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俎代庖 ( yuè zǔ dài páo )
解 释 比喻超出自己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出 处 《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俎而代之矣。”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不要~。
近义词 包办代替
反义词 自力更生
英 文 put words into somebody's mouth <exceed one's duties and meddle in others' affairs ;take sb's job into one's own hand>
典 故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说中,有一位杰出的领袖叫唐尧。在唐尧的领导下,人民安居乐业。可是唐尧很谦虚,当他听说隐士许由很有才能的时候,就想把领导权让给许由。唐尧对许由说:“日月出来之后还不熄灭烛火,它和日月比起光亮来,不是太没有意义了吗?及时雨普降之后还去灌溉,对于润泽禾苗不是徒劳吗?您如果担任领袖,一定会把天下治理得更好,我占着这个位置还有什么意思呢?我觉得很惭愧,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您来治理。”
许由说:“您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得很好了。我如果再来代替你,不是沽名钓誉沽名钓誉吗?我现在自食其力,要那些虚名干什么?鹪鹩在森林里筑巢,也不过占一棵树枝;鼹鼠喝黄河里的水,不过喝饱自己的肚皮。天下对我又有什么用呢?算了吧,厨师就是不做祭祀用的饭菜,管祭祀的人也不能越位来代替他下厨房做菜。”
“三后”指谁?历来注家衆説纷纭,但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认爲是上古三皇五帝或三代的三位贤君。如王逸《楚辞章句》云:“谓禹、汤、文王也。”
[1]朱熹《楚辞辩证》云:“疑谓三皇,或少昊、颛顼、高辛也。” [2]王树柟《离骚注》云:“三后谓黄帝、颛顼、帝喾也。”
[3]另一类则认爲“三后”是楚的三位先公先王。如汪瑗《楚辞蒙引》云:“此只言三后而不著其名者,盖指楚之先君耳。
……吾尝谓颛顼高阳氏为楚之鼻祖矣,其余如祝融氏、季连氏、鬻熊氏,及熊绎为受封之始,熊通为称王之始,熊赀为迁都之始,皆楚之先君有功德所当法焉者也,但不知其何所指耳。昔夔不祀祝融、鬻熊而楚成王灭之,则二氏为楚之尊敬也久矣。
然此所谓三后者,以理揆之,当指祝融、鬻熊、熊绎也。” [4]王夫之《楚辞通释》云:“三后,旧说以爲三王,或鬻熊、熊绎、庄王也。”
[5]戴震《屈原赋注初稿》云:“三后,卽下‘前王’,谓楚之先君贤而昭显者。故不具其名,今未闻。
(自注:余以下‘前王’证之,屈子所言,当先及本国。其但云‘三后’者,犹周家言‘三后在天’,卽指太王、王季、文王。
在楚言楚,其熊绎、若敖、蚡冒乎?)。” [6]近现代学者大抵祖述上述这两类说法,只是具体观点有所不同而已。
尧舜是两个君主,,。
典故: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
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至是,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今洛阳),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音zuò)与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世说新语·文学》:“郑玄在马融门下”刘孝标注引《郑玄别传》:“袁绍辟玄,及去,饯之城东。
欲玄必醉,会者三百馀人,皆离席奉觞,自旦及莫,度玄饮三百馀杯,而温克之容,终日无怠。”马融和他的学生郑玄都是汉末大儒,但马融气量小。
郑玄被袁绍征召时,马融怕学生的成就超过自己,请杀手在半路杀郑玄。送别郑玄时,叫学生们每人敬酒三杯,想把郑玄灌醉,方便刺客下手。
不料郑玄酒量很大,从早到晚,一共喝了三百杯酒都没醉。后谓痛饮为一饮三百杯。
《将进酒》属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旧题,内容多写宴饮游乐。诗中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但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取得出色的艺术成就。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
《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
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
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
