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历史悠久,古为新安郡治,严州首邑。早在5万年前新安江两岸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东汉建安十三年(208), 东吴孙权遣威武中郎将贺齐击山越,平黟、歙,分歙县叶乡置始新县,分歙县武强乡置新定县,此为淳、遂两县建县之始。西晋太康元年(280)改新定县为遂安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始新县为新安县,并遂安、寿昌县入新安县。仁寿三年(公元603年),遂安县从新安县分出复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新安县为雉山县。唐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复改雉山县 为新安县,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改新安县为还淳县,永贞元年(公元805年),避宪宗李纯名讳,改还淳为青溪县。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青溪县为淳化县。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改淳化县为淳安县。淳安建县的同时,于其地置新都郡治所,后为新安郡、睦州治所,在六朝和隋唐时期就已孕育出灿烂的新安文化。1958年淳安、遂安两县合并为淳安县。三国吴置新都郡,以始新县治为郡治。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易新都郡为新安郡,县治仍为郡治。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置郡置州,属婺州。仁寿三年(公元603年)置睦州,县为州治并属之。唐武周神功元年(公元697年),睦州治所始迁建德县治。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睦州为严州,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改为建德府,隶属未变。元时,淳安、千岛湖
遂安属建德路;明、清属严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属浙江省;3年(1914年)属金华道;24年(1935年)属第五行政督察区;后又多次变更,至1949年,淳安、遂安两县改隶第四行政督察区。
跳竹马
跳竹马起源于明代,传说朱元璋被张士诚打败后,躲在淳安梓桐的打铁山石洞里,恰逢一匹竹扎架子外糊彩纸的竹马,他用鞭一抽,竟然昂首长啸,痴风快步奔跑起来。凭借这匹神马,他所向无敌,打败了元军,夺取了帝位。后来,淳安老百姓就制作竹马祭奠祖宗。起初的竹马只作祭具,腹中点蜡烛,用来观赏。跳竹马又分文跳和武跳,武跳竹马流传在遂安山区,传说中讲述的是三国时期有关刘备的故事,展现的是古时战场的情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春节期间还能看到完整的民间版本,近年来几近失传。近年对跳竹马作了改进与创新,多次参加杭州西博会表演。在全国六城市民向文艺表演中,获得了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龙灯
舞龙灯是过年最后一个高潮。据说淳安县有板龙有布龙,而遂安县全是板龙。龙珠龙头龙尾是村里的祠堂里出钱,叫村里的能工巧匠制作的。龙身一节一节,是各家各户自己做的。龙珠是比箩还大的个个圆球。里面可点蜡烛。龙头两米多高,三米多长,一米多宽。舞的时候往往十余人抬龙头。龙身的木版约一米五左右长,板上是六盏灯,灯的形状却是多种多样的,有瓶状的,有鱼状的,不胜枚举,灯与灯之间还有可以缚上彩旗的木棍。舞龙灯的时间,除遂安县城的狮城镇白天晚上都舞之外,村里都是晚上舞。舞龙灯的场面不止一处,这里舞舞,那里舞舞,直到半夜。舞龙灯村里的客人,可以说是一年中最多的一天。特别是龙灯舞好之后吃半夜饭的客人,简直像做什么好事的日子。龙灯舞好后,元宵过去,过年算完完全全过去了。
