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商隐《锦瑟》中用两个名人典故的诗句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名人分别是庄周和望帝杜宇。 2、原文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译文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明月沧海鲛人流下了滴滴眼泪,蓝田日暖玉石才能够化作青烟。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4、简析 《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
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此诗是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
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全诗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这个典故出自吴道子。
唐玄宗派他去四川考察蜀山蜀水,要求他打下草稿,回来作画。但他从蜀地考察归来,连一张草稿也没有。
玄宗责怪之,他从容不迫,说:“臣无粉本(即草稿),并记在心。”遂在大同殿上,画蜀山蜀水,怪石崩滩,挥笔如暴风骤雨,嘉陵山水,纵横三百里,一日而成,博得赞赏。
史称吴道子一日画毕嘉陵江三百里。 吴道子生平: 吴道子是河南阳翟(今河南省禹城)人,大约生于唐高宗朝(约685年左右),卒于肃宗朝(约758年左右)。
少孤,相传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乃改习绘画。曾在韦嗣立幕中当大吏,做过兖州暇丘(今山东兖州)县尉。
漫游洛阳时,玄宗闻其名,任以内教博士官,并官至宁王府友,改名道玄,在宫廷作画。吴道子活动的时代,正是唐代国势强盛,经济繁,文化艺术飞跃发展的时代。
唐代的东西两京——洛阳和长安,更是全国文化中心。画家们上承阎立本、尉迟乙僧,如群星璀璨。
《历代名画记》说:“圣唐至今二百三十年,奇艺者骈罗,耳目相接,开元天宝,其人最多。”如吴道子、王维、张璪、李思训、曹霸、陈闳、杨庭光、卢楞枷、项容、梁令瓒、张萱、杨惠之、韦无黍,皇甫轸等人,都是当时的大画家。
这么多的名家和数以千计的民间画工,争强斗胜,群芳汇集,各显神通,绘画之盛,蔚为大观。 吴道子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以杰出的天才,迅速成长起来。
吴道子的出现,是中国人物画史上的光辉一页。他吸收民间和外来画风,确立了新的民族风格,即世人所称的“吴家祥”。
就人物画来说,“吴装”画体以新的民族风格,照耀于画坛之上。“诗圣”杜甫称他为“画圣”。
宋代苏东坡说:“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愈),书至颜鲁公(真卿),画至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亦尊吴道子为“百代画圣”。
在历代从事油漆彩绘与塑作专业的工匠行会中均奉吴道子为祖师,道教中人更呼之为"吴道真君"、"吴真人"。由此可见,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吴道子作画: 他曾在长安、洛阳寺观中作佛教壁画四百余堵,情状各不相同;落笔或自臂起,或从足先,都能不失尺度。写佛像圆光,屋宇柱梁或弯弓挺刃,不用圆规矩尺,一笔挥就。
他用状如兰叶,或状如莼菜的笔法来表现衣褶,有飘动之势,人称“吴带当风”。他在长安兴善寺当众表演画画,长安市民,扶者携幼,蜂拥围观,当看到吴氏“立笔挥扫,势若旋风”,一挥而就时,无不惊叹,发出喧呼。
早年行笔较细,风格稠密,中年雄放,变为遒劲,线条富有运动感,粗细互变,线型圆润似“莼菜条”,点划之间,时见缺落,有笔不周而意周之妙。后人把他与张僧繇并称“疏体”,以别于顾恺之、陆探微劲紧联绵较为古拙的“密体”。
所写衣褶,有飘举之势,与曹仲达所作外国佛像,衣纹紧窄。喜用焦墨勾线,略敷淡彩于墨痕中,足显意态,又称“吴装”。
他在千福寺西搭院北廊的壁画里,把菩萨像画成自己的样子,这同以后的韩干在宗教壁画《妓小小写贞》和《一行大师》一样,对于神的世界,不受宗教教义的约束,自由地加工。他不愿意以神的“供养人”的地位,站在佛国的一角,而乐于以普通画工的形象去主宰神土。
