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大雅》篇名。召穆公(召伯虎)奉周宣王(前827—前782年在位)之命平淮夷后铭器的诗。
《毛序》:“《江汉》,尹吉甫美宣王也。能兴衰拨乱,命召公平淮夷。”符合诗的主题,但说是尹吉甫所作,恐系附会。有人怀疑,诗本身就是古器物簋的铭文。朱熹提出诗词同古器物铭“语正相类”。方玉润干脆认为《江汉》就是“召穆公平淮铭器”。
郭沫若《青铜器时代》:“《大雅·江汉》之篇,与世存《召伯虎簋铭》之一,所记乃同时事。《簋铭》云:‘对扬朕宗君其休,用作列祖召公尝簋。’《诗》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文例正同。”有人据此,认为全诗都是簋铭,作者就是召虎。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厘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
大历三年(768)秋,杜甫漂泊至湖北公安。这里地处长江、汉水之间,所以诗题作《江汉》。诗人长期飘零,历尽艰辛,至老仍如浮云行止无定,心中颇多感慨。但他并未因处境困顿和年老多病而悲观消沉,诗中依然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
《瀛奎律髓》云:“味之久矣,愈老而愈见其工。中四句用‘云天’、‘夜月’、‘落日’、‘秋风’,皆景也,以情贯之。‘共远’、‘同孤’、‘犹壮’、‘欲苏’,八字绝妙,世之能诗者,不复有出其右矣。公之意自比于‘老马’,虽不能取‘长途’,而犹可以知道释惑也。”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赏析】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江汉”,长江、汉水之间。首联表达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有自嘲意。“思归客”是杜甫自谓,因为身在江汉,时刻思归故乡,但思归而不得,饱含天涯沦落的无限辛酸。“乾坤”,即天地。“腐儒”,迂腐的读书人,这里实际是诗人自指不会迎合世俗。如果说前一句还只是强调诗人飘泊在外的思乡之心,后一句则将自己在天地间的渺小孤独感吐露无遗。诗人原来的抱负是要经天纬地的,然而越到人生的最后阶段,他越是痛感自己的渺小无力。其中的痛楚和无奈该有多深!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像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客异乡;与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颔联为工对。“天共远”,承江汉客;“月同孤”,承一腐儒。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慨叹自己飘泊无依。不过,在明月的皎洁和孤清中,我们又体会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他的心,仍然是光明的。“永夜”,长夜。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我虽已到暮年,就像日将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逐渐好转。颈联为借对,“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写实。“秋风”句是写实。诗的意境阔大而深沉,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积极用世、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疏”,复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自古以来存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体力,跋涉长途。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虽年老多病,但智慧犹可用,还能有所作为。《韩非子·说林上》里讲,春秋时管仲随齐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议用老马领路,于是找到了归途。“老马”是诗人自比。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江汉”,长江、汉水之间。
首联表达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有自嘲意。“思归客”是杜甫自谓,因为身在江汉,时刻思归故乡,但思归而不得,饱含天涯沦落的无限辛酸。
“乾坤”,即天地。“腐儒”,迂腐的读书人,这里实际是诗人自指不会迎合世俗。
如果说前一句还只是强调诗人飘泊在外的思乡之心,后一句则将自己在天地间的渺小孤独感吐露无遗。诗人原来的抱负是要经天纬地的,然而越到人生的最后阶段,他越是痛感自己的渺小无力。
其中的痛楚和无奈该有多深!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像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客异乡;与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
颔联为工对。“天共远”,承江汉客;“月同孤”,承一腐儒。
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慨叹自己飘泊无依。
怀才见弃,报国思用
——杜甫《江汉》赏析
(陕西)王周平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首诗是杜甫漂泊湖北江陵、公安时所写,当时,五十六岁的杜甫北归无望,生计日蹙。
首联写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思归客” 三字饱含了无限的辛酸,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 次句写得巧妙,在“一腐儒”前冠以“乾坤”二字,自谦中有自负,试问,乾坤之内,像杜甫这样心忧社稷的“腐儒”能有几人?
