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例举一些,只能挂一漏万。
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中的名篇。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偏心,将母亲迁于颖地。
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又重归于好。二桃杀三士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
典故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四》。根据原文所述,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
晏子设了一个局:让齐景公把三位勇士请来,要赏赐他们三位两颗珍贵的桃子;而三个人无法平分两颗桃子,晏子便提出协调办法——三人比功劳,功劳大的就可以取一颗桃。公孙接与田开疆都先报出他们自己的功绩,分别各拿了一个桃子。
这时,古冶子认为自己功劳更大,气得拔剑指责前二者;而公孙接与田开疆听到古冶子报出自己的功劳之后,也自觉不如,羞愧之余便将桃子让出并自尽。尽管如此,古冶子却对先前羞辱别人吹捧自己以及让别人为自己牺牲的丑态感到羞耻,因此也拔剑自刎——就这样,只靠着两颗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个威胁。
后人以二桃杀三士一词表示“运用计谋杀人”的涵义;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还可以发现一些古代权力分配与君王杀功臣的斧凿。该故事在秦汉时期就已广为流传,汉代的画像材料中常能看到此故事场景。
汉代乐府诗《梁父吟》抒发了对三位勇士牺牲的感叹,对晏子的权谋也稍稍做了讽刺。《喻世明言》也有一章讲述此故事。
烛影斧声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另有记载说,是召太祖第四子赵德芳进宫商议后事,被晋王知晓后未召进宫),左右不得闻。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另有记载说“好做,好做”)。
后晋王光义继位,史称太宗。对此事件后世议论不一,一说光义谋害太祖篡位;又有说太后杜氏去世前与太祖、赵普立下“金匮之盟”,定下太祖去世后由其弟光义继位,所以当时只是太祖向晋王嘱咐后事,并不是赵光义行篡逆之事。
对此事件史料记载不一,争论一直存在。党人碑宋徽宗崇宁元年间,蔡京拜相后,为打击政敌,将司马光以下共309人之所谓罪行刻碑为记,立于端礼门,称为党人碑。
京剧《党人碑》有生、末、净、旦、丑等。神宗时,有张横渠的关学,洛阳二程的洛学,川中三苏的蜀学,王安石的新学,广收弟子导致学统之争,到熙丰变法时,这种学统之争又进而扩展至朝堂之上,越演越烈。
如王安石,司马光等人,尚可止于言辞,但他们的门人弟子却交朋结党,彼此倾轧,演变为宋朝的党争。至元符太后当政时, 司马光为相,尽废神宗熙宁﹑元丰间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
旧党惩于曾被新党诸人压制一时,遂奏请元符太后,立元丰党籍,斥逐新党诸人,种下祸根。绍圣元年章惇为相,复熙丰之制,斥司马光为奸党,贬逐出朝。
徽宗崇宁元年蔡京为宰相,尽复绍圣之法,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仿元祐旧党故事,立碑于端礼门,书司马光等三百零九人之罪状,后因星变而毁碑。其后党人子孙更以先祖名列此碑为荣,重行摹刻。
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
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
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胡蓝之狱胡蓝之狱 明太祖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
与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起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终于二十五年。
明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史称“胡蓝之狱”。明太祖朱元璋借此两案,大开杀戒,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的14年间,他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受株连被杀者有45000 余人。
梃击案梃击案,发生在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当时,神宗皇后无子嗣,王恭妃生子常洛,郑贵妃生子常洵。
开始,因郑贵妃得宠,神宗想违背“立嗣以长”的祖训,册立朱常洵为太子,遭到东林党的反对,不得已只好册立朱常洛为太子。这时,有个叫张差的人,手持木棒闯入太子的居所——慈庆宫,并打伤了守门太监。