吴道子的画作及其留存情况: 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是他的代表作,遗存的是宋人李公麟的临摹本。这幅画的内容是描写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他的父亲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悉达太子)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
吴道子是一位全能画家,人物、鬼神、山水、楼阁、花木、鸟兽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开元.天宝年间正是吴道子绘画创作的极盛时期。
这时他仅在洛阳,长安两京寺庙就留下壁画三百多壁,此外还来有大量卷轴画。据宋徽宗赵佶亲自主持编纂的《宣和画谱》载,时间过了几百年,到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5年),宫廷中还收藏有吴道子的卷轴画93件。
目前所惧到的画迹、碑刻、画目以及关乎吴道子的画诗画跋、口传画迹、海外存迹等还有391件。公认的吴画代表作品是《天王送子图》、《八七神仙卷》、《孔子行教像》、《菩萨》、《鬼伯》等。
现存壁画真迹有《云行雨施》、《万国咸宁》等。现在台湾的《宝积宾伽罗佛像》、《关公像》、《百子图》等。
还有一些真迹摹制品,如《吴道子贝叶如来画》(七幅)、《少林观音》、《大雄真圣像》等。海外存迹有流入德国的《道子墨宝》50幅,流入日本的《溪谷图》等6幅。
吴道子一生虽然创作了许多作品,但真迹流传下来的很少。原因:一是毁于兵乱水火。
比如天宝末年的安史之乱,玄宗逃往四川,皇室的书画毁损散失不计其数。及到肃宗李亨回到长安,"不惜名迹",将宫内残留下来的画随便赏赐给贵戚,有的贵戚不爱好书画,就鬻于不肖之子"。
因此,不少名画流散民间。唐末,黄巢起义,唐兵溃入京城,僖宗李儇逃往四川,溃兵及市民涌入宫中抢掠,"秘府藏画亦多有流散。
"以后历代更迭,名画都有散失。明隆庆、万历年间国库空虚,皇室竟用内府名画折抵官吏奉禄,使许多名画流入贵族官僚之手。
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清皇宫的书画又被外国人大量掠走。二是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
这个典故出自吴道子。
唐玄宗派他去四川考察蜀山蜀水,要求他打下草稿,回来作画。但他从蜀地考察归来,连一张草稿也没有。
玄宗责怪之,他从容不迫,说:“臣无粉本(即草稿),并记在心。”遂在大同殿上,画蜀山蜀水,怪石崩滩,挥笔如暴风骤雨,嘉陵山水,纵横三百里,一日而成,博得赞赏。
史称吴道子一日画毕嘉陵江三百里。 吴道子生平: 吴道子是河南阳翟(今河南省禹城)人,大约生于唐高宗朝(约685年左右),卒于肃宗朝(约758年左右)。
少孤,相传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乃改习绘画。曾在韦嗣立幕中当大吏,做过兖州暇丘(今山东兖州)县尉。
漫游洛阳时,玄宗闻其名,任以内教博士官,并官至宁王府友,改名道玄,在宫廷作画。吴道子活动的时代,正是唐代国势强盛,经济繁,文化艺术飞跃发展的时代。
唐代的东西两京——洛阳和长安,更是全国文化中心。画家们上承阎立本、尉迟乙僧,如群星璀璨。
《历代名画记》说:“圣唐至今二百三十年,奇艺者骈罗,耳目相接,开元天宝,其人最多。”如吴道子、王维、张璪、李思训、曹霸、陈闳、杨庭光、卢楞枷、项容、梁令瓒、张萱、杨惠之、韦无黍,皇甫轸等人,都是当时的大画家。
这么多的名家和数以千计的民间画工,争强斗胜,群芳汇集,各显神通,绘画之盛,蔚为大观。 吴道子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以杰出的天才,迅速成长起来。
吴道子的出现,是中国人物画史上的光辉一页。他吸收民间和外来画风,确立了新的民族风格,即世人所称的“吴家祥”。
就人物画来说,“吴装”画体以新的民族风格,照耀于画坛之上。“诗圣”杜甫称他为“画圣”。
宋代苏东坡说:“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愈),书至颜鲁公(真卿),画至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亦尊吴道子为“百代画圣”。
