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2、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zhang)氏,是孟子的母亲。丈夫死后,和儿子孟子生活在一起,为了教育儿子曾经三次搬家。
到孟子年龄大一点,孟子经常逃学,一天,他很早就回来了,孟母正在织布,孟母看见他,便问他:“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孟子说:“为了自己。”
孟母非常气愤,用剪刀剪断织布机上的布,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剪断这织布机上的布。”孟子感到害怕,每天勤学苦读,后来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圣人。
3、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4、黄香温席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年纪才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
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黄香双亲的帐子,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
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时觉得暖和。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5、孔子相师
一日孔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
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
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橐。”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但是都被项橐巧妙的化解。
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
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矣。要不耻下问。”经孔子这一褒奖,项橐便名扬九州,震动朝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字经
典故篇
01 孟母三迁
02 孟母断机
03 五子登科
04 祖莹学诗
05 黄香温席
06 孔融让梨
07 孔子相师
08 赵普夜读
09 孙敬悬发
10 苏秦刺股
11 车胤囊萤
12 孙庸映雪
13 买巨负薪
14 李密挂角
15 苏洵发愤
16 梁灏夺魁
17 李泌赋棋
18 文姬辨琴
19 韦贤教子
20 道韫柳絮
21 刘宴正字
人物篇
22 尧的故事
23 舜的传说
24 大禹治水
25 千古一帝
26 刘邦反秦
27 唐太宗·李渊
28 宋太祖·赵匡胤
29 元太祖·成吉思汗
30 明太祖·朱元璋
31 清太祖·努尔哈赤 相对应的故事只要在百度上就能搜到。
三字经:夕孟母,则伶楚。
子不学,断机楚。斗宴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惧扬。 这是一个小故事。
里面说了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到知识,每天都在很努力的编织东西来挣钱让孩子读书。但是,有一天,孩子说不再读书,母亲听了,马上把编织机拿剪刀把绳子都剪断了,说孩子不学习,自己那么辛苦也没用。
孩子没有办法,只好继续学习。后来,母亲听邻居说:在宴斗山上有一位隐居的老学者。
他才华出众,教孩子很有一套。曾经教了五个孩子,到最后个个都成了朝廷命官。
只要把孩子送到去老学者那里教,将来必成大器。有时母亲把孩子送到了老学者那里,孩子真的一天天聪明起来,母亲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学习了。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名禹钧,北京幽州人。古代幽州属于燕国,燕国有山名燕山,故以地名尊称他为窦燕山,就像诗圣杜甫住在京兆少陵,被人称为杜少陵一样。
窦燕山是五代后晋时的人,年轻的时候不学好,做生意欺行霸市、缺斤少两、昧心行事,虽然赚了钱,但直到三十岁还没有子嗣。有一天夜里,他死去的父亲给他托梦,说:“你心术不正、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不但无子而且无寿。
你要赶快改过迁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还有可能挽回。” 窦禹钧醒来以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痛下决心改邪归正。
从前之恶不敢再犯并且广行善事,在家里兴办义学、积德行善克己利人。一天夜里又梦到他父亲对他说:“尔今阴功浩大,善名张注天曹,后有五子齐登科甲,尔寿至八十九岁”。
他醒来以后,行善更为积极,后来果然生了五个儿子:仪、俨、侃、尔、僖。 窦家教子有方,比如他的家庭之礼都按照古礼进行,家中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耕女织,和睦孝顺,所以才有五子联科。
其中大儿子做到礼部尚书,二儿子做到礼部侍郎,其余三子也都做了官。侍郎冯道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以上举的两个例子说明,做父母的教育子女,第一要善于教育,第二要持之以恒。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黄香是东汉江夏人,即三国时期东吴人。
黄香九岁的时候,冬天睡觉前用自己的身体给父母暖被窝,夏天睡觉前用一把小扇子给父母扇枕头。他对父母能尽孝道,是为人子者的好榜样。
执是执持、不松手的意思,严持孝道,永不放弃,叫做“孝于亲,所当执”。 元代福建延平府的郭居敬,曾将历史上二十四位孝子的感人故事编辑了一本书,就是《二十四孝》,“黄香扇枕”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是行悌道的例子,孔融让梨是家喻户晓的故事。
孔融是孔老夫子第三十二世孙,鲁国人,生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时任北海太守。孔融性情宽容好士,经常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焉”。
孔融四岁就知道长幼有序,吃梨的时候,自己年纪小就吃小的。所谓“三岁看老”,四岁的孩子谦逊之礼如此,方知其后必有大成。
兄弟者手足也,《千字文》中也讲到“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兄弟之道是五伦中的一伦,为悌道。
