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手艺巧夺天工,非常高明。传说他曾用木头做成飞鸟,在天上飞三天三夜都不下来。可就是这样一位高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鲁班招了很多徒弟,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他定期会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个叫泰山的,看上去笨笨的,来了一段时间,手艺也没有什么长进,于是鲁班将他扫地出门。几年以后,鲁班在街上闲逛,忽然发现许多做工精良的家具,做得惟妙惟肖,很受人们欢迎。鲁班想这人是谁啊,这么厉害,有人在一旁告诉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鲁班不由感慨地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相关传说
成语“有眼不识泰山”,与它相近的成语有有眼无珠,但两者的用法有差别。打个比方来说,形容人不聪明,可以这么说:你真是笨啊,意思是你脑筋不是很灵活;可是如果说:你笨得象头猪,那么笨的程度就很厉害了,还有非常生气的感情含在里面。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远古时始称火山、太山,“大”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均见其形,读音为“太”。《骈雅训篆.释名称》:“古人太字多不加点,如大极、大初、大室、大庙、大学之类,后人加点以别大小之大,遂分为二矣。”按古文字的传统读法,“大”亦有“大”、“太”、“代”三音。春秋战国时,由于同音字的引申和同义字的演变,“太”与“泰”、“代”与“岱”“岱”与“岳”也互相变通了,这样相继出现了“泰山”、“岱山”、“岱宗”、“岱岳”等专用名称。“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易.说卦》“履而泰,然后安”。“泰”字就有原来的高大、通畅之意引申为,“大而稳,稳而安”。随即出现了“稳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鸿毛”之说。
“岱”、“岱山”、“岱宗”均见于战国典籍中。《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周礼》:“河东曰兖州,其山镇曰岱山。”《尚书?舜典》:“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而“岱岳”则首先见于西汉刘安及其门客所著《淮南子》之中:中央之美者有岱岳,以生五谷桑麻,鱼盐出焉。”何谓“岱”?《说文》释:“岱,大山也,从山,代声。”《风俗通义》:“泰山—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故为五岳长。”后来“岱”就成了泰山的别称。何谓“岳”?《诗经?大雅》“菘高维岳,峻极于天。”。“岳”,即是高大的山,又是山之尊者,古人便传为群神所居之处。
盘古开天东岳为首天下名山无数,历代帝王和芸芸众生何以独尊东岳泰山呢?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刚分,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顶天立地生活着。经过了漫长的一万八千年,天极高,地极厚,盘古也长得极高,他呼吸的气化作了风,他呼吸的声音化作了雷鸣,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闪出道道蓝光,这就是闪电,他高兴时天空就变得艳阳晴和,他生气时天空就变得阴雨连绵。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终于溘然长逝。刹那间巨人倒地,他的头变成了东岳,腹变成了中岳,左臂变成了南岳,右臂变成了北岳,两脚变成了西岳,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发变成了草木,汗水变成了江河。因为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为人类祖先,他的头部变成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盘古开天东岳为首 司马迁与“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碧霞元君的来历 泰山奶奶 岱宗坊 岱庙天贶殿前的弧忠柏 岱庙里的东斜碑 岱庙里的碑刻珍品李斯碑 天贶殿比北京的金銮殿矮三砖 王母池与吕祖洞 泰山石敢当除妖避邪 何首乌 牧羊老人 秀女石 悬云寺 黑龙潭上长寿桥 唐僧师徒晒经处——经石峪 盘古开天东岳为首 天下名山无数,历代帝王和芸芸众生何以独尊东岳泰山呢?这还要从开天辟地的盘古说起。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刚分,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顶天立地生活着。
