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它有一门分科叫作“几何学”,然而却不一定知道“几何”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
在我国古代,这门数学分科并不叫“几何”,而是叫作“形学”。“几何”二字,在中文里原先也不是一个数学专有名词,而是个虚词,意思是“多少”。
比如三国时曹操那首著名的《短歌行》诗,有这么两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里的“几何”就是多少的意思。那么,是谁首先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的,用它来称呼这门数学分科的呢?这是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
徐光启(1562-1633年)出生在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徐家汇)一个小商人的家里。当时的法华汇还不是城市而是乡村,四周都是种满庄稼的农田。
徐光启小时候进学堂读书,就很留心观察周围的农事,对农业生产有着浓厚的兴趣。二十岁考中秀才以后,他在家乡和广东、广西教书,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常常默对孤灯,广泛阅读古代的农书,钻研农业生产技术。
由于农业生产同天文历法、水利工程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天文历法、水利工程又离不开数学,他又进一步博览古代的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著作 向下滚动上下滚动 1594年,徐光启在韶州(今广东韶关)教书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来中国传播天主教的耶稣会土郭静居。在郭静居那儿,他第一次见到一幅世界地图,知道在中国之外竟有那么大的一个世界;又第一次听说地球是圆的,有个叫麦哲伦的西洋人乘船绕地球环行了一周;还第一次听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造了天文望远镜,能清楚地观测天上星体的运行。
所有这些,对他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的新鲜事。从此,他又开始接触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知识更加丰富了。
明朝末年,宦官专权,政治黑暗,人民的生活非常痛苦,农民起义到处发生;正在东北崛起的满洲贵族,又不时对明朝发动进攻,整个社会处在动荡不安的状态。象所有正直的知识分子一样,徐光启富于爱国的热忱,他希望能够利用科学技术帮助国家富强起来,使天下的黎民过上“丰衣食,绝饥寒”的安定富裕的生活。
因此,他认为不仅应该认真总结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还应该很好地学习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取长补短,使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同郭静居交往的时候,徐光启听说到中国来传教的耶稣会会长利玛窦精通西洋的自然科学,就到处打听他的下落,想当面向他请教。
1600年,他得到了利玛窦正在南京传教的消息,即专程前往南京拜访。 利玛窦是意大利人,原名叫玛太奥·利奇。
他从小勤奋好学,对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医学都很有造诣,而且擅长制作钟表、日晷(gui鬼,日晷是古代一种测定时间的仪器),善于绘制地图和雕刻。三十岁从神学院毕业,利玛窦被耶稣会派到中国来传教。
他为了便于同中国人交往,刻苦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和古代文化,换上中国的服装,按照中国的礼节和风俗习惯进行活动,还为自己取了利玛窦这样一个中国名字。 徐光启见到利玛窦,对他表示了仰慕之情,希望向他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
利玛窦看他是个读书人,也想向他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并热衷发展他为天主教徒,就同他交谈起来。他们从天文谈到地理,又谈到中国和西方的数学。
临别的时候,利玛窦对徐光启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的请求未置可否,却送给他两本宣传天主教的小册子。一本是《马可福音》,讲的是耶稣的故事,另一本是《天主实义》,是利玛窦用中文写的解释天主教义的书。
