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年前,伦教冲鹤堡人黄萧养率众起义,遭到明王朝严厉镇压后,设置了顺德县。
在此后的500多年间,顺德历史跌经变迁,历经坎坷。时而台风拔木,老虎伤人,冰雹如斗、江河决堤;时而海盗入侵、土匪为患,战火四起,刀兵不绝。
然而,生活于这片土地上的顺德人民却在天灾与人祸的双重重压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谱写了一曲曲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赞歌。 建县之初,县人就因地制宜,开挖桑基鱼塘,创造出立体农业;二十世纪初,又抓住世界市场原料紧缺的短促时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成为“南国丝都,广东银行”。
此外,历代顺德人设学兴教之风源源不绝,薪火相传,人文鼎盛。生活于水乡沃土的顺德人还有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在追随革命抗敌御侮的过程中英雄辈出,可歌可泣。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顺德人才真正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把自己延续了500多年的理想与梦想淋漓尽致地挥洒在这片先人们世世代代流血流汗的土地上,取得了一系列辉煌骄人的成就。 适逢建市10周年,又是一个回眸与前瞻交相辉映的时刻,本报特推出“寻访顺德百年故事”系列报道,与读者一同回顾顺德建制550年来走过的沧桑历程,以史为鉴,把握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农民起义 顺德建制 顺德是什么时候建制的?顺德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可能不少人都不知道。在即将迎来顺德建市十周年之际,我们不妨翻开尘封的历史,来探寻一下顺德的来历。
据《顺德县志》记载,顺德现今地域秦代属南海郡番禺县地,隋代起改属南海县辖。明英宗正统年间黄萧养起义失败后,朝廷为了加强对起义策源地的管治,于景泰三年四月二十七日(公元1452年5月16日),把南海县的东涌、马宁、西淋、鼎新四都三十七堡及新会县的白藤堡(1958年10月复归新会县)划出设置县,命名“顺德,取意“顺天威德”。
此后迄至清末,均归广州府管辖。 所以,顺德建制至今已是550周年了。
顺德建制,一个重要的历史契机就是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冲鹤堡农民黄萧养率农民起义,并由此产生了顺德县。 多灾多难的100年 刚置县的一百年间,顺德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地方,刮台风,下大雨,闹蝗灾,落冰雹,闹饥荒,还发生了多次地震,多个地方还出现老虎伤人。
从1452年到1552年的百年间,台风有8次,大雨和洪水有12次,大饥荒有10次。 但当时的顺德人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不屈地与自然抗争。
顺德立县后,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农民把低洼地挖成水塘养鱼,用挖出的泥土筑成塘基,利用塘基种植果树,逐步形成了果基鱼塘和桑基鱼塘的生产结构,为以后的繁荣打下了基础。同时,一些农民乘船漂流出海,开始了顺德人侨居异国的历史。
明景泰元年(1450年),黄萧养起义失败后,朝廷严缉(钦犯),县民大批外逃,水藤乡一队农民乘船漂流辗转抵达印度,繁衍至今。 一段神奇的故事 为了了解这段历史,近日,本报记者来到勒流镇冲鹤村。
提起黄萧养,冲鹤村村主任卢先生说,村里有十来岁以上的人都知道。他说,在博罗当兵时,他还专门到广州五层楼(广州市博物馆)去看过黄萧养的画像和文字介绍。
