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地处湖南省东北边陲。
唐虞时为三苗之地,春秋战国属楚,秦汉至唐分属长沙郡、下隽地、巴陵县。994年[宋淳化五年]建王朝县,996年改名临湘,此后隶属屡改,县名一直沿用至今。
1992年12月改为县级市。现域总面积1720.04平方公里,耕地45.53万亩,人口50万,辖13个镇、7个乡、2 个办事处。
宋代1060年,宋仁宗南巡至临湘,爱鱼梁睛南,马鞍落日,莼湖夜月(今岳阳市云溪区陆城镇),下旨建寺,御题“嘉祜寺”匾,僧人大宛,奉旨主修。1175年,淳熙二年,闾邱适、邱橘、邱道兄弟三人,同榜进进士。
明朝1368-1369年,明洪武初年,临湘设知县、县丞、主簿、典史、教谕各一员,训导二员。建鸭栏巡检司,登记在册为3701户,21478人,田地181116万亩。
1386年,知县马杰、主簿陈学圃、教谕何伯昂,创建临湘县学宫。1391年,龙窑山(今龙源梅池村)茶列为贡品,每年贡芽茶16斤。
1394年,张信进士及第,钦点状元,授修撰职,后升仕读学士。1573-1619年,知县冉嵩,于南门外创建人文书院。
1591年,明万历十九年,知县张明儒,首修《临湘县志》。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八月,张献忠率20万农民军,水陆并进,进驻临湘,杀知县林不息。
清朝徐凤阶创办莼湖书院 1824年(道光四年)临湘有志可考的第一个书院是明万历年间创建的“人文书院”,清初开办“湘湄书院”,年久圯废,嘉庆十四年后停办,直到知县徐凤阶任内,才筹建莼湖书院。徐凤阶道光三年冬,以同知衔署临湘县事,到任不久,就劝谕邑中绅士捐资建院,并率先捐巨额养廉金,次年(1824年)三月二日兴工,夏建成。
因莼湖为陆城胜景,故取名莼湖书院。书院承担课授生童,培育科举后备之责,是县最高学府。
历届县事都十分重视慎选掌教,书院还不时延请邑内外名气较大、学位较高的人士来院讲学,如名进士吴獬多次受邀讲学。以是莼湖书院学风蔚然,精英荟萃,对县人才的培养,学术思想的传播起了一定的历史作用。
刘敖建儒溪塔 1880至1881(光绪六至七年)清提督、台湾道刘敖,曾随左宗堂抗御外侮,自台回临湘后,为培植文风,纪念随征阵亡将士,向知县黄庆来建议建儒溪塔,由刘总揽全局,首解囊于前,官绅及殷实户也随之捐银助资,儒溪湾萧姓捐山,苏家捐塔泥,花户捐工开场烧制青砖,基石则从长沙购运。光绪六年施工,场面极其壮观,窑火照亮汉宵,黑烟冲成乌龙,歌声震地,号子遏云,七年十月建成。
塔高九丈九尺。县人吴獬作《临湘塔记》,撰成碑文,有云:“执干戈卫国,忠义云天,理应血祀千秋”赞叙抗敌英列,以慰在天英魂之灵。
湘鄂电线通过县境 1896年冬(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陈宝箴与张之洞商议,接设湘鄂两省间电线,自长沙沿湘阴、岳州、临湘一带驿路安设至湖北蒲圻县城,计程450余里,由各县先将驿路勘明,修补完好,接着派工匠沿途立杆架线,冬,全线竣工,在长沙设局,此为省内设立电报局之始,也是电线首次在临湘架设和通过。宝成等公司开采桃林铅锌矿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光绪年间,官山、断山等地铅锌矿先后被发现。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方志盛创设宝成公司,在上南冲开采铅矿,矿名始著,后因失利顶与瑞昌公司,不久,瑞昌公司又顶与丰大公司。同时在上南冲同地与丰大公司竞采的有康惠公司,在狮形山、象形山开采的有渔利公司,在杜家冲开采者有台顺公司,在断山开采者有台顺公司。
其时湖南矿务局亦在官山、断山租购民地三十亩筹备开办,但未进行。 改变学校制度,兴办学堂 1902年至1911年(光绪二十八年至宣统三年)1902年四月(光绪二十八年三月),湖南抚院接奉清政府“革新”学校制度的诏谕,决定各州县均设小学堂,于是,临湘于1903年将“莼湖书院”改名为“临湘县官立实业小学堂”,招收学生两班一百人,学制三年,是为县办新兴学堂之始。
三年后,为培养新学堂之师资,1906年改实业学堂为“临湘速成师范班”,学制六个月,办了两期约一百人。1907年废师范班,办“临湘官立高等小学堂”,学制三年,随后桃林、聂市等乡镇办起了“两等”小学堂(即初等小学、高等小学),至1912年所有学堂一律改学校,至此新兴学校已逐步在全县普及。
进行首次户口调查 1907年(光绪二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为了筹备咨议局选举,以及地方自治,开办保甲事宜,举行了户口调查,是年全县有户56425户;人口312340人。
→湖北江陵龙州 (晚唐时期)→湖南临湘碧潭(北宋初期),元末明初,碧潭张氏遍布湖南临湘、华容以及湖北监利、洪湖、潜江、沔阳等地。
据谱载:寿张有张公艺(即张百忍);曲江有张君政、张九龄;龙州有张良翰、张汉杰(谱载为历史上那后梁国舅爷);临湘碧潭祠始祖张实万公有三子(张尚祖累官至平章国军事、张尚宗、张尚阳乃宋朝升平公主驸马),至第七代“福”字辈后,有典故“48福字下江南之典故”,故今其子孙分布大江南北。 补充: 临湘始祖实万公长子张尚祖、三子张尚阳在岳阳府志均有记载;谱载张汉杰、张汉鼎为张秉昂之子,张汉伦、张汉融为张秉常之子,与正史上为张归霸之子有出入,待考证。
