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266-321),东晋初期著名的北伐将领。
成语,闻鸡起舞。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传说,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成语,中流击楫。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译文:祖逖手敲船桨(中流击揖),向众人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
1. 在安徽旌德县蔡家桥镇境内的朱旺景区,现在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传统古村落。村中有一条朱溪河由北向南穿过村落,有十三座由巨大的麻石条搭成的石桥横贯河上,河中有九口形状各异的水井立于河中井口高出河面,井水与河水互不干涉,为皖南古村落中绝无仅有的独特风景。据说“井水不犯河水”的典故就是出自该村。这句话比喻两种事物各管各的,互不相犯,相安无事。
2.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有一段:秋桐气的哭骂道:“理那起瞎X的混咬舌根!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他!”这句话可能出在己有井水不犯河水的成语之后。
烂柯人指樵夫。
晋代有个王质砍柴的时候到了山中,看到有几位童子有的在下棋,王质就到近前去听。童子把一个形状像枣核一样的东西给王质 ,他吞下了那东西以后,竟然不觉得饥饿了。过了一会儿,童子对他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呢?"王质这才起身,他看自己的斧子时,那木头的斧柄已经完全腐烂了。等他回到人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已经去世了。
扩展资料:
其一:典出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说王质去山中打柴,观仙人对弈,在山中逗留了片刻,人世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二:据河南长垣县志记载,古长垣有“四致八景”的奇观。其中一景便为“烂柯台”。
“烂柯人”的故事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人世间的沧桑巨变。相似例子还有晋干宝《搜神记》,还有南朝刘义庆《幽明录》等记载刘晨、阮肇成仙的故事。
参考资料:
烂柯人-百度百科
【出处】:《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於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墨子·卷五》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春秋末期,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内部变得四分五裂,实权逐渐由六家将军把持,他们是智氏、范氏、中行氏、赵氏、韩氏、魏氏。六家各有自己的地盘和武装,为了壮大自己,不断互相攻伐。后来,智氏的智伯瑶先后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又汇合三家的兵马,进攻赵襄子。这时,韩康子和魏桓子商议说:“赵氏现在的命运,就是我们两家将来的命运。赵氏早晨灭亡了,我们在晚上就会跟着灭亡;赵氏在晚上灭亡了,我们明天早上也就会跟着灭亡。只有我们三家联合起来,共同打败智伯瑶,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于是韩、魏两家与赵氏里应外合,内外夹击打败了智伯瑶,三家共同瓜分了智氏的土地,壮大了自己,后来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墨子评论说: “有才德的人,不以水为镜子,而是以人为镜子。因为以水为镜子只能照见自己的面容,而以人为镜子 才能知道怎样做对自己有利,怎样做对自己不利。”
《旧唐书·魏征传》也有一段记载说得是这个成语:魏征是隋末唐初著名的政治家,他尽心竭力辅佐唐太宗十七年,始终以谏诤为己任,有时甚至犯颜直谏、面折廷争,阻止或纠正了唐太宗许多错误行为和主张,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巩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去世之后,唐太宗伤心地说:“以铜作为镜子,可以端正衣冠;以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国家的兴亡;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现在魏征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很好的镜子啊!”