张差被审时,供出是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引进的。时人怀疑郑贵妃想谋杀太子。
但神宗不想追究此事。结果以疯癫之罪公开杀死了张差。
又在宫中密杀了庞、刘二太监,以了此案。红丸案红丸案,为明末三大案件之一。
泰昌元年(1620年),泰昌帝病重,李可灼进献红丸,自称仙丹。泰昌帝服后死去。
有人怀疑是郑贵妃唆使下毒,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追查。
作者:东方玄(卢铭) - 中国历史上,搞阴谋诡计的人不计其数。
最早是谁? 呵呵,一直可以追溯到产生圣贤的尧舜时代。 尧舜时代,原本是儒家所推崇的历史最早的圣贤时代。
在《尚书》的开头三篇文章〈尧典〉、〈舜典〉、〈大禹漠〉(前二为真篇,后一为伪篇),主要是叙述了中国古代的三位圣贤。儒家认为他们的功劳很大。
假如请他们给我们现代人做一个自吹自擂的“先进事迹报告”,他们完全会用这样语言来介绍自己,绝不会亚于现代人自我吹嘘的本领。 特别是尧的继承者,第二位圣贤之君:舜,他会这样来介绍自己—— 我是舜,是华夏历史上伟大的圣贤之君。
唐尧时代,圣贤时代,我舜的功劳最高。 如果说尧是喜玛拉雅山,我就是珠穆朗玛峰。
说实话,尧,他只是开创了事业;禹,他只是承接了过去。 只有我,不朽的舜,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发扬光大,登峰造极,完成了圣贤时代的主要丰功伟绩。
我治国的秘方,比尧的还要棒。 我得感谢儒生,是他们通过《书》的记载,将我的帝王事迹,隆重推向九州,逐渐面向全球。
并且,从中华发祥地的历史上游,将我一直推到了浩瀚中国历史的中下游。我在历史的长河中,跨越无数个朝代,成为众多帝王航船的航标和灯塔。
我是榜样,我是楷模,我是中国帝王团队奋勇前进的北斗! (注:内容是从《尚书》中翻译并理解而来) 这个意思说的是中国政治的标杆以及与儒生的关系。简单的说,中国人今天之所以知道尧舜,是因为儒生们把他作为帝王第一位典范加以宣传;中国历代统治者之所以相信尧舜是帝王的标杆,是因为他们信奉儒学,儒学是帝王的信仰,是国学。
在儒生们的记载中,舜继承了尧的大位。在继承大位之前,尧考察了舜。
儒生们记载说,舜在尧的考察之后,成为了继他之后的第二个圣贤帝王。 历史果然是这样的吗? 不! 请看看舜的经历(仍然以他自己的口吻叙述): 那时,尧已经很老了,都七十岁了,才想起挑选接班人。
我三十岁入朝,五十岁摄政。被他反复考察,已考察二十多年,他已经九十多,快到一百岁了;可是,他对我的考察没完没了,永远也考察不完。
有一天,他又搞怪,突然要我参加什么生存训练,挑战生命的极限,他还说这只是一个游戏,希望我遵守游戏规则。哎,请大家想想,我那时都已经五十七周岁了,翻两个年头就吃六十虚周的饭了,他还要我去搞这样危险的游戏,我心中怎么会不犯嘀咕?我想,他是不是看我现在名气太大,威望太高,权力太重,不放心我了,要借此致我于死地呢?他似乎怕我日后不听他的,就借鬼神来套我,说什么如果上帝选了我接他的班,我就不会在测试中丧命。
我忍气吞声,战战噤噤,好不容易从极限中挺了过来,没有死掉。事后,我担心他又想出什么别的鬼花样来再考察我——实际上是要除掉我! 所以,我采取了断然的革命行动,一举将他的大位夺了过来。
(在历史文献中,《竹书纪年》最早披露了这一次阴谋活动) 不过,舜在夺取尧政权的时候,并没有采用杀戮的血腥手段,而是有一项享誉中国历史的创造发明。这是中国政治领域中不同于其他国家历史政治的一项伟大发明。
它的政治学名叫做—— 禅让! 在帝王术夺取政权的篇章之中,舜的确是个开创新纪元的天才,因为他为帝王术(夺取术)弥补了尧在政治生涯中缺失的那一半,核心要点就是—— 如何不流血地夺取你急需得到的政权! 舜成功地第一个(首吃西红柿)从内部夺取最高权力,而且,创造了让被自己赶下台的人与他共处世上(并不杀尧),并且,还能够同时获得圣贤的美名——可以左右历史记录。舜的夺权经历,成为华夏族夺权史上最成功的经验,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光辉的帝王术经典! 如果俺们请他继续介绍经验,他会这样子谦虚的告诉大家—— 嘿嘿,我没有使用暴力,一切都很温和,都很亲切,夺取在温情脉脉的面纱之下完成。
因为我说过,我不好杀戮,喜欢玩弄。他(尧)在垂死挣扎之后,被迫同意将大位禅让给我。
我知道他的儿子——即我的舅子丹朱,是个低智商的家伙,开始,我故意将大位推辞给他坐,那小子果然上当,要来与我争位。在四方诸侯的声讨之中,尧自己不得不亲手处死了他的宝贝独生儿子。
我其实也不想杀他,但又不能够将他弄去流放,对于这样的人还是死掉的好。我坐上了大位。
我完善了华夏族的帝王之第一术:温和(阴谋)夺权! 从此,中国政治,多了一道野心家的诡计,叫做:“禅让”。 这成为中国政治传统的特色! 所以,如果要舜给我们再介绍他的经验,他会仍然谦虚的说—— 在后来历史的长河中,学习我夺权手段的人不计其数,学得最好的要数曹孟德儿子、司马炎龟儿子、唐高宗老杂种等等奸雄;最糟糕的是李世民这个没有城府的家伙,不怕他利用历史给自己披了件所谓明君的外衣,瞧他那夺权杀兄的手段,其实连他的小媚娘都不如……呵呵,从我的时代起,到帝王历史的结束,没有任何君主超过了我的。
不然,我大舜、带上我丈人唐尧、稍带了我的接班人禹——整个唐虞时代,怎么可能会成为后来华夏历史长河中三百五十余名皇帝团队的泰山北斗? 禅让,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夺权方式,成为中。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