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做好人,要想有所成就,一定要懂得感恩、报恩。
慧人相识、恩人相救、贵人相助、亲人相教、友人相帮。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和事业成功,是离不开别人帮助的。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古人的美德和传统。
毛主席历来提倡尊师、报师恩,他对徐特立先生的明言,“你过去是我的老师,现在是我的老师,将来也是我的老师”。至今教育着我们尊师、爱师、报师恩。
中国历史上,大凡在事业上卓越成功者,都是有良心、有道德的感恩人。刘翔,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人。
刘翔奥运会夺冠后。普陀区政府在上海“苏堤春晓”社区奖了他三室二厅的装修房。他有了新房子后,就马上想到其师父孙海平教练的房子。
(孙教练也是一个有孝心的人,他房子给了母亲和兄弟,自己的住房不宽敞。)
他说:师傅的房子一定要比我好,能住在一个小区多好!
于是,他为了报师恩,无偿代言楼盘广告,为师傅分得了一幢四房两厅的精装修房。此房市值要四百多万啊!
一个人在没出道时,尊师并不难,难的是成名、尤其闻名天下后,依然尊师、一辈子尊师啊!
平时,刘翔开口闭口不离“师傅的培养”。师傅的母亲病了,他去探望,尽小辈责任;师傅病了,他焦急万分,“事必躬亲”,对师傅爱护有加。
一个师傅,能收授和培养出像刘翔这样有作为、有良心、有品德的徒弟,这是师傅的光荣,更是师傅的福分。
像刘翔这样有天赋的徒弟难寻,像刘翔这样有品质的徒弟更难觅。孙海平教练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刘翔将其当作师傅,一直按师傅的教导,在努力地训练不断地成长,他们是伟大的师徒关系。
刘翔将其当作偶像,他说“好男人的品质,都在我师傅身上全部体现了,我曾发誓要做师傅那样的人”。他们的师徒关系,又是伟大的明星和“粉丝”之间关系。
刘翔将其当作“父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直在尽“孝道”,行“孝行”。他们的关系,不是“父子”似父子、胜父子。
刘翔将其当作“朋友”,相互之间心通、意融、情深。他们的关系,又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
“吃水不忘掘井人”,刘翔对师傅如此有良心、有孝心,是值得赞誉和宣传的,它继承了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发扬了改革开放后中华儿女的现代文明和时尚。他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人!
同样,在刘翔身上,也倾注了其师傅孙海平的一生心血。是他慧眼识才,最早发现了刘翔的“天赋”,耐心地说服刘翔父母,让刘翔走上跨栏之路。也是他,以先进、科学的训练方法,指导刘翔训练成才。
他当过运动员,知道光靠苦练是无用功,他发明和创导用独特的“神经系统训练法”来刺激和提高刘翔的肌肉力量,使刘翔的跨栏那么有节奏、有活力、有速度,堪称世界第一技术。
他在刘翔脚伤后,不是让其减少运动量,养伤、治伤、而是加强训练量,进行专向训练。结果,刘翔人更壮了,身体素质大大提高了,不久就打破世界记录创造了奇迹。
为了刘翔训练,孙海平是日思夜想,走路都在琢磨,真是呕心沥血、绞尽脑汁。
能遇到慈父般的师傅,能在开放的有科学头脑的师傅带领下进行系统的、现代化的、科学的文明训练,这是刘翔的幸福和福气。
某些教练、教师、家长、公司经理,对弟子、子女、员工动手就打、张口就骂,那么凶,那么霸道,简直把弟子当成奴隶。
只要比较一下,就不难看出孙海平教练是多么的高尚、多么的厚道、多么的文明。刘翔是何等的幸福和舒畅啊!