陶公庙渊源释疑 作者:柳克文 陶公庙座落湖南省长沙县槊梨镇临湘山,庙中主祀晋代大司马长沙郡公八州都督桓公陶侃的后嗣陶淡和陶垣叔侄。
据《晋书·隐逸传》载:“陶淡,夏子,字处静,幼孤,好导养之术,谓仙道可祈。年十五六,便服食绝谷不婚娶,家累千金,僮客百数,淡终日端拱,曾不营问,颇好读易,善卜筮,结庐临湘山中,养白鹿以自偶。
州举秀才,淡避居埤山(在今湘阴县境),与侄烜专心修养,若将终身焉。”其说并见于《湖南省通志》和《长沙府志》,也收入《中国人名大辞典》(1980年上海书店版),但俱未具生卒年月。
民间自古传说:陶淡生于晋武帝太康九年戌申(288)八月十七日。陶烜则诸书未载,传说字太仁,生于晋愍帝建兴四年癸酉(313)正月十三日,精医术,习天文。
又传,南 北朝梁天监三年甲申(504)陶公叔侄同时尸解,遗蜕如生。 据此,陶淡存世216岁,陶烜存世191岁,这即使在早婚的古代,也似乎是不太可能的。
陶侃是陶淡的祖父,据《辞海》,陶侃生于公元259年,殁于公元334年(魏甘露四年至晋成帝咸和九年),享年76岁,据此推算,陶侃29岁时就做了祖父(姑不论陶淡是否长孙),未满花甲(54岁)就做了曾祖父,这似乎难以理解。总之时代久远,手头又无陶氏族谱,因此还待继续考证。
陶公叔侄,以簪缨世胄,翩翩浊世佳公子,为什么能舍却功名富贵,辞荣耽寂,隐逸山林呢?前人认为“迹其用心,无非国运之弱,欲尽忠而君已非;伤家道之衰,欲尽孝而亲已殁。忠孝之心莫能达,悲愤之念所由生。
古往今来,弃家修道,皆士大夫不得已之所为。”(黄德溥引临湘山记》)又李光宝《陶公真人庙碑记》云“当晋室兆乱,铜驼荆棘,朝士相率挂冠,至草泽俊民,沿东京激诡之气,遁为清谈,清谈既悔,而幽岩孤特辈,遂蹈长生退着,是皆大不得于君臣朋友间……。”
这些根据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分析,绝非妄自揣测。 陶公庙属道?抑或属佛?至今犹存异议。
然考其究竟,应属道教无疑。陶公庙山门门额历为“临湘山”,称“山”也是道家独有的称谓。
陶公庙则为民间俗称,1947年出版的庙志,也叫《临湘山志》而不作陶公庙志,也即本此,考该庙始建于南北朝梁天监六年,当初仅茅庵一椽,此距佛教人长沙,早300余年,民间祭祀,纯为纪念性质。再考现存之后殿大梁,重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癸卯(1783),梁的中心,绘一太极图,太极图为中国道教之特有标志,又清咸丰二年(1852)清廷初封陶淡为孚佑真人,陶烜为福佑真人。
同治十一年(1872)又分别加封“昭显”和“灵应”,真人之称,据《辞海》解释,系道家称“修真得道”或“成仙”的人,可见陶公是修道而非学佛,又山门左右门额,分别为“紫府”、“丹邱”也都是道家指仙人所居,据此种种,陶公庙(正名应作临湘山)无疑应属道教宫观。 陶公叔侄,都是“尸解后,肉躯不朽,遗蜕如生”而“肉身成圣”。
此事解放初期经长沙县文化馆取样鉴定,1958年被毁后骨殖抛残,认定确为“肉身”无疑。对陶公肉身的存废,历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据曹孟其《述临湘山》一文介绍:“(辛亥)革命之初,诸新贵颇倡破除迷信之说,以告文经纬、吴作霖,至欲毁二真人,持议未决,且以召余,时方汹汹,以为必如是乃可,余谓日本游就馆(按即博物馆)得埃及木乃伊,费至数十万 金,今二陶为晋代高士,名列史册,历年一千八百,曹豁衣钵, 宁是比拟,公等乃欲毁之,何其迕也。于是相对默然,事遂中止……。”
谈到肉身,即死而不朽者,在浏阳河流域似乎是一种费解的特殊现象,不仅陶公是肉身成圣,还有多处如此,如石灰咀的李 公真人、星沙杉仙庙的陈公真人,跳马涧的阚公真人、黄花市的 王公真人……等等,这种现象,在别处几乎没有,这需专家们从自然环境与历史根源上去查找原因。 榔梨镇与陶公庙的关系,历来推断是“因庙成集,因集成 市”。
也就是一种市场经济依托的关系。一年两次春秋庙会,历来官府提倡,商户重视,拿现在的话说,就是“庙会搭台,经贸唱戏”。
历史上清、民两代的地方官吏,包括巡抚、督军、省长、知府、知县每逢水旱虫灾,迎请陶公进省求晴、求雨、驱蝗,有史可查的自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就有十一次,每次迎送,都是摩肩接踵,道为之塞,因而名气也就无远勿盖,香火绵延,这对促进当地经济繁荣,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经济概况综合 2008年,临湘市生产总值70.8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6.80亿元,比上年增长6.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6.21亿元,比上年增长24.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7.80亿元,增长10.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4137元,比上年增长20.4 %。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7:51.1:25.2。2008年,临湘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739元,同比增幅达到19.2%。
