见一个童子在树下捣药。刘裕问:“你在这里为谁捣药?”那位童子忙说:“我们的大王被刘寄奴射伤了,合了这种药去给他敷伤用。”
刘裕又问:“那么你们的大王为什么不杀了刘寄奴?”童子答道:“都说刘寄奴将来能当皇帝,杀不得的。”刘裕听了之后大喝一声:“好家伙!”眨眼间童子不见了。
于是刘裕把这些药拿了回来,谁被刀箭伤了,他就用此药敷上,几日便好了。后来,刘裕参加了东晋朝的军队,在战斗中,无论谁受了伤,刘裕都拿这种药给战友治疗,效果都非常好,于是这种药草便一传十,十传百,在军队里传开了。
东晋末年,战乱四起,刘裕率兵转战大江南北,用这种草药治好了无数士兵和百姓的伤痛。由于它是一种无名小草,疗效好又都知道是刘裕给传来的,所以人们就用刘裕的小名寄奴命名为“刘寄奴”,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后来,刘裕建立南宋朝,史称宋武帝,果真当了皇帝,应验了蛇精的说法。 刘寄奴又名六月雪,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
野生于山坡、树林下。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采集加工时间:8月开花时,连根拔起,晒干,供药用。刘寄奴味苦,性温,归心、肝、脾经。
有散瘀止痛、疗伤止血、破血通经等功效。常用来治疗治跌打损伤、金疮出血、胸腹胀痛、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痈毒等病症。
中药材,我们都非常的熟悉,生病的时候我们也经常会服用一些中药,不同的中药有着不同的功效。
例如,何首乌有乌发,延缓衰老等效,阿胶有补血的功效。这些中药是如何得名的么?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有关常见中药名称的来历。
何首乌的民间传说 在唐何首乌是蓼科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中药何首乌有生首乌与制首乌之分。
关于何首乌能让白发变黑有个传说。唐代有一个姓何的人,体质虚弱,没有子嗣,也就是患了不育症。
后来,经人介绍,他长期坚持服用何首乌,治好了不育症,生了儿子,他于是改名叫“何能嗣”,意思是能传宗接代了。何能嗣的儿子、孙子也都长期服用这种药,他的孙子年龄很大了,须发都是乌黑的,他就给孙子改名为“何首乌”。
传说毕竟只是传说,何首乌能使白发转黑,是因为长期服用它能延缓人体衰老,所以有利于保持头发乌黑。何首乌的另一个民间传说 传服用何首乌可延年不老,这其中还有一段传奇故事。
相传在很早以前,顺州南河县,有一个叫田儿的小伙子,从小田儿体弱多病,骨瘦如柴,眩晕无力,于是外出寻求民间草药治病疗疾。一日走到一座庙宇前,腹中饥饿体力不支,晕倒在地,拜庙里道士为师,精心修练道术,潜心专研导引,以强体魄,身体大有进步。
一晃30年过去了,田儿50有余,未曾婚娶,一日田儿与朋友相聚多饮了几杯酒,回来在小路上醉卧不醒,朦胧中似见二株三尺余长的藤蔓,相交在一起,久久不散,散后不久,再度相交,如此往复不止,田儿看到此情景,心中感到诧异,顿时酒醒,发现自己躺在路旁的藤蔓之下,于是好奇地挖出藤蔓下的根,其形状大小、粗细、长短不一,回庙宇请教道长乃众道士,都不知是何种植物。一日上山偶遇一山中长发老者,其步履快捷,耳聪目明,须发乌黑,田儿问老者请教这是何物,并将梦境告与老者。
老者说道,此藤所呈相交之象,确实令人奇怪,但似有龙凤呈祥之兆,这是上天降给你的祥瑞,赐给你的神药,不妨服之试试。田儿感到有道理,嘴里说道多谢老者指教,抬头发现老者已不知去向,不由得惊出一身汗。
回去将这种根晒干研成粉,每日服之,服了一段时间,田儿感到日渐强壮,宿疾自愈,服了一年多田儿的须发变得乌黑,容颜润泽红光满面,似有返老还童之象,且在花甲之年娶一妙龄之女为妻,竟生儿育女。田儿喜上眉梢,将名字改为能嗣,并将此药的服法传授到儿子延秀,又传给孙子何首乌。
首乌服了此药后,须发乌黑至年老不变,体质强健,子孙满堂,首乌年值130岁时,仍须发未白,乌黑油亮如年轻小伙子,乡邻百姓来请教首乌服什么长生不老药,首乌拿出这怪状根块介绍给乡亲,但百姓谁也不知道为何物,一位头领说,那就叫它何首乌吧,何者,是首乌之姓也。从此何首乌延年不老的效用流传到民间,后被后世医家收录于本草之内作为药物。