人们常常说“一问三不知”这句俗语,而且都知道它是指问什么都不知道的意思,但是你知道“三不知”的来历吗? “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军队攻打郑国,而当时占据霸主地位的是齐国。齐国不希望有别的国家可以和它相提并论,当然就不希望晋国扩张自己的领土,于是就派遣了陈成子带兵去援救郑国。陈成子下面有个部将叫苟寅。齐军出发前,苟寅就对主帅陈成子说:“一个刚从晋国回来的朋友告诉我说,他们国家的军队将会派出大批的人马来袭击我们,而且扬言要把我军统统消灭。”一般的将领听了这句话肯定会对苟寅非常感谢的,但是陈成子则不然,他对苟寅说:“咱们的军队在临行的时候,国君就对我说:‘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要记住千万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现在你听说晋军要来打我们,我对你说,即使他们来的人再多,我也不会害怕,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是不是想让我把你的话报告给国君啊?” 苟寅便知难而退,感慨而道:“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一定要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有个整体上的把握,然后才向上报告;但是这次我对晋军的人数、行动时间等都不了解就向上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了蹄子上。
“一问三不知”即来源于此。
舜耕历山的典故: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
他在历山耕耘种植,在雷泽(今属山东菏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在寿丘(今河南浚县)制作家用器物,还到负夏(今山东兖州)做过小本生意,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
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
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
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
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扩展资料:舜耕历山:翼城因翔山如翼而得名。
翼城多山,首推历山。司马迁《史记》有载“舜耕历山”。
乘兴前往历山访古寻根,这便是经典行程了。历山主峰名曰“舜王坪”,海拔2358米,为山西省南部最高峰。
坪者,山间平地也。辽阔坪地展现眼前,宛若山巅天然大牧场,一望无际远达人烟罕至的原始森林。
置身舜王坪,处处风景皆与“舜耕历山”有关。一道宽约五尺、深三尺的垄沟,相传这是当年舜王驾驭大象耕作而出的犁沟。
我情不自禁地想象在远古晋南,气候温暖湿润,土地丰厚肥沃,大舜带领子民辛勤劳作,吟唱《卿云歌》:“卿去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华夏先民纯朴敦厚之风,不觉扑面而来。
放眼漫山遍野形似“串串草”的野草,我认为这是古代圣贤的遗存植物,随即请教当地老汉,得知此草名为“细心”,确为药用植物。草名细心,令人莞尔。
于是我愈发细心观景,唯恐有所遗漏,虚了此行。走近那座以石料砌成的屋宇,这正是“舜王庙”,因纪念舜耕历山而建,始建于宋元,初为砖木结构,历经多次复建,现为砖木石结构,供奉舜帝与娥皇女英,以志不忘先祖功德。
舜王庙建筑,坡顶单脊,造型简约,朴实无华,尤其体量不大,很是符合远古生活样貌。舜王庙拙朴地还原了“舜耕历山”的历史现场,令游客们顿生人文始祖的亲和感。
舜王坪的最高点为南天门,其东面和北面是五千四百余亩的亚高山草甸,西望则是被称为七十二混沟的原始森林,我兴冲冲地登临南天门,历山全景尽收眼底。立身南天门瞭望西北方,可见坡下有摞摞层石叠垒,形成小石群的规模,引人瞩目。
快步趋前,得知此为“天书石”,躬身仔细观赏,这“天书石”有石而无字,坦坦荡荡天书也。翼城有民间传说,华夏先祖观天象,识冷暖,辨阴晴,寻规律,摸索二十四节气的规律。
然而,舜王孜孜以求,亲临“天书石”以阅读无字天书,最终心领神会,悟出“七十二物候”,形成适用于黄河流域的“七十二候历”。这为先民提供了更为精确的天文气象规律,以事农耕。
经过当代专家论证,已经确认“七十二候历”起源于翼城历山,翼城历山为中国“历法之源”。下山途中,我再次拜谒“舜床”。
这真是造物的神奇,一面浅褐色石板酷似床形,一方立石极像床头,这既形似又神似的石床,被民间传为远古先贤农忙歇息的“舜床”。举凡民间传说,皆饱含人类思想情感。
舜王爱民,百姓拥戴,这块天然巨石便被演绎为先贤歇息之所,广泛流传。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翼城访古话名山(行天下)。
《赠婢 》 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
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
从此萧郎是路人。
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很动人的故事。
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与崔郊互相爱恋,后来婢女被卖给显贵于頔。崔郊念念不忘 ,思慕无已。一次寒食,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赠婢》。想必那于頔也是性情中人,读到此诗,便让崔郊把婢女领去,于是传为诗坛佳话。
诗中最后两句很是经典,但崔郊何以自谓“萧郎”?若翻看《全唐诗》,便会发现,许多爱情诗中的女主人公所思慕的恋人都叫“萧郎”,唐以后的宋、清也都有这种用法,而唐以前则未见这种用法。那么,“萧郎”一词缘何被当作“情郎”来用?
一种说法缘于汉代刘向《列仙传》讲述的故事:“萧史者,秦穆公(嬴姓)时人也,善吹箫,能致白孔雀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日皆随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后遂用“弄玉”泛指美女或仙女;用“萧史”借指情郎或佳偶,又称“萧郎”。
一种说法是,“萧郎”原指梁武帝萧衍。《梁书·武帝纪上》:迁卫将军王检东阁祭酒,俭一见(萧衍),深相器异,谓卢江何宪曰:“此萧郎三十内当作侍中,出此则贵不可言。”这个萧郎,就是梁武帝萧衍,南朝梁的建立者,风流多才,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后多以“萧郎”指代女子所爱恋的男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4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