冲鹤的地名又是怎样来的呢?四川乐山卧佛的发现者、冲鹤人潘鸿忠曾经对此进行了考究,他说,冲鹤原来应该为“涌鹤”,意为河涌密布的湿地经常可以看到鹤,后来,当地有文化的人多起来,觉得“涌鹤”土了点,不雅气,于是改名为“冲鹤”,取意为“冲天白鹤”。 为了寻找黄萧养的故事,记者又找到了村里最老的人之一——潘沃时。
潘老先生出生于1910年,今年九十多岁,他年纪虽大,但他是村里一个有名的文化人,他早年毕业于广州大学,琴棋书画无所不会。 潘沃时告诉记者,有关黄萧养的民间传说很多,其中有一个很流行。
黄萧养是一个佃农,家庭十分贫穷,从小就在冲鹤旁边的飞鹅山放牛。一天,他在放牛时遇到一位风水先生。
风水先生告诉他这里有一块风水宝地,若把祖坟迁到这块宝地上一定能发达,这块风水宝地就在飞鹅山的龙口位置。风水先生对黄萧养说,我去后面龙尾位置跳一跳,你帮我看一下,哪里动就是龙口。
于是风水先生前往龙尾的位置跳了几跳。然后回头问黄萧养动的位置在哪里,黄萧养虽然已经知道了动的位置,但他却回答风水先生没看到有动的地方。
风水先生相信了这个放牛娃的话,失望而去。黄萧养回去立即把母亲的坟墓迁到了那个会动的位置。
果然,以后的黄萧养做了上“皇帝”。 这个民间传说虽然有很强的迷信色彩,但它至少反映了黄萧养自小聪明过人,颇有心计。
一个传奇的人物 黄萧养究意是怎样的一个人呢?《顺德县志》也有记载。他出生年不详,死于1450年,原名懋松。
明永乐年间生于南海冲鹤堡一个佃农家庭。一目红赤,相貌奇特,性格果敢。
幼年时,连年灾欠,父亲黄大纲无力偿还债务,把他抵押给地主当小工,后被游方道士萧大悟收养,教他学医习武,自此改为“萧养”。 正统十四年(1449年),他集结了1万多人,造好150艘战船,在横江二龙山(今勒流龙眼村)祭旗誓师,宣布起义。
起义军轻取桂洲和逢简,然后攻占大良,进攻佛山、广州。在取得数次大。
小时候还记得每年清明前后都有那么一天,就算是大白天,都会突然间天昏地暗,清盘大雨,风起云涌,大概就半个小时左右呗,总是听说到一个故事--掘尾龙拜山。
很多年都没见过这现象啦。
可能对于现在来说,20岁一下的朋友应该是没见过。 话说逢简,古时候有个读书塾的学童,上学路上在田边拾到一条形状异常的小虫,回私塾后悄悄地放在抽屉里,每日从家里带回一个饭团来喂养它。
小虫得到照料,惭惭长大。孩子每日喂的饭团不够饱,只好等到夜间出去觅食。
小虫食量惊人,闹得私塾邻近人家常常失窃小牲口和农作物,却又不知何为。邻近人家一起商量,决定派出几个更夫守夜探查。
等到深夜,几个更夫发现空中有一团云气飞来,云气缓缓地飘落在私塾的院子里,他们觉得奇怪,便悄悄跟踪到私塾,打开塾门,入内察看,但又没有发现什么。第二天早上,塾师逐个抽屉检查,发现一个学生的抽屉里盘着一条鳞光闪闪的怪虫,样子很像传说中的龙。
塾师大吃一惊,恐为神物,不敢触犯,于是追问学生怪虫来历,要学生立即放回田野。学生逼于师命,只好抱着小虫,到了田野,抚摸着小虫,恋恋不舍。
忽然间这学生生出日后与小虫相见的念头,于是拿出刀子切去小虫一点尾巴,以作记号。刚一松手,小虫立刻腾上空中,身躯骤然变大,成为一条巨龙,向孩子颔首作别,转身向天空飞去,瞬时间天空风起云涌,龙不知所踪。
传说龙是在天上的,因为这条龙是掘尾的,所以不能上天,只好在深山大泽藏身,每次出行,必定伴有狂风暴雨,毁房屋,折树木,伤路人。每年四、五月间,每遇到这样天气,人们就说这是是掘尾龙拜山。
但是大风暴雨从不为害逢简地方。传说因为这里有一间祠堂奉奉祀的祖先中有一位秋江祖(姓梁,元末明初人),当年养掘尾龙这个学生就是他。
每年清明时节,祠堂的神案前有时铺着一层厚厚的树叶,很象是拜垫,有时门外的大灯笼,挂在庭前的树上,人们就说是掘尾龙前来拜祭了,以报答当年养育之恩。
名人:
赵伯则—— 清代画家
佘世亨—— 明代收藏家
梁耀框—— 清朝同治年间状元
区适子—— 一说为《三字经》作者
龙迪猷—— 清代画家,工画梅竹,间作山水
梁廷枏—— 精研史学,兼擅诗文戏曲,著有《海国四说》
苏六朋—— 清代画家,世人称其与苏仁山为“岭南画坛二苏”
严紫芝—— 清代文人,著有《剑光楼笔记、顺德县志、岭南画徵略》
