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艾典出《孟子•离娄上》。
战国时期,诸侯大国为争霸天下,相互攻伐兼并,连年征战不休,社会动荡,百姓遭难,孟子针对这一社会现实,提出“行仁政”而“富民”的主张。弟子请教孟子道:“先生,夏桀和殷纣为何失去了天下?”孟子说:“因为他们都施行暴政,对外兴兵,对内镇压,只贪图自己安乐,根本不 顾百姓的死活,因而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
老百姓一同起来反对他们,他们当然要垮台 啦。”弟子又问:“那么,如果一位君主施行仁政,顺应民众意愿治理国家,那他就能获 得天下了吧?”孟子说:“是这样的。
商汤和周武王之所以获得天下,就因为他们都施行仁政,顺 乎民心。现在也是这样,如果诸侯中有谁实行‘富民、仁民、教民’的仁政,那么获得 天下便指日可待了。
可当今却没人这样做,这就像害病求药一样,一个人如果生病7年了, 那么他只有用放了3年的陈艾来医治才能见效。艾草陈放得越久,越干燥,药效才越好。
如果平时不留意积蓄一些,待到病危时才临时去找一棵艾草医治,那已经不顶用了。仁 德也是这样,如果君主平常不留心培养自己的仁德,一旦社会矛盾尖锐紧张,恐怕就要 遭受灭顶之灾了!”“三年之艾”原义是存放了三年的艾草。
比喻凡事必须早做准备。
【成语】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注音】qī nián zhī bìng , qiú sān nián zhī ài
【解释】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
【结构】复句式
【年代】古代
【近义词】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
【押韵词】赤诚相待、计日以待、人烦马殆、鸾姿凤态、意出言外、矢口抵赖、虚左相待、韩卢逐块、成年古代、不断如带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这句话出自《孟子》,意思是说:病了很长时间才去寻找治病的干艾叶。
形容任何事情要平时做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了。艾叶在地里长的到处都是,在民间很受欢迎,认为它招百福,治百病,端午节人们把艾叶做成的人悬挂在门上,可以驱邪除毒,艾叶还可以用来熏蚊子等。
艾叶还是中药里比较典型的药材,《尔雅》中称为“冰台”,《诗经》中称为“艾”。在传统的医学里,陈年的艾叶制成艾绒,可以在人体穴位上灸治百病,《本草纲目》上就说过:“艾叶能灸百病。”
这就 艾草是传统中医内病外治的疗法。针灸(肿)是我国的四大国粹之一,现在大家一般都认为针灸就是扎 针,在古代不是,它分针法和灸法,针法就是指扎针,而灸法就是指把燃 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的穴位来熏灼皮肤,利用它的热气来治疗疾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09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