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
“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
但就此消沉么?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
“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象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
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
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
多痛快的筵宴,又是。
悬梁刺股 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
“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汉朝人孙敬,字文宝,非常好学,从早到晚地读书。
有时疲倦了,想睡觉,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拉直。这时候如果再打瞌睡,就会被绳子拉醒。
“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是说苏秦读书欲睡就拿锥子扎大腿的事。该故事已见“引锥刺股”条,此不详述。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1、战国屈原《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意思:青云做衣白霓做裙裳,高举长箭射杀贼天狼。
此处,屈原用天狼星影射当时在楚国西北部的强秦。
王逸 注:“天狼,星名,以喻贪残。后以“天狼”比喻残暴的侵略者。
2、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意思: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天狼,星名。天空中非常明亮的恒星。属于大犬座。有一个伴星,用望远镜可以看见。古以为主侵掠。
扩展资料:
星座文化:
亚洲文化
天狼星(Sirius)也称做大犬座 α 星(α Canis Majoris),是除太阳外全天最亮的恒星,但是暗于金星与木星,绝大多数时间亮于火星。
天狼星一般指天狼星 A,其主系统由一颗蓝白色的蓝矮星和一颗蓝色的白矮星组成,质心距离地球约为 8.6 ly。
在中国天文学,这颗星称为天狼星(天上之狼);中文的罗马拼音:Tiānláng;日文的罗马拼音:Tenrō;韩国的罗马拼音:Cheonlang),在中国二十八星宿中,天狼星属于井宿,并位于它里面的天狼星官。天狼这个星官中也只有它一颗星。
古代的中国人将船尾座和大犬座的部分星星结合想像成横跨在南天的一把大弓,并划归到弧矢星官中。在这种组合下,箭头正对着天狼星。意为“射天狼”。
《江城子 · 密州出猎》中“西北望,射天狼”的句子就是这么来的。关于弧矢星官,古人还有俗语:天弓张,天下尽兵。(天上的天狼星张开弓,天下就会有兵灾。)即占星家用它预报军事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狼星
在明朝有个当官的叫王篆,他出生在湖北夷陵(今湖北宜昌),人们叫他王天官。
他为了说明自己有才,就在夷陵河边,竖了一块牌坊,上书“唯楚有才”四个字。路过夷陵的外乡人中,也有许多文人,看到牌坊上的字都不服气,要难倒王天官,拆掉牌坊。
一天,一位赶考的读书人看见这个牌坊很生气,对王天官说:“倘若我在你们楚地找到没有才的人,就要砸掉你这‘唯楚有才’的牌坊。”王天官说:“那当然可以。”
读书人来到一个荷塘池边,见一小孩放牛,就喊道:“喂,小孩,我出一上联你能对吗?”小孩见这外乡人很有趣,便点了点头。读书人出上联道:“荷花莲蓬藕。”
小孩本没有读过书,听到这句话,只摇摇头咕哝道:“说的么之儿话?(湖北方言)”读书人竟听成了“筲(shāo)箕(jī)麦子瓜”,心想,虽然粗俗些,总算对着了。 他又来到一个宝塔边,见一挑粪老汉,便指着宝塔说:“灵塔隐隐六角四方八面”,那老汉不懂什么之乎者也,也不想同他罗嗦,只一摆手扭头便走。
读书人见状,回身赶到夷陵河边,要雇人砸牌坊。王天官问明经过,对读书人哈哈大笑说:“哎呀,你差远了,你岂知我们楚地,小孩多是明对,老人都是哑对。
刚才那老汉把手一摆,是对的:“孤掌摇摇五指二短三长”。说得读书人无言以对,溜之大吉。
又有一天,王天官打听到河边停靠一只官船,也是为牌坊而来。便化装成一个卖豆腐的老头,挑着担子来到江边,喊道:“卖豆腐哟!”船舱里走出一位贵人说道:“卖豆腐的老头,我出个对子你能对吗?”王天官说:“对得不好请不要见笑。”
只听贵人说道:“磨大眼小齿楞楞吞粗出细。”王天官笑道:“这是说我的买卖呀”,他对的是“秤直钩弯星朗朗知轻识重”。
贵人大惊:“卖豆腐的也有这么好的才学,果然是‘楚地有才’呀!” 据说这块牌坊一直还留在湖北宜昌呢。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3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