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这举。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
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
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贺兰口岩画景区风景秀美、景观奇特。自“水关”至“芦沟窑”900多米的山谷两侧,百步一景,处处有传说。
贺兰口
又称“豁了口”,在贺兰口沟内平卧着一块大石头,很像人的一只脚,在大石头上又磨刻着两个大脚印,一前一后,好像一个巨人跨大步时留下的印痕。传说仙人在此开山时豁了口,留下此足印,黑狼氏初祖踏了仙人的足迹后有了身孕,繁衍成后来的贺兰部,因此,“豁了口”又被称做贺兰口。直到现在,当地农民还称贺兰口为“豁了口”,有些不怀孕的妇女,都要到这里来摸一摸仙人的大脚印,回去不久就怀孕。
灵蛇洞
在贺兰口沟内北坡,有一石洞,常有青蛇出入。相传古时有猎人经此,见洞中宽可容身,清凉宜人,遂入洞卧睡,梦见青蛇咬身。惊醒后,见两蛇交尾于胯侧,并无伤人之意,便轻轻从洞中退出。当日猎得青羊2头、山鸡8只,满载而归时,两蛇已不见踪影。此后,猎人出行,每于洞中小憩,则猎物所获必丰,故将此洞名为灵蛇洞。旧时,猎户常于每年惊蛰日祭拜灵蛇洞,以求出猎成功。《周公解梦》书云:“梦被蛇咬主大运。”
燕子梁
因燕雀群聚而得名。每至春夏之交,山燕南归,栖聚梁上,呢喃之声不绝于耳。
传说有兄弟二人,自山后至此,见劳燕纷飞,上下穿行,无可尽数。竟心生歹意,毁燕窝牟利,取幼雏贩商。惹得群燕愤怒,一齐冲向二人,啄眼毁容。俩兄弟急不择路,坠入深渊,其尸肉虎狼不食,腐臭冲天,群燕遂弃窠远去,再不复返。燕子梁后深谷中,至今尚有白骨两具,人称“死人坑”。
古琴台
传说仙人携琴西游,见贺兰山风景优美,便沿沟谷寻泉眼至此。一时雅兴大发,在此巨石上抚琴弄弦。又见远山那边飘过一朵彩云,仙人便腾空而起,甩下一根琴弦飘然而去。琴弦落处,变为一条小溪,蜿蜒曲折,绕巨石与清泉汇流,潺潺而下。从此,这块巨石被人们称作古琴台,其下小溪便名为琴溪。坐在琴台上,静心聆听泉水流淌,真的会有琴声传过,如丝如缕,其妙无穷。
贺兰山(蒙古语:;Alaša aɣula),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蒙古语称骏马为“贺兰”,故名贺兰山(此说疑有误,唐代韦蟾有诗云:“贺兰山下果园成”,蒙古人十三世纪才崛起,说源于蒙语只是通用说法)。
贺兰山南北长220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南段山势缓坦,三关口以北的北段山势较高,海拔2000~3000公尺。主峰亦称贺兰山,海拔3556公尺。山地东西不对称,西侧坡度和缓,东侧以断层临银川平原。贺兰山为强烈地震带,1739年银川附近发生8级地震,1561年在中宁、1709年在中卫都发生过7.5级地震。贺兰山北段煤藏丰富,新建有贺兰山煤炭工业基地。包兰铁路有支线由平罗伸至贺兰山的汝箕沟。
贺兰山岩画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
贺兰口距银川城50余公里,位于贺兰山中段的贺兰县金山乡境内,山势高峻
贺兰山岩画
海拔1448米,俗称“豁了口”。山口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千余幅个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
山岩石壁上。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以人首像为主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
人首像画面简单、奇异,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圆
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的挽着发髻,风姿秀逸,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有的大耳高鼻满脸生毛,有的口衔骨头,有的面部有条形
纹或弧形纹。还有几幅面部五官似一个站立人形,双臂弯曲,两腿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图腾巫觋的造型形象。