在历代从事油漆彩绘与塑作专业的工匠行会中均奉吴道子为祖师,道教中人更呼之为"吴道真君"、"吴真人"。由此可见,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吴道子作画: 他曾在长安、洛阳寺观中作佛教壁画四百余堵,情状各不相同;落笔或自臂起,或从足先,都能不失尺度。写佛像圆光,屋宇柱梁或弯弓挺刃,不用圆规矩尺,一笔挥就。
他用状如兰叶,或状如莼菜的笔法来表现衣褶,有飘动之势,人称“吴带当风”。他在长安兴善寺当众表演画画,长安市民,扶者携幼,蜂拥围观,当看到吴氏“立笔挥扫,势若旋风”,一挥而就时,无不惊叹,发出喧呼。
早年行笔较细,风格稠密,中年雄放,变为遒劲,线条富有运动感,粗细互变,线型圆润似“莼菜条”,点划之间,时见缺落,有笔不周而意周之妙。后人把他与张僧繇并称“疏体”,以别于顾恺之、陆探微劲紧联绵较为古拙的“密体”。
所写衣褶,有飘举之势,与曹仲达所作外国佛像,衣纹紧窄。喜用焦墨勾线,略敷淡彩于墨痕中,足显意态,又称“吴装”。
他在千福寺西搭院北廊的壁画里,把菩萨像画成自己的样子,这同以后的韩干在宗教壁画《妓小小写贞》和《一行大师》一样,对于神的世界,不受宗教教义的约束,自由地加工。他不愿意以神的“供养人”的地位,站在佛国的一角,而乐于以普通画工的形象去主宰神土。
吴道子的画作及其留存情况: 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是他的代表作,遗存的是宋人李公麟的临摹本。这幅画的内容是描写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他的父亲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悉达太子)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
吴道子是一位全能画家,人物、鬼神、山水、楼阁、花木、鸟兽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开元.天宝年间正是吴道子绘画创作的极盛时期。
这时他仅在洛阳,长安两京寺庙就留下壁画三百多壁,此外还来有大量卷轴画。据宋徽宗赵佶亲自主持编纂的《宣和画谱》载,时间过了几百年,到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5年),宫廷中还收藏有吴道子的卷轴画93件。
目前所惧到的画迹、碑刻、画目以及关乎吴道子的画诗画跋、口传画迹、海外存迹等还有391件。公认的吴画代表作品是《天王送子图》、《八七神仙卷》、《孔子行教像》、《菩萨》、《鬼伯》等。
现存壁画真迹有《云行雨施》、《万国咸宁》等。现在台湾的《宝积宾伽罗佛像》、《关公像》、《百子图》等。
还有一些真迹摹制品,如《吴道子贝叶如来画》(七幅)、《少林观音》、《大雄真圣像》等。海外存迹有流入德国的《道子墨宝》50幅,流入日本的《溪谷图》等6幅。
吴道子一生虽然创作了许多作品,但真迹流传下来的很少。原因:一是毁于兵乱水火。
比如天宝末年的安史之乱,玄宗逃往四川,皇室的书画毁损散失不计其数。及到肃宗李亨回到长安,"不惜名迹",将宫内残留下来的画随便赏赐给贵戚,有的贵戚不爱好书画,就鬻于不肖之子"。
因此,不少名画流散民间。唐末,黄巢起义,唐兵溃入京城,僖宗李儇逃往四川,溃兵及市民涌入宫中抢掠,"秘府藏画亦多有流散。
"以后历代更迭,名画都有散失。明隆庆、万历年间国库空虚,皇室竟用内府名画折抵官吏奉禄,使许多名画流入贵族官僚之手。
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清皇宫的书画又被外国人大量掠走。二是会昌五年(845年)唐。
画蛇添足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贵族准备祭祀祖先。他准备了很多的祭祀物品,有牛有羊,有酒有肉,还请了很多人来帮忙。祭祀完成后,为了感谢来给他帮忙的人,他就把一壶祭祀用的好酒赏赐给了这些为他服务(serve)的人。这几个人看着这壶酒,打开酒壶盖,一股醇香扑鼻而来。但是,他们发现贵族只是赏了他们几个这一壶酒,而他们却有好几个人。这壶美酒虽然是佳酿,但还是太少了,不方便分着喝。于是其中一个人就提议说:“这只有一壶酒,的确是不可多得的美酒,只是太少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喝的话,大概一人只能喝一口,谁也不能喝得过瘾,谁也品不出这酒的味道来。我看还不如只让一个人喝个痛快,不如我们大家来个比赛,谁赢了这壶酒就归谁。我们就比赛画蛇吧,看谁先画好,谁就痛快的喝掉这壶酒,行不行?”
