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典故】:
公元223年,蜀主刘备去世,临死前他把军国大事都托付给了丞相诸葛亮。为了履行对先主的承诺,诸葛亮殚精竭虑,全心全意地辅佐后主刘禅,事必躬亲,任劳任怨。
当时,丞相府里有一个办理文书事务的主簿名叫杨顒,他看到诸葛亮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亲自过问,觉得这样太辛苦了,于是想劝他改变一下工作方法。
杨顒对诸葛亮说:“处理国家军政大事,上下级之间应该有不同的分工,不需要一切事情都亲自过问处理。”随后,杨顒列举出一些历史上著名的例子,来劝导诸葛亮改变工作方法,不要管一些琐碎的小事,对下属应有所分工,从而节省时间和精力着重抓国家军政大事。
诸葛亮对杨顒的劝告和关心非常感激,但他总觉得不能有负先主的嘱托,感觉重任在身,许多事情不亲自处理不放心。后来杨顒病死,诸葛亮非常难过,痛哭了好几天。为了鼓励下属参与政事,诸葛亮写下了《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这篇文告,鼓励大家主动发表政见。他在文告中写道:“丞相府让大家都来参与议论国家大事,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有益的建议,从而让我知道有些事情怎么处理效果会更好。”
集思广益的故事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刘禅继位,蜀国的大小政事都由丞相诸葛亮处理。诸葛亮在朝野的威望很高,但他并不居功自傲,经常注意听取部下的意见。有部下反对他这样做,他认为这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有益的建议。
其实,所有成功都可以归结为集思广益的结果。但非要说哪一件事大家的功劳,又太牵强了……如果写文章的话可以含糊些说,如“如果没有凝结大家的智慧,某某事就不可能成功;如果没有大家的完善补充,某某事就不可能结果如此完美;如果没有大家群策群力,某某事一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希望有帮助
三国时,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
丞相诸葛 亮负责处理蜀汉大小政事,成了蜀国政权的实际 主持者。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但他 并不因此居功自傲,常常注意听取部下的意见。
当时丞相府里的主簿对诸葛亮每一件事都要亲自 过问的做法提出了异议,他说:“处理国家军政大 事,上下之间分工应该不同。 ”并劝诸葛亮不要亲 自处理一切文书,少过问一些琐碎的小事,对下属 应该有所分工,自己应主抓军政大事。
诸葛亮对 于他的劝告和关心很是感激,但他怕有负刘备所 托,仍然亲自处理大小事务。后来主簿病死了,诸 葛亮非常难过,哀悼不已。
为了鼓励下属踊跃参 与政事,诸葛亮特地写了一篇文告,号召文武百 官、朝廷内外主动积极地发表政见,反复争议。 这 篇文告就是《与群下教教》。
他在文告中说:“凡是为皇帝出谋划策的人, 都要尽职尽责地将自己的工作做好,并在广泛听 取众人意见的基础上,集中全体人员的智慧,这样 才能将事情办好(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诸葛亮时时告诫人们,特别是要求他自己注 意集中大家的智慧,对朝廷有所贡献,为百姓做些 实事。
三国时,刘备死后,刘禅继位。
丞相诸葛亮处理、决定蜀国的大小政事,成了蜀国政权的实际主持者。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但他并不因此居功自傲,常常注意听取部下的意见。
杨是当时丞相府里负责文书事务的主簿官。他对诸葛亮亲自过问每一件事的作法提出了建议,他说:“处理国家军政大事,上下之间分工应该不同。”
他还举出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例子,就是成语集思广益的意思。劝诸葛亮不必亲自处理一切文书,少过问一些琐碎的小事,对下属应该有所分工,自己应主抓军政大事。
诸葛亮对于杨的劝告和关心很是感激,但他怕有负刘备所托,仍然亲自处理大小事务。后来杨病死,诸葛亮非常难过,哀悼不已。
为了鼓励下属踊跃参与政事,诸葛亮特地写了一篇文告,号召文武百官、朝廷内外主动积极地发表政见,反复争议。这篇文告就是《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
他在文中写道:“丞相府里让大家都来参与议论国家大事,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有益的建议,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6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