农民人均纯收入5660元,同比增长14.5 %,高出岳阳市平均水平850元,在岳阳六县市中排第二名。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3亿元,同比增长 41.1%,共投资4.2亿元修建了两条公路。
其中:投资1.7亿元修建临鸭防汛公路,投资2.5亿元修建铁桃公路。兆邦陶瓷投资4个亿的项目落户我市。
2008年,我市为民办实事工作被评为岳阳市先进单位,在岳阳市排名第一;新农村建设在岳阳市年度考核评比中排名前列;科技、教育、维稳等工作分别进入省、岳阳市先进行列。特别是,全市干部群众人心思治、人心思进,求发展、求稳定的愿望和热情空前高涨,为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做强做大湘北门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农业 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6.47亿元,同比增长6.8 %。
全市播种粮食76.14万亩,比上年增加0.95万亩,总产31.51万吨,比上年增加0.26万吨;养殖水面 14.98万亩,比上年增加2.25万亩;牲猪、蔬菜、苎麻、西瓜等较上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61400亩,比上年增加1.26 %;棉花种植面积12750亩,增加2850亩;油料种植面积163500亩,增加19800亩;蔬菜种植面积 107250亩,增加6750亩。
全年粮食产量315075吨,比上年增长0.83%;棉花产量1115吨,增长11.9 %;油料产量 13271吨,增长5.4 %;全年出栏牲猪65万头,增长7.9 %,肉类总量达4.81万吨,增长7.8 %;水产品产量2.9万吨,增长10%。 工业和建筑业 2008年,临湘市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工业主体地位突出,工业经济较快发展。
临湘市全部工业增加值33.9亿元,比上年增长26 %。临湘市工业总产值完成118亿元。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00.6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17.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1.2 %和20%。 产销衔接较好。
经济效益全面提升。临湘市规模工业产品销售率99.6 %。
实现利润总额21023万元。 建筑业稳定发展。
临湘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36亿元,比上年增长2%。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5423.5万元,上缴税金1182.2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3亿元。其中,城镇投资完成29.7亿元,农村投资完成4.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3 %和54.4 %。
批发、零售、贸易及饮食业 消费市场日趋活跃,一批连锁店、超市、集贸市场竞相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亿元,比上年增长21.5 %。
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20.2亿元,增长21.2 %;住宿、餐饮业零售总额1.7亿元,增长25%;其他行业0.1万元,增长16.5%。 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 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稳定增长。