大家听了这个主意,都想自己快点把蛇画好,可以独享这壶美酒,于是就齐声答应了。比赛一开始,这几个人就赶紧蹲在地上,拿起事先准备好的笔,忙忙地画起蛇来。其中有一个人很擅长画蛇,不一会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得意洋洋地放下画笔,从桌上拿起了酒壶(flagon)准备品尝美酒一饮而尽。这时,他忽然看见其他几个人仍然手忙脚乱地蹲在地上画着蛇。为了显示自己画得又好又快,他便自作聪明起来。左手端着酒壶,右手又拿起了画笔,准备给已经画好的蛇添上些东西。他心里得意地想着:“你们看,我画得多好,我还可以给蛇添上脚呢。”可是,当他正在得意洋洋给蛇画脚的时候,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了。那个人立刻把酒壶抢过来毫不客气地说:“你先画好了蛇,但是又给蛇添上了脚,蛇是没有脚的,那么你画的也就不是蛇了,又怎么能说是你先画好的呢?”说完后,端起酒壶,将酒一饮而尽。
顾恺之,东晋画家,被当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 他对一些世俗事物的率真、单纯、乐观、充满真性情的生活态度,就曾经在若干传说故事中被形容为“痴”。 相传,有一年春天,他要出远门,于是就把自己满意的画作集中起来,放在一个柜子里,又用纸封好,题上字,交给一位叫桓玄的人代为保管。桓玄收到柜子后,竟偷偷地把柜子打开,一看里边都是精彩的画作,就把画全部取出,又把空柜子封好。两个月后,恺之回来了,桓玄把柜子还给恺之,并说,柜子还给你,我可未动。等把柜子拿回家,打开一看,一张画也没有了。恺之惊叹道:妙画有灵,变化而去,犹如人之羽化登仙,太妙了!太妙了!
李思训,唐代杰出画家。一天皇宫中夜闻有水声,唐明皇说李思训一定是通神之佳手,如果没有技进乎道,并且不为富贵所埋没,他怎么能够得此荒远闲暇之趣!其子昭道,在当时的书画界也很有名气,当时人称其父子为“大李将军、小李将军”,大李将军指李思训,小李将军指李昭道。今天所说的青绿著色山水,据说就是从大小李将军而来。
王诜北宋时期画家,王诜常于府第西园,与文人、画家切磋诗画,李公麟曾画《西园雅集图》以纪实。赵佶即位前为端王时亦与王诜过从甚密。王诜以贵族身份热衷于诗文书画,成为当时艺术活动中的中心人物之一。王诜富收藏,筑有宝绘堂藏古今法书名画,又延纳韩拙等画家相与鉴赏,常悬李成、范宽画加以评鉴,谓李成“墨润而笔精,烟岚轻动,如对面千里秀气可掬”,范宽画则“如面前真列峰峦浑厚,气壮雄逸,笔力老健”,喻二者为“一文一武”。王诜颇具眼力,是北宋重要收藏鉴赏家。
米芾,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的书画水平很高,尤其临摹功夫很深,我们现今看到的“二王”的一些作品,都不是“真迹”,而是米芾的仿制品。传说,有一次,一个书画商人拿着一幅唐人的真迹,扣开了米芾的大门,有意要卖给米芾。价钱有点高。米芾说,你先放这里,五天后你再来,我若要,你把钱拿走;我若不要,你把画拿走。米芾说完,商人走了。到了第七天,商人来了。米芾说,画我看了,不错,价钱太高,你又不让价,就请你把画拿走吧,说着把画打开,并说,你看好,是不是这张画。商人客气地答道:没错,是是是。商人把画拿走了。第二天,商人拿着画又来了, 一见面米芾就笑着说,我知道你今天准来,有朋友请我,我都没去,在这儿等你。商人心里马上明白了,说:是我眼拙,把您的临本拿走了,今天特来奉还。米芾大笑道:你不来找我,我也一定会去找你,你拿走了临本,我心里特别高兴,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好了,原本你拿走,临本还给我。商人取起原本真迹,临本还给米芾。米芾拿此事在朋友中叙说,每次都笑得前仰后合。
门神画的来历:
古书里记载,传说很久以前,有名叫神茶、郁垒的两个兄弟,专门监督百鬼,发现有害的鬼就捆绑起来去喂老虎。于是黄帝就在门户上画神茶、郁垒的像用以防鬼。
关于“门神画”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时,宫中闹鬼,李世民吓得心神不定,他手下的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便一个持剑、一个拿叉,昼夜替李世民站岗壮胆,宫中才平静下来。李世民觉得这两位大将太辛苦了,便令画师把二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后来这个形式就流传到民间。