刘翔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刘翔和孙海平的师徒关系合作的结晶。这对师徒,是中国最优秀的师徒之一,堪称完美、成熟、绝配。
是孙海平培养了刘翔,也是刘翔成就了孙海平。
我们尊敬他们,赞美他们,更要宣传他们,学习他们。
如果都像他们那样师爱徒,徒尊师,社会就会更和谐,人间就会更美好,中国的教育事业、体育事业,乃至整个社会、国家、世界,将会更和谐、更兴旺、更发达
攀登幸福阶梯 分类:协和人际2006.12.8 11:02 作者:阿巫 | 评论:0 | 阅读:246 序言 一只手脚笨拙的绵羊和一只年迈愚蠢的山羊掉进了一口废弃的深井中。
绵羊的名字叫萨拉,山羊的名字叫布雷。山羊布雷不停地大声呼救,直到农夫布朗出现了。
绵羊萨拉和山羊布雷高兴极了,布朗是它们的老朋友,一定会救他们出去。可是可怜的老布朗可不这么看。
这对手脚笨拙的绵羊和年迈愚蠢的山羊年纪越来越大,干农活越来越不中用了,而且这口井足有一英里深,已经多年未用了。再说,农夫布朗也不知道该怎么把他们弄出来。
绵羊萨拉扯着嗓门叫,而山羊布雷则不断哀求,不分昼夜,终于农夫布朗再也受不了了。于是他开始向井里扔石头,他想只要石头埋住了这两只羊,那些讨厌的叫声就会停止了。
一开始,两只羊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石头砸在它们后背上,击中他们的头,石头慢慢堆积在脚边。
绵羊萨拉动都不敢动,而山羊布雷则吓坏了。石头越来越多,他们一定会被活埋的。
这时,远远的井口上那一片蓝天好像快乐的天堂,突然绵羊萨拉有了一个主意。绵羊萨拉和山羊布雷于是开始搭建通向幸福天堂的阶梯,让我们参与其中,了解它们成功的秘诀吧。
导论 你面前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但是从长远看,你完全能够改变脚下的路。 --莱德·齐普林,选自《通向快乐的阶梯》 历代探险家都在寻找它,哲学家试图给它下定义,科学家轻视它,而普通人只想知道如何到达那里。
天堂,获得快乐幸福的秘密。 我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坏消息是根本没有什么快乐的秘密。没有通行密码,没有秘密的手势,也没有神奇的药剂。
山顶上根本没有什么盘腿而坐的年迈智者等着你发问:"师父,获得快乐的秘诀是什么?" 好消息是这无关紧要--你可以靠自己获得快乐。实际上你可以制造快乐。
你可以从脚下开始搭建属于你自己的通向幸福天堂的阶梯,然后走上去,这本书会帮助你。 若真实世界中真的有天堂,是不是就意味着没有死后灵魂的存在呢?不是,我相信有灵魂的存在。
但这个问题留到以后再谈……比如等我死后到了那儿再说。这里我想说的并不是如何前往那个天堂。
如果你想生活在天堂里,为什么要等到死后呢?诗人伊丽莎白·布朗宁说过:"人世间充满了天堂。"甚至教皇大人自己也说过天堂"既不是一个抽象概念,也不是位于云端的某个地方"。
本书与宗教无关,但是书中提到的九种习惯却可以帮助你建造一座人间天堂。也许还能帮你找到死后的天堂。
人间的天堂不是绝对的快乐。如果我保证在里面你绝对快乐,那是在说谎。
人间的天堂只是最大限度的快乐,是你能得到的最大幸福,这是我能向你保证的。但是前提是你要把它建成。
不是每个人都能到达那里。你可能成为寥寥成功者之一,能够建造起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通向幸福天堂的阶梯。
如果你在读这本书,你肯定希望如此。祝贺你,你已经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引用田径运动员吉姆·瑞安的话:"动力让你迈出第一步,习惯推动你不懈向前。" 这就是绵羊萨拉和山羊布雷得到的教训。
你可能会问:"绵羊萨拉和山羊布雷是谁?"你一定没有读序言。我建议你先读读序言,因为没读的话后面有些章节你可能会比较费解。
你大概想知道我是否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快乐了,回答是:"还没有,但是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了--本书中的九种习惯每天都推动我更近一步。"是的,它们的确有效;我可以作证。
写这篇导论时我想起了昨天的一段对话。我的嫂子渴望回到她的高中时代,因为那里有她的许多美好回忆。
而我的哥哥却提出了另一种看法。"我比以往都快乐,"他说,"每一年我都更加快乐。
"回头想想,确实如此。 而我自从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这九种习惯以后,也比以前更快乐了。
一开始,我和我的妻子钱特尔读了几年前杂志简报上列举的快乐人群的五种习惯,发现非常有道理,于是就开始培养这五种习惯。两年中我们又发现了另外四种,所以现在就有九种了。
而我们因为养成了所有九种习惯也变得快乐多了。 那我们为什么没有获得最大限度的快乐呢?一个简单的答案就是习惯不能一夜之间就改变。
就像我先前说的,没有什么秘密的咒语,也没有什么神奇的公式。获得快乐需要努力,但是回报比赢得彩票还要大。
和许多其他关于快乐的书有所不同,《攀登幸福阶梯》一书仅仅教你养成九种习惯。没有什么102个步骤。
也没有什么人生36个重大变化。只是9个简单的习惯,让快乐伸手可及。
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将帮助你了解如何将快乐掌握在自己手中。 你也许会问我为什么愿意把这么宝贵的东西与大家分享。
我很愿意告诉大家。是的,我会告诉大家的,但是要等到最后的一章。
所以我郑重邀请你加入我们,开始搭建属于你自己的通向幸福天堂的阶梯。第一部分理解幸福 第1章围墙和阶梯 如果没有枝叶,不要责备太阳偏心,而要归咎于自己。
--中国谚语 我们所能够确定的是活在世上。听说过集中营幸存者故事的人,会理解这指的是什么。
当被剥夺了一切时,除了自身我们一无所有。 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尔描绘了集中营里的凄凉:"除了赤裸的身体,我们如今真是一无所有了--哪怕。
例子一: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常怀感恩之心的故事。据说有一次罗斯福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例子二: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克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例子三:垂垂暮年的康熙回顾他自己的光辉岁月,不由得慨然感叹:如果没有鳌拜、吴三桂、葛尔丹等人,自己就不能成就这番辉煌业绩。他举杯向那些已经被消灭了的敌人敬酒,并大喊:“来世再与我为敌吧!”无须去考究细节的真实,康熙是千古一帝却是不争的事实,他的感慨发人深思。如果可以假设,没有那些内忧外患,康熙将是一个平庸的太平皇帝,从而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
