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意思是说,我和珅活了50岁,跟做梦似的;现在呢,我死了。但是,我还会再转世回来的,我转世后将把皇帝牢牢地控制在我的手掌心里,诸位可一定要认清楚啊。
先说诗的前两句"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的解释。
和珅为什么会受乾隆宠爱呢?有野史记载,在乾隆未登基时,为宝亲王,与父皇雍正王妃马佳氏暗生情愫,但他们的"故事"被皇后钮祜禄氏撞破了。皇后恼怒万分,赐马佳氏于月华门自尽,乾隆闻讯,赶往月华门,可此时乾隆尚幼,雍正不会容许他救下马佳氏的,只好眼睁睁看着爱人死去,出于留恋,乾隆咬破手指,滴血在马佳氏额头,两人相约如马佳氏能投胎,来世使此印记与乾隆相认。后来,宝亲王当了皇帝,是为乾隆,可他依然想念马佳氏。苦等二十年,且南巡好几次,始终没遇见额头有红记之人,就在乾隆快忘了这事之际。在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乾隆在侍卫中无意看见和珅,当时和珅不过是世袭之轻车都尉,但乾隆凭和珅额上的红记认定他乃马佳氏投生而成,于是擢升和珅为御前侍卫,值乾清门,并兼任正蓝旗副都统。正因有这一段渊源,在野史中才会传出和珅与乾隆关系不正常,两个是同性恋,不知是哪位史家率先"编撰"了这一故事,总之,这个故事影响极广,后世史家,尤其是民间野史都承袭了这种说法,这就是和珅亡命诗的前两句的最佳解释。
再说诗的后两句"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的解释。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和珅诗中"水泛含龙"用的是夏后龙嫠的典故。大意是说夏朝末年,夏帝从两条龙那求得龙嫠(即龙的唾液),锁在一个椟盒子里,日后代代相传没人敢打开,此椟似像西方传说中的潘多拉魔盒,可周厉王偏不信邪,他打开盒子,里面的龙嫠流出化为玄鼋,玄鼋进入一童女体中,此女无夫受孕,产有一女,是为褒姒,也就是后来周幽王为了博其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女子,也是导致西周灭亡那个褒姒,而"香烟"在古文中是传宗接代的意思,于是乎,有人把两者串联起来,说和珅死后也会化身为褒姒似的女子来祸害大清帝国,这个女人当然就是慈禧了!
另一种说法是说夏桀不但残暴,而且荒淫,他宠爱妺喜和一个半人半蛟龙的女子"蛟妾"。二人不但在一起荒淫无度,而且,"蛟妾"每天还要保持人形,夏桀也一并满足。最终,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就此断送在夏桀手中,有人便据此解释道,和珅死后要化身为"蛟妾"式的妃子,来祸乱大清帝国。此说与上一说实乃同出一宗,不过典出不同,一为褒姒,一为蛟妾。可以说,实际是解释方法和途径不同。
还有一种说法是"水泛含龙"中的龙不是真正的龙,而是说发大水,在和珅被赐死的头一年,也就是嘉庆三年,河南的黄河决堤,因此,有人对" 他日水泛含龙日"意思是说和珅等到下一次发大水时要转世为生,不知是史家的附会,还是历史的巧合,道光十二年,黄河再度在河南决堤,同年十月,一个小女孩哇哇落地,这个女孩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
五十年来梦幻真 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时水泛含龙日 认取香烟是后身