经过了漫长的一万八千年,天极高,地极厚,盘古也长得极高,他呼吸的气化作了风,他呼吸的声音化作了雷鸣,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闪出道道蓝光,这就是闪电,他高兴时天空就变得艳阳晴和,他生气时天空就变得阴雨连绵。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终于溢然长逝。
刹那间巨人倒地,他的头变成了东岳,腹变成了中岳,左臂变成了南岳,右臂变成了北岳,两脚变成了西岳,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发变成了草木,脂膏变成了江河。 因为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为人类的祖先,而他的头部变成了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司马迁与“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西汉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对泰山的钦敬之情是众所周知的。 西汉元封元年,汉武帝第一次封禅泰山,司马迁的父亲作为史官,本应来泰山参加封禅,但是他却因故留在洛阳。
他对参加封禅视为他政治生命中的一件大事:不能东行参加封禅大典,令他异常遗憾和失望,终于忧锁成疾,卧床不起。这时,恰好司马迁外游归来与父亲相见,于是他握着司马迁的手流着泪说:"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官吏,远祖还有大功于夏,是百官之长,后世逐渐衰弱,难道天将灭绝于我吗?你如果能继任太史官职,那就能继承祖业了。
现在汉朝的天子继承了数千年来封禅泰山的大统,封禅于泰山,而我却不能随行,这是命中注定的呀!我死之后,你一定会继任太史官职的,做了太史不要忘了我所渴望的著书立说的意愿。" 司马迁从父亲的言谈话语之中看出参加封禅泰山的大典对光宗耀祖是何等重要。
司马迁没有辜负父亲的愿望,即使在受了宫刑之后,仍矢志不移,决心忍辱完成父亲未竞之业。他在给好友任安的《报任安书》中,表达了他受刑之后的痛苦心情,并提到写作《史记》的意图和完成的决心。
就在这篇著名的书信之中,司马迁把泰山融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见,在司马迁的心目中,泰山是一个庄重、威严、雄伟可亲的象征。
后来,人们使用"泰山""鸿毛"这两种轻重反差极大的物体来比喻轻重悬殊的两种事情。 碧霞元君的来历 凡是爬泰山的人,不论内客还是外宾,没有不拜见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
有的慷慨解囊,施舍钱钞;有的虔诚叩首,五体投地。据说,碧霞元君能为众生赐福,消病去灾,所以泰山的香火至今缭绕不绝,每年春天,都有许多人从外地纷至沓来,进香许愿。
可是,他们未必知道碧霞元君的来历。 传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建立了周氏王朝后,天下统一,武王认为大臣们开国有功,应该重重有赏。
可是,想来想去,却找不出合适的礼物,最后,武王还真想出了个绝顶的好主意,把全国的领地都分给大臣们。这样以来,既显示了他武王的慷概,又能说明他对大臣们的信任;同时考验大臣们是否真的忠君报国;再者,武王这样也就轻松愉快,落得清闲做他的"天子"就行了。
主意一定,武王便把封神大权交给了军师姜子牙,让他分封诸侯。 却说姜子牙分封诸侯,封来封去把全国其他的名山大川、风水宝地都封尽了,就留下了一座东岳泰山。
姜子牙早就知道泰山气势雄伟,风景秀丽,是个供人游玩的好地方,他原准备把泰山留给自己,可谁知半路里又杀出个程咬金,武王的护驾大将黄飞虎找上门来,非要把泰山封给他不可。两人正在商榷,不知谁又走漏了风声,黄飞虎的妹妹黄妃也来找姜子牙要地盘,说是武王答应她,要她来找姜子牙。
这下可好了,三个都看准了泰山这块宝地,可总不能都去坐呀!这到底如何是好呢?事到如今,只黄氏兄妹就够姜子牙缠的了,自己便不得不打消了坐泰山的念头。不过放弃了也怪可惜,他见黄氏兄妹一个凭护驾有功,一个仗武王后台,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就赌气地对他们说:"好了二位,谁也别争,谁也别抢,凭自己的本事,谁先登上泰山,泰山就是谁的。
"黄飞虎一听,不禁拍手叫绝。他想:凭我一身气力,泰山还能有黄妃的份?可是,身单力孤的黄纪,也没有一点惧色,一口应允了。
黄飞虎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夫,比赛日期一到,便骑上他的麒麟,日夜兼程,从京都直奔泰山。黄妃为比赛绞尽了脑汁,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
比赛一开始,她先将自己的鞋子脱下一只,使了个神法,将鞋子扔到玉皇顶上,然后才不慌不忙地向泰山赶来。等到黄妃爬上泰山,兄长早在南天门上等得不耐烦了。
他见黄妃姗姗来迟,便对她说:"不行就是不行,别逞。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
远古时始称火山、太山,“大”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均见其形,读音为“太”。《骈雅训篆.释名称》:“古人太字多不加点,如大极、大初、大室、大庙、大学之类,后人加点以别大小之大,遂分为二矣。”