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友爱,彼此气息相通,因为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悌道属于五常中的“礼”德,其原则就是“兄友弟恭”。
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
如果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错特错了。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违孝道,因为兄弟反目最痛心的是父母。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这里说的是孔子勤学的故事。孔子说过,“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学而不知者”。
即使是生而知之者还是要学习,有的人天分很高很聪明,但是不认真求学问,倚仗自己的天才胡作非为,就把自己给毁了。孔子是圣人,也还是活到老学到老,他曾向七岁的项橐请教问题,给后人做了好榜样。
项橐是春秋时期的神童,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问题,所以被后世尊为“圣公”。相传,孔子有一次与弟子们东游。
待车马行至齐地纪障城的时候,大道边上有几个戏耍的玩童,有一童子立于路中不动。子路见状,停车呵斥道:“小孩子怎么不让车呢?碰到你怎么办?” 童子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通过?”孔子探身道:“城在何处?”童子说:“筑于足下。”
孔子下车观看,果见小儿立于石子、瓦片摆成的“城”中。童子问:“是城让车马,还是车马让城?” 孔子笑道: “好伶俐的童子!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 小儿答道:“我叫项橐,年方七岁。
请教您是哪一位?”孔子答道:“我是鲁国孔丘”。 项橐惊道:“您就是鼎鼎大名的孔夫子!那么我请教您三个问题,答的出来我就让城让路,答不出来就请绕城而过”。
孔子觉得项橐小孩很有意思,于是笑道:“一言为定”! 项橐说:“天地人为三才,夫子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 孔子摇头说:“我还真的不知道”。项橐得意道:“我来告诉你,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
项橐再问:“请教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答道:“。
文明礼仪三字经
晨风吹,阳光照。红领巾,胸前飘。好学生,要做到。
讲文明,讲礼貌。见老师,问声好。见同学,问声早。
上下楼,靠右行。互礼让,要记牢。楼道内,静清净。
教室内,莫喊嚷。桌椅齐,地面洁。好环境,好心情。
课堂上,勤动脑。勤回答,勤思考。铃声响,课间到。
做游戏,不追跑。玩得精,玩得巧。悦身心,练大脑。
爱树木,护花草。主人翁,责任感。你我他,不缺少。
学校外,需做到。有气质,有风度。仪态美,举止雅。
衣整洁,精神好。站坐行,仿前辈。站如松,坐如钟。
卧如弓,行如风。尊重人,文明语。讲理解,讲和善。
谈话时,面带笑。若问路,要礼貌。“老爷爷,阿姨好”。
若购物,注行为。不乱动,买卖和。看演出,提前到。
轻入座,不迟到。不喧哗,不乱跑。演出闭,要鼓掌。
有纸屑,不乱抛。有果皮,扔进箱。乘车时,不拥挤。
尊长辈,爱幼小。客人到,心欢笑。物品齐,房间整。
主动迎,又周到。送物品,接物品。双手呈,谢声到。
亲友家,去做客。重礼仪,少不了。用物品,不随意。
经允许,教养好。用餐时,不抢先。离去时,招呼到。
要告别,说感谢。有礼貌,人人笑。好习惯,早养成。
一生世,忘不了。
1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
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bi,两字合一]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
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
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
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白话]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
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2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
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
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白话]孟母姓仉(zhang)氏,是孟子的母亲。丈夫死后,和儿子孟子生活在一起,为了教育儿子曾经三次搬家(见孟母三迁)。
到孟子年龄大一点,放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孟母问他:“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孟子说:“为了自己。”孟母非常气愤,用刀砍断织布机,说:“你慌废学业,就像我砍断这织布机。”
孟子感到害怕,每天勤学苦读,后来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3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
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4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译文: 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是江夏人。
当时年正好九岁,很懂事.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扇开,让父母好好睡:至于到了寒冷的冬天,就亲自用自己的身体使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温暖.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5孔融让梨 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
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
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
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