动物图形构图粗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有双角突出的岩羊,有飞驰的骏马,有摇尾巴的狗,有飞鸟的图形和猛兽的形象,有部分人的手和太阳的画面,还有原始宗教活动的场面。
根据岩画图形和西夏刻记分析,贺兰口岩画是不同时期先后刻制的,大部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所为,也有其他朝代和西夏时
期的画像。刻制方法有凿刻和磨制两种:凿刻痕迹清晰,较浅;磨制法是先凿后磨,线条较粗深,凹槽光洁。贺兰口岩画的题材、内容与表现手法都十分广泛,富有
想像力,给人一种真实、亲切、肃穆和纯真的感受。众多岩画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风土人情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物资料,堪称
是一处珍贵的民族艺术画廊。
贺兰口岩画景区风景秀美、景观奇特。
自“水关”至“芦沟窑”900多米的山谷两侧,百步一景,处处有传说。 因燕雀群聚而得名。
每至春夏之交,山燕南归,栖聚梁上,呢喃之声不绝于耳。传说有兄弟二人,自山后至此,见劳燕纷飞,上下穿行,无可尽数。
竟心生歹意,毁燕窝牟利,取幼雏贩商。惹得群燕愤怒,一齐冲向二人,啄眼毁容。
俩兄弟急不择路,坠入深渊,其尸肉虎狼不食,腐臭冲天,群燕遂弃窠远去,再不复返。燕子梁后深谷中,至今尚有白骨两具,人称“死人坑”。
20世纪30年代,一位叫乌尔夫·迪特·格拉夫·楚·卡斯特的德国飞行员,揣着刚刚问世不久的卷帘式莱卡小相机来到了中国。他的职业是驾驶飞机从包头经过银川飞往兰州。
卡斯特利用跟随飞机飞行的机会,拍下了几幅他当时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照片,那是一连串高大的土筑建筑物,它们按照某种神秘的顺序排列着。照片后来被收进他1938年在德国出版的一本名叫《中国飞行》的书中。
卡斯特当时从空中拍摄的照片,就是20世纪后期被人们逐渐认识并被称为“东方的金字塔”的西夏王陵。 位于贺兰山腹地的藏传佛教寺庙南寺号称是阿拉善第一大寺。
1716至1746年,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在贺兰山弘法,1756年仓央嘉措的心传弟子阿旺多尔济遵师傅遗愿,修建了南寺,寺中供奉着六世达赖的灵塔。摄影/聂全声贺兰山气势宏伟,风光秀丽,山涧潺潺、林涛阵阵;每到春季,百花芬芳,争奇斗研;时值金秋,玛瑙般的樱桃、山杏、野葡萄挂满枝头,绽红吐绿,令人心醉。
贺兰山山势险峻,怪石嶙峋,主峰海拔高度3556米。伫立于主峰放眼东眺,宁夏平原尽收眼底;极目俯瞰,草原景色一览无余,是理想的避暑,旅游胜地。
在贺兰山深处,广宗寺、福音寺两座内蒙古西部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座落山中。自清朝乾隆二十一年建成后,经声滔滔、香烟袅袅,盛行近两个半世纪。
期间庙宇楼台高耸,造型古朴神秘,色泽五彩斑斓。寺区内空气清爽,风光旖旎,塔、亭、堂、殿、阁遥遥相对,又与苍松翠柏、崇山峻林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幽静、清新、圣洁的自然景观。
贺兰山岩画构图奇特,形象怪诞:既有个体图像,也有组合画面;既有人物像、人面像,又有动物、天体、植物符号和不明含义的符号;此外,还有描绘游牧、狩猎、械斗、舞蹈、杂技等场景的画面。意大利岩画专家圣索尼说:“贺兰山有许多非常漂亮的岩刻,而且有些和我们国家的很相似,比如说鹿和母子鹿。”
国际岩画委员会执委、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陈兆复这样评价:“贺兰山岩画最突出的内容是人面像。这种人面像岩画虽然在中国北方南方都有,可是没有像贺兰山那么集中,这一特点在世界岩画界也是很突出的。”
贺兰山岩画分布在宁夏贺兰山东麓三市九县(区),共27个地点。其中银川市境内的贺兰山东麓共有12个岩画点,从北到南计有大西峰沟、小西峰沟、白虎沟、插旗口、贺兰口、苏峪口、回回沟、拜寺口、水吉口、滚钟口、红旗沟、柳渠口。
贺兰山岩画一般分布在沟口内外山体上和沟口外洪积扇荒漠草原上。银川境内贺兰山岩画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貌特征。
在苏峪口以北至大西峰沟,岩画多分布在沟口内外的山体上,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也有大量岩画分布。而苏峪口以南至柳渠口,山体岩画数量很少,荒漠草原上几乎没有岩画分布。
