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故事孟母三迁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
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 当他们住在墓地旁边时,孟子就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于是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住!”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搬到了学校附近。
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奇怪的鳝鱼 中国古代有一位叫周豫的读书人,有一次朋友送了他最喜欢吃的鳝鱼,刚巧这天闲来无事,周豫一时技痒,亲自动手,试试自己久未展露的厨艺,想煮上一锅清炖鳝鱼汤来喝。
周豫把鳝鱼放进锅里,让它们在冷水中自由自在地游,锅下用小火缓缓地加热,水温一点点增高,鳝鱼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慢慢就会被煮熟。据说这样煮出来的鳝鱼没有经过被宰杀的挣扎,肉质不会紧绷,味道最好了。
汤煮开了,周豫掀开锅盖一看,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锅里有一条鳝鱼的身体竟然向上弓起,只留头和尾巴在煮开的汤水里。这条鳝鱼整个腹部都向上弯在了水面之上,直到死了,仍然保持这个姿势而不倒下。
看到这种情形,周豫十分好奇,赶快把这条鳝鱼捞出来,用刀剖开它的肚子,想看看它究竟为什么要如此辛苦地把肚子弯起来。剖开之后,周豫惊奇地发现,鳝鱼肚子里藏着满满的鱼卵,数量多得难以计算,原来它是想保护自己的孩子。
木兰替父从军 汉朝时,北方匈奴人侵扰我国,战事吃紧,汉文帝下令征兵。花木兰的父亲年老又有病在身,可是朝庭一次又一次催逼,家中没有男孩子,花木兰勇敢地女扮男装代替父亲参了军。
花木兰从军12年,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她是一名女子。在战场上,她英勇善战,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受到皇帝的亲自召见和嘉奖。
面对名利,花木兰从容淡泊,只要求皇帝批准她解甲回乡,侍奉年迈的父母。 陆绩怀橘遗亲 三国时期吴国的陆绩,从小喜欢读书,见多识广,被称作神童。
6岁时,陆绩跟随父亲陆康到九江拜见大名鼎鼎的袁术。对袁术提的问题陆绩都能对答如流,态度不卑不亢,袁术非常高兴,破例请他与大人一起坐,还拿出橘子招待。
陆绩吃完橘子,悄悄地往怀里藏了两个。 临走时,陆绩向袁术弯腰作揖,橘子从怀里滚落到地上。
袁术很惊讶,问:“你来我家做客,走的时候还要偷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我妈妈最喜欢吃橘子,我想这么好吃的橘子妈妈吃不到太可惜了,所以带两个回去给她。”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不仅不责怪,反而更加赏识。
陆绩成年后,才华横溢,有许多成就,并且一身正气,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吴猛恣蚊饱血 晋朝的吴猛,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因为家里很穷,没有蚊帐,每到夏夜,爸爸总是被蚊虫叮咬得不能安睡。吴猛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自己脱掉上衣坐在爸爸的床前,任凭蚊虫怎么叮咬自己,吴猛都不去赶,就担心那些蚊虫离开了自己会去叮咬爸爸。
张良敬老拜师 张良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一天走在桥上,正好看到一位老人坐在桥边,一只鞋子掉到桥底下去了。老人对张良说:“年轻人,帮我把鞋捡起来。”
张良赶紧到桥下捡回鞋子。老人又说:“替我穿上!”张良想做好事做到底吧,于是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给老人穿上了鞋。
老人神秘地一笑就走了。 没走多远,老人又返回来对张良说:“年轻人,我看你是值得教诲的,五天后的早晨,你还到这里来见我吧。”
张良虽然觉得奇怪,还是乖地答应了。 五天之后,张良来到桥边,见老人早已等在那里了。
见了张良,老人很不高兴地说了一句“五天后再来吧!”就扭头走了。 过了五天,鸡刚一叫,张良就起床去赴约,没想到老人又先到了。
这次老人更生气,说“又迟到了,五天后再来吧!” 又是五天以后,张良半夜就去桥边等候。没过多久,老人来了。
这次老人面露微笑,从怀里掏出一卷竹简递给张良说“读通了这本书,你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 张良回家后,发现这本书叫《太公兵法》,从此刻苦攻读。
后来张良跟随刘邦打了很多胜仗,成为一位历史名将。 重阳敬老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美德篇 虞舜耕田 孔融让梨 温公爱兄 仲由负米 孟母三迁 陶渊明归隐 王羲之苦练书法 成语篇 百折不挠 半途而废 杯弓蛇影 不耻下问 东施效颦 断章取义 分道扬镳 负荆请罪 覆水难收 赴汤蹈火 高山流水 画蛇添足 画龙点晴 黄粱一梦 疾风知劲草 狡免三窟 刻舟求剑 滥竿充数 毛遂白荐 名落孙山 弄巧嵌拙 抛砖引王 塞翁笑马 掩耳盗铃 郑人买履 一呜惊人 白相矛盾 对牛弹琴 民俗篇 端午节与粽子 年的传说 元宵节闹花灯 清明节与踏青 牛郎织女初七会 中秋节的传说 九九重阳节的传说 腊八粥的故事 二日二龙抬头 生肖的由来 傣族的泼水节 彝族的火把节 藏旋的望果节 神话篇 盘古开天地 女娲造人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后羿射日 天狗吃月亮 种子的来源 阿里山的传说。
01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
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
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
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
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
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
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美德篇 虞舜耕田 孔融让梨 温公爱兄 仲由负米 孟母三迁 陶渊明归隐 王羲之苦练书法 成语篇 百折不挠 半途而废 杯弓蛇影 不耻下问 东施效颦 断章取义 分道扬镳 负荆请罪 覆水难收 赴汤蹈火 高山流水 画蛇添足 画龙点晴 黄粱一梦 疾风知劲草 狡免三窟 刻舟求剑 滥竿充数 毛遂白荐 名落孙山 弄巧嵌拙 抛砖引王 塞翁笑马 掩耳盗铃 郑人买履 一呜惊人 白相矛盾 对牛弹琴 民俗篇 端午节与粽子 年的传说 元宵节闹花灯 清明节与踏青 牛郎织女初七会 中秋节的传说 九九重阳节的传说 腊八粥的故事 二日二龙抬头 生肖的由来 傣族的泼水节 彝族的火把节 藏旋的望果节 神话篇 盘古开天地 女娲造人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后羿射日 天狗吃月亮 种子的来源 阿里山的传说。
中国称医学界又为杏林.称医学高明之人为"杏林国手".以下是"杏林"由来的典故 据晋代葛洪所著《神仙传》记载:三国时期东吴有位叫董奉的名医,他医术精湛,长年隐居深山,为人治病却不收报酬,凡患重病被他治愈者只需在其宅边、园内栽下5棵杏树。