徐光启心里明白,这是要他先加入天主教,然后才肯向他传播西方的科学知识。后来,他经过三年之久的慎重考虑,为了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就全家加入了天主教。
加入天主教的第二年,四十二岁的徐光启考中进士,担任翰林院庶吉士的官职,在北京住了下来。而利玛窦在同徐光启见面的第二年,也来到了北京。
他向明神宗贡献礼品,得到明神宗的批准,在宣武门外置了一处住宅,长期留居下来,进行传教活动。徐光启在公余之暇,常常去拜访利玛窦,你来我往,彼此慢慢熟悉了,开始建立起较深的友谊。
1606年,徐光启再次请求利玛窦传授西方的科学知识,利玛窦爽快地答应了。他用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原本》做教材,对徐光启讲授西方的数学理论。
利玛窦每两天讲授一次,徐光启总是准时到达,不论是朔风怒吼,还是大雪纷飞,从不间断。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徐光启完全弄懂了欧几里得这部著作的内容,深深地为它的基本理论和逻辑推理所折服,认为这些正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不足之处。
他感到,我国的古代数学虽然也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但千百年来一直受到经验实证的限制,未能很好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如果能把欧几里得的这部著作介绍过来,对我国数学的发展将是很有好处的。
于是,徐光启建议利玛窦同他合作,一起把它译成中文。开始,利玛窦对这个建议颇感犹豫,因为欧几里得的这部著作是用拉丁文写的,拉丁文和中文语法不同,词汇也很不一样,书里的许多数学专业名词在中文里都没有相应的现成词汇。
要译得准确、流畅而又通俗易懂,是很不容易的。早先曾有一个姓蒋的举人同利玛窦合作试译过,就因为这个缘故而不得不半。
◆圆周率的故事1.祖冲之、七位、世界第一,保持了一千年;“历史上一个国家所算得的圆周率的准确程度可以作为衡量这个国家当时数学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2.1427年,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16位;1596年,荷兰数学家卢道夫、35位;1990年,计算机4.8亿位;2002年12月6日,东京大学,12411亿位。
◆“0” 罗马数字没有0;五世纪时,“0”从东方传到罗马,当时教皇非常保守,认为罗马数字可以用来记任何数目,已足够用,就禁止用“0”,一位罗马学者的手册介绍了0和0的一些用法,教皇发现后,对它施以酷刑。 ◆以“规”、“矩”度天下之方圆 山东省嘉祥县一座古建筑石室造像中,有两位古代神化中我们远古祖先的形象,一位是伏羲,一位是女娲。
伏羲手中物体就是规,与圆规相似;女娲手中物体叫矩,呈直角拐尺形。古代中国的抽屉原理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不少成功地运用抽屉原理来分析问题的例子。
例如宋代费衮的《梁溪漫志》中,就曾运用抽屉原理来批驳“算命”一类迷信活动的谬论。费衮指出:把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八字)作算命的根据,把“八字”作为“抽屉”,不同的抽屉只有12*360*60=259200个。
以天下之人为“物品”,进入同一抽屉的人必然千千万万,因而结论是同时出生的人为数众多。但是既然“八字”相同,“又何贵贱贫富之不同也?” 清代钱大昕的《潜研堂文集》、阮葵生的《茶余客话》、陈其元的《庸闲斋笔记》中都有类似的文字。
然而,令人不无遗憾的是,我国学者虽然很早就会用抽屉原理来分析具体问题,但是在古代文献中并未发现关于抽屉原理的概括性文字,没有人将它抽象为一条普遍的原理,最后还不得不将这一原理冠以数百年后西方学者狄里克雷的名字。 抽屉原理的应用 1947年,匈牙利数学家把这一原理引进到中学生数学竞赛中,当年匈牙利全国数学竞赛有一道这样的试题:“证明在任何六个人中,一定可以找到三个互相认识的人,或者三个互不认识的人。”
这个问题乍看起来,似乎令人匪夷所思。但如果你懂得抽屉原理,要证明这个问题是十分简单的。
我们用A、B、C、D、E、F代表六个人,从中随便找一个,例如A吧,把其余五个人放到“与A认识”和“与A不认识”两个“抽屉”里去,根据抽屉原理,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三个人。不妨假定在“与A认识”的抽屉里有三个人,他们是B、C、D。
如果B、C、D三人互不认识,那么我们就找到了三个互不认识的人;如果B、C、D三人中有两个互相认识,例如B与C认识,那么,A、B、C就是三个互相认识的人。不管哪种情况,本题的结论都是成立的。
由于这个试题的形式新颖,解法巧妙,很快就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使不少人知道了这一原理。其实,抽屉原理不仅在数学中有用,在现实生活中也到处在起作用,如招生录取、就业安排、资源分配、职称评定等等,都不难看到抽屉原理的作用。