“瑶山秋千”源起于南宋。据清《淳安县志》记,东汉间该地有一聪颖博学的人名方储,他精占卜,官迁太常,因含冤而自尽,被追赠尚书令。民间传说他善医药,故当地尊他为“方仙翁”。淳安的方姓者多为其后裔,因此纷纷为他建庙塑像,现在瑶山一带每年农历的正月初六和三月初三都要举行“方仙翁庙会”,期间要进行秋千、露台表演,以烘托庙会气氛。现在“瑶山秋千”已列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里商仁灯
据说与明朝三元宰相商辂有关。里商乡是明朝宰相商辂的故乡。商辂(公元1414至1486年)字弘载、号素庵。曾历英宗、代宗、宪宗三朝,官至太子少保、兵部、户部、吏部尚书、文渊阁、谨身殿大学士,晚年辞归故里,死后谥“文毅”。商辂一生功绩卓著,人称“一代贤相”,颇得皇上赏识,在他七十寿辰时,宪宗特赐礼灯百只贺之。“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后人敬崇商辂仁德,特造商辂祠一座,并由皇上赐给的宫灯汇集龙灯一条,年年春节、元宵舞之,以表对故人的祭祀,并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久而久之,这一活动就成为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代代相传。
相传在公元前206年,刘邦为王,就国南郑南。韩信便到南郑投靠刘邦,虽经萧何多次的引荐,但是刘邦并不韩信加以重用,韩信伤心就此逃走。萧何听到韩信私自逃走的消息,在来不及禀报刘邦的情况下,亲自将韩信在青桥驿附近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反复陈述重用韩信的利害,因此说服刘邦,曰:“择良日,设坛场,具礼。”拜韩信为大将。
韩信,少事项羽未被重用,逃归刘邦,又未重用,再逃至现留坝县内的樊河边,夜间水涨不能渡,被萧何追回。萧何说服了刘邦,择良日,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
历史记载
韩信,淮阴人。秦末,农民起义军与六国旧贵族起兵反秦,韩信投奔项梁部下,项梁败后属项羽.公元前206年,刘邦为汉王,都南郑,韩信“亡楚归汉”投奔刘邦。同年,刘邦采纳萧何建议,拜韩信为大将。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这儿说的“坛场”,即后人所称的“拜将坛”。《汉中府志》载:“拜将台,在南城下,相传汉高祖拜韩信为大将,筑此以受命。今址尚存。”
拜将之后,韩信率兵伐魏、举赵、降燕、定齐、灭楚,为刘汉王朝建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楚王,与萧何、张良称汉兴三杰。汉王六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降韩信为淮阴侯。汉王十一年,韩信被吕后计缚斩杀。
一代英杰早已长逝,但这座拜将坛却长存人间。1938年,冯玉祥曾在拜将坛立碑,上刻:“盖世勋名三杰并,登坛威望一军惊,”(碑石今已佚失)。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拜将坛的保护工作,拨出专款进行了维修。坛的四周菜畦碧绿,榆柳成荫,风景绮丽。拜将坛正以新的风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
苏东坡是我国宋朝的一位美食家。相传,有一次,他让厨师做道鱼肴开开鲜。厨师送来后,只见热腾腾、香喷喷,鱼身上刀痕如柳。东坡食欲大开,正欲举筷子品尝忽见窗外闪过一人影,原来是好友佛印和尚来了。东坡心想:“好个赶饭的和尚,我偏不让你吃,看怎么办?”于是顺手将这盘鱼搁到书架上去了。佛印和尚其实早已看见,心想:“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来。”东坡笑嘻嘻地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见教?”佛印答道:“小弟今日特来请教一个字?”“何字?”“姓苏的‘苏’怎么写?”