和珅临终写下诗句,人们都认为可信。但几百年来,对这首绝命诗却无人可解。有几种解释甚为荒诞无稽,但影响很大,同时也不乏深意。特介绍如下:
前两句的解释是:乾隆为宝亲王时,调戏雍正爱妃马佳氏,马佳氏无意之中撞伤宝亲王眉际,被皇后钮祜禄氏看见,赐马佳氏在月华门自尽。宝亲王赶到月华门,咬指滴血于马佳氏额上,说:“是我害了你,你如果有灵有魂,二十年后应当与我相聚,到时我就据这块红记与你相认”。果然,在马佳氏死后第二十六年,和珅恰是二十六岁,充侍卫见到了乾隆,乾隆见他额上有红痣,又恰是二十六岁,认为他是马佳氏再世,便对他百般宠爱。乾隆在神位时,对和珅说:“朕与你有宿缘,所以对你宠爱一生,但是朕百年之后,别人一定容不了你,你应早作打算。”
后两句,“水泛含龙”,用的是夏后龙嫠的典故。
相传,在夏朝衰亡的时候,有两条神龙落在夏帝王的庭院中,说:“我们是保这个地方的、君王.”夏帝王占卜,如果杀了这两条龙或者把他们放生,都不吉利;如果请求他们能得到他们的嫠(唾液},就非常吉利了。于是夏帝王就求来他们的龙嫠,放在椟中收藏起来。夏亡后,这个匣子传到了殷,殷亡后又传到了周,没有谁敢打开。到了周厉王的时候,他把它打开了一看,发现是一种粘粘乎乎的东西。这种东西流到庭院里,化作了玄鼋,玄鼋进入到王后的宫中。
有个童妾遇到了它,于是这位童妾没有丈夫主怀了孕,后来生下一个女儿,各叫褒奴。她长大后,祸害国家,致使西周灭亡。后世便有龙嫠指女子祸国。唐朝时,在讨伐武则天的檄文中,就用龙嫠指武则天。
“水泛含龙日”就是龙嫠出世的日子,再联系后面句中的“香烟”(传宗接代),于是有人解释说,这是和珅死后,一定要变为像褒奴那样的女人,报复清朝,主清朝灭亡民。这个女人就是慈禧,也就是说和珅死后,在不久年后投胎成了女身,后来成了慈禧太后。
另一种解释,首两句与上一种解释相同。对后两句的解释略有区别。
夏桀无道,暴虐荒淫,宠信两个女子:一个是妹喜,另一个女的则是一条蛟龙所变,时而为龙张牙舞爪,时而为人艳丽绝顶。这个妖女被夏桀称为“蛟妾”,她与妹喜一起秽乱宫中,让夏桀将肉砌于槽堤,将干肉悬于林间,酒可池以行船。槽堤十里长,然后弄来三千名宫女,全部脱去她们的衣裳,擂第一通鼓时,三千名宫女都趴在槽堤上在酒池中喝酒,像牛饮水一样,头倒而下,臂上扬而高高地露出阴部。第二通鼓响,这些宫女都到肉林中吃干肉,一脚踏地,一肢必须上扬跑、人、蹬在树上,都要露出阴物。夏桀、妹喜与蛟妾年到这种情形哈哈大笑。同时,那个蛟妾除极尽奢侈之外,每天还要吃人肉,夏桀居然如数供给。由于两女乱政,最后导致夏忘
于是有人解释说,和珅的后两句诗,就是表明他后来要投胎变为女身,仍为妃子。多年后,和珅投胎成功,真的做了妃子,这人就是慈禧。慈禧比她的前身和珅更奢侈浪费,学着夏桀“蛟妾”的样子,以此来败坏大清,最后使大清灭亡。
还有一种说法,对前两句的解释与上面两说相同,也只是对后两句的解释略有区别。
“水泛含龙”是说大水泛滥成灾。嘉庆三年八月,河南睢州黄河决口,水淹豫皖鲁大部分地区。“他日水泛含龙日”,是说等到他年发大水像嘉庆三年八月一样淹没数省的时候。
第四句中的“香烟”是指鸦片烟。和珅活着时,整日吸着洋烟,后人说他好吸食鸦片烟。
合三四句的意思是说,等到他年发生特大洪水的时候,和珅就要再到世上,那个最爱吸食鸦片烟的,便是他的后身。那么,他的后身到底是谁呢?
道光十二年,黄河又在河南睢州西北的符祥决堤,水漫数省。这年十月,恰恰是叶赫那拉氏慈禧的诞辰日。她诞生的这一年,全国鸦片烟有二万七千多箱。后来咸丰帝奕泞与其妃子叶赫那拉氏嗜鸦片成癖,因此那拉氏就是和珅的后身。和珅死后,还了妃身,为报两次钉身之仇,投胎后成为慈禧,后来做了太后,独揽朝纲,奢侈到了极点,祸国殃民,最后使清朝灭亡。人们不禁要问:和珅真的有“后身吗?上述的这些说法,难道趎是无稽之谈吗?
