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赏析】 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
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
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
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
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在“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
“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
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
但下片妙处在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
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
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
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
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赏析】 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
上片写景。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
“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而“残照当楼”则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
“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
“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
须知这样的赞语,是极高的评价,东坡不曾以此许人的。柳永——《八声甘州》赏析 对潇潇①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②,关河③冷风落,残照④当楼。是处红翠衰减⑤,苒苒⑥物华休⑦。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⑧?想佳人妆楼顒(yong)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⑩?争知⑾我、倚阑干处,正恁⑿凝愁⒀!注释:潇潇:雨声急骤;凄紧:形容秋风寒冷萧瑟;关河:亲山河流;残阳:夕阳;是处红翠衰减:是处:到处;红翠衰减:花朵调零,绿叶枯萎。
李商隐《赠荷枪实弹花》的“此荷此叶常相映,红衰翠减愁煞人”句。苒苒:渐渐地;物华休:美好的景致已不复存在;淹留:久留;顒:抬头;天际识归舟:谢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误回天际识归舟指多少次将远处来的船误认作是丈夫的归舟,极写思情之深。争知:怎知;恁:如此,这样。
凝愁:愁思凝结难解。赏析:思妇凝眸远望,情思恍惚;词人登高凭阑,难抑愁思。
相隔千里,两相对照才可见相思之苦,写得情思委婉,兴味绵长。写思乡、思人以苍凉的清秋景物衬出,情融于景中,耆卿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照当楼。
解析:折一枝芦花寄赠远方故友,零落的芦花呵透出一身的寒秋。
出自:张炎[宋代]《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原句: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释义:你载着一船的白云归去,试问谁将玉佩相留,顾盼水中倒影于中洲?折一枝芦花寄赠远方故友,零落的芦花呵透出一身的寒秋。向着平常的野桥流水漫步,待招来的已不是旧日熟识的沙鸥。空怀着无限的情感,在斜阳夕照的时候,我却害怕登楼。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公元1290年,张炎和友沈尧道应召为元政府写金字《藏经》。翌年,回归南方。之后词人在越州居住,和沈尧道及赵学舟都有词往来,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当然所赠之物,只能是一枝芦花。这里表现出赠者零落如秋叶的心情。他以芦花来比己“零落一身秋”的凄况,饱寓着他生不逢时痛感。