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
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
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
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
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
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拽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
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三十年河西,帮助他们的人太多了,鼓着眼睛生怕别人比自己多拿了。
这些人感恩的也只 能是今天又赚了个盆满钵满,敬畏的也只能是冥冥之中的财神,我虽然辛苦,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有人为人八面玲珑,处事勾心斗角,懂得敬畏,记住该记住的,这样的人才能站得挺拔,立得笔直, 那就感谢上天吧。小故事大道理,但总算衣食无忧,学会敬畏。
学会感恩,感谢不过来:“呸!怎么没人味。”笑话归笑话学会感恩 懂得敬畏 台湾有位作家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说,小时候他家境贫寒,让我感动良久。
我常常想,“人”有两条腿,一条腿要学会感恩。时下 ,是一 个受人尊重的人。
学会感恩,是一个会享受生活的人,有所敬畏的人,敬畏生命让我们长得虽然抽象:“让那些生活得比我辛苦 的人中五百万吧,感谢生活让我们活得虽然辛苦,经常听见有人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仔细想想也是。
东方的神灵和西方的神灵不同,我们表示对神灵的敬畏时,有了太多的功利性在里面,所以才有了福禄寿喜,送子 观音。寺庙里香火旺盛,那不是因为我们因为“离地三尺有神明”有所敬,而是我们对四方神明八方妖孽有所求,有道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爷爷就告诉他,他们刚到台湾的时候,生活十分困难,它们便想尝尝现代人血的滋味 ,蚊子吸了一口啐道,烧香祈福时默默诵祷,这个社会就会和谐许多,我们这个人就会活得挺拔笔直,堂堂正正:“老祖宗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经过我辈的不断努力,基本断 送光了。”
有个笑话讲,有两只二十世纪的蚊子一不小心掉进了时间隧道,来到了二十一世纪。他十分不解。
生活中,总算证明我们活着的社会价值。 也许这和国人生活在“高山屏于西,大漠障于北,东南皆海”的地理位置有关系,对物质的需要大过于精神诉求。
三十年河东,但总算比他幸福,但总算是心地善良。学会感恩,套用郭德纲的话就是,虽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但毕竟不是每个士兵都能胜任将军。
学会敬畏就要有所顾及,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们每天都在所谓的经济浪潮中摸爬滚打,腾挪跌宕,不知道该如何讨好这个城市。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更要懂得感恩,也许我 们就会平和一些;学会 敬畏,就要懂得回报,遇到讨饭的给他点钱,碰见 要钱的给他点吃的。话粗理不糙,事情虽小,感 谢上天。
人人捂紧自己的口袋算计别人的荷包,有几个人愿意感 恩,心存敬畏,每次吃饭前,高节奏的都市生活,让人们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 。” 回想一下,生命中值得我们感恩和敬畏的事太多了,懂得感恩的人,接受不能改变的,爷爷都要带领他们双手合十,默默诵祷,另一条腿要懂得敬畏。
1、孙中山患肝癌不忘感恩
有一天,孙中山先生病了,住院治疗。当时,孙中山已是大总统、大元帅了,对医务人员仍很尊重,讲话很谦逊。平时,无论是早晨或是晚间,每当接到护士送来的药品,他总是微笑着说声:“谢谢您。”敬诚之意溢于言辞。
1925年,孙中山患肝癌,弥留之际,当一位护理人员为他搬掉炕桌时,他安详地望着她,慈祥地说:“谢谢您,您的工作太辛苦了,过后您应该好好休息休息,这阵子您太辛苦了。”听了这番话,在场的人都泣不成声。
2、子路负米
仲由是周朝春秋时候鲁国人,字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他从小家境贫寒,非常节俭。经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的往前走,脚被冻僵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暖暖,然后继续赶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不容易。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每年给的俸禄非常多。所吃的饭菜很丰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断。过着富足的生活。
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的感叹。因为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他是多么希望父母能在世和他一起过好生活;可是父母已经不在了,即使他想再负米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3、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立刻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
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4、鲁迅尊敬老师
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向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
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状况。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
鲁迅在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字学。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连续撰文两篇纪念。