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 。
>zlm87985 | 2007-09-12100百度知道宝宝知道今日头条看书折800女生秘密酷狗音乐秀美甲kk唱响汽车报价暴风影音相关问题三字经中有那些故事213三字经故事184关于三字经的故事454请问,谁有三字经的小故事?172《三字经》小故事70三字经有哪些小故事?43三字经的故事22更多相关问题>> 用APP一键提问“三字经里。”的问题回答1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
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bi,两字合一]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
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
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
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白话]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
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注:人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相差不多,只是由于后来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不同,习性才会千差万别。 故事: 曹操之子 三国时期的英雄曹操,平生最宠爱四个儿子: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
曹操自己“外定武功,内修文学”,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改革文章的祖师,开创一代“建安风骨”。曹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能继承父业。
他曾不无调侃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孙仲谋就是孙坚的儿子孙权。
孙权十八岁继承父兄的基业,雄踞江南,称帝一方。曹操赞许孙权,明白不过地表达了他对子孙辈建功立业的期望。
其实,经历时代风云的冲洗,在文武双全的曹操的调教下,他自己的儿子并不比孙坚的差。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个个有过人之处,意气飞扬而性情各异。
曹植有力扶社稷的理想,性情温柔敦厚。他喜诗书,富才气。
少年时落笔成章,应答敏捷,深得曹操宠信。他的《三良》诗云:“公明不可谓,忠义我所安”。
是说人生不可觊觎非分,功名自有天定,应该以忠义自勉。代表作有《白马篇》《洛神赋》,在建安文学中负有盛名。
他的文采和卓识很受世人赞赏。两百年后,南朝大诗人谢灵运评论说:天下诗才共一石,曹子建一人独占八斗,他谢灵运占一斗半,其余半斗天下人共分之。
而曹丕却与曹植习性有异。曹丕的文才也不错,创作和理论都有成就,所著《典论》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但比起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却差了一大截。
不过他更喜欢舞刀弄枪,尤精剑术,武术史上也留下名声。他的占有欲是出了名的。
他击败袁绍,攻进邺城,首先就去霸占袁熙的老婆甄氏;叔父曹洪性喜敛财且悭吝成性,曹丕却见了眼红,偏要在铁公鸡身上拔毛,老是上门去“借钱”,借不到钱就专门找曹洪的岔子。 与这两个嫡亲兄弟都不同的曹彰,人称“黄须儿”,乃赫赫一员猛将,武功万夫莫当。
他可以左右开弓,在百步之外射中一根头发丝;他能手格猛兽,用手臂缠住老虎尾巴,老虎竟然不敢动;他还能把一头小象按在地上……听起来简直像是神话。曹操每次临阵都很记挂着个儿子,看到手下诸将都不是马超的对手,他便感慨道:可惜我的虎儿不在这里,要不然也不至于叫你这马儿如此猖狂! 小儿子曹冲是个有名的神童,曹冲称象的故事,今天的孩子们几乎无不知晓……曹操的几个儿子性情各异,自然是时势造就的。
他们个个都有过人之处,所以让曹操在立嗣问题上迟疑不决。曹操开始时也曾有匡助汉室做忠臣的理想,所以他偏爱与他一样有力扶社稷理想的曹植;但毕竟处于弱肉强食的三国乱世,文武全才且很有心计的曹丕就被选定为曹魏帝业的继承人了。
至于后来曹氏兄弟相煎窝里斗乃至因此而葬送帝业,想必是曹操所始料不及的。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注: 如果不进行教育,原来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教育好一个人的方法,贵在教导他专心致志,始终如一。
故事: 唐寅学画 唐寅,字伯虎,是明朝的大画家。他擅长画山水,兼善书法,能诗文,但禀性疏朗,放逸不羁,少年时恃才傲物。
他最终能与沈周、文徵明、仇英等画家齐名成为:“明四家”,全仗母亲的教育和名师沈周的指导。 少年唐寅的画画得不错,富豪人家常请他作画,唐寅也就慢慢骄傲起来了。
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天,她对唐寅说:“孩子,你学画还只是刚刚起步,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她随手递给唐寅一卷行李和一包碎银,“当今大画师沈周离此不远,拜他为师吧,画不好就别回来见我!” 唐寅当然知道沈周的画很出名,欢欢喜喜上路拜师去了。
转眼就是一年。在沈周的指点下,唐寅的画技很有长进。
这一天,小唐寅拿出自己的画和师傅的画比了比,已经不相上下了,不禁暗暗自喜:我自己已成名手,该出师回家看望母亲了。沈周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叫妻子准备饭菜为唐寅饯行。
饭菜摆在后花园东北角的一间小屋里。这间小屋平时紧锁着,谁也不让进去。
唐寅一进屋就四处张望,只见有四个门,却没有一扇窗子。他好奇地顺着门格子向外望去,见门外花红柳绿,山鸟飞翔,仿佛那山涧流水声都能听到。
他想:这么好的风景,师傅平时不让我进来,大概是怕徒弟从这里出去游山逛水,无心学画了。他正看得发呆,听到师傅说话了:“你的画本来不错,又学了一年,现在可以出师了。
你想到后花园痛痛快快地玩玩吗?”小唐寅顾不上满桌的饭菜,站起来就去开门,也许是走得急了,让门格子碰了一下;他便去开另一个门,又让门格子碰了一下;再去开第三个门,这回碰得更厉害了。原来这三个“门”都是沈周画在壁上的!唐寅从兴奋中醒悟过来,他转身扑通一声,双膝跪在师傅面前,说:“师傅,我不想回家了,让我再跟您学三年吧!” 从此以后,小唐寅专心致志地跟师傅学画,再也不提出师回家的事了。
三年转眼过去了,冬日将尽。唐寅为感谢师傅的教育,亲自动手烧菜,宴请师傅。
当他把烧好的鱼端上桌时,一只大狸猫从门外呼呼地跑进来,跳上桌子就想吃。唐寅急了,骂道:“大胆畜牲,师傅还没品尝,哪里轮得到你呀!”“啪”的就是一掌,那大狸猫“呼”的一声就往窗上跳,。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