这里“折苇赠远”,笔调不凡,写意深刻。“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而故人既远,“野桥流水”附近也能招集到三朋二友,但终非沈尧道、赵学舟之类故交了。“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惆怅寂寞只能靠登楼远望排解。
但余斜照的景色,只能徒增伤悲。所以顿又缩回了脚步!
碧城三首(其一) 李商隐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精盘。《碧城三首》是李商隐诗最难懂的篇章之一,历来众说纷纭 。
清代姚培谦认为是“ 君门难进之词”(《李义山诗集笺》);朱彝尊谓,第三首末联的“武皇”,唐人常用来指玄宗,应是讽刺唐明皇和杨贵妃;纪昀认为三首都是寓言,然所寓之意则不甚可知;明代胡震亨则认为:“ 此似咏唐时贵主事。唐初公主多自请出家,与二教(指佛教、道教)人媟近。
商隐同时如文安、浔阳、平恩、邵阳、永嘉、永安、义昌、安康诸主,皆先后丐为道士,筑观在外。史即不言他丑,于防闲复行召入,颇著微词。”
(以上均见《李义山诗集辑评》)程梦星、冯浩、张采田等均赞同此说,认为朱氏之说未免迂曲。其实,第三首末联云:“《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两句讽刺意味非常明显;而“莫道”云云,又似非指明皇而言,因为他和杨贵妃的事,在唐代是人所共知的,李商隐之前,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早就明白写过;而且全诗三首的主人公都是女子,似以胡震亨说较为可信。诗以第一首开头二字为题,与“ 无题”诗同类。
此首以仙女喻入道的公主,从居处、服饰、日常生活等方面,写她们身虽入道,而尘心不断,情欲未除。首句“碧城十二曲阑干 ”写仙人居地。
“碧城”即仙人住地。《太平御览》:“元始天尊居紫云之阁,碧霞为城。”
“十二”指碧城,形容城阙之多,非必实数,诗人《九成宫》诗亦有“十二层城阆苑西”之句。碧霞为城,重叠辉映,曲栏围护,云气缭绕,写出天上仙宫的奇丽景象。
次句“犀辟尘埃玉辟寒”写仙女们服饰的珍贵华美 。《述异记》:“却尘犀,海兽也,其角辟(避)尘,置之于座,尘埃不入。”
《岭表录异》:“ 辟尘犀为妇人簪梳,尘不著发也。”古人认为玉德温润,故云“玉辟寒”。
接着写仙女的日常生活,第二联把仙女比作鸾鸟,说她们以鹤传书 。“ 阆苑 ”,传说中仙人所居之处。
《集仙录》说西王母所居宫阙在“昆仑之圃,阆风之苑,有城千里,玉楼十二 ”。此处含蓄地点出传书者身份为女性。
《山海经·西山经》:“女床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即野鸡),五彩文,名曰鸾鸟。”朱鹤龄《李义山诗笺注》引道源注云:“仙家以鹤传书,白云传信。”
这里的“书”,实指情书。鸾凤在古代诗文中常用来指男女情事,“ 阆苑”、“女床”亦与入道女冠关合,故程梦星称此联是写“处其中者,意在定情,传书附鹤,居然畅遂,是树栖鸾,是则名为仙家,未离尘垢。”
(《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此联与首二句所写居处服饰及身份均极其高贵,应为贵家之女。第三联“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表面上是写仙女所见之景,实则紧接“ 传书”,暗写其由暮至朝的幽会。“星沉海底”,谓长夜将晓之际;雨脚能见,则必当晨曦已上之时。
“ 河源”即黄河之源,此处指天河(银河)。据宋代周密《癸辛杂识》引《荆楚岁时记》载,汉代张骞为寻河(黄河)源,曾乘槎(木筏)直至天河,遇到织女和牵牛。
又宋玉《高唐赋序》写巫山神女与楚怀王梦中相会,有“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之句。可见,诗中“雨过河源”是兼用了上述两个典故,写仙女的佳期幽会事。
因为仙女住在天上,所以星沉雨过,当窗可见,隔座能看,如在目前。末联“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精盘。”
“晓珠”指太阳。《 太平御览》引《易参同契》:“日为流珠”。
《唐诗鼓吹注》也说:“晓珠,谓日也。”“水精盘”即水晶盘。
王昌龄《 甘泉歌》云:“昨夜云生拜初月,万年甘露水晶盘。”这里是指月亮。
上联隔座看雨,天色已明,情人将去,所以结联以“晓珠”紧接上文,意思是说,如果太阳明亮而且不动,永不降落,那将终无昏黑之时,仙女们只好一生清冷独居,无复幽会之乐了。反过来,如果昏夜不晓,即可长夜欢娱而无尽头。