5、居里夫人尊敬老师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从而,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可她对她过去的老师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但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期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十分理解老师的情绪,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
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以前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例子一: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常怀感恩之心的故事。据说有一次罗斯福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例子二: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克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例子三:革命战争年代,在江西瑞金,红军为当地百姓挖出了可取甘泉的井,群众写下了“饮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的标语以感恩,那口井也被称为“红军井”。
例子四:徐本禹从小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他能知恩必报。他勤工俭学每月50元的报酬,43元捐给山东一个面临辍学的小学生;学校发的300元特困生补助,200元捐给了“保护母亲河”活动;别人资助他的500元,分别寄给了两名贫困生;获得6000元国家奖学金,2400元留给了系里的老师……最后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到贫穷山区当了一名小学教师。
例子五:垂垂暮年的康熙回顾他自己的光辉岁月,不由得慨然感叹:如果没有鳌拜、吴三桂、葛尔丹等人,自己就不能成就这番辉煌业绩。他举杯向那些已经被消灭了的敌人敬酒,并大喊:“来世再与我为敌吧!”无须去考究细节的真实,康熙是千古一帝却是不争的事实,他的感慨发人深思。如果可以假设,没有那些内忧外患,康熙将是一个平庸的太平皇帝,从而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例子六:1947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看望王维克老师。全国解放后,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他几次亲自到王维克先生在北京的寓所去探望,并邀请王老师到科学院工作。1980年,华罗庚又专程回故乡看望陈涉师母。当陈涉师母把一本新版的王维克先生的重要译注但丁《神曲》签上自己的名字赠给华罗庚时,华罗庚紧紧地握着师母的手,十分动情地说:“谢谢!谢谢!这是王老师的心血啊!”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试想: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已的生命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关于感恩的历史典故
一、投桃报李 :
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二、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
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三、慈母之恩 :
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四、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
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五、衔环结草,以报恩德 :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六、漂母的一饭之恩 :
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七、知遇之恩 :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八、士为知己者死 :
这是春秋末期晋国著名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因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决心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第一次攻击失败以后,他用漆疮烂身体,吞炭弄哑声音,残身苦形,使妻子不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子的时机。第二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
结草: 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
比喻是受人大恩,死后也要报答。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
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
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无儿子的爱妾。魏武子刚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
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
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现在我们在用到“结草”这个词时一般是与“衔环”组合起来用的,作为成语使用。
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衔环”典故则见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杨震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