温子绍—— 中国现代军工业创始人之一,于清光绪年间自资自制了中国第一艘现代远洋战舰 黄士俊—— 明朝万历丁未(1607年),殿试第一、状元及第,任修撰,有“鸭蛋状元”的典故 朱可贞—— 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武状元,不仅精通武艺,熟习六韬,而且博览群书,写得一手老练的诗文
梁敦彦—— 1873年、清政府首批留美幼童之一(被挑选出来的30名少年,除梁敦彦,还有詹天佑、唐绍仪、周寿臣等)
黄萧养—— 明朝广东农民运动领袖,领导队伍最多时逾十万人。
陈邦彦—— 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陈邦彦弃文从戌,英勇奋起抗清,直至壮烈牺牲。被誉为民族英雄,“岭南三忠”之一,不仅气节盖世,诗文亦饮誉文坛
李文田—— 清朝咸丰九年(1859)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学问渊博,生平嗜学不倦,工书善画,经史、兵法、天文、地理,无一不晓。公务之余,勤于治学,对元史及本北水地研究尤精。
文物古迹:
清晖园、西山庙、宝林寺、容山书院
顺德的地域,秦代以前属百越地,秦代起隶属南海郡番禺县,隋代起属南海县,五代南汉时属南海县分出的咸宁县,宋初重新并入南海县,元代及至明初仍沿袭宋制。
明英宗正统年间黄萧养起义后,朝廷为了加强对起义策源地的管治,于景泰三年四月二十七日(1452年5月16日)把南海县的东涌、马宁、西淋、鼎安4都37堡及新会县的白藤堡划出设置新县,命名“顺德”,意为“顺天明德”。199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顺德撤县设市。
大良镇 大良镇历史上是顺德县城所在地,1992年撤县设市后为市人民政府驻地。明清时期分属县城和大良、古楼、小湾三堡。
民国时期县城称大良镇,城郊农村为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城仍称大良镇,1958~1959年曾名凤城人民公社;城郊农村先后称第一区、府又区、大良人民公社、大良区、锦湖镇,1988年8月撤销锦湖镇建制,与县城统称大良镇。
大良得名有两种说法。民间相传大良本名太艮,缘起于该地为古“太艮海峡”;建县后,朝廷命官误将“太”字的一点加于“艮”字之顶而成“大良”。
学术界认为顺德建县前的史料从无“太艮”和“太艮海峡”的记载,"大良”应为古南越民族语音的遗留,意为“黄土地”。 大良镇别名“凤城”,缘起于古代城郭西枕凤山,而凤山得名则由于山形近似引颈长鸣的凤凰。
历史上,城郊农村是半粮食半经济作物地区,主产水稻、甘蔗、香蕉、蔬菜、塘鱼。改革开放后,成为珠江三角洲重点工业卫星镇,有塑料制品、家用电器、机械、机电、电子等20多个行业。
“三高”农业重点发展塘鱼、生猪、家禽养殖。 桂洲镇 桂洲的得名,相传起源于开村时扶宁岗上长有桂花树,人称“桂花洲”,后简称“桂洲”。
镇境明清时期属桂洲堡及容奇堡马冈村地,小黄圃、高黎、东升三村属香山县;民国时期与容奇同属第十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56年3月仍称第十区,1956年起先后称桂洲区、桂洲乡、桂洲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恢复区的建制,1987年2月撤区建镇,2000年2月与容奇镇合并为容桂镇。 历史上,桂洲镇是半经济、半粮食作物区,主要农副产品为塘鱼、稻谷、甘蔗、香蕉、禽畜及头菜。
改革开放后,成为珠江三角洲重点工业卫星镇,主要行业有家用电器、打火机、燃气具、灯饰、塑料制品、电线电缆等。“三高”农业重点发展优质塘鱼、禽畜养殖和蔬菜、花果种植。
容奇镇 容奇镇古代本为西江支流边的一个小渔村,以境内容山、奇山两个小山岗得名。明清时期称容奇堡,清末发展成为商业港埠。
民国时期与桂洲镇同属第十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区级镇,1958年与桂洲合并为容桂公社,1959年分出为容奇公社,1961年5月起恢复镇的建制。