诗用否定前者,肯定后者的方法,表现仙女对幽会的留恋不舍,难舍情缘。此诗通篇都用隐喻,写得幽晦深曲。
本来是写人间的入道公主,却假托为天上的仙女;本来是写幽期密约,表面却只是居处、服饰和周围的景物。诗人没有直截了当地把所要表达的意思说出,而是采用象征、暗示、双关、用典等表现方法,乍一读去,似觉恍惚迷离,难明所指。
然而只要反复体味,仍能曲径通幽,捕捉到诗的旨趣。此诗想象极其丰富,把场景安排在天上,将道教传说和古代优美神话引入诗中,不但很好地表现了诗的主题,而且使诗显得极其瑰伟奇丽。
尤其是第三联,设想之新奇,景象之壮美,用典之巧妙,词意之幽深,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其二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
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
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这首诗把隐比手法提到了更深的层次,在诗里,我们可以找出诗作品和道教之间的紧密联系。“对影闻声”无疑是诗人疼爱的情人,其影其身,在诗人眼里都是那样可爱。
要“对”和“闻”两个字,就表现出两人之间的相亲相爱,靠的很。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
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
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网友逸风流影解读:这首诗把隐比手法提到了更深的层次,在诗里,我们可以找出诗作品和道教之间的紧密联系。
“对影闻声”无疑是诗人疼爱的情人,其影其身,在诗人眼里都是那样可爱。要“对”和“闻”两个字,就表现出两人之间的相亲相爱,靠的很近。
“玉池荷叶正田田”这句,补足“可怜”(可爱)之意,自然亦是写情人关系。要完全明白诗人想表达的含义,就要寻找这些句子的来源。
汉乐府《江南》写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个“鱼戏莲叶”,正是性的隐喻。这里的鱼代表男性,莲叶代表女性,正喻男欢女爱。
故此,这句“玉池荷叶正田田”写出了少女的鲜艳美丽,丰满灵秀,犹如玉池荷叶般茂盛鲜美。而“玉池”则比其它作品里的“池塘”更为雅化。
正因为有“鱼戏莲叶”的比兴传统,所以“玉池荷叶正田田”便勾勒出一个朦朦胧胧的裸体美人。诗里的“萧史”两句是告诉女方:“你若不和我(萧史)相逢,也不要和别的男人去搭讪。”
意在于要女方忠诚爱情。腰联的“紫凤”代表女性,“放娇”就是撒娇,描写出女性在情人面前千娇百媚的姿态。
“衔楚佩”的出处是《列仙传.江妃二女》的改写。传中云:江妃二女神,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不知其为神女而挑之,女遂解佩与之。
交甫悦,受佩而去,数十步,空怀无佩。李商隐的“衔楚佩”的意思女方娇美的解佩松带脱衣,以让情人一亲芳泽。
“紫凤”和“赤鳞”是对应词。李商隐诗里的“龙”和“凤”都是指男女性别,这是他在道教用词中演变出来的。
道教中有“龙”“虎”之比,属于阴和阳的比较。熟悉道教比喻的李商隐就把“龙虎”变化成“龙凤”,作为两性符号。
“赤鳞狂舞拨湘弦”里的湘弦,实体就是个“弦”字,“湘”字只是为了律诗作对附加上去的。“弦”即为“琴弦”,是女阴器官部位名称。
《交接经》云:“又素女曰:女人阴深一寸曰琴弦,五寸曰谷实,过实则死。”中国古代按入阴深浅尺寸,分别为它们的位置命名:中极(阴道口),琴弦(入阴一寸处),麦齿(入阴二寸处),婴女(入阴三寸处),昆石(入阴四寸处),谷石(入阴五寸处)。
“琴弦”这词是古代房中生活的代词。而女性最理想的性兴奋位置正是琴弦与麦齿之间,所以“赤鳞狂舞拨湘弦”充分描写了云雨活动里,男性之狂放。
紫凤放娇,赤鳞狂舞,淋漓尽致的写出了两情和谐。这种雅致的隐喻,比《金瓶梅》里描写的两性云雨,是一种更为艰难的创造。
末联里用的是《说苑》中故事,但是已经改变了故事的原意。“怅望”“独自眠”都是失恋的用词,也是诗人自己,所以全诗的创作是诗人在失恋后回忆昔日和情人的一次云雨亲。
这种回忆结构,在李诗里经常可以看到。网友多情人的家园解读:这首诗应该是对于情人的形容。
对影闻声,虽不见其貌就已怜爱不已,大抵是在说自己对其的感情之深了。至于萧史洪崖两句,表达的则是于感情的坚定与无他。
皆用列仙传之类道教的典故,更是强有力的证明了当时义山的处境,是玉阳时期无疑。鄂君怅望,似是仙女与凡人的爱情,用此典是要表现一种对情人的仰望之情。
毕竟宋真人是宫中之人,地位较高,义山那时尚未科举成功,仰望是自然的。而怅望则表现了对于这段感情的怀疑和不确定,应该是有什么隐秘的危险或困难吧。