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象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前人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流传至今,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结草”、“衔环”原文如下: 1、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
及洛,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
」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
」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
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左传.宣公十五年》) 2、续齐谐记曰:“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 为蝼蚁所困。
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 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
’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后汉书·杨震传》)。
故事一:侍奉妈妈是一种幸福 主人公:石珂(杨家裕中学初一学生)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早在四年前,石珂的爸爸不幸因一起车祸而永远地离开了他们一家,当时的小石珂才9岁,虽然还不太懂事,但他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成为家里惟一的男子汉了。 看着母亲拖着疲惫的身体,终日奔波在东山垃圾场,仅靠拾破烂的微薄收入供养着他们姐弟俩艰难度日,小石珂早已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好好报答妈妈。
从此以后,菜市场上、灶台边经常会看到小石珂的身影。他会用很少的钱为妈妈做一顿香甜可口的饭菜。
一次,妈妈在捡垃圾中不小心踩到一根钉子上,血流如注,小石珂心痛地边为妈妈擦洗伤口边哭着呢喃道:“怎么成了这样……”第二天一早,他早早地上学去了,快到中午时,小石珂提着刚买的菜,回家做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端到妈妈面前。捧着热气腾腾的面条,妈妈偷偷地背转身,悄悄地抹着眼角幸福的泪水。
如今,已升入初中的小石珂,更是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家庭男主人的重任。每当夜暮低垂时,周围的人总会看到小石珂站在公交车站牌下,等待着辛苦工作了一天的妈妈归来。
而对妈妈来说,每天下班后与儿子能相拥片刻,更是期待了一整天的礼物。 听石珂的妈妈讲,一次在火车上,小石珂偶然看到一位叔叔非常精细地照顾着他的父亲,非常羡慕地对那位叔叔说:“我也多么希望将来能像您这样侍奉父母啊!”那位叔叔笑着对他说:“傻孩子,我们这辈人将来早进敬老院了,不会让你们操心了!”没想到,小石珂坚决地说:“我一定会亲自侍奉妈妈,我觉着那是一种幸福。”
一旁的母亲听着心里甜滋滋的,为有这样一个孝顺的儿子。 故事二:让我们都握一下父母的手吧 主人公:王敏(太原师范学院大一学生) 王敏来自山西省壶关县百尺镇一个名叫南村的小村庄,她可是那个村里走出来的第一个本科女大学生。
谈起自己的辉煌经历,王敏特别感谢自己的父母亲,要不是他们的艰苦和执著,她也许和别的同学一样,早为人妇,过上传宗接代的日子了。 王敏的父母都是高中毕业,这在村里也算是文化人了。
妈妈是幼儿教师,父亲是村干部,王敏还有个哥哥,也是大学本科,现已毕业参加工作。11年在外求学的经历,让王敏早早就习惯了个人打拼。
父母为了她的学习,从小学五年级起就把她寄养在长治的姨妈家。父母硬生生地忍着11年的聚少离多,咬着牙把他们兄妹俩供成大学生。
如今,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王敏拿出了写给父母的家书。她说:“我这个人可能比较传统吧!每当面对父母时,总说不出感恩之类的话,如今远离家乡,才第一次在信中为妈妈送上了生日的祝福。
妈妈过生日前,我还再三叮嘱我哥给妈妈买一个生日蛋糕。虽说妈妈一直叮嘱我们不要乱花钱,但当她看着哥提着蛋糕走进门时,眼泪哗地就流下来了!事后妈妈在电话中跟我说,‘那蛋糕就是挺好吃的,你过生日的时候吃了吗?’尽管过生日吃蛋糕是我从小的梦想,但面对妈妈的问询,我佯装吃过了。
每天几元的生活费都紧张得要死,我又怎么舍得花那么多钱去奢侈呢!” 从家来学校时,王敏悄悄地把父母从年轻到现在的照片都带了过来,一有空时,每当看着父母的照片,看到妈妈的头发在慢慢变白,皱纹也越来越深,看到爸爸原本并不高大的身躯正在变得弯曲,王敏的心都在颤抖。她流着泪告诉记者:“我真想让所有的大学生都回家去抚摸一下父母的双手,哪怕只是握一握,感受一下那是怎样的一双手!抚摸着母亲干裂的双手,能够感受到一种真实的沧桑!再看看时下校园里那些荒废学业、浪费时间、浪费粮食、过着奢侈生活的人,他们的行径简直让人难以理解!” 尽管自己的生活已很拮据,但王敏却借给一个比她还困难的同学150元,虽然她知道还期不知何时,但她还是借了,因为她不会眼睁睁看着同学饿肚子。
她宁愿自己省着点,也要有同学的一顿饭。因为妈妈曾告诉她,“大家出门在外都不容易,能帮就帮吧!” 故事三:永远只记别人的好已成为我的习惯 主人公:侯耐香(杨家裕村民) 古人说:滴水之恩,需当涌泉相报。
为给身患眼疾的女儿治病,单亲妈妈侯耐香曾在本报的呼吁下,得到了来自社会的捐助。作为这样一个曾经接受过社会捐助的人来说,她对感恩有着更深的认识。
如今,虽然她们一家的日子过得还是那么艰辛,但是,她对周围人的关心却丝毫没有减弱。 一提起感恩,侯耐香总是不好意思地说:“我总觉得别人对我的帮助远远大于我对大家的帮助。”
永远记挂着别人的好,不也是一种感恩的表现吗? 因为自己勤学好问,侯耐香有一肚子的才华,在教育孩子上,她也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两个孩子在她精心的培养下,都很出色。为此,周围好多家长会请教她育子经验,她也总是非常热心地帮助别人。
前不久,一位邻居的孩子要参加演讲比赛,她不顾一天的劳累,晚上登门免费辅导;有的孩子作文不好,她亲自为孩子批改作文,几个月下来,孩子的作文竟得了满分,家长对此更是感激不尽;有的家长不论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包括孩子爱玩不愿意回家之类的小事也得请教侯耐香,甚至一天不问点什么就难受。所有这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