在沟口内外山体上的岩画,多集中在距离沟谷山根以上约10米的范围内,并呈片状分布。最高处的岩画不超过50米,其上则很少有岩画发现;沟口内的岩画,纵深分布在500米的范围内,数量以沟口为多,越深入沟谷,两侧山体上的岩画越稀少。
在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的岩画,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多磨刻在可以移动的独石和出露地表的立石上。从沟口到洪积扇,岩画的空间布局明显地呈现出由密集到疏稀的扇状分布特征。
贺兰口 又称“豁了口”,在贺兰口沟内平卧着一块大石头,很像人的一只脚,在大石头上又磨刻着两个大脚印,一前一后,好像一个巨人跨大步时留下的印痕。
传说仙人在此开山时豁了口,留下此足印,黑狼氏初祖踏了仙人的足迹后有了身孕,繁衍成后来的贺兰部,因此,“豁了口”又被称做贺兰口。直到现在,当地农民还称贺兰口为“豁了口”,有些不怀孕的妇女,都要到这里来摸一摸仙人的大脚印,回去不久就怀孕。
灵蛇洞 在贺兰口沟内北坡,有一石洞,常有青蛇出入。相传古时有猎人经此,见洞中宽可容身,清凉宜人,遂入洞卧睡,梦见青蛇咬身。
惊醒后,见两蛇交尾于胯侧,并无伤人之意,便轻轻从洞中退出。当日猎得青羊2头、山鸡8只,满载而归时,两蛇已不见踪影。
此后,猎人出行,每于洞中小憩,则猎物所获必丰,故将此洞名为灵蛇洞。旧时,猎户常于每年惊蛰日祭拜灵蛇洞,以求出猎成功。
《周公解梦》书云:“梦被蛇咬主大运。” 燕子梁 因燕雀群聚而得名。
每至春夏之交,山燕南归,栖聚梁上,呢喃之声不绝于耳。 传说有兄弟二人,自山后至此,见劳燕纷飞,上下穿行,无可尽数。
竟心生歹意,毁燕窝牟利,取幼雏贩商。惹得群燕愤怒,一齐冲向二人,啄眼毁容。
俩兄弟急不择路,坠入深渊,其尸肉虎狼不食,腐臭冲天,群燕遂弃窠远去,再不复返。燕子梁后深谷中,至今尚有白骨两具,人称“死人坑”。
古琴台 传说仙人携琴西游,见贺兰山风景优美,便沿沟谷寻泉眼至此。一时雅兴大发,在此巨石上抚琴弄弦。
又见远山那边飘过一朵彩云,仙人便腾空而起,甩下一根琴弦飘然而去。琴弦落处,变为一条小溪,蜿蜒曲折,绕巨石与清泉汇流,潺潺而下。
从此,这块巨石被人们称作古琴台,其下小溪便名为琴溪。坐在琴台上,静心聆听泉水流淌,真的会有琴声传过,如丝如缕,其妙无穷。
塞上明珠银川是一座漂亮的城市,它还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凤凰城。
为什么又叫凤凰城呢?因为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凤凰又叫火鸟、不死鸟。凤凰每次死后,周身会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盘”。
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鸟”之称。据说凤凰是幸福鸟,哪里有凤凰,哪里就有幸福。
凤凰七姐妹住在江南的一座高山上,常常为人们造福,所以江南很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人们过着富裕快乐的日子。而那时的宁夏,地薄人穷,长年干旱,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辛勤地劳作,还是改变不了贫穷。
幸福鸟的事情,传到了宁夏,百姓们日夜盼望凤凰飞到宁夏来为当地造福。大雁被大家的诚心所感动,便自告奋勇,飞向江南,将宁夏百姓的心声告诉了凤凰。
凤凰知道这些情况后,坐在一起商量,最小的七妹决定要到宁夏去看看,姐妹们知道拗不过她,就同意了,希望她早去早回。七妹走时山林里的百鸟和江南的百姓一起来送行,还给宁夏的人们送了很多礼物。
凤凰七妹由大雁领路,驾着一朵红云,朝宁夏飞来。不一会儿,就飞到了六盘山。
守在这里的百姓见天空中飘来了红云,认为这是吉祥到来的征兆,于是人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地庆祝起来。凤凰来到宁夏后,一刻也不愿停歇,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又飞到了西。
她看着眼前的情景惊叹道:“啊!这么大一片平川,怎么会干得都裂开了缝啊?”于是她开始这儿划一道,那儿划一条,她划过的地方都变成了一条条淌水的渠道,渠口就连着黄河。宁夏西夏王陵没久久,银川平原已经处处是花草树木,五谷庄稼;牛、羊、马、骆驼,成群结队地奔驰在草原上;六盘山换上了翠绿翠绿的新衣裳,贺兰山也变成了青山。
宁夏的山山水水变得和江南一样美丽了。凤凰心想:“这里的人民勤劳善良,我就留在这里不回去了。”
她把宁夏当成了自己的家乡,和各族人民一起耕耘着土地,喂养着牲畜。