光阴荏苒,栽下的杏树也愈来愈多。到了收获季节,只见红杏竞秀、压弯枝头。
董奉便在茂密的杏树林中建一间草屋,对前来买杏的人不收钱币,而以谷子交换。董奉用杏换来的谷子年年堆满仓,他用这些谷子救济贫困百姓和路过该地缺少盘缠的人。
自此,“杏林”一词便成了中医界的代称,“杏林高手”便代指医术高超的医生,“杏林之家”一词也屡见报端。 ■“杏林”的由来 三国时候,吴国地方有个刺史,中毒得病,请了一个叫董奉的民间医生去治疗。
可董奉赶到时,病人已经死去三天了。董奉是一个实在的人,就是人死了,也要诊一诊,瞧两瞧。
当他诊了死人的脉后,脸上突然出现喜容:“这人脉还在跳,还有救!”他忙从药囊中取出三粒丸药塞进死人的嘴里,用温水灌服,并用手在其胸腹部推拿。过一会儿,死者四肢慢慢舒展,脸上显现血色,不几天,渐渐恢复了健康。
董奉治好了一个个疑难病症,却不要人一文钱。他只提出一个要求,凡是被他治好的病人,都要帮他种植杏树,病重的种五株,病轻的种一株。
数年以后,他的园子里共种植了十多万株杏树。杏子出卖时,董奉也不要人家给现钱,只要粮食来换,他换得了许多粮食,用来周济劳苦饥饿的百姓。
董奉这种高尚品德,人人有口皆碑。从此“杏林”二字便成了称赞医生美德时的专用词。
杏林”作为医界的别称,由来已久。但是,为什么单单将“杏林”作为医界别称呢,这里还有一段故隆? 在三国时代,庐山有位名医叫董奉,他医道高明,技术精湛,据传有起死回生之术。
他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从不收取病人的报酬,但是他对找他看病的人有个要求:凡是重病被治好了,要在他的园子里栽5棵杏树;轻病被治好的则栽种1棵。一年年过去了,经他治愈的病人数不甚数,他园子里的杏树也已聚棵成林,每到杏子成熟的季节,远远望去,一片繁枝绿叶中,累累红杏挂满枝头,煞是好看。
后来,董奉又告诉人们,凡是到他的杏林来买杏的人,不要付钱,只要拿一些粮谷放在仓中,就可以去林中取杏。于是,每年董奉用杏换来的粮食堆满了仓库,他又拿这些粮食救济了无数贫民。
董奉去世后,“杏林”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明代名医郭东就模仿董奉,居山下,种杏千余株。苏州的郑钦谕,庭院也设杏圃,病人馈赠的东西,也多去接济贫民。
明代的书画家赵孟(兆页)病危,当时的名医严子成给他治好了,他特意画了一幅《杏林图》送给严子成。后来,人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生时,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句来形容。
近现代的一些医药团体、杂志刊物也常以“杏林”命名。“杏林”,已成为医界的别称。
有关“杏林”的佳话,不仅成为民间和医界的美谈,而且也成为历代医家激励、鞭策自己要努力提高医技,解除病人痛苦的典范。
01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 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 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 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 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 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 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 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 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 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 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 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 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 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 “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 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 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 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 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 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 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 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 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 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 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虚心求教欧阳修是北宋大文豪,他文才出众,官居高位,但却非常注重虚心向别人求教,每写完一篇文章,必先“草就纸上、粉于壁,兴卧观之屡思屡议”。其作品《醉翁亭记》,用字精炼,文辞优美,被人们传诵至今,此文就曾得益于一位砍柴老樵夫的指教。
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好友智仙和尚在琅琊山上为其建造了一座亭子,欧阳修取名“醉翁亭”,并写下《醉翁亭记》一文。文章写成后,欧阳修抄写了很多份,命人贴到外面,希望行人帮助他修改和提意见。
;虚心求教欧阳修是北宋大文豪,看到文章的人都纷纷赞赏欧阳修的文采。这时,有一个砍柴的老樵夫说他这篇文章有点太啰嗦了。
欧阳修于是为老人再次诵读此文,虚心请老人指教失误之处。刚开始读:“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优美……”老樵夫认为啰嗦的地方就在这里,说道:“我砍柴时站在南天门,大丰山、乌龙山、白米山还有花山,一转身就全都映入眼帘,四周都是山!” 欧阳修听后忙说:“言之有理。”
随即修改为:“环滁皆山也”五个字。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醉翁亭记》言简意赅的开头。
美德篇 虞舜耕田 孔融让梨 温公爱兄 仲由负米 孟母三迁 陶渊明归隐 王羲之苦练书法 成语篇 百折不挠 半途而废 杯弓蛇影 不耻下问 东施效颦 断章取义 分道扬镳 负荆请罪 覆水难收 赴汤蹈火 高山流水 画蛇添足 画龙点晴 黄粱一梦 疾风知劲草 狡免三窟 刻舟求剑 滥竿充数 毛遂白荐 名落孙山 弄巧嵌拙 抛砖引王 塞翁笑马 掩耳盗铃 郑人买履 一呜惊人 白相矛盾 对牛弹琴 民俗篇 端午节与粽子 年的传说 元宵节闹花灯 清明节与踏青 牛郎织女初七会 中秋节的传说 九九重阳节的传说 腊八粥的故事 二日二龙抬头 生肖的由来 傣族的泼水节 彝族的火把节 藏旋的望果节 神话篇 盘古开天地 女娲造人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后羿射日 天狗吃月亮 种子的来源 阿里山的传说。