苏东坡知道佛印学问好,这里面一定有名堂,便装着认真地回答:“‘苏’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边左是‘鱼’,右是‘禾’字。”佛印又问:“草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呢?”“那还念‘苏’啊。”“那么鱼搁在草头上边呢?”苏东坡急忙说:“那可不行。”佛印哈哈大笑说:“那就把鱼拿下来吧。”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佛印说来说去还要吃他的那盘五柳鱼。后来有一次,佛印听说苏东坡要来,就照样蒸了一盘五柳鱼,心想上次你开我玩笑,今日我也难难你。于是就顺手将鱼放在旁的馨里。
不料苏东坡早已看见,只是装着不知道。说道:“有件事请教: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写好了上联,下联一时想不出好句子。”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么?”苏东坡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不知道苏东坡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下联乃‘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听完,佯装惊叹道:“高才,高才!”原一你专罄(庆)里有鱼(余)呀!快拿出来一同分享吧。佛印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上了苏东坡的“当”。但他还想“戏弄”一下苏东坡一看,一条清蒸的西湖鲜鱼,身上划了5刀。便笑咪咪地说:“五柳鱼呗。”佛印笑笑回答说:“这条‘五柳鱼’算给你‘钓’到了,不如叫‘东坡鱼’算了。”
从此以后,人们把“五柳鱼”又叫“东坡鱼”,而且这道西湖名菜名气也越来越大,一直流传到今天。
陆绩六岁,作客归来。母性所爱,怀橘三枚。
汉陆绩,字公纪,吴郡人。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六岁时,于九江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其三枚,及归拜辞,橘堕地。术笑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情到真处,小节亦关至行,况六岁之儿,一橘不忘母乎,真千古美谈也。今人席间怀果,欲娱其儿。夫一样怀归,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怀物与儿,识者贱之,怀物奉亲,人皆敬之。奇哉陆郎,可以为法矣。
【白话解释】
汉朝末年间时候,有个姓陆名绩的,表字公纪,是吴郡地方的人。他的父亲名叫陆康,曾经做过庐江地方的知府,和袁术很要好。
陆绩年纪还只有六岁的时候,便会到九江地方去拜见袁术。袁术就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陆绩暗地里把三个橘子装在袖子里,等到告别的时候,就向着袁术拜谢了一回。不料这三个橘子,扑陆的从袖子里跌到地上。
袁术笑着说,陆郎呀,你来做了小客人,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不防他人笑你来偷橘子么。陆绩便双膝跪在地上,回答道,我母亲的性子,很喜欢吃这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想起带几只回去,给母亲吃。袁术听了这一番话,觉得大大的希奇。些东西。
这道菜的诞生在上百年前,地点在黄山西南麓的黄山区郭村乡的小村落扁担铺。话说有一年,徽州府调来了个姓苗的酷吏当知府。此人嗜鱼成性,食不离鱼,且爱吃活蹦乱跳的鲜鱼,尤其是鳜鱼,这可就难坏了他手下的衙役们。因为徽州境内重峦叠嶂,水流湍急,难产大鱼,徽州人吃鳜鱼都要从贵池、铜陵等沿江地区靠肩挑运进,往返一趟要六七天时间。由于当时没有保鲜设备,鱼一腐烂就只好丢弃,使得一些商人因此折本而破产。商人只有在气候转凉时,才到江边去购鳜鱼,用木桶盛装,雇挑夫沿池州至徽州的府际干道挑往徽州山区贩卖。