1、《梁司马画马歌》唐代:顾况画精神,画筋骨,一团旋风瞥灭没。
仰秣如上贺兰山,低头欲饮长城窟。此马昂然独此群,阿爷是龙飞入云。
黄沙枯碛无寸草,一日行过千里道。展处把笔欲描时,司马一騧赛倾倒。
2、《咏贺兰山》清代:胡秉正西北天谁补?此山作柱擎。蟠根横远塞,设险压长城。
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曾从绝顶望,灏气接蓬瀛。
3、《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唐代:卢汝弼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4、《念奴娇·雪霁夜月中登楼望贺兰山作》明代:朱栴登楼眺远,见贺兰,万仞雪峰如画。瀑布风前千尺影,疑泻银河一派。
独倚危栏,神游无际,天地犹嫌隘。琼台玉宇,跨鸾思返仙界。
我醉宿酒初醒,景融诗兴,笔扫千军快。下视红尘人海混,脱履不能长喟。
对月清光,饮馀沆瀣,气逼人清煞。玉笙吹彻,此时情意谁解?5、《送李骑曹》唐代:贾岛归骑双旌远,欢生此别中。
萧关分碛路,嘶马背寒鸿。 朔色晴天北,河源落日东。
贺兰山顶草,时动卷帆风。
贺兰山绵延200余公里,宽15公里至60公里,北宽南窄,东陡 西缓。
面积达1939。 9平方公里。
山地海拔2000米至3000米,共有 大小山峰46个,其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有20个。主峰敖包疙瘩,俗称沙锅洲,海拔3556米,与银川平原落差2000余米。
贺兰山属阴 山山系,主要由花岗岩组成。按山势可分为北、中、南三段。
贺兰山 在汉代(前206年〜220年)称卑移山,北段又称乞伏山。北魏郦道 元《水经注》沿用汉代说法仍称卑移山。
西晋太康年间(280年〜289 年)晋朝将19种北狄匈奴纳居于雍州徼外地(不镇管辖范围之地)。 今贺兰山一带属雍州北部徼外地,入迁的匈奴人中有“贺赖部”,赖、兰为音转,因此贺兰山地名与贺赖部居住有关。
贺兰山名最早记载 出现在隋代。《隋书•地理志》:“开皇十一年置,有贺兰山。”
中唐诗 人韦蟾诗曰:“贺兰山下果园城,塞北江南旧有名。”唐代李吉甫《元和 郡县志》记载:“山有树木青白,望如驳马,北人呼驳为贺兰。
”驳马,颜 色斑驳、错落的马,北人称驳马为白马,“贺兰”、“驳马”、“白马”是相 同的表述。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族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封建王朝。
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河西走廊及其北部地区建国,国号“大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因地理位置居于中原的西部,史称“西夏”。
大庆三年十月十一日(1038年11月10日)李元昊称帝,即夏景宗,自称世祖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改年号为天授礼法延祚,定都兴州并改称为兴庆府,国号“大夏”,亦称西夏,至此西夏正式立国。夏景宗霸气纵横,脱离对北宋、辽朝的臣属关系。
为了要独霸西方,他四处扩土,先后和宋辽开战,为西夏武力颠峰的时候。 1115年,金朝兴起,辽、宋、西夏三国鼎立局面被破坏。
辽朝和北宋先后被金所灭,西夏经济转而被金朝掌控。此后蒙古帝国崛起,六次侵入西夏拆散金夏同盟。
西夏内部多次发生弑君内乱,经济趋于崩溃。公元1227年,西夏亡于蒙古。
扩展资料1038年西夏立国时,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以及陕西北部地区。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接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占地两万余里。
西夏东北与辽朝西京道相邻,东面与东南面与宋朝为邻。 金朝灭辽宋后,西夏的东北、东与南都与金朝相邻。
西夏南部和西部是吐蕃诸部、黄头回鹘与西州回鹘相邻。国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沙漠地形,水源以黄河与山上雪水形成的地下水为主。
首都兴庆府所在的银川平原,西有贺兰山作屏障,东有黄河灌溉,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09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