阿胶的传说 唐朝初期,山东阿城镇上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男的叫阿铭,女的叫阿桥。两人靠贩驴过日子。
阿铭和阿桥成亲五年后,阿桥有了身孕,不料,阿桥分娩后因气血损耗,身体很虚弱,整日卧病在床,吃了许多补气补血的良药,也不见好转。阿铭听老人说驴肉能补。
于是,让伙计宰了一头小毛驴,把肉放在锅里煮。谁知煮肉的伙计嘴馋,肉煮熟了,便从锅里捞出来吃。
其他伙计闻到肉香,也围拢来吃,一锅驴肉不大会儿全进了伙计们的肚里。这下,煮肉的伙计着了慌,拿什么给女主人吃?无奈,只好把剩下的驴皮切碎放进锅里,倒满水,升起大火煮起来。
熬了足有半天功夫才把皮熬化了。伙计把它从锅里舀出来倒进盆里,却是一盆浓浓的驴皮汤。
汤冷后竞凝固成粘糊糊的胶块。伙计尝了一块,倒也可口,于是把这驴皮胶送给阿桥吃。
阿桥平时喜吃素食,不曾吃过驴肉,尝了一口,直觉得喷香可口,竟然不几餐便把一瓦盆驴皮胶全吃光了。几日后奇迹就出现了,她食欲大增,气血充沛,脸色红润,有了精神。
事隔年余,那位伙计的妻子也分娩了,产后气血大衰,身体十分虚弱。伙计忽然想起阿桥吃驴皮胶那回事儿来,于是,便向阿铭阿桥夫妻借头毛驴,伙计把毛驴牵回家宰了,将驴皮熬成胶块给妻子吃。
果然不几日,妻子便气血回升,肤肌红润,大有起色了。自此,驴皮胶大补,是产妇良药,便在百姓们中间传扬开了。
阿铭阿桥开始雇伙计收购驴皮熬胶出卖,生意十分兴隆。有些庄户,见熬驴皮胶有利可图,也相继熬胶出售。
可只有阿城当地熬出的胶才有疗效,其他地区制作的没有滋补功能,引起纠纷。官司打到县里,县太爷带着郎中来到阿城调查,经过实地探测,发现阿城镇水井与其他地方水井不同,比一般水井深,水味香甜,水的重量也沉许多。
县太爷十分惊喜,才知道驴胶补气补血,除驴皮之外,还赖此得天独厚的井水。于是下令:只准阿城镇百姓熬胶,其他各地一律取缔。
县令还将驴皮胶进贡唐王李世民。李世民赏给年迈体弱大臣,吃后都夸此胶是上等补品。
李世民大喜,差大将尉迟恭巡视阿城镇。尉迟恭来到阿城,赏给阿铭阿桥金锅银铲,并将驴皮胶更名为阿胶,召集匠人将阿城井修葺一新,并在井上盖了一座石亭,亭里竖立了石碑。
至今,碑文“唐朝钦差大臣尉迟恭至此重修。
老鹳,是鸟名,它羽毛灰白色,嘴长而直。
一般住在江湖池沼近旁,捕食鱼虾等为生。这里有个故事。
相传,在隋唐时期,我国著名医药家孙思邈云游在四川峨眉山上的真人洞,在洞中炼丹制药,为患者治病解疑。由于四川属盆地气候,湿度很大,上山求医的患者中有许多风湿病患者,孙思邈却束手无策。
这天,孙思邈带着徒儿上山采药,忽然发现一只灰色老鹳鸟在山崖上不停地啄食一种无名小草,许久之后,才拖着沉笨的躯体缓慢地飞走了。过了几天,孙思邈又见到这只老鹳在啄食这种小草,随后飞走了。
奇怪的是,老鹳已无病态,飞得轻巧雄健有力。孙思邈对身边的徒儿说:老鹳鸟常年在水中寻食鱼虾,极易染上风湿病痛,老鹳鸟能食此草,说明此草无毒,能治疗风湿病,我们也把这草采回去试用。
风湿病患者用水煎此草服汁,连服几天之后,奇迹发生了,原来双腿红肿的关节,都肿消痛止,可以行走自如了。喜讯传开,慕名前来求治者络绎不绝,治愈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家请孙思邈为小草起个名,孙思邈说:这药草是老鹳鸟认识的,就叫它“老鹳草”吧!现代植物为牻牛儿苗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牻牛儿苗,或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老鹳草,除去残根的全草入药。
性味苦辛、平,祛风、活血通络。治风湿疼痛,肢体麻木,关节酸痛,痈疽,跌打,肠炎,痢疾。
据《滇南本草》载,老鹳草可祛诸风,治皮肤发痒,通行十二经,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手足筋挛麻木等。用法与用量为:水煎内服6-15克干品,或浸酒或熬膏。
在民间,运用老鹳草治疗风湿病,由于疗效显著而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扩展资料: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