兔同笼 你以前听说过“鸡兔同笼”问题吗?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
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知道《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
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
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
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普乔柯趣题 普乔柯是原苏联著名的数学家。1951年写成《小学数学教学法》一书。
这本书中有下面一道有趣的题。 商店里三天共卖出1026米布。
第二天卖出的是第一天的2倍;第三天卖出的是第二天的3倍。求三天各卖出多少米布? 这道题可以这样想:把第一天卖出布的米数看作1份。
就可以画出下面的线段图: 第一天为1份;第二天为第一天的2倍;第三天为第二天的3倍,也就是第一天的2*3倍。 列综合算式可求出第一天卖布的米数: 1026÷(l+2+6)=1026÷9=114(米) 而 114*2=228(米) 228*3=684(米) 所以三天卖的布分别是:114米、228米、684米。
请你接这种方法做一道题。 有四人捐款救灾。
乙捐款为甲的2倍,丙捐款为乙的3倍,丁捐款为丙的4倍。他们共捐款132元。
求四人各捐款多少元? 鬼谷算 我国汉代有位大将,名叫韩信。他每次集合部队,只要求部下先后按l~3、1~5、1~7报数,然后再报告一下各队每次报数的余数,他就知道到了多少人。
他的这种巧妙算法,人们称为鬼谷算,也叫隔墙算,或称为韩信点兵,外国人还称它。
基本的平面图形有:直线、射线、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等等。
平面图形是几何图形的一种,平面几何图形可分为以下几类:
(1)圆形:包括正圆,椭圆等;
(2)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等;
(3)弓形:优弧弓、抛物线弓等;
(4)多弧形:月牙形、太极形、葫芦形等。
扩展资料
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1、长方形:面积=长*宽,周长=(长+宽)*2;
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周长=边长*4;
3、三角形:面积=底*高÷2,周长=三边之和;
4、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周长=(长边+短边)*2;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周长=上底+下底+腰长+腰长;
6、菱形:面积=对角线之积÷2或面积=底*高÷2,周长=边长*4;
7、圆形:面积=半径*半径*π,周长=2*π*半径;
8、扇形:面积= 半径*半径*π*(角度/360),周长=半径*2+ 2*π*半径*(角度/360);
9、组合类图形
面积计算:先分割成上述图形之和或差,然后分别求面积,最后求和或差。
周长计算:先分割成上述图形之和或差,然后分别求周长,最后减去重复的和不应该有的部分。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平面图形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几何图形
传说当年刘伯温接了永乐皇帝兴建紫禁城的圣旨后,就犯了难。
皇上只在圣旨上恩准了在北京兴建紫禁城,但要建成什么样子,没有细说,这么大的工程应从何着手呢!于是刘伯温就连忙去找工部、内务府的大臣们商议。 工部大臣想了想说:“这得先画出图形来,让万岁过目,只有他恩准了,咱们才能开工,要不然咱建完了,万岁不满意,那麻烦就大了。
”内务大臣也说:“这个工程浩大,咱们把各方面都要想周全了,免得出错。”刘伯温听他们这么一说,连连点头,于是就过了两个多月,图形画出来了,可刘伯温左看右看都不满意,心里说,这些图形有的画得过于零乱,像个村子;有的画得太小气了,像个财主的大宅院,没有皇家的气派。
皇上要问起图形有何说辞,其中各含何意,我怎么说呀?不成,这图形自己看着都不满意,那皇上也满意不了。工部、内务府的大臣们也觉得这图形画得不太好,刘伯温想了想,打算自己亲手画这图形。
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苦思苦想了三天,不分昼夜地画了二十多天,图纸画出了有百十来张,可还是没有一张最满意的图纸。 这天他找了本《周易》随便翻着看,忽然被那上面的“阴阳五行图”吸引了,自古以来,这阴阳五行与皇家关联甚多,从两汉到隋唐,再到宋、金、辽、元,在大兴土木时,都以它为源,讲究很大,何不就依着这五行设置一番呢?经过一番仔细琢磨,在原来图形的基础上,刘伯温不到三天就画出了一张比较满意的“皇宫图”来,让工部、内务府的大臣们一看,都说好,然后就呈给了朱棣。