《老鼠娶亲》:
老鼠夫妇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已到待嫁年龄。它们成年住在洞里,担惊受怕,朝不保夕。因此夫妻商量,不能再让女儿国这样的日子,决心攀一门有权势的亲家。
它们首先想到的是太阳,因为太阳能照亮四方。太阳听了老鼠的请求之后,惭愧地说:“我不行,只要乌云一来便将我遮住了,还是乌云力量大。”老鼠又去找乌云,乌云听后也摇头叹气说:“虽然如此,只要风一吹我就招架不住了。”老鼠又去找风,风说:“我也不行,遇到墙一挡,我就走不通了。”老鼠又去找墙,墙说:“我虽能挡风,可是老鼠一打洞,我就垮了。”老鼠夫妇转了一圈,结果还是找到了它们的同类——老鼠。不过也没白找,它们从中得到启发:那么老鼠又怕谁呢。啊!最怕猫,猫是最有权势的了。于是找到猫,猫痛快地答应了。
老鼠夫妇大办嫁妆,择日嫁女,一群老鼠吹吹打打,用花轿抬着老鼠新娘去成亲,好不热闹,待到了猫家,新娘便被猫新郎一口吞进了肚里。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人们:有女儿者不要费尽心思去攀高贵的权门做亲家。
《狗咬财神》:
从前,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有装扮成财神的人给各家各户送纸画的财神,扮相分文财神和武财神。财神嘴里都说主人喜欢听的吉利话,主人一高兴封的礼就多,也有的主人吝啬,装财神的人拿不到礼封就要说不好听的话:“一进财门二进厅,主人家今年猪死害牛瘟。”吓得主人家赶紧打发礼封。
有一年正月,送财神的人很多,先来的财神出口好听的话一说,主人家高兴得很,给了礼信,狗见主人眉开眼笑,也就躲在门后,只汪汪叫几声。后来一个接一个财神来,主人的脸色就不太好看了,这时候有一个穷人装的财神来到门前,外面穿着光鲜的衣服,却露出了烂裤脚,他高声唱着:“财神开了腔,年年买地方”的吉利话向主人家讨钱,主人给了他一点钱,财神嫌给得太少,赖着不走,躲在门后的狗一下子扑了出来,照他的腿就是一口,财神不敢说话,捂着腿就跑了。
1、齐白石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八岁就给人家放牛、砍柴。牛在吃草,他就用柴棍(gùn )在地上画画。后来,他当了木匠,白天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夏天蚊虫叮咬,冬天两脚冻得发麻,他都不在乎,一直画到灯油燃尽为止。就这样,他画的画越来越好了。
白石爷爷家里种着许多花草,招来许多小昆虫,水缸里还养着鱼和虾,他每天仔细地观察它们。他要画蚱蜢,就跟在一只蚱蜢后面满院子跑,一直到看清蚱蜢跳跃时双腿的动作为止。别人劝他把蚱蜢拴住,他说拴上绳子蚱蜢不舒服,动作不自然,那就画不准了。
2、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他为了画好奔跑的马,常常跟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马跑动的样子。有一次,他只顾观察,没有注意脚下的路,结果摔了一跤,满身尘土,手、脚、脸都擦破了。他爬起来,又继续追赶。
徐悲鸿画马入了迷,整天沉浸在马的世界里。他几乎每天都要画马,他小屋的墙上,贴满了骏马图。
功到自然成,徐悲鸿终于获得了成功。他画的骏马成了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你看《奔马图》中,那气势雄壮、四蹄生风的骏马,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显示出一股巨大的力量。那强劲的铁蹄,仿佛发出“嗒嗒”的蹄声,催人向上。
3、达·芬奇十四岁那年,到佛罗伦斯拜著名艺术家弗罗基俄为师。弗罗基俄是位很严格的老师,他给达.芬奇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画鸡蛋。开头,达·芬奇画得很有兴致,可是以后第二课,第三课,老师还是让他画鸡蛋,这使达·芬奇想不通了,小小的鸡蛋,有什么好画的。