一、根据史书记载和珅的绝命诗为: 五十年来幻梦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时睢汛合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这首诗翻译出来的意思是:我和珅活了50岁,跟做梦似的;虽然我现在死了,但是我还会再转世回来的,我转世后将把皇帝牢牢地控制在我的手掌心里,诸位可一定要认清楚啊。
但是事实上:和珅这首绝命诗,并无什么特殊的含义。上句无非是临终的人生感叹。
而下句与“二十年后我还是一条汉子”类似,只不过和珅作为文人,话说得比较含蓄而已。 而后人呢,人们把此诗集中在和珅的前身和后身上,说和珅的前身是乾隆宠爱的妃子马佳氏,而后身便是世所不齿的慈禧太后。
二、而绝命诗真正想表达的是: 和珅的绝命诗就是想表达自己的忠心,从而让嘉庆后悔杀自己,也向后人表达自己的为官之道是忠诚的,自己是个忠臣。 三、和珅被称为:“河神” 据梁章钜的《浪迹丛谈》记载:和珅死后,睢口水灾泛滥,当地官员修建堤坝抵御水灾,但是大坝老是无法合龙。
后来官员做了一个梦,梦见了死去的和珅说他就是濉河的河神,只要拜祭和珅,给点香火就可以让大坝顺利合龙。 后来官员照做,大坝果然很快合龙,而且大坝合龙那一天,那个官员还在恍惚之间看到了和珅的身影,从此和珅竟然被当成了河神,香火鼎盛,也应了诗中那两句“他时睢口安澜日,记取香烟是后身。
扩展资料: 一、和珅(清朝历史人物)简介: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
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49岁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和珅。
公元1799年,中国历史上胃口最大的贪官和珅被迫自杀于狱中,死时年仅50岁。
他虽然彻底消停了,但是清朝的野史专家、民间艺人却没有消停,一直拿他的故事当原料,不断地编出各种各样的故事。就连一百多年的慈禧太后也不幸和他扯上了关系,被说成是和珅转世,专门到世上来折腾大清王朝来了,于是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小朋友倒了霉,爱新觉罗家的260年大业就这样被毁了。
可以肯定,这个故事肯定是胡扯,但是为什么一个老婆子和一个大帅哥能扯上关系呢?这得从和珅的临死前的一首诗说起。话说狼心狗肺的和老贪临死之际,不念嘉庆皇帝免了他的凌迟之刑,居然丧心病狂地提笔写了首七言绝句: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啥意思呢?翻译一下就是:我和珅活了50岁,跟做梦似的;现在呢,我死了。
但是,我还会再转世回来的,我转世后将把皇帝牢牢地控制在我的手掌心里,诸位可一定要认清楚啊。 和珅本来是表露下自己的不满和复仇心理,但是野史学家们却把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到最大马力,编出了两段传说。
先说前两句,话说同时期的人实在搞不懂和珅为什么那么受到乾隆宠爱,就拿风流情种乾隆说事。故事情节如下: 在乾隆未还是宝亲王的时候,年少冲动,看上了老爹雍正貌美的小老婆马佳氏。
而马佳氏也对他暗生情愫,两人干柴烈火地后宫着了起来。这对年轻人只知道放火,不知道灭火,烧得后宫乌烟瘴气。
皇后钮祜禄氏被熏得差点断气,恼怒万分之下,把小贱人马佳氏于月华门自尽。乾隆恰好不在宫里,知道后马上赶往月华门。
可此时乾隆尚幼,皇后不会容许他救下马佳氏,他只好眼睁睁看着爱人死去。 哭完了,伤心够了,心有不甘的乾隆咬破手指,滴血在马佳氏的遗体额头,许愿如果马佳氏能投胎,来世使此印记与乾隆相认。
后来,弘历当了皇帝,是为乾隆,可他依然想念马佳氏。苦等二十年,且南巡好几次,始终没遇见额头有红记之人,就在乾隆快忘了这事之际。
在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乾隆在侍卫中无意看见和珅,当时和珅不过是世袭之轻车都尉,但乾隆凭和珅额上的红记认定他乃马佳氏投生而成,于是擢升和珅为御前侍卫,值乾清门,并兼任正蓝旗副都统。正因有这一段渊源,在野史中才会传出和珅与乾隆关系不正常,两个是同性恋,不知是哪位史家率先"编撰"了这一故事,总之,这个故事影响极广,后世史家,尤其是民间野史都承袭了这种说法,这就是和珅亡命诗的前两句的最佳解释。