可这永乐皇帝看了大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刘伯温只好照着图形给他解释一遍。“万岁您看,这是内廷之设计,”刘伯温指着图形的上半部说,“内廷为万岁、皇后、皇妃起居、议事之地,《周易》中以‘乾’表示天和明,以‘坤’表示地和阴,南北一溜三间大殿,南建乾清宫,北建坤宁宫,中间是交泰殿,它处于乾(天)坤(地)之间,故为乾坤之交感,天地为万岁所统,大明朝江山永固。
”“言之有理! ”朱棣点了点头。刘伯温又说道:“在这两间大殿之左右再设殿堂楼阁几百间,详图待来日画出图形后,再请万岁一览。”
“好,好! ”永乐皇上又点了点头。刘伯温又指着“皇宫图”下半部说:“万岁您再看这外朝之设置,外朝为万岁召见大臣,处理朝政,举行大礼之地,是以五行之论而定。
这里建三座大殿,均设在一座平面呈‘土’字形的三层基台上,前为奉天殿(清朝改名为太和殿),后为谨身殿(清朝改名为保和殿),中间为华盖殿(清朝改名为中和殿),按五行之说,金、木、水、火、土之中,‘土’为中央,把三殿建在‘土’字形的周围,表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而三台的中心为华盖殿,正好位于‘风水’中的‘龙脉’上,属明堂之位。 ”“好,好! ”永乐皇上听了连声称道,“那这宫墙为何为红色的呀?”“这代表五行中的火,红乃是火之本色,火示光明,含指我大明朝红红火火,如日中天。
红为朱色,也含指大明朝为朱姓的天下!”这一句说得永乐皇帝眉开眼笑。“刘爱卿之意正表朕心之所想呀!”“再说这‘水’,午门之内挖一金水河,水从西山而来,万岁乃是真龙天子,真龙离不开水,天子离不开银河,故这金水河也含表那天上的银河之意。
”“此‘水’设置得甚佳!”“最后再看这‘木’和‘金’,在紫禁城正南设置‘左祖’、‘右社’,‘祖’为太庙,为祭祀先祖的家庙,既为歌颂祖宗之阴德,又益于子孙之延续,望后辈丛生如林,故为‘木’位。‘社’为社稷,乃指国家,五行之中‘金’为首,万岁一统大明之国,永握金印在手。
”“刘爱卿的设置正合朕的心思,就依此图形而建吧!” 永乐皇帝对刘伯温的这张“皇宫图”大为赞赏,连忙再传圣旨,立即按刘伯温画的“皇宫图”开工。 几年以后,一座金碧辉煌的皇宫,按照刘伯温的“皇宫图”兴建起来。
从此明清两朝共有二十四位皇帝在这里执政近五百年。
一:三角形
原因:三角形可以是看做有一条直线的一部分(线段)和该直线外的一点所行成的图形,而由“一条直线与该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唯一平面”得,三角形是平面图形、
二:圆形
原因:我们知道,圆形可以由任意三点唯一确定,于是,我们就可以将圆形是平面图形的原因用上面的定律来回带了(其实它们是一回事)、
三:线段
原因:我们知道,像“点,线”这些集合基本要素也是图形,而且,线段是由两个点连线所组成的图形,即它是一条直线的一部分,且直线一点是在一平面内的,所以,线段也是平面图形、
小结:由两平面相交必得一直线,而如果该图形同时在两个平面内,则该图形必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点(或是棱--曲面图形除外),所以可以根据这个条件来回答这个问题、
长方形:2组相对的边长度相同,它们互相平行,具有不稳定性,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4条边完全相等,有不稳定性,是特殊的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有不稳定性,没有对称轴。
三角形: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有1条对称轴。
2.等边三角形3条边都完全相等,3条对称轴。
三角形还分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1.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另外两个角是锐角。
3.有一个角是钝角,两个角是锐角。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3条线段怎样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任意两边的长度大于第三边!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有无数条直径,无数条半径,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处处相等,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5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