颔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人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此联表面上写片云孤月,实则写诗人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的皎洁。
颈联生动形象地表现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落日”比喻“暮年”,“秋风”是写实。年老的诗人飘流江汉,面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快要好了,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拳拳之心已表露无遗。
尾联用典,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韩非子》中有“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接受管仲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诗人以“老马”自比,写自己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像老马一样,还是有用的。诗人显然有怨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这当然是言外之意,是从诗句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此诗用凝炼的笔触,抒发了诗人孤忠仍存,壮心犹在的慷慨情怀,集中地表现了一种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
1906年起,"地皮大王"刘歆生从江汉路一带湖塘填起,逐渐填成江汉路后花楼至铁路外土路基,形成歆生路。辛亥革命后,华人资本家迅速兴起,不到10年时间,江汉路一带成为汉口繁华的商业街。
1927年,我国收回汉口英租界,太平街和歆生路改名为江汉路。现今,在江汉路遗留下13幢近代优秀历史建筑,就是江汉路繁华商市的历史见证。
家住江汉路交通巷的何润芝,已经86岁,1938年后就搬到江汉路附近居住。她说,江汉路在旧社会就非常有名,街上到处是钱庄、布铺、烟站,还有摆地摊的。当时的路是碎石头铺成,房子很破。
上世纪60年代,江汉路迎来新一轮翻修,公司逐渐增多,滋美食品厂、精益眼镜店、南京理发店、星火文具店都开到了江汉路上。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江汉路出现了武汉市最早的夜市。由于晚上生意不错,一些商贩开始租用路边的门面,大白天也开门做生意。
1995年初,沿街的商铺和部分人大代表提议改造江汉路。2000年1月,新千年的第一个市长办公会议,决定将江汉路改造成商业步行街,2000年2月,江汉路步行街开工,2000年9月22日,步行街完工开街。
江汉路集购物、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成为武汉市一张重要的名片。
龟山蛇山 很久以前,大禹承父遗志,为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率领百姓挑土筑堤,疏江导河,劳动号子 声震云霄,惊动了玉皇大帝。
玉帝深为感动,派龟、蛇二将下凡帮助治水。大禹非常高兴, 便叫蛇做开路先锋。
蛇领命后努力向前,所过之处立刻出现一条大江。由于蛇走起路来弯弯曲曲,故蛇拖出的大江也曲折而行,龟则紧跟在蛇后面,背上驮着神土,让大禹及时将神土撒下筑成长堤。
当长江开到汉水口时,龟蛇因出力过度,累得不能动了,龟就趴在汉阳,蛇就躺在武昌,龟蛇隔江相望,化成龟、蛇二山,护佑着两岸百姓不受水害。 放鹰台 通过考古发掘的研究表明:位于今天洪山礼堂和水果湖游泳池之间的土台地带,是迄今为止 发现最早的武汉人的先祖劳动和生活的地方,时间为6000年前。
因相传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放鹰,故名放鹰台。? 江汉关? 1924年元月21日落成的江汉关大厦正门上方凿刻的“江汉关”三个大字,气势恢宏,极为壮 观,出自当时湖北教育厅厅长宗彝之手。
宗彝初习颜柳,后摹魏碑,善写斗方,笔力遒劲, 是武汉的知名书法家。为写江汉关三字,他数易其纸,只为“江”字笔画少,难与繁体的“汉”、“关”二字协调,最后才一挥而就。
为此三字,江汉关赠他纹银500两。? 汉正街 古汉口之正街,16世纪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后,长江汉江交汇处,尤其是沿汉江一带地域逐渐成为汉口商业的中心地带。