后两句"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就更曲解得离谱了,共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和珅诗中"水泛含龙"用的是夏后龙嫠的典故。
大意是说夏朝末年,夏帝从两条龙那求得龙嫠(即龙的唾液),锁在一个椟盒子里,日后代代相传没人敢打开,此椟似像西方传说中的潘多拉魔盒,可周厉王偏不信邪,他打开盒子,里面的龙嫠流出化为玄鼋,玄鼋进入一童女体中,此女无夫受孕,产有一女,是为褒姒,也就是后来周幽王为了博其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女子,也是导致西周灭亡那个褒姒,而"香烟"在古文中是传宗接代的意思,于是乎,有人把两者串联起来,说和珅死后也会化身为褒姒似的女子来祸害大清帝国,这个女人当然就是慈禧了! 另一种说法是说夏桀不但残暴,而且荒淫,他宠爱妺喜和一个半人半蛟龙的女子"蛟妾"。二人不但在一起荒淫无度,而且,"蛟妾"每天还要保持人形,夏桀也一并满足。
最终,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就此断送在夏桀手中,有人便据此解释道,和珅死后要化身为"蛟妾"式的妃子,来祸乱大清帝国。此说与上一说实乃同出一宗,不过典出不同,一为褒姒,一为蛟妾。
可以说,实际是解释方法和途径不同。 还有一种说法是"水泛含龙"中的龙不是真正的龙,而是说发大水,在和珅被赐死的头一年,也就是嘉庆三年,河南的黄河决堤,因此,有人对" 他日水泛含龙日"意思是说和珅等到下一次发大水时要转世为生,不知是史家的附会,还是历史的巧合,道光十二年,黄河再度在河南决堤,同年十月,一个小女孩哇哇落地,这个女孩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
果然,慈禧不负和珅前世重托,想尽一切办法,先是把亲儿子同治逼成了梅毒患者,葬身于青楼,然后逼着干儿子光绪阳痿早泄,死在了自己前面。最后把一个烂摊子扔了小屁孩溥仪,没过4年,大清朝就倒闭了。
无论如何,和珅和慈禧作为清朝的两大历史罪人,一个从财政上腐蚀,一个从政治上腐蚀,二人一前一后让清朝少活了几十年。
嘉庆四年(1799)正月十八日,离乾隆去世仅半个月,距和珅下狱也只有7天,嘉庆派大臣前往和珅囚禁处所,赐他白绫一条,令其自尽。
和珅知死期已至,不禁悲从心来,提笔写下了一首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撤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数百年来,这首语焉不详的预言诗耗尽了无数历史学家的心血,令后人大惑不解。“水泛含龙”指的是什么?“香烟”指的是什么,令研究者莫名其妙。
也为附会者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例如史学家孟森先生认为,“香烟”可能指慈禧,“水泛含龙”暗示慈禧祸清之兆,慈禧是和珅的“后身”,和珅自己可能也不会想到,自己死后能用一首诗掀起如此大的波澜。慈禧太后虽然没能像唐时武则天一样登上皇位宝座,但是她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为自1861年至1908年间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堪称清朝的“无冕女皇”。
关于慈禧太后的身世,也颇有传奇色彩,被很多人认定是和珅转世。那么,慈禧太后为什么被认为是和珅转世呢?公元1799年,中国历史上胃口最大的贪官和珅被迫自杀于狱中,死时年仅50岁。
他虽然彻底消停了,但是清朝的野史专家、民间艺人却没有消停,一直拿他的故事当原料,不断地编出各种各样的故事。就连一百多年的慈禧太后也不幸和他扯上了关系,被说成是和珅转世,专门到世上来折腾大清王朝来了,于是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小朋友倒了霉,爱新觉罗家的260年大业就这样被毁了。