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对立统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万物之纲纪(一切事物都不能违背这个法则而存在),在变化之父母(事物的变化是由事物本身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杀之本始(事物的生成和毁灭都是来自于这个根本法则),神明之府也(这就是自然一切奥妙的所在),故治病必求于本(所以要想治好病,就必须从这个根本问题-阴阳上求得解决)”。阐明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长、发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而,阴阳学说也就成为认识和掌握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围,认为人体生理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也超越不出阴阳这个道理。
因此,我们想要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探求疾病的本质,从而获得满意疗效,就必须探求人体的阴阳变化情况。五行学说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
“五行学说”是指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相生、相克作为解释事物之间相互关联及运动变化规律的说理工具。中医主要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
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推算年度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生规律。
脏腑学说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经络学说与脏腑学说密切相关。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有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
中药材,我们都非常的熟悉,生病的时候我们也经常会服用一些中药,不同的中药有着不同的功效。
例如,何首乌有乌发,延缓衰老等效,阿胶有补血的功效。这些中药是如何得名的么?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有关常见中药名称的来历。
何首乌的民间传说在唐何首乌是蓼科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 中药何首乌有生首乌与制首乌之分。
关于何首乌能让白发变黑有个传说。唐代有一个姓何的人,体质虚弱,没有子嗣,也就是患了不育症。
后来,经人介绍,他长期坚持服用何首乌,治好了不育症,生了儿子,他于是改名叫“何能嗣”,意思是能传宗接代了。何能嗣的儿子、孙子也都长期服用这种药,他的孙子年龄很大了,须发都是乌黑的,他就给孙子改名为“何首乌”。
传说毕竟只是传说,何首乌能使白发转黑,是因为长期服用它能延缓人体衰老,所以有利于保持头发乌黑。何首乌的另一个民间传说传服用何首乌可延年不老,这其中还有一段传奇故事。
相传在很早以前,顺州南河县,有一个叫田儿的小伙子,从小田儿体弱多病,骨瘦如柴,眩晕无力,于是外出寻求民间草药治病疗疾。 一日走到一座庙宇前,腹中饥饿体力不支,晕倒在地,拜庙里道士为师,精心修练道术,潜心专研导引,以强体魄,身体大有进步。