二十四孝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1.孝感动天 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2.戏彩娱亲 周老菜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3. 鹿乳奉亲 周剡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
剡子具以情告,以免。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4.为亲负米 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
5.啮指心痛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
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
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6.单衣顺母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
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镇。
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母闻,悔改。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 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7.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
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 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8.拾葚供亲 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葚,以异器盛之。
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
贼悯其孝,以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与之。 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
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9.为母埋儿 汉郭巨,家贫。
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
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 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10.卖身葬父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
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音jian]三百匹,乃回。
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
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11. 刻木事亲 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qu]劳之因,刻木为像,事之如生。
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
兰问得其情,遂将妻弃之。 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
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 12.涌泉跃鲤 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
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kuai],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
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 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
13.怀桔遗亲 后汉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
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
术大奇之。 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
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 14.扇枕温衾 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
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
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
儿童知子职,知古一黄香。 15.行佣供母 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
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将去,革辄[音zhe]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
转客下邳[音pi],贫穷裸跣[音xian],行佣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毕给。
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 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亲。
16.闻雷泣墓 魏王裒,事亲至孝。母存日,性怕雷,既卒,殡葬于山林。
每遇风雨,闻阿香响震之声,即奔至墓所,拜跪泣告曰:“裒在此,母亲勿俱。” 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
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17.哭竹生笋 晋孟宗,少丧父。
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
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18.卧冰求鲤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
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
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19.扼虎救父 晋杨香,年十四岁,尝随父丰往田获杰粟,父为虎拽去。
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09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