可以肯定,这个故事肯定是胡扯,但是为什么一个老婆子和一个大帅哥能扯上关系呢?这得从和珅的临死前的一首诗说起。话说狼心狗肺的和老贪临死之际,不念嘉庆皇帝免了他的凌迟之刑,居然丧心病狂地提笔写了首七言绝句: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什么意思呢?翻译一下就是:我和珅活了50岁,跟做梦似的;现在呢,我死了。
但是,我还会再转世回来的,我转世后将把皇帝牢牢地控制在我的手掌心里,诸位可一定要认清楚啊。和珅本来是表露下自己的不满和复仇心理,但是野史学家们却把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到最大马力,编出了两段传说。
先说前两句,话说同时期的人实在搞不懂和珅为什么那么受到乾隆宠爱,就拿风流情种乾隆说事。故事情节如下:在乾隆未还是宝亲王的时候,年少冲动,看上了老爹雍正貌美的小老婆马佳氏。
而马佳氏也对他暗生情愫,两人干柴烈火地后宫着了起来。这对年轻人只知道放火,不知道灭火,烧得后宫乌烟瘴气。
皇后钮祜禄氏被熏得差点断气,恼怒万分之下,把小贱人马佳氏于月华门自尽。乾隆恰好不在宫里,知道后马上赶往月华门。
可此时乾隆尚幼,皇后不会容许他救下马佳氏,他只好眼睁睁看着爱人死去。哭完了,伤心够了,心有不甘的乾隆咬破手指,滴血在马佳氏的遗体额头,许愿如果马佳氏能投胎,来世使此印记与乾隆相认。
后来,弘历当了皇帝,是为乾隆,可他依然想念马佳氏。苦等二十年,且南巡好几次,始终没遇见额头有红记之人,就在乾隆快忘了这事之际。
在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乾隆在侍卫中无意看见和珅,当时和珅不过是世袭之轻车都尉,但乾隆凭和珅额上的红记认定他乃马佳氏投生而成,于是擢升和珅为御前侍卫,值乾清门,并兼任正蓝旗副都统。正因有这一段渊源,在野史中才会传出和珅与乾隆关系不正常,两个是同性恋,不知是哪位史家率先"编撰"了这一故事,总之,这个故事影响极广,后世史家,尤其是民间野史都承袭了这种说法,这就是和珅亡命诗的前两句的最佳解释。
后两句"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就更曲解得离谱了,共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和珅诗中"水泛含龙"用的是夏后龙嫠的典故。
大意是说夏朝末年,夏帝从两条龙那求得龙嫠(即龙的唾液),锁在一个椟盒子里,日后代代相传没人敢打开,此椟似像西方传说中的潘多拉魔盒,可周厉王偏不信邪,他打开盒子,里面的龙嫠流出化为玄鼋,玄鼋进入一童女体中,此女无夫受孕,产有一女,是为褒姒,也就是后来周幽王为了博其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女子,也是导致西周灭亡那个褒姒,而"香烟"在古文中是传宗接代的意思,于是乎,有人把两者串联起来,说和珅死后也会化身为褒姒似的女子来祸害大清帝国,这个女人当然就是慈禧了!另一种说法是说夏桀不但残暴,而且荒淫,他宠爱妺喜和一个半人半蛟龙的女子"蛟妾"。二人不但在一起荒淫无度,而且,"蛟妾"每天还要保持人形,夏桀也一并满足。
最终,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就此断送在夏桀手中,有人便据此解释道,和珅死后要化身为"蛟妾"式的妃子,来祸乱大清帝国。此说与上一说实乃同出一宗,不过典出不同,一为褒姒,一为蛟妾。
可以说,实际是解释方法和途径不同。还有一种说法是"水泛含龙"中的龙不是真正的龙,而是说发大水,在和珅被赐死的头一年,也就是嘉庆三年,河南的黄河决堤,因此,有人对"他日水泛含龙日"意思是说和珅等到下一次发大水时要转世为生,不知是史家的附会,还是历史的巧合,道光十二年,黄河再度在河南决堤,同年十月,一个小女孩哇哇落地,这个女孩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