联系前诗,似是情人见面的欢乐时光,却忽然把调子跳到了这么一个悲哀的意象上来,那种震撼力,是直指人心的啊。
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
答案:赤龙。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
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
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一篇锦瑟解人难”。李商隐的诗是个奇怪的迷宫,一旦迷了进去,隐隐的出口似乎不少,但不管从哪个出口出来,都有些不踏实的感觉,怀疑是李商隐布的个圈套,又不知觉地折了回去。近读钟来茵先生的《李商隐爱情诗解》,难得有了一次豁然开朗的心境,对于《碧城》第二首中“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两句,以前总觉得意象突兀,有点像全诗的肿块,钟来茵先生的解释现在就服贴多了:“你像紫凤热烈奔放,衔住玉佩不松。我像赤龙奔腾放纵,疯狂地拨动你的琴弦。”完全是一幅露骨的唐人性爱图,是对诗的上半部分的深化。可见唐朝虽已入晚境,个体的生命力还是颇旺盛的。这两句诗迷惑人的玄机,就在于用了当时的流行口语,称女阴口为“琴弦”,隔了一千余年,作者不交待,谁能搞得清楚。
解析:折一枝芦花寄赠远方故友,零落的芦花呵透出一身的寒秋。
出自:张炎[宋代]《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原句: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
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释义:你载着一船的白云归去,试问谁将玉佩相留,顾盼水中倒影于中洲?折一枝芦花寄赠远方故友,零落的芦花呵透出一身的寒秋。
向着平常的野桥流水漫步,待招来的已不是旧日熟识的沙鸥。空怀着无限的情感,在斜阳夕照的时候,我却害怕登楼。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公元1290年,张炎和友沈尧道应召为元政府写金字《藏经》。翌年,回归南方。
之后词人在越州居住,和沈尧道及赵学舟都有词往来,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
当然所赠之物,只能是一枝芦花。这里表现出赠者零落如秋叶的心情。
他以芦花来比己“零落一身秋”的凄况,饱寓着他生不逢时痛感。 这里“折苇赠远”,笔调不凡,写意深刻。
“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而故人既远,“野桥流水”附近也能招集到三朋二友,但终非沈尧道、赵学舟之类故交了。
“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惆怅寂寞只能靠登楼远望排解。 但余斜照的景色,只能徒增伤悲。
所以顿又缩回了脚步。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这是张炎《八声甘州》中的词,很凄美的一首词,我挺喜欢的,化用了“题红叶清流御沟”的典故。
意为心情如此凄苦,真是一个字都写不出来;眼前的落叶纷纷,也似乎都在发愁。 我来解释一下“题红叶清流御沟”的典故:唐代有几个红叶题诗配佳偶的传说故事,情节大同小异。
大意是:某宫女题诗在红叶上,投入御沟中随水流出宫外,被某士子拾得,后巧结良缘。此处已失典故原意。
但似仍有红叶题诗、欲觅知音之意。 另付上全词赏析,谢谢记得给分哦。
八声甘州 张炎 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
赋此曲,并寄赵学舟。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
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 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
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 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1290年,张炎和友沈尧道应召为元政府写金字《藏经》。翌年,回归南方。
之后词人在越州居住,和沈尧道及赵学舟都有词往来,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