一晃30年过去了,田儿50有余,未曾婚娶,一日田儿与朋友相聚多饮了几杯酒,回来在小路上醉卧不醒,朦胧中似见二株三尺余长的藤蔓,相交在一起,久久不散,散后不久,再度相交,如此往复不止,田儿看到此情景,心中感到诧异,顿时酒醒,发现自己躺在路旁的藤蔓之下,于是好奇地挖出藤蔓下的根,其形状大小、粗细、长短不一,回庙宇请教道长乃众道士,都不知是何种植物。 一日上山偶遇一山中长发老者,其步履快捷,耳聪目明,须发乌黑,田儿问老者请教这是何物,并将梦境告与老者。
老者说道,此藤所呈相交之象,确实令人奇怪,但似有龙凤呈祥之兆,这是上天降给你的祥瑞,赐给你的神药,不妨服之试试。田儿感到有道理,嘴里说道多谢老者指教,抬头发现老者已不知去向,不由得惊出一身汗。
回去将这种根晒干研成粉,每日服之,服了一段时间,田儿感到日渐强壮,宿疾自愈,服了一年多田儿的须发变得乌黑,容颜润泽红光满面,似有返老还童之象,且在花甲之年娶一妙龄之女为妻,竟生儿育女。田儿喜上眉梢,将名字改为能嗣,并将此药的服法传授到儿子延秀,又传给孙子何首乌。
首乌服了此药后,须发乌黑至年老不变,体质强健,子孙满堂,首乌年值130岁时,仍须发未白,乌黑油亮如年轻小伙子,乡邻百姓来请教首乌服什么长生不老药,首乌拿出这怪状根块介绍给乡亲,但百姓谁也不知道为何物,一位头领说,那就叫它何首乌吧,何者,是首乌之姓也。 从此何首乌延年不老的效用流传到民间,后被后世医家收录于本草之内作为药物。
阿胶的传说唐朝初期,山东阿城镇上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男的叫阿铭,女的叫阿桥。两人靠贩驴过日子。
阿铭和阿桥成亲五年后,阿桥有了身孕,不料,阿桥分娩后因气血损耗,身体很虚弱,整日卧病在床,吃了许多补气补血的良药,也不见好转。 阿铭听老人说驴肉能补。
于是,让伙计宰了一头小毛驴,把肉放在锅里煮。谁知煮肉的伙计嘴馋,肉煮熟了,便从锅里捞出来吃。
其他伙计闻到肉香,也围拢来吃,一锅驴肉不大会儿全进了伙计们的肚里。这下,煮肉的伙计着了慌,拿什么给女主人吃?无奈,只好把剩下的驴皮切碎放进锅里,倒满水,升起大火煮起来。
熬了足有半天功夫才把皮熬化了。伙计把它从锅里舀出来倒进盆里,却是一盆浓浓的驴皮汤。
汤冷后竞凝固成粘糊糊的胶块。伙计尝了一块,倒也可口,于是把这驴皮胶送给阿桥吃。
阿桥平时喜吃素食,不曾吃过驴肉,尝了一口,直觉得喷香可口,竟然不几餐便把一瓦盆驴皮胶全吃光了。 几日后奇迹就出现了,她食欲大增,气血充沛,脸色红润,有了精神。
事隔年余,那位伙计的妻子也分娩了,产后气血大衰,身体十分虚弱。伙计忽然想起阿桥吃驴皮胶那回事儿来,于是,便向阿铭阿桥夫妻借头毛驴,伙计把毛驴牵回家宰了,将驴皮熬成胶块给妻子吃。
果然不几日,妻子便气血回升,肤肌红润,大有起色了。 自此,驴皮胶大补,是产妇良药,便在百姓们中间传扬开了。
阿铭阿桥开始雇伙计收购驴皮熬胶出卖,生意十分兴隆。有些庄户,见熬驴皮胶有利可图,也相继熬胶出售。
可只有阿城当地熬出的胶才有疗效,其他地区制作的没有滋补功能,引起纠纷。官司打到县里,县太爷带着郎中来到阿城调查,经过实地探测,发现阿城镇水井与其他地方水井不同,比一般水井深,水味香甜,水的重量也沉许多。
县太爷十分惊喜,才知道驴胶补气补血,除驴皮之外,还赖此得天独厚的井水。于是下令:只准阿城镇百姓熬胶,其他各地一律取缔。
县令还将驴皮胶进贡唐王李世民。李世民赏给年迈体弱大臣,吃后都夸此胶是上等补品。
李世民大喜,差大将尉迟恭巡视阿城镇。 尉迟恭来到阿城,赏给阿铭阿桥金锅银铲,并将驴皮胶更名为阿胶,召集匠人将阿城井修葺一新,并在井上盖了一座石亭,亭里竖立了石碑。
至今,碑文“唐朝钦差大臣尉迟恭至。
岐黄
中医第一个名字叫“岐黄”。这个名字来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的书,于是后世的人们就称《黄帝内经》中的医学为岐黄之术。因为《黄帝内经》是中国早期医学中的经典,所以“岐黄”就成了中医的代名词。
杏林
中医第三个名字叫“杏林”。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隐居在江西庐山的名医叫董奉,他为人看病从不收取钱财,只要求被治愈者在他屋后种杏树。因他医术远近闻名,附近百姓都来找他看病。没几年,他屋后就变成一望无际的杏林。从此,人们开始称中医为“杏林”。
悬壶