果然,慈。
嘉庆四年(1799)正月十八日,离乾隆去世仅半个月,距和珅下狱也只有7天,嘉庆派大臣前往和珅囚禁处所,赐他白绫一条,令其自尽。
和珅知死期已至,不禁悲从心来,提笔写下了一首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撤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数百年来,这首语焉不详的预言诗耗尽了无数历史学家的心血,令后人大惑不解。“水泛含龙”指的是什么?“香烟”指的是什么,令研究者莫名其妙。
也为附会者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例如史学家孟森先生认为,“香烟”可能指慈禧,“水泛含龙”暗示慈禧祸清之兆,慈禧是和珅的“后身”,和珅自己可能也不会想到,自己死后能用一首诗掀起如此大的波澜。慈禧太后虽然没能像唐时武则天一样登上皇位宝座,但是她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为自1861年至1908年间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堪称清朝的“无冕女皇”。
关于慈禧太后的身世,也颇有传奇色彩,被很多人认定是和珅转世。那么,慈禧太后为什么被认为是和珅转世呢?公元1799年,中国历史上胃口最大的贪官和珅被迫自杀于狱中,死时年仅50岁。
他虽然彻底消停了,但是清朝的野史专家、民间艺人却没有消停,一直拿他的故事当原料,不断地编出各种各样的故事。就连一百多年的慈禧太后也不幸和他扯上了关系,被说成是和珅转世,专门到世上来折腾大清王朝来了,于是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小朋友倒了霉,爱新觉罗家的260年大业就这样被毁了。
可以肯定,这个故事肯定是胡扯,但是为什么一个老婆子和一个大帅哥能扯上关系呢?这得从和珅的临死前的一首诗说起。话说狼心狗肺的和老贪临死之际,不念嘉庆皇帝免了他的凌迟之刑,居然丧心病狂地提笔写了首七言绝句: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什么意思呢?翻译一下就是:我和珅活了50岁,跟做梦似的;现在呢,我死了。
但是,我还会再转世回来的,我转世后将把皇帝牢牢地控制在我的手掌心里,诸位可一定要认清楚啊。和珅本来是表露下自己的不满和复仇心理,但是野史学家们却把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到最大马力,编出了两段传说。
先说前两句,话说同时期的人实在搞不懂和珅为什么那么受到乾隆宠爱,就拿风流情种乾隆说事。故事情节如下:在乾隆未还是宝亲王的时候,年少冲动,看上了老爹雍正貌美的小老婆马佳氏。
而马佳氏也对他暗生情愫,两人干柴烈火地后宫着了起来。这对年轻人只知道放火,不知道灭火,烧得后宫乌烟瘴气。
皇后钮祜禄氏被熏得差点断气,恼怒万分之下,把小贱人马佳氏于月华门自尽。乾隆恰好不在宫里,知道后马上赶往月华门。
可此时乾隆尚幼,皇后不会容许他救下马佳氏,他只好眼睁睁看着爱人死去。哭完了,伤心够了,心有不甘的乾隆咬破手指,滴血在马佳氏的遗体额头,许愿如果马佳氏能投胎,来世使此印记与乾隆相认。
后来,弘历当了皇帝,是为乾隆,可他依然想念马佳氏。苦等二十年,且南巡好几次,始终没遇见额头有红记之人,就在乾隆快忘了这事之际。
在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乾隆在侍卫中无意看见和珅,当时和珅不过是世袭之轻车都尉,但乾隆凭和珅额上的红记认定他乃马佳氏投生而成,于是擢升和珅为御前侍卫,值乾清门,并兼任正蓝旗副都统。正因有这一段渊源,在野史中才会传出和珅与乾隆关系不正常,两个是同性恋,不知是哪位史家率先"编撰"了这一故事,总之,这个故事影响极广,后世史家,尤其是民间野史都承袭了这种说法,这就是和珅亡命诗的前两句的最佳解释。
后两句"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就更曲解得离谱了,共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和珅诗中"水泛含龙"用的是夏后龙嫠的典故。
