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的一个同事给我讲了一个笑话,一次他给学生布置了一题作业,要求学生用多个成语写一段文字,他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学生写的作文令人捧腹,真让他哭笑不得.这个学生的作业这样写道 ,“每天早上我吃早点时去粗取精,细嚼慢咽,酒足饭饱以后就与爹妈分道扬镳,上学路上心烦意乱,心里总是忐忑不安,作业做得乱七八糟,字写得龙飞凤舞,横七竖八,坐在教室里心猿意马,却对卡通书爱不释手,那些动漫图画让我目不暇接,结果老师提问,我答非所问,牛头不对马嘴,害怕老师兴师问罪,搞得面红耳赤,只得低三下四,俯首帖耳,好在老师手下留情,我才得以溜之大吉,逃之夭夭.晚上又和父母殊途同归.成绩不好爸爸同室操戈,将我揍得五体投地,体无完肤,妈妈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 听完这段笑话,我当时就和同事开玩笑的说: “你的弟子学用结合,很有创意嘛.” 玩笑过后,我也想到现在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师生互动,而忽视对学生文字基础的训练,从而导致学生对成语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在实际运用的时候,难免东拼西凑,生搬硬套,闹出笑话.那么,怎样训练和培养学生成语的积累呢?我觉得,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是很有好处的.对此,我有亲身经历和感受. 记得我女儿上幼儿园、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我就买了很多的成语小故事的书给她看,还买一些成语故事磁带让她听,平时也多给她讲成语小故事,诸如“守株待兔”、“画龙点睛”、“刻舟求剑”等等,激发她学成语的兴趣,每天晚上她都是伴随着成语小故事而进入梦乡的.在女儿上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我就给她讲成语的概念、成语的特点、成语的来源,让她知道成语是指我国的汉语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或词组,大多由四字成语组成,成语一般都是从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或其他传说、古典文学作品中来的.使她在头脑里有一个基本的成语概念.我也由过去主讲者变为听众,经常在茶余饭后让女儿自己来讲成语故事,每次说一到两个小段,看到她眉飞色舞地演讲神态,我心里感到非常的高兴,她讲完故事后,我就及时的鼓励她.由于她平时得到锻炼,演讲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她读五年级时,还代表钟家村小学参加武汉市少年儿童“故事大王”比赛获得市二等奖. 每逢过春节,我都带女儿一起到汉阳琴台文化宫参加春节游艺会,只见那里张灯结彩,诗满屋,词满墙,五颜六色的条幅和画页琳琅满目,好似节日的公园.四面八方的人们像潮水一样的涌到这里,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不少的家长都带自己的小孩来参加.围绕数以千计的谜语,男女老少,互相竞猜,有的在“成语”的大森林里寻宝,有的在“古诗”的海洋里遨游,有的在“迷宫”里忘步留连.大家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那一个个妙趣横生的题目,都在兴致勃勃地动员自己的全部智慧,思考着每一个最佳的答案,你言我语,七嘴八舌,有的还争得面红耳赤,真有意思,大家猜出答案后,就立即到服务台去兑奖,若猜的答案对了,还可以领到一个小奖品,虽然,奖品只不过是一些画片、小文具之类的东西,不足挂齿,但我把它作为培养孩子学成语兴趣的一个机会,就饶有兴致地与小孩一起猜成语,要是猜对了,女儿连蹦带跳,甭提有多高兴了.就这样,她学习成语的兴趣大大增强了,有时,我们还在家里搞成语接龙的游戏,这也是学习成语的一个很好的办法.你说一句,我说一句,由少积多,成语接龙也由十几个、几十个到一百多个,就这样,她成语积累越来越多,语文成绩一直很好,还多次在市语文基础知识竞赛中拿一等奖,作文也多次刊登在《小学生作文》上.今天我就把自编的成语接龙游戏登载网上.请有小孩的博友不仿试试看,只要按这种方法去做,你的小孩学习成语就一定会取得明显的效果,语文水平一定会提高.。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供穿垛费艹渡讹杀番辑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送你成语顺口溜,
1、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顺口溜总结】豆蔻年华女十三四。
2、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高大华丽。
【顺口溜总结】美轮美奂建筑物。
3、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顺口溜总结】相敬如宾夫妻敬。
4、破镜重圆:比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顺口溜总结】破镜重圆夫妻圆。
5、严阵以待:指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之敌。
【顺口溜总结】严阵以待待敌人。
6、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顺口溜总结】青梅竹马幼男女。