全年共完成增加值32441万元,比上年增长30.5 %。临湘市拥有客车445辆,货车1630辆。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迅速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8116万元,增长49.9 %。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800万元。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62407户、小灵通用户7041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13万户,270个行政村全部通电话。
财政、金融 财政稳定增长,金融业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略有下降。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6472万元,比上年增长22.1%。
其中地方固定收入完成18987万元,增长19.9 %,财政支出完成 75432万元,比上年增长36.8 %。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 10065万元,比上年增长44.5%。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123171万元,比年初下降7.91%;各项存款余额374193万元,比年初下降9.62%。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 临湘市科技队伍进一步扩大,科技经费投入增加,科学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全年申报、实施科技项目18个,创产值6亿元,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6个,民营科技企业8家,专利申请43项。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队伍进一步优化,教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年末,临湘市共有中小学校182所,城市职业中专3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临湘市共有专任教师4466人,在校学生65329人。
文化事业进一步推进。 临湘市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达12万册。
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9%,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9%。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
20个乡镇、办事处均恢复改善乡镇卫生院。年末医院共拥有病床1004张,卫生工作人员达2784人,其中,主治医生306人。
卫生防疫人员达95人。婴儿死亡率在1‰以下。
人口和社会保障 年末临湘市总人口50.21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6.47万人,女性人口23.74万人,性别比为111:100。
年出生人口 5793人,出生率11.8‰;年死亡率为6.2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4‰。
各项社保基金征缴率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新增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人员7.8万人;城镇低保年末保障人数达10896。
岳阳的习俗其实都差不多,而且就最近几年,演变得非常恶劣了,很多家里都是很不讲理的,希望你没有碰到这样的人,临湘结婚的礼金4万起,但是一般女方家长会要求先订婚,订婚的话礼金至少也得2万,还有女孩家里的亲戚要给红包,也是几千块钱。但是女方家里在结婚的时候会买些东西作为聘礼,至于聘礼是什么要看女方家里的条件和大方程度。还有男方父母需要打金银首饰给儿媳妇。当然,这是一般的习俗,具体的变动很大的,总之一条原则,要事先跟女方家里沟通好万事OK,没有沟通好会很麻烦。你只需知道,岳阳人父母们很喜欢攀比,那个谁谁谁结婚给了多少礼金啊,你只给多少啊,不行不行这样的。所有讨好你岳父母的喜欢,万事好办,你要惹到他们或者跟他们关系不是那么熟,小心了,以后日子都不好过,最后提醒你,不管什么场合要给足女方家里人的面子,自己委屈点不要紧。
满意请采纳。
→湖北江陵龙州 (晚唐时期)→湖南临湘碧潭(北宋初期),元末明初,碧潭张氏遍布湖南临湘、华容以及湖北监利、洪湖、潜江、沔阳等地。
据谱载:寿张有张公艺(即张百忍);曲江有张君政、张九龄;龙州有张良翰、张汉杰(谱载为历史上那后梁国舅爷);临湘碧潭祠始祖张实万公有三子(张尚祖累官至平章国军事、张尚宗、张尚阳乃宋朝升平公主驸马),至第七代“福”字辈后,有典故“48福字下江南之典故”,故今其子孙分布大江南北。 补充: 临湘始祖实万公长子张尚祖、三子张尚阳在岳阳府志均有记载;谱载张汉杰、张汉鼎为张秉昂之子,张汉伦、张汉融为张秉常之子,与正史上为张归霸之子有出入,待考证。