大意是说夏朝末年,夏帝从两条龙那求得龙嫠(即龙的唾液),锁在一个椟盒子里,日后代代相传没人敢打开,此椟似像西方传说中的潘多拉魔盒,可周厉王偏不信邪,他打开盒子,里面的龙嫠流出化为玄鼋,玄鼋进入一童女体中,此女无夫受孕,产有一女,是为褒姒,也就是后来周幽王为了博其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女子,也是导致西周灭亡那个褒姒,而"香烟"在古文中是传宗接代的意思,于是乎,有人把两者串联起来,说和珅死后也会化身为褒姒似的女子来祸害大清帝国,这个女人当然就是慈禧了!另一种说法是说夏桀不但残暴,而且荒淫,他宠爱妺喜和一个半人半蛟龙的女子"蛟妾"。二人不但在一起荒淫无度,而且,"蛟妾"每天还要保持人形,夏桀也一并满足。
最终,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就此断送在夏桀手中,有人便据此解释道,和珅死后要化身为"蛟妾"式的妃子,来祸乱大清帝国。此说与上一说实乃同出一宗,不过典出不同,一为褒姒,一为蛟妾。
可以说,实际是解释方法和途径不同。还有一种说法是"水泛含龙"中的龙不是真正的龙,而是说发大水,在和珅被赐死的头一年,也就是嘉庆三年,河南的黄河决堤,因此,有人对"他日水泛含龙日"意思是说和珅等到下一次发大水时要转世为生,不知是史家的附会,还是历史的巧合,道光十二年,黄河再度在河南决堤,同年十月,一个小女孩哇哇落地,这个女孩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
果然,慈。
①1 龙标夺归 2 龙伯钓鳌 3 龙驰虎骤 4 龙雏凤种 5 龙德在田 6 龙雕凤咀 7 龙斗虎争 8 龙断可登 9 龙断之登 10 龙蹲虎踞 11 龙多乃旱 12 龙幡虎纛 13 龙飞凤起 14 龙飞凤舞 15 龙飞凤翔 16 龙飞凤翥 17 龙飞虎跳 18 龙凤呈祥 19 龙肝豹胎 20 龙肝凤胆 21 龙肝凤脑 22 龙肝凤髓 23 龙归大海 24 龙鬼蛇神 25 龙翰凤雏 26 龙翰凤翼 27 龙胡之痛 28 龙虎榜 29 龙虎风云 30 龙化虎变 31 龙荒蛮甸 32 龙荒朔漠 33 龙江虎浪 34 龙精虎猛 35 龙驹凤雏 36 龙举云兴 37 龙举云属 38 龙口夺食 39 龙楼凤城 40 龙楼凤池 41 龙楼凤阁 42 龙楼凤阙 43 龙马精神 44 龙眉豹颈 45 龙眉凤目 46 龙门点额 47 龙鸣狮吼 48 龙拏虎攫 49 龙拏虎跳 50 龙拏虎掷 51 龙拿虎跳 52 龙拿虎掷 53 龙攀凤附 54 龙盘凤舞 55 龙盘凤逸 56 龙盘凤翥 57 龙盘虎踞 58 龙盘虎拏 59 龙蟠凤逸 60 龙蟠凤翥 61 龙蟠虎伏 62 龙蟠虎踞 63 龙蟠虎绕 64 龙蟠虬结 65 龙潜凤采 66 龙屈蛇伸 67 龙去鼎湖 68 龙泉太阿 69 龙跧虎卧 70 龙山落帽 71 龙蛇不辨 72 龙蛇飞动 73 龙蛇飞舞 74 龙蛇混杂 75 龙伸蠖屈 76 龙神马壮 77 龙生九种 78 龙生九子 79 龙生龙,凤生凤 80 龙首豕足 81 龙潭虎窟 82 龙潭虎穴 83 龙韬豹略 84 龙腾豹变 85 龙腾凤集 86 龙腾虎蹴 87 龙腾虎踞 88 龙腾虎啸 89 龙腾虎跃 90 龙腾虎踯 91 龙腾虎掷 92 龙跳虎伏 93 龙跳虎卧 94 龙头锯角 95 龙头蛇尾 96 龙投大海,虎奔高山 97 龙威虎振 98 龙威虎震 99 龙威燕颔100 龙骧豹变101 龙骧凤矫102 龙骧虎步103 龙骧虎视104 龙骧虎啸105 龙骧虎峙106 龙骧虎跱107 龙骧蠖屈108 龙骧麟振109 龙翔凤舞110 龙翔凤跃111 龙翔凤翥112 龙翔虎跃113 龙心凤肝114 龙兴凤举115 龙兴云属116 龙行虎变117 龙行虎步118 龙性难驯119 龙血凤髓120 龙血玄黄121 龙言凤语122 龙颜凤姿123 龙阳泣鱼124 龙阳之兴125 龙吟虎啸126 龙隐弓坠127 龙游曲沼128 龙驭宾天129 龙驭上宾130 龙御上宾131 龙跃凤鸣132 龙跃鸿矫133 龙跃虎踞134 龙跃虎卧135 龙跃云津136 龙战虎争137 