7、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是褒义,含有“同甘共苦、利害一致”的意思。对象只能是指有祸福可言的人或以人为主体的集团、国家等,不能是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
【顺口溜总结】休戚相关人相关。
8、空谷足音: 人迹罕至的山谷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事物、音信或言论。
【顺口溜总结】空谷足音非足音。
9、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顺口溜总结】筚路蓝缕创业艰。
10、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
【顺口溜总结】汗牛充栋藏书多。
11、耳提面命:形容长辈对晚辈教导热心恳切。
【顺口溜总结】耳提面命长对晚。
12、三令五申:多次命令和告诫,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
【顺口溜总结】三令五申上对下。
13、鱼龙混杂:优劣善恶等各种各样的人混杂在一起,对象不能只是坏人。
【顺口溜总结】鱼龙混杂有好人。
14、挥洒自如:形容举止潇洒,从容不迫。也形容写字或写文章,画画运笔不拘束。
【顺口溜总结】言举止或书画或写作。
15、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指见多识广,学问深的人 。
【顺口溜】大方之家学问深。
16、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对象不是老年人。
【顺口溜总结】老气横秋非老人。
17、人老珠黄:指妇女因为老了被轻视,就像珠子年代久了会变黄,不如新珠子值钱一样。
【顺口溜总结】人老珠黄老妇女。
18、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不能用于“自然本身”
【顺口溜总结】巧夺天工言人工。
19、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模仿、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
【顺口溜总结】生吞活剥搬成果。
20、疏而不漏:天道看起来很稀疏,但决不放走一个坏人。后指坏人终于受到惩罚。对象是法律方面。
【顺口溜总结】疏而不漏指法律。
21、不翼而飞:多用于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顺口溜总结】不翼而飞东西丢。
22、洗心革面: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只能用于人。
【顺口溜总结】洗心革面重做人。
23、楚楚动人: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顺口溜总结】楚楚动人女娇美。
24、穿云裂石:(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顺口溜总结】穿云裂石音乐亮。
25、琵琶别抱:原文是“琵琶别抱归南浦,负却当年鸾锦书”寓意为女子变心,改嫁他人。
【顺口溜总结】琵琶别抱女改嫁。
26、举案齐眉:举案齐眉是赞美夫妻美满婚姻的专用词,原是汉时梁鸿和妻子孟光的故事。每当丈夫梁鸿回家时,妻子孟光就托着放有饭菜的盘子,恭恭敬敬地送到丈夫 面前。为了表示对丈夫的尊敬,妻子不敢仰视丈夫的脸,总是把盘子托的跟眉毛齐平,丈夫也总是彬彬有礼地用双手接过盘子。
【顺口溜总结】举案齐眉夫妻敬。
27、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只能是听者的感受。
【顺口溜总结】如坐春风指听者。
28、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顺口溜总结】浩如烟海文献多。
29、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常,十分出色,多指文艺作品。
【顺口溜总结】不同凡响指作品。
30、别出机杼:机杼,织布机,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
【顺口溜总结】别出机杼指写作。
..
战国后期,越国北部经常受到匈奴詹褴国及东胡、林胡等部骚扰,边境不宁。
赵国派大将李牧镇守北部门户雁门。李牧上任后,日日杀牛宰羊,犒赏将士,只许 坚壁自守,不许与敌交锋。
匈奴摸不清底细,也不敢贸然进犯。李牧加紧训练部队, 养精蓄锐,几年后,兵强马壮,士气高昂。
公元前250年,李牧准备出击匈奴。 他 派少数士兵保护边寨百姓出去放牧。
匈奴人见状,派出小股骑兵前去劫掠,李牧的 士兵与敌骑交手,假装败退,丢下一些人和牧畜。匈奴人占得便宜,得胜而归。
匈 奴单于心想,李牧从来不敢出城征战,果然是一个不堪一击的胆小之徒。于是亲率 大军直逼雁门。
李牧已料到骄兵之计已经奏效,于是严阵以待,兵分三路,给匈奴 单于准备了一个大口袋。匈奴军轻敌冒进,被李牧分割几处,逐个围歼。
单于兵败, 落荒而逃,詹褴国灭亡。李牧用小小的损失,换得了全局的胜利。
巧立名目
qiǎo lì míng mù
[释义] 名目:各种名称、项目。用欺骗的手段设立各种名目;以达到不正当目的。
[语出] 明·李开先《闲居集》:“又将郭宗报出水退正湖地三百顷余;不补原包套征粮地数;巧立名目;作为册外;私自收受。”
[正音] 名;不能读作“mín”。
[辨形] 立;不能写作“为”。
[近义] 弄虚作假 欺上瞒下
[反义] 实事求是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动宾式。
[例句]
①一切~乱摊派;乱收费的做法都是不被允许的。
②旧社会衙门里的贪官污吏就会~;勒索百姓!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