中医第四个名字叫“悬壶”。我们都知道“悬壶济世”这个成语,看看有什么关系?东汉时有一个叫费长房的人,是个管市场的官吏,常常看到一个老者用长杆挑壶行医。每到散集的时候,老者就跳到壶里消失不见了。一次他随老者同入壶中,发现壶里竟别有天地,于是拜其为师。数年后,他学成出山,从此悬壶行医。
青囊
中医第二个名字叫“青囊”。它因三国时期名医华佗的医学著作《青囊书》而得名。据传,三国时魏王曹操患有头风,召来当时的名医华佗为他看病。华佗建议做开颅手术,曹操疑心华佗要谋害自己,就把他杀了。华佗临死前把自己毕生所学著成《青囊书》,赠给狱吏。
橘井
此外,中医还叫“橘井”。说的是西汉道士苏耽的故事。苏耽事母至孝,成仙之前告诉母亲将有瘟疫流行,用井中泉水泡橘叶可以治病。第二年过年疫病爆发,他母亲用这个办法医治了无数病人。后来人们就用“橘井泉香”来称赞中医。
这个是三国时候的一个典故。
原文:杏林三月景 药圃无凡草桔井四时春 松窗有秘方杏林春意暖 独活灵芝草桔井活人多 当归何首乌典故是:据说,三国时期,吴国有个很有名气的民间医师叫董奉。此人具有高明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乐做善事,施恩从不图回报。
他在庐山南麓定居后,守着大片山地不种田,为人治病,不收分文。病人及亲属过意不去,总要想办法表达一下感激之情。
董医师就提出,病治好了,让患者在山地栽杏树:病重治愈者,种五棵;轻病治好者,栽一棵。病愈者感激不尽,积极栽植。
如此多年,共栽下杏树十万多株,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大杏林。从此,山中的飞禽走兽都到杏林中游戏,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董奉不图报酬的博大胸襟和慈善心肠,实在是那些见利忘义、见钱眼开者所不能理解的。杏林规模宏大,每年杏熟季节,硕果累累。
为处理这些杏子,董奉就在杏林中建了一个粮仓,告诉人们,有想买杏子的,不必告诉我,可以以谷物换杏,只要把带来的谷子倒入粮仓,自己取回与盛谷容器相当的杏子即可。董医师每年用杏子换来许多谷子。
他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把谷子用来救济周围的贫苦百姓,接济来庐山旅行而断了盘缠的人。据说,每年经他救济的人在两万以上。
看到这些神奇的事,人们就认定董奉是上天派来下凡的神仙,专门来救死扶伤、除危济困的。从此,“杏林”一词,也就流传衍变为中医药的代名词了。
能否保证这种付出与收入相当的方法之实行,关键在于人们的自觉性。当然,人的手指长短不一,人的素质良莠不齐,历朝历代总有那么一些投机取巧、见缝就钻的人。
有人见杏林无监督者,就只放入少量谷子,而取走更多杏子。这的确是出乎董医师的意料之外的。
有道是人生善念,想行善事,可感万物;人生歹意,欲行恶事,天理难容。忽然,杏林里的老虎们怒吼追赶,投机取巧者,十分害怕,急忙提着杏子顺着路旁边跑。
不料,跌倒在地,杏子撒了许多。回到家里一量杏子,竟然和送去的谷子一样多。
看来,只文不武,仅靠口头教育是不行的,还必须配合以强制的手段。要不然,人们怎么说“教育不是万能的”呢?看守杏林,保持付谷与取杏数量相当,离开虎大王,委实不可。
俗话说,“杏瓜梨枣,谁见谁咬”。杏子成熟时,果实累累,黄中透出紫红,甘甜中略微含酸,阵风送香,顿时令人口水满腮。
有大胆者,耐不住嘴馋,又不想拿谷物换取,只想侥幸获取,于是就潜进杏林中,偷摘强取。可他万没料想,林中老虎随后一气追到家中,把其咬死。
家里人知道是因为偷杏的缘故,就把偷来杏子如数送还董奉,叩头赔礼认错。于是,董奉又施展医术,使其复活。
董奉这种做法实在可取,既惩罚了偷盗者,又不把人置于死地,给其以悔改的余地,体现了治病救人的双重意义。有人说,童医师不该去救偷盗者,让其自食恶果。
如果董医师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就失了他的慈善心肠和仁者的大度,也就不会成为世代传颂的董医师了。如果执政者怀有董医师救民济世之公心,卫道者有看守杏林的老虎之威严,那么,整个社会就必定会春意融融和谐相处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