龙战玄黄138 龙战于野139 龙战鱼骇140 龙章凤彩141 龙章凤函142 龙章凤姿143 龙章麟角144 龙章秀骨145 龙蛰蠖屈146 龙争虎斗147 龙争虎战148 龙睁虎眼149 龙钟老态150 龙钟潦倒151 龙姿凤采152 龙子龙孙②1 白龙微服 2 白龙鱼服 3 百龙之智 4 摆龙门阵 5 扳龙附凤 6 藏龙卧虎 7 车龙马水 8 成龙配套 9 乘龙贵婿 10 乘龙佳婿 11 乘龙快婿 12 乘龙配凤 13 登龙有术 14 雕龙画凤 15 雕龙绣虎 16 二龙戏珠 17 放龙入海 18 飞龙乘云 19 飞龙在天 20 伏龙凤雏 21 龟龙鳞凤 22 龟龙麟凤 23 龟龙片甲 24 骇龙走蛇 25 画龙不成反为狗 26 画龙点睛 27 画龙点晴 28 画龙刻鹄 29 黄龙痛饮 30 活龙活现 31 活龙鲜健 32 火龙黼黻 33 降龙伏虎 34 蛟龙得水 35 蛟龙得雨 36 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 37 蛟龙失水 38 蛟龙戏水 39 酒龙诗虎 40 亢龙有悔 41 夔龙礼乐 42 来龙去脉 43 骊龙颌下取明珠 44 马龙车水 45 描龙刺凤 46 描龙绣凤 47 攀龙附凤 48 攀龙附骥 49 攀龙讬凤 50 攀龙托凤 51 盘龙卧虎 52 盘龙之癖 53 蟠龙踞虎 54 蟠龙卧虎 55 炮龙烹凤 56 跑龙套 57 炮龙烹凤 58 烹龙庖凤 59 烹龙炮凤 60 烹龙炰凤 61 烹龙炮凤 62 烹龙煮凤 63 骑龙弄凤 64 潜龙伏虎 65 潜龙勿用 66 强龙不压地头蛇 67 乔龙画虎 68 擒龙缚虎 69 擒龙捉虎 70 青龙白虎同行 71 青龙金匮 72 群龙无首 73 如龙似虎 74 神龙见首 75 神龙见首不见尾 76 神龙马壮 77 神龙失势 78 生龙活虎 79 生龙活现 80 屠龙之伎 81 屠龙之技 82 土龙刍狗 83 土龙沐猴 84 土龙致雨 85 一龙九种 86 一龙一蛇 87 一龙一猪 88 鱼龙百变 89 鱼龙变化 90 鱼龙混杂 91 鱼龙曼羡 92 鱼龙曼延 93 鱼龙曼衍 94 鱼龙漫衍 95 元龙高卧 96 元龙豪气 97 云龙风虎 98 云龙井蛙 99 真龙活现100 真龙天子101 祖龙一炬102 祖龙之虐③1 鳌愤龙愁 2 暴腮龙门 3 笔底龙蛇 4 笔走龙蛇 5 不辨龙蛇 6 蝉蜕龙变 7 鼎成龙去 8 鼎成龙升 9 鼎湖龙去 10 凤表龙姿 11 凤附龙攀 12 凤阁龙楼 13 凤骨龙姿 14 凤狂龙躁 15 凤楼龙阙 16 凤毛龙甲 17 凤髓龙肝 18 凤舞龙飞 19 凤舞龙盘 20 凤舞龙蟠 21 凤箫龙管 22 凤臆龙鬐 23 凤翥龙蟠 24 凤翥龙骧 25 凤翥龙翔 26 凤子龙孙 27 鹤骨龙筋 28 虎变龙蒸 29 虎步龙行 30 虎超龙骧 31 虎斗龙争 32 虎符龙节 33 虎据龙蟠 34 虎踞龙盘 35 虎踞龙蟠 36 虎窟龙潭 37 虎略龙韬 38 虎跳龙拿 39 虎卧龙跳 40 虎啸龙吟 41 虎穴龙潭 42 虎跃龙骧 43 虎掷龙拿 44 骥子龙文 45 老迈龙钟 46 老态龙钟 47 潦倒龙钟 48 连类龙鸾 49 马足龙沙 50 年老龙钟 51 年迈龙钟 52 牛眠龙绕 53 批逆龙鳞 54 曝腮龙门 55 前怕龙,后怕虎 56 人中龙虎 57 日角龙庭 58 日角龙颜 59 尸居龙见 60 岁在龙虵 61 岁在龙蛇 62 匣里龙吟 63 一登龙门 64 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65 一世龙门 66 鱼升龙门 67 鱼跃龙门 68 鱼质龙文 69 云起龙襄 70 云起龙骧 71 云蒸龙变④1 禅世雕龙 2 车马如龙 3 车水马龙 4 打凤捞龙 5 打凤牢龙 6 打虎牢龙 7 得婿如龙 8 飞燕游龙 9 风虎云龙 10 伏虎降龙 11 浮云惊龙 12 附凤攀龙 13 贯斗双龙 14 矫若惊龙 15 矫若游龙 16 酒虎诗龙 17 踞虎盘龙 18 跨凤乘龙 19 鲤鱼跳龙门 20 麟凤龟龙 21 流水游龙 22 马如游龙 23 马水车龙 24 曼衍鱼龙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