清朝康熙年间,此地因设立汉口巡检司而成为汉口镇的正街,又称“官街”。当时的汉正街沿街店铺林立,八方商贾云集,街情民风淳厚。
卓刀泉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曾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当时部队缺乏饮水,“羽用刀卓也”,于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
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祯喝过这儿的泉水,极为赞赏,于是筑井台建井亭,并手书“卓刀泉”三字。 粮道街 可能因为长期是省府衙门及封疆大员们的驻跸地罢,武昌内城那些街头巷尾里头,似乎都沾了些许“天子脚下”的气息,不像汉阳,古则古矣,却古得像个老乡绅,更不似汉口,仿佛昨日还衣衫褴褛,今日就陡地发富得流油,穿金戴银地纸醉金迷起来…… 粮道街之得名,源于清代曾在此设的粮道署。
而粮道街声名之彰显,却缘于此处多书香,此处多人杰。溯至明代,这里有勺庭书院,清代,这里有江汉书院,民国初,这里有大学一所、中学两所、专业学校三所……就拿粮道署来说吧,清朝被民国取代后,这个名是管嘴巴填肚子却让蛮多人饿肚子的衙门,即被改造成学校———私立中华大学。
这所大学因出了个土生土长的青年革命家恽代英,曾经誉满天下;当年旧址上的现武汉市第三十三中学,仍是一所很不错的学校。 长堤街 这三个字的组合,在武汉所有的地名中,估计是最贴切的:首先是长,4000米,在“街龄”相若的街道里,没有比它更长的;其次是堤,它早先的确是一道堤,一道长堤,公元1635年,亦即明崇祯8年,汉口通判袁火昌主持修筑,西起硚口,东止今江汉区东堤街直至长江边,是为后湖堤 ,或称长堤———为纪念袁通判,也叫袁公堤。
有了袁公堤,才有了堤内汉正街的成长、发展和繁荣。最后才是街:清同治三年亦即公元1864年,汉口筑城堡,就在袁公堤外筑城开壕,一为防“寇”,二为防洪。
汉口有了城堡之后,袁公堤即失去防洪作用,就有居民在堤两边建屋起楼,逐渐形成以堤身为轴线的几乎与汉正街平行的街市。 阅马场 清代初年,巡抚刘兆麟在明代楚王府之东辟建练兵演武的校场,场上有演武厅,是举行武科考试的场所,名阅马厂。
解放后在书写时改"厂"为"场",己经约定俗成。 广埠屯 明太祖时,要求诸王护卫军屯田护卫;明成祖时更是要求发展农业生产。
楚王积极响应,他命令驻扎在东门外交通孔道口的护卫军置屯耕戍。明太祖时赐给诸王的仓库名称都以广字开头,楚王的仓库名广埠,因而护卫军屯垦之地就称为广埠屯。
花桥 花桥位于汉口解放公园路的西北端。据传,在原来的黄孝河上,横跨了一座木质桥,两旁有雕花栏板,俗称“花桥”。
花桥之名由此而来。 楚善里 大约是清朝末年吧,张忠樵、卓剑辉、梁荣昆三人在这里合资建房,渐成里分。
没有考证这三位先生的来历,从字面上看,名字都相当雅,不似刘瘌痢、张苕货、陈拉眼之类村俗,估计他们也不愿意自己的居处名字太一般,所以,他们到故纸堆中去搜寻,最后在《大学》中读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的句子,感觉很好,于是,浓缩出了“宝善”二字,作为里分的名字。叫了些年,觉得“宝”字有些露,不够大气,不如干脆“楚善”算了———于是,“宝善里”成了“楚善里”,一个相当儒雅清高的名字,很有些小资的意思。
兰陵路 现今兰陵路一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俄租界,战后收回时将带有俄国色彩的街道统一改名。曾以任两湖巡检使兼湖北督军和省长的萧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之意)定名。
萧姓的郡望为浙江兰陵,故称兰陵路。此路名沿用至今。
杨园 据考证,清朝时期,有一位洋人在武昌桥梁村(铁路医院原门诊部)修建了一座庭园,人们称之为洋园。后来,该洋园成为张学良的行园。
杜甫《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译文)
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像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客异乡;与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我虽已到暮年,就像日将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逐渐好转。自古以来存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体力,跋涉长途。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