2000年2月与桂洲镇合并为容桂镇。 历史上,该镇有相当的工商业基础,缫丝业比较发达。
改革开放后,成为珠江三角洲重点工业卫星镇和外贸港口,主要工业行业有家用电器、针纺染整、服装、五金机械、饲料等。 伦教镇 伦教镇古称“海心沙”,明初更名“伦教”,相传乡绅郑循斋治乡有方,朝廷赐“伦常教化”匾额而得名。
镇境明清时期属伦教、黎村、羊额堡地,民国时期划为第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3月仍称第二区,1956年4月起先后称伦教区、伦教乡、伦教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恢复区的建制,1987年2月撤区建镇。 历史上,该镇是半粮食半经济作物产区,主产水稻、塘鱼、甘蔗、香蕉,丝绸莨纱制作业也享负盛名。
改革开放后,成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卫星镇,重点行业有木工机械、染整、电子、玻璃、日用工业品等。“三高”农业重点发展优质塘鱼、禽畜养殖和花卉、蔬菜种植。
陈村镇 陈村镇的得名,相传东汉时此地出过一位姓陈的太尉,后人建祠纪念,地名因名“陈村”。镇境明清时期属龙津、甘溪、登洲、龙头堡地,民国时期分属第三、第四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56年3月仍分属三、四两区,1956年4月起分属陈村区(乡)和仙涌区(乡),同年10月成立陈村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恢复区的建制,1987年2月撤区建镇。 历史上,该镇商业发达,与广州、佛山、石龙并称广东四大镇;花果种植业驰名远近。
改革开放后,成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卫星镇,主要行业有家用电器、五金机电、高档建材、塑料化工等。“三高”农业重点发展花卉、蔬菜种植和优质塘鱼、禽畜养殖。
勒流镇 勒流的得名,缘起于镇政府驻地北面的北江支流的流向,北江支流本向东流,到此分出一条二级支流,逆转向西接通西江支流甘竹溪,古时俗称“额(逆)流”,因嫌其意欠吉,借用谐音改称“勒流”,写作“勒楼”,民国后统一写作“勒流”。镇境明清时期属勒楼、黄连、江村、石涌、冲鹤堡地,民国时期划为第六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56年3月仍称第六区,1956年4月改称勒流区,1958年2月起分属勒流镇和富裕、大晚两个大乡,同年10月成立勒流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恢复区的建制,1987年2月撤区建镇。 顺德历史沿革 顺德建县以前,是南海、新会两县的地方。
明朝英宗正统十四年 (公元1449年),南海县冲鹤堡番村发生由雇农黄萧养领导的农民暴动, 很快遭到镇压。为了强化统治,明王朝在。
掘尾龙拜山 话说逢简,古时候有个读书塾的学童,上学路上在田边拾到一条形状异常的小虫,回私塾后悄悄地放在抽屉里,每日从家里带回一个饭团来喂养它。
小虫得到照料,惭惭长大。孩子每日喂的饭团不够饱,只好等到夜间出去觅食。
小虫食量惊人,闹得私塾邻近人家常常失窃小牲口和农作物,却又不知何为。 邻近人家一起商量,决定派出几个更夫守夜探查。
等到深夜,几个更夫发现空中有一团云气飞来,云气缓缓地飘落在私塾的院子里,他们觉得奇怪,便悄悄跟踪到私塾,打开塾门,入内察看,但又没有发现什么。 第二天早上,塾师逐个抽屉检查,发现一个学生的抽屉里盘着一条鳞光闪闪的怪虫,样子很像传说中的龙。
塾师大吃一惊,恐为神物,不敢触犯,于是追问学生怪虫来历,要学生立即放回田野。 学生逼于师命,只好抱着小虫,到了田野,抚摸着小虫,恋恋不舍。
忽然间这学生生出日后与小虫相见的念头,于是拿出刀子切去小虫一点尾巴,以作记号。刚一松手,小虫立刻腾上空中,身躯骤然变大,成为一条巨龙,向孩子颔首作别,转身向天空飞去,瞬时间天空风起云涌,龙不知所踪。