扁担铺地处池州至徽州府际干道的中段。一出扁担铺就到了徽州地界,翻过上七里下八里的羊栈岭古道,就是古黟的宏村。这一年,经常给苗知府运送鳜鱼的衙役王小二看天气转凉了,就雇了八个杨家庄的杨姓挑夫到江边去收购活鳜鱼,然后赶紧往回赶,一则是交差,满足苗知府的食鱼欲,二则自己也想赚一笔钱好好过个年。可是天公不作美,上路后天气热了起来,鳜鱼在桶中开始窒息。王小二只好催挑夫日夜兼程往前赶,到了扁担铺住店后,王小二打开桶盖看看,不少鱼已经窒息而死了,散发出一股臭味。王小二着了急,受堂杖只是皮肉之苦,可要返回贵池重买,钱由哪个出?自己要血本无归了。所幸这王小二脑瓜子灵活,情急生智,忙叫挑夫把鱼刮鳞剔腮,剖肚剔肠,然后在鱼身上抹上一层食盐杀杀臭味,这样不至于亏本。为试鳜鱼“腌鲜”的味道如何,王小二提出几条大鳜鱼叫扁担铺一饭店厨师煎烧。厨师放了佐料红烧后,大家试着尝了尝。真是不吃不知道,吃了吓一跳。大家认为虽与鲜鳜鱼味道相差很大,却别有一番风味。王小二笑了,主意已定,叫众挑夫饭后继续赶路,将“臭”鳜鱼尽快挑到徽州府,众人均不解其意。
王小二的兄长王老大是府前街一家名餐馆的厨师。王小二一到徽州府,没有忙着去衙门复命,而是将八个挑夫挑的16桶臭鳜鱼全部交给了王老大。王老大雇请来城里的诸多厨师,洗净臭鳜鱼,然后配姜、蒜、椒、酱、酒、笋等佐料精烧细制,又写了一条“徽菜珍品风味鳜鱼应市,本店免费品尝”的横幅拉出来,立即吸引了许多顾客,不少达官贵人、市井人家应约而来,品尝“风味鳜鱼”。大家吃过鱼后,都连连道好,问王家兄弟是用什么神奇的佐料烧制的,王家兄弟笑而不答。
再说苗知府没有如期吃上王小二去贵池购买的鲜鳜鱼,早已对鱼馋涎欲滴,正在这时,王小二从府前街端了一锅“风味鳜鱼”送到苗知府的餐桌上,苗知府顾不了多问,张口一尝,道:“风味鳜鱼,名不虚传!”原来这“风味鳜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既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肉质又醇厚入味,同时骨刺与鱼肉分离,肉成块状。苗知府吃了还想吃,不再向王小二追问要吃鲜鳜鱼的事了。臭鳜鱼由此声名远扬,一跃而登上徽菜谱。
自此以后,王家兄弟便在徽州府的市中心开了一家“风味鳜鱼馆”,做贩卖烹饪一条龙生意,用“风味鳜鱼”品牌招揽顾客,生意红红火火。而那八位杨姓挑夫,也因为熟悉和掌握了臭鳜鱼的腌制方法,在扁担铺这个地方开设了一家杨记鳜鱼馆,从此一开就是百年历史。
正气歌-------[故事][典故][简介]
元军攻下厓山以后,张弘范召集将领,举行庆功宴会,把文天祥请来。宴会席上,张弘范对文天祥说:“现在宋朝灭亡,丞相已经尽到最后一片忠心。只要您回心转意,归顺我们大元皇上,还能保持您丞相的地位。”
文天祥含着眼泪说:“国破家亡,我身为宋朝大臣,没能够挽回局势,死了还有罪孽,怎么还能贪图活命呢。”
张弘范一再劝降,没有结果,只好派人把文天祥押送到大都。
过了半年,文天祥被押到大都,元王朝下令把他送到上等的宾馆里,用美酒好菜招待他。过了几天,元朝丞相博罗派投降官员留梦炎去劝降。文天祥对这个叛徒早已深恶痛绝,现在见他居然老着脸皮来劝降,更是火冒三丈。没等留梦炎开口,就一顿痛骂,把留梦炎骂得抬不起头,灰溜溜地走了。
元朝对文天祥劝降不成,就把他移送到兵马司衙门,戴上脚镣手铐,过着囚徒的生活。过了一个月,博罗把文天祥提到元朝的枢密院,亲自审问。
文天祥被兵士押着,来到枢密院大堂,只见博罗满脸凶相,坐在上面。文天祥正眼也不看,昂起头,挺直腰杆走上前去。左右兵士吆喝他跪下,被文天祥拒绝了。
博罗恼羞成怒,喝令左右动手。兵士们把文天祥拉的拉,推的推,将文天祥按倒在地上。
博罗说:“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文天祥坦然说:“从古以来,国家有兴有亡,做大臣的被灭被杀的,哪一个朝代没有?我是宋朝的臣子,现在既然已经失败,只求早死。”
博罗怕审问出现僵局,想缓和一下空气,就说:“自从盘古到现在,有几个帝王,你倒说来听听。”
文天祥哼了一声,说:“一部十七史(指《史记》等十七部历史书),从哪里说起?我今天不是到这里来应考,哪有心思跟你们闲扯。”
博罗被文天祥抢白几句,讨个没趣,就无理取闹地责问文天祥为什么丢了临安逃走,为什么要另立二王(指赵昰、赵昺)。文天祥一条条据理驳斥,最后,他慷慨激昂地说:“我文天祥今天落在你的手里,早就准备一死,何必再噜苏)?