赵人蔺相如
《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到今天,中华历史汉之前,最翔实、最可靠的文字记载,仍然只有《史记》一家。而司马迁,伟大的历史学家,曾记载了英雄蔺相如的事迹。
《史记》说:“蔺相如,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缪贤,太监,蔺相如是他的门客,出身微贱,如何能名垂青史呢?三件事: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也叫负荆请罪吧)。
赵惠文王时,得天下美玉,叫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说要用15座城池换璧。赵王一时手足无措:说把璧给秦,怕秦城不可得;说不给吧,秦强赵弱,怕秦以兵来打。缪贤推荐,蔺相如奉璧入秦。
秦王本来就是恃强凌弱,想霸占宝物,没说用城交换的事,蔺相如一怒之下,持璧睨柱,说:“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秦王大惊失色,退步求和,假装要划城给赵。蔺公早就识破其诡计,要秦王斋戒五日再说,随后悄悄派人从小路归璧于赵。等秦王再召见时,蔺相如坦言,璧已归赵,因怕秦不守信,必须先割地再给璧,不行的话,你把我煮了吧!秦王一想,杀了相如也不能得璧,算了吧,放相如一马。这就是“完璧归赵”。他不辱使命,赵王大喜,封为上大夫。
后来,秦攻打赵国,杀了两万多人,秦王根本没把赵放眼里,准备叫赵王渑池相会,羞辱一番。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好个蔺相如,挺身而出,端着个盆子(缶瓦非得让秦王敲,秦王大怒,不干。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这就要玩命呐!吓得秦王只好听命,于是赵国的史官写下了:“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瓦。”这就叫“渑池会”,相如功大,封为上卿。
《史记》中的人物分为三个级别:本纪、世家、列传。秦王最高,在本纪之中也属前列,帝王中的帝王;而蔺相如地位很低,和廉颇一起在列传第二十一,也就是百姓中的豪杰。以百姓之位,敢叱咤帝王,弄得秦王狼狈不堪,可见相如之忠、之胆。
两次交锋,奠定了蔺相如在赵国的地位,官职提拔,比攻城野战,声名显赫的廉颇还高。廉颇不服,百般相辱,而蔺相如却一退再退,百般忍让。手下人看不过说相如没骨气,再这么下去,没人愿意打下手了,蔺公一笑,说: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谁厉害?当然是秦王了,那么“以秦王之威”,我蔺相如敢“廷叱之,辱其群臣”,为什么我就怕个廉颇呢?告诉你们吧: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在,如果我俩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我之所以忍让,是因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负荆请罪,二人遂成刎颈之交。这就是“将相和”,蔺公深明大义,顾全大局,感动了廉颇,名传天下。
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描写的人物不少,除廉、蔺二人,还有赵奢、李牧等名将,但我们注意到,在文章末尾加入评论的“太史公曰”中,凡67字,字字千金,全部是表彰蔺相如的,全文如下:“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临湘风光旖旎,旅游产业前景广阔。
初步开发了一洞二水三山,即“6501”洞,龙潭湖、白云人工湖,五尖山、龙窖山和大云山,形成了山奇、水秀、洞幽的绝妙景观。天下第一人工洞“6501”洞中有洞,洞洞相连,奇险幽深,巧夺天工;龙潭湖波澜不惊,轻舟悠然;三段锦瀑布飞流直下,蔚为壮观;银沙滩浩瀚如海,妙不可言;龙窖山山高壑深,古木参天;古老神奇的千家峒,蜚声中外,是全世界300万瑶胞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
繁华的十里长街、宽阔的临湘大道车流如织,人流如水;迷人的长安河碧波荡漾,杨柳依依;古雅的长安阁雕梁画栋,熠熠生辉;秀丽的星河广场绿草如茵,繁花似锦。临湘大市场、金桥建材大市场、长河大市场集散万种商品,生意兴隆。
湘北第一镇——羊楼司镇,享“中国竹器之乡”之美誉,被列为联合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桃林镇、源潭镇、聂市镇、黄盖镇有如众星捧月,将临湘装扮得光彩夺目、绚丽多姿。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