传说龙是在天上的,因为这条龙是掘尾的,所以不能上天,只好在深山大泽藏身,每次出行,必定伴有狂风暴雨,毁房屋,折树木,伤路人。每年四、五月间,每遇到这样天气,人们就说这是是掘尾龙拜山。
但是大风暴雨从不为害逢简地方。传说因为这里有一间祠堂奉奉祀的祖先中有一位秋江祖(姓梁,元末明初人),当年养掘尾龙这个学生就是他。
每年清明时节,祠堂的神案前有时铺着一层厚厚的树叶,很象是拜垫,有时门外的大灯笼,挂在庭前的树上,人们就说是掘尾龙前来拜祭了,以报答当年养育之恩。 秀才对联斗气 在杏坛村,自古以来住着黄、苏、罗三姓人家。
苏罗两姓位于村东,平时团结共事。黄姓位于村尾,少与村头人接触。
一天,三姓秀才聚集在一家酒坊里饮酒作乐,有人提议吟诗作对以助雅兴。苏罗两人早就想抵诿姓黄的,于是串通一起,出了一副上联,要姓黄的对出下联。
苏罗两秀才的上联为:“苏罗敲起叮当响,吓得黄狗嚎嚎叫。” 黄秀才一听,知是抵诿之言,略一思忖,也不甘示弱,慢条思理地说:“黄虎下山真勇猛,打烂苏罗嘭嘭响。”
苏罗两秀才一听,无言以对。 自此,苏罗两姓再不敢欺负黄姓的了。
风水宝地的马宁山 古时候的马宁是不分东马宁与西马宁的。马宁历来被誉为“神奇的风水宝地”,尤其是马宁山,是远近闻名的名胜景地,本地有民谚形容为“上有龙头、月角、下有马鼻、金牛,左面鲫钱滩,右面百花岩,三村六市十八镇,九井十三坑”,可见当时名胜古迹之多,风景之美了。
据当地人传说,马宁山有九十九个山头,这些山头是由一位神仙在一夜之间从很远的地方一个一个地搬过来的。她一只脚踏在均安的一个山头上,另一只脚就踏在马宁山上。
这晚正好从远处一个一个山头搬过来安放在马宁大地上,已经搬了九十九个山头了。正当他搬到第一百个山头时,即最后一个山头时,天将亮了,他已经筋疲力尽,昏昏欲睡了。
突然间一只雄鸡高叫了一声,这位神仙在昏睡中被吓了一下,双手一松,山头跌落到均安的某一处,所以马宁只有九十九个山头。传说如果有一在个山头就可以出奖元,故马宁极其量都是出到进士。
而今马宁山北面山脚,在一块山石上面,有一个凹槽,大约70厘米长,30厘米阔,形状似一个只脚印。脚印凹入的地方,积水终年不干,曾经有人将水戽干,但很快又再满,当地村民称之为“神仙脚印”。
人们传说这个脚印就是当晚这位神仙搬山头时一只脚踏住的地方。 龙潭龙母庙与水乡节 每年的五月初八日,龙潭村民都兴高采烈地举行水乡节活动,划龙船,拜龙母,敲锣打鼓,彩旗飘飘,远近男女老少都来看热闹。
龙潭村缘何在这天举办水乡节活动?原来位于龙潭墟中心,有一座远近闻名的龙母庙,已有几百年历史,这座龙母庙流传着一段神奇的故事。 话说在西江上游悦城龙母庙内的龙母娘娘,有一天站在江边望着滔滔东流的江水,不由得感到有点寂寞空虚。
心想,何不乘着西江水飘流而下,观赏一番呢?想到这里,正好飘来一块木头,于是龙母娘娘将身缩小,跳落木头上,随着西江流下肇庆,经水藤,入三槽,过勒流,直向容奇水道而去。可能是流速太快,沿途景物闪逝得眼神疲惫之故吧,在游过了北水涌口之后,龙母娘娘就悠悠然地睡着了。
她乘坐的木头,随着冲入的河水,流入了龙潭涌。 当时龙潭已定居了不少渔民,陈德公也是其中一个,他在涌边搭了个竹架,支起鱼缯捞鱼。
这天他每次用力把鱼缯曵起来时,除了木头之外,缯内一点鱼虾都没有,他反复把缯内的木头丢向涌心,但这块木头始终流回鱼缯里,德公捞不到鱼虾,不禁焦急起来,随口说:“木头啊,木头,如果你有灵,就保佑我缯缯有鱼虾,我会把你摆上神位,天天用香烛供奉你。”说完就把木头拾起来,放在身边。
再说,躺在木头上睡觉的龙母娘娘,连续被德公向涌心抛了几次,早已醒来,睁开龙眼只见身处小涌,环顾四周,又见地形平整,涌堑纵横,鱼塘桑基遍布,不禁叫绝道:“嘿,果然是块地杰人灵的好地方,莫非。
张果老山上拧劲柏的传说
当你走进邢台市西的张果老山,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满山遍野的古柏。说也奇怪,这里的柏树,与别处不同,它们都生在岩缝,株株树干拧成麻花状。人们称这种柏树为“拧劲柏”。
为什么张果老山上有这么多“拧劲柏”呢?