有一次,达·芬奇问老师:“为甚么老是让我画鸡蛋?”老师告诉他:“鸡蛋,虽然普通,但天下没有绝对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角度不同,投来的光线不同,画出来也不一样,因此,画鸡蛋是基本功。基本功要练到画笔能圆熟地听从大脑的指挥,得心应手,才算功夫到家。”
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很受启发。他每天拿着鸡蛋,一丝不苟地照着画。一年,二年,三年……达·芬奇画鸡蛋用的草纸,已经堆得很高了。他的艺术水平很快超过了老师,终于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4、展子虔擅画青绿山水,其作品中山石树木虽然空勾无皴,然全以色渲染。山水以青绿设色为主,山顶以青绿敷之,山脚则用泥金;树叶设色,或以色染,或以色填,或点以白粉桃红,松树不写松针,直以深绿点之。
全图在青绿设色的统一格调下,显得潋滟而生拙,丰富而单纯,富丽而古艳,充分展示出我国早期山水设色那种“青绿重彩,工细巧整”的样式,标志着山水画的创作,已从原先设色古艳而富有装饰意味的图式,向较为完整的山水画创作过渡,自此始开青绿山水之源。
5、吴道子去访问某僧人,欲讨杯茶喝,但此僧对他不太礼貌。他很气愤,即请来笔砚,迅即在僧房墙壁上画了一头驴,然后离去。不料一天晚上,他画的驴变成了真驴,恼怒异常,满屋地尥蹶子,把僧房的家具等物都给践踏得乱七八糟,十分狼藉。
这僧人知道是吴道子所画的驴在作怪,只好去恳求他,请他把壁上画涂抹掉。以后则相安无事了。画上的驴变成了真的,固然是一种神奇的传说,但却反映了吴道子画动物具有传神之笔。
梁时,张僧繇作画神妙,“画龙点晴”。
张怀瓘评语“象人之美,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
对应的还有反例“画蛇添足”。
杜甫“别开生面”称赞曹霸,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杜甫《丹青诗》
北宋文与可画竹一气呵成,苏轼赞曰“胸有成竹”。
其他的有“栩栩如生”(庄子梦蝴蝶)、“惟妙惟肖”,虽原来典故与绘画无关,但后世基本专门用在赏画上了。
成语有:诗情画意、画龙点睛、雕梁画栋、画地为牢、画蛇添足。
1、诗情画意 [ shī qíng huà yì ]
解释: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引证:清·毛祥麟《墨余录》:“诗情画意;尚可言传;惟此一片深情;当于言外领味。”
译文:诗情画意;还能通过语音传递;只有这一片深情;在言语之外领会。
2、画龙点睛 [ huà lóng diǎn jīng ]
解释: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引证:近代 秦牧《车窗文学欣赏》:这然而一个好题目,却常常对作品有画龙点睛之妙,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
3、雕梁画栋 [ diāo liáng huà dòng ]
解释: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引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正面五间上房,皆是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鹉画眉等雀儿。
4、画地为牢 [ huà dì wéi láo ]
解释: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引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这一封号,虽是几根柳森片门户,一张红纸的封条,法令所在,也同画地为牢,再没人敢任意行动。
5、画蛇添足 [ huà shé tiān zú ]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引证: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一回:这也是一则事实,并非做书的人画蛇添足 ,为此奇谈。
译文:这也是一则事实,并不是做书的人画蛇添足,有鉴于这奇妙的言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