以“记”字领起,气势较为开阔、笔力劲峭。写他前年冬季赴北写经的旧事,展现了一幅冲风踏雪的北国羁旅图。
北风凛冽,寒气袭人,三两个“南人”在那枯林古道上艰难行进。“此意悠悠”此句虽简,然则写出他内心无限的忧思。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旧事重提之后,续写北地回归之光景。江表,指江南。
西州,古城名,在今南京西。此两句谓自己虽已回到南方故土,屈辱经历也过去,仍只能老泪洒落、无欢可言。
南归以后,自己与尧道分处杭、越,音讯久未通。“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点出为何不致书问候。并非不想题诗赠友,但实在是提不起任何兴致来。
因西风吹打而飘散的片片红叶上,似乎处处都写满了“亡国”两字。不忍在上题诗,怕引起浓浓愁情。
请老友给予谅解。开头这两韵五句,其意境苍凉阔大,有“唐人悲歌”之概。
着实为全词增添了一点“北国型”的“壮美”之感。“短梦依然江表,……落叶都愁。”
随即音调多么缠绵低回。这是作者善于“一气旋折”的高妙本领。
“载取白云归去”则从眼前的离别写起。故人之访,给作者多少欢乐、慰藉和温暖。
故人又要回去。面对此景,作者当然又会感慨生悲。
“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写出了自己与他两情依依之感。“楚佩”借楚辞中湘君和湘夫人的典故。
“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当然会赠所赠之物,只能是一枝芦花。
这里表现出赠者零落如秋叶的心情。他以芦花来比己“零落一身秋”的凄况,饱寓着他生不逢时痛感。
这里“折苇赠远”,笔调不凡,写意深刻。“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
而故人既远,“野桥流水”附近也能招集到三朋二友,但终非沈尧道、赵学舟之类故交了。“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惆怅寂寞只能靠登楼远望排解。
但余斜照的景色,只能徒增伤悲。所以顿又缩回了脚步! 全词先悲后壮,先友情而后国恨,惯穿始终的,是一股荡气回肠的“词气”。
使读者极能渗透到作者的感情世界之中。写身世飘萍和国事之悲感哀婉动人,令人如闻断雁惊风,哀猿啼月。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 (1)嫦娥:神话传说中月中仙女。相传她是本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那里求来的不死药,就飞入了月宫。事见《淮南子·览冥中》及高诱注。(2)云母屏风:以美丽的云母石制成的屏风。烛影深:烛影暗淡,表明烛已残,夜将尽。(3)长河:银河。渐落:渐渐西沉。晓星:晨星。沉:落。(4)应悔:定会悔恨。偷灵药:指偷长生不死之药。(5)夜夜心:因为孤独而夜夜悔恨。
[简要评析] 这首诗的诗意历来众说纷纭。诗以嫦娥为题,表面是在描写一个和嫦娥处境、命运相近的妇女,实际寄托着诗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感。而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却认为此诗“或为入道而不耐孤孑者致消也”,意谓或许是诗人讽刺虽然已成为女道士,但却耐不住寂寞的青年女子。本人认为,以上各解虽然大体上都能说通,但比较符合作者愿意的当为冯浩之语;但冯浩之说仍有不妥之处,即此诗并非为“讥诮”之作,而实为同情之篇。为解释本人观点,有必要简要介绍一些唐代女道士的概况以及李商隐对她们的态度。据杨柳先生所著《李商隐评传》一书中的材料,可知唐代统治者提倡道教,这是女道士产生的重要条件。她们的组成成分复杂,有公主,有宫女,也有官僚地主的姬侍。她们中有人以行医卖卜为生,或者仰仗于统治者的资助。有的女道士甚至出卖色相,沦为变相的歌伎,也有的本来就是妓女出身。她们同一般妇女相比享有较大的自由,可以和各阶层人物接触,当然就有可能与他人发生恋情。有的甚至借入道士进行讽刺,但他同时也写女道士的欢乐和哀愁。本诗即塑造了一位处于清规与怀春矛盾中的女道士形象。她青春年少,不甘寂寞,但又出于恪守教规之因,只能眼睁睁看着长夜一点点逝去,诗人便为她的命运发出了叹,于是便有了本诗的创作。全诗表面劝谕人们要面向现实,不迷信鬼神,不追求长生。内在以诗中嫦娥的遭际来抒发作者本欲在仕途上求得进取,而实际却导致长期漂泊流寓的不幸。以神话寄兴,将自己的感遇与嫦娥的命运相提,艺术手法新颖,立意也别开生面,常为后人诵读。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0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