传说很久以前,张果老山下住着一户人家,只有母子二人。儿子叫晓明,长得身材魁梧,性情憨厚,精明能干。因其家贫,二十多岁,还没成亲,他天天上山打猎砍柴,下河捕鱼捉蟹,敬养老母。
有一天,晓明在山林中走哇走哇,已经过午了,连一只兔子也没有碰到,太阳偏西的时候,他在一座山崖下,发现草丛里卧着一只母鹿,他急忙取箭拉弓,正当他瞄准要射时,耳边传来一阵“啾啊!啾啊!”的叫声,他抬头一看,见有两只小鹿向母鹿跑来。心地善良的晓明瞧着小鹿,心想:“要射死母鹿,小鹿不都得饿死呀?”想到这,他放下了箭。
第二天,晓明又来到山崖下,那只母鹿正在给两只小鹿哺乳呢。他刚要离开,突然从山崖上跳出一只大灰狼,向小鹿扑去。小鹿吓得乱叫,母鹿欲逃,又舍不得小鹿,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晓明手疾眼快,拈弓搭箭,一箭把大灰狼射死,小鹿得救了。晓明松了一口气,拖着死狼,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第三天,晓明照旧又来到山崖,只见两只小鹿正在草地上互相追逐玩耍呢。就在这时,忽然从林中窜出一只张着血盆大口的金钱豹,叼起一只小鹿就跑,晓明一个箭步冲上去,举起斧头劈死了金钱豹,把小鹿从豹口中抢救下来。然后拖着死豹,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冬天到了,下起了漫天大雪,晓明连家门也出不去,生活越来越困难,吃不饱,穿不暖,娘俩困在滴水成冰的茅屋里。正在这饥寒交迫难以度日的时候,屋门“唿啦”一声开了,走进来两个相貌相同的姑娘,“扑通”一声跪下就给老母亲和晓明一连叩了三个响头,接着他们就生火的生火,做饭的做饭,转眼之间,饭菜做好了,屋子也烧暖了,二个姑娘就走了。从这天起,天天如此,到时候就来,做完饭就走。留他们吃,不吃;留他们住,不住;问他们话,不说。娘俩又疑惑又感激。就这样,两个姑娘一直帮娘俩度过了严冬。
春天到了,晓明还是天天上山打猎、砍柴。
一天,晓明又走到山崖下,迎面走过来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说:“晓明啊,你是好心的人哪,你救了我女儿的性命,实在感恩不尽啊!”