博罗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喝令把文天祥押回兵马司。他想杀掉文天祥。但是元世祖恐怕杀了文天祥,民心不服,不同意把他杀害。
文天祥被关的那间土牢,又矮又窄,阴暗潮湿。遇到雨天,屋面漏水,满地是水;一到夏天,地面上发出一阵阵蒸气,更加闷热。牢房的隔壁,有狱卒的炉灶,有陈年的谷仓,发出阵阵烟火气、霉气,再加上厕所里大粪的气味,死老鼠的臭味,使人极其难受。
文天祥被关在这间牢房里,恶劣的环境只能折磨他的身体,却并不能摧毁他的意志。他相信,只要有爱国爱民族的浩然正气,就能够战胜一切恶劣的环境。
他在牢房中,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正气歌》。他在那首诗里,举了历史上一些坚持正义、不怕牺牲的忠臣义士的例子,认为这都是正气的表现。他在诗中写道: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然塞苍冥。
……
时穷节乃见(同“现”字),一一垂丹青。
(意思是:天地之间有一种正气,分别表现为各种物体。如地下的大河高山,天空的明星辰。在人的身上就表现为浩然之气,充塞在宇宙之间。……到了危急的关头,才表现出他的气节,他们的事迹一件件留在史册上。)
宋挥玉斧 该典故讲述的是宋朝与大理国之间厘定边界的事情。
出自南宋笔记记载,未见于正史。 元跨革囊 1206年(丙寅年),铁木真统一了大漠南北,建立了军事奴隶制的蒙古汗国。
蒙古贵族采取先征服西南诸番,而后形成南北夹攻南宋的战略。为此,他们先征服大理。
1253年,蒙古汗蒙哥派其弟忽必烈率领10万大军,分兵三路,直指云南。中路由忽必列亲自率领,南下过大渡河,西向金沙江,入丽江东部,再南攻大理。
是年9月,忽必烈率军到达金沙江西岸,命令将士杀死牛羊,塞其肛门,“令革囊以济”,用做渡江之用(地点在现在的长江第一湾),渡江后入丽江,大败大理守军。 望采纳,谢谢。
鲁殇王,南派三叔小说《盗墓笔记》里的人物,原来是鲁国的一个诸侯,他有一只鬼玺,能够向地府借阴兵,所以战无不克,被鲁国公封为鲁殇王。
有一天,他突然求见鲁国公,说,自己多年向地府借兵,地君有小鬼造反,必须回地府还地君的人情债(当然原句不是这样写的),希望鲁国公能够准他回地府复命。鲁国公当时就准奏了,那鲁殇王磕了个头就坐化了。
鲁国公以为他还会回来,就在这里给他设了这样一个地宫,把他的尸体保存起来,希望他回来的时候能够继续为他效命 。(选自《盗墓笔记》) 心里越想越觉得非常不妙,这样下去,迟早是个死啊,那胖子检查了一下四周,然后把潘子放到角落里,自己也坐了下来,揉着屁股说:“对了,我得问你件事,你们是不是也来找鬼玺的?” 我一听莫名奇妙,“难道,真的有这个东西?” 胖子仔细听了听,似乎并没有东西追过来,轻声对我说,“怎么?你们什么都不知道,竟然敢下到这个墓里?你知道不知道,这个鲁殇王,他是干什么的?” 我一听,似乎能从他嘴巴里掏出点什么来,便问:“他不就是个小诸侯王吗,只是听说能借阴兵打仗。”
“屁,”胖子很轻藐地看了我一眼,“我和你说,这个所谓的鲁殇王和那所谓的借阴兵打仗,其实都是一个弥天大谎,这个古墓里暗藏的玄机,如果我不告诉你,你猜破了头也猜不到。” 胖子果然就范了,拿电筒照了一下我的脸,说:“你小子还不信?我胖爷来之前可是实实在在做了一个多月的准备工作,你们知道这鲁殇王是干什么的吗?知道借阴兵是怎么回事吗?知道鬼玺有什么用吗?”看我不说话,他得意地一笑,“我告诉你,这鲁殇王,说的好听是个将军,其实说白了和我们一样,就是个倒斗的。”
我忽然想起,三叔也说过类似的话,但我不是非常能理解,他们到底是怎么看出来的,胖子继续说下去:“可是人家比我们厉害,倒斗倒得都封王了。帛书上有记载,那鲁殇王的部队,大多数都是白天休息,夜里行军,而且经常一下子整支部队就消失了,然后又突然在另一个地方出现,而且他们去过的地方。
经常是‘坟多破败,问之,则曰阴兵尽出也’,你说我们这些唯物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工作者,怎么可能会相信世界上有阴兵这种东西啊!他们必然是到处挖坟盗墓,如果被人发现坟土被动过,就说是鲁殇王借了这些墓主的魂魄,于是借阴兵一说便四传开来,那个时候的人非常迷信这些,后来就传得神乎其神了。” 我不是非常相信,说:“你们就凭这些信息就做这个结论,未免太武断了吧。”
胖子瞪了我一眼,怪我插嘴,说:“当然不止这么点证据,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这七星疑棺。历史上记载,首先就是盗墓贼使用的,因为他们自觉盗墓无数,惶恐死后遭到相同的命运,于是凭借他们的经验,设计了这个虚棺之局。
他们认为,无论机关再精巧,也拦不住盗墓贼,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犹豫不决,无法下手!这七个棺材,除了一个真正的主棺之外,其他六个,无论哪个被误开,都是九死一生。里面不是暗弩就是设了邪术。
到了宋代以后,这个局才逐渐被一些能人巧士发扬光大,这种设计出自不光彩的职业,普通人家是觉得不吉利的,而且一个墓穴里放七个棺材,花费也太高。”(选自《盗墓笔记》) 鲁殇王的真身(后被证实是铁面生)被藏在古藤背后的一口棺椁里,尸体被套上了玉俑,可以保持肉身千年不坏,而且会在不断的蜕皮中愈发年轻,最终复活。
他的军师是铁面先生,也是窥探到终极秘密的人之一,以一具火中的无名尸体骗过了鲁殇王,利用鲁殇王的势力找到玉俑后,趁鲁殇王入葬毫无反抗能力,将其脱出,自己进入玉俑。扩展资料:鲁殇王是悬疑、探险小说作品《盗墓笔记》中的人物,战国时期鲁国的一位将军,因战功无数而被提升为王。
相传,鲁殇王天生就拥有鬼玺,有向地府借阴兵的能力,但后却无人能断定。“殇”意为夭折,鲁国当时国君为“公”,自然不能封“王”,所以这个”王“必定不是鲁国为其所封。
根据《沙海》中的描述,似乎正周穆王是赐予他“王”的称号。并为他达到目的的棋子,其目的就是散布和安置周穆王的长生秘密。
因为”殇王“与当时的天子并不冲突,等于是周天子禅让于“殇王“只是夭折了而已。鲁殇王打仗的方式是依靠自己手中的宝物——鬼玺,向阴间借来阴兵,所以可以战无不胜,被鲁国国君封为鲁殇王。
鲁殇王有一件金缕玉衣,得以长生。鲁国历史上仅有“鲁炀公”与“鲁殇王”字形相近,但由周天子册封,名姬熙。
后世也有个“鲁殇公”,但是西晋时期,名贾黎民,其父为贾充,为晋太尉、太子太保、录尚书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殇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