晓明摸不着头脑,就说:“老妈妈,你认错人了,我没救过人,我只是天天打猎砍柴。”
老太太笑了笑说:“是你救了我们全家,我没认错,我送你一件东西,它叫‘聚宝盆’,用它盛米吃不完,用它装油用不尽。”
晓明半信半疑地道了谢,一抬头,老太太不见了。只见远远的山坡上有一只母鹿,后面跟着两只小鹿,飞驰而去。晓明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我救过的那三只鹿啊。
晓明捧着聚宝盆高高兴兴地回了家。果然像老太太说的那样,这聚宝盆装啥都吃不完,用不尽。
从那以后,娘俩日子越过越好,他们还经常接济穷人,日子长了,事情传到了贪心的县官那里,县官总想把聚宝盆弄到手,晓明听说后,气得了不得。就把聚宝盆埋在张果老山上,为了便于查找,特意在上面栽了一株拧劲柏树。刚回到家,县官就带领人马来了,进屋就翻箱倒柜,可连个聚宝盆的影子也没见着。县官先是甜言蜜语,连哄带诓,后来是老羞成怒,严刑拷问,晓明被打得遍体鳞伤,死去活来,硬是咬紧牙关不吐真情。晓明妈为了救儿子的性命,只好招认了,当县官兴冲冲地上山挖聚宝盆时,山上却长满了拧劲柏,聚宝盆究竟在那棵拧劲柏下埋着,已无法查寻了
明时顺德大良有一个贪婪成性的县官,经常在判案中贪赃枉法,收受贿赂。在大良当官八年,敛财购置了田地数十亩。贪官原有两个女儿,在晚年喜得一子。他觉得《三国演义》中刘备之子“阿斗”福大命大,后来也做了蜀国皇帝,于是将儿子也起名为“阿斗”。家中奴婢奉承地敬称为“斗官”,镇上人随口叫他为“大良斗官”。斗官从小日夜哭闹,但逢下雨瓦顶有“滴滴答答”雨声,即时转哭为笑。贪官知之,时时叫家丁上屋脊向瓦顶大洒铜钱,模仿雨声哄斗官。
大良斗官自小备受呵护纵宠,长大后骄奢淫逸,终日与一班损友出入妓院赌场。斗官还仗着其父官势,调戏妇女,捉弄乡民,称霸一方。贪官对此亦无可奈何。后来这狗官染上重病,危在旦夕之际想见斗官一面。此时斗官正在赌场吆五喝六,在众家丁又哄又拉之下回到其父床前。狗官喘着气对斗官说:“房产田地千万不要卖!要记住:穷思想,饿思量……” 话未讲完,就一命呜呼。
狗官死后,斗官更有恃无恐,恣意妄为。不出三年家财挥霍殆尽。猪朋狗友叫他卖田,斗官觉得卖田有损祖宗声誉,于是想了个馊主意“卖田不卖税”。就是说田地卖给别人,但斗官仍为该田地缴交田赋税收,以保留其官宦有田的名声。卖家见交易便宜,都乐不可支。斗官卖田的钱用不到几年又花光了,此时其母已死,家人已纷纷离去。斗官索性把祖屋连同家具、摆设、相架一齐卖给了收购商。俗语说“烂船都有三斤钉”,收购商深谙其道。对房屋细心查勘,竟发现相架内藏有钱票十多张,又发现屋顶大梁挖空,藏有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收购商一夜暴富的消息传出后,大良斗官正想走去追讨,收购商早已挟着财宝逃之夭夭矣。
后来老仆对斗官说:“老爷临终吩咐,穷思想,饿思量。想谐音相,量谐音梁。原意是叫斗官贫穷时从‘相架’和‘屋梁’去寻思呵。”斗官听罢,悔之晚矣!两个月后,镇上人见大良斗官冻死在祠堂门外。从此广州佛山话中,“大良斗官”就成了败家仔、二世祖的同义词。而“卖田不卖税”则成为办事糊涂留有后患的一则成语。
顺德 - 历史
顺德早在宋朝就已有人定居。南宋末年,民众随同朝廷逃难,使顺德人口快速增长。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黄萧养起义爆发。起义失败后,为加强统治,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朝廷将南海的东涌、马宁、鼎安、西淋四都和新会的白藤一堡划出,置顺德县,取“顺天之德”之意,县治太艮堡,并改名大良。
1949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顺德,10月30日,容(奇)艮(大良)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
1950年3月20日,顺德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隶属珠江行署。
1955年,顺德人民委员会成立,隶属粤中行署。
1958年,顺德和番禺两县合并,改名番顺县,隶属佛山专区。
1959年6月,顺德、番禺两县建制恢复,顺德仍隶属佛山专区。
1992年3月26日撤县设县级市。
2003年1月8日撤县级市设佛山市顺德区。
顺德面积80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2.19万人,流动人口66.5万人,旅居港澳台的乡亲及国外华侨40万人,为著名的“港澳之乡”和“侨乡”。
特产
双皮奶
姜汁撞奶
大良牛乳
大良崩砂
陈村米粉
伦教糕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0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