按古文字的传统读法,“大”亦有“大”、“太”、“代”三音。春秋战国时,由于同音字的引申和同义字的演变,“太”与“泰”、“代”与“岱”“岱”与“岳”也互相变通了,这样相继出现了“泰山”、“岱山”、“岱宗”、“岱岳”等专用名称。
“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
《易.说卦》“履而泰,然后安”。“泰”字就有原来的高大、通畅之意引申为,“大而稳,稳而安”。
随即出现了“稳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鸿毛”之说。“岱”、“岱山”、“岱宗”均见于战国典籍中。
《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周礼》:“河东曰兖州,其山镇曰岱山。”
《尚书?舜典》:“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而“岱岳”则首先见于西汉刘安及其门客所著《淮南子》之中:中央之美者有岱岳,以生五谷桑麻,鱼盐出焉。”
何谓“岱”?《说文》释:“岱,大山也,从山,代声。”《风俗通义》:“泰山—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
万物之始,阴阳交代,故为五岳长。”后来“岱”就成了泰山的别称。
何谓“岳”?《诗经?大雅》“菘高维岳,峻极于天。”。
“岳”,即是高大的山,又是山之尊者,古人便传为群神所居之处。盘古开天东岳为首天下名山无数,历代帝王和芸芸众生何以独尊东岳泰山呢?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刚分,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顶天立地生活着。经过了漫长的一万八千年,天极高,地极厚,盘古也长得极高,他呼吸的气化作了风,他呼吸的声音化作了雷鸣,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闪出道道蓝光,这就是闪电,他高兴时天空就变得艳阳晴和,他生气时天空就变得阴雨连绵。
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终于溘然长逝。刹那间巨人倒地,他的头变成了东岳,腹变成了中岳,左臂变成了南岳,右臂变成了北岳,两脚变成了西岳,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发变成了草木,汗水变成了江河。
因为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为人类祖先,他的头部变成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1、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境内,矗立在鲁中群山间。
泰山主峰海拔1532.7米,是天然的艺术与历史博物馆,有着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第一个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 。
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 2、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
其后,人们将其拟人化,给它取姓氏名讳,定婚配子女。如:汉代纬书称:“东方泰山君神,姓图名常龙。”
《太平御览》卷三百九十七引张华《博物志》称泰山神有女,“嫁为西海之妇”等等。特别重要的是:民间认为泰山是人死后灵魂的归宿之地,泰山神是阴间鬼魂之最高主宰。
此信仰盖起于西汉。汉代纬书《孝经援神契》曰:“太山天帝孙,主召人魂。”
“东方万物始,故主人生命之长短”。 3、泰山是岳父的意思。
泰山黄河:岳父岳母------黄河为母,泰山为父! 典故:唐明皇要封禅泰山,命张说为封禅使,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是九品官。按照老规矩,封禅以后,自三公以下都能迁升一级。
只有郑镒靠了丈人,一下子升到五品官,兼赐绯服。唐明皇看到郑镒一下子升了几级,感到很奇怪,就询问原因,郑镒一时无话可答。
这时黄幡绰又来调侃,他说:“这是因为靠了泰山之力”。“泰山”一语双关,既指封禅一事,又指岳父,因为中国向来有称岳父为“泰山”的,又代表长寿的意思。
人心齐,泰山移 有眼不识泰山 稳如泰山 重如泰山 老泰山 一叶幛目,不见泰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泰山北斗 登泰山而小天下 泰山泰水 岳父岳母 旧时称妻父为泰山,称妻母为泰水。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唐)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
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
因大酺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泰山之力也’。”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呼妻父为泰山……今人乃呼岳翁。又有呼妻母为泰水,呼叔伯丈人为列岳。”
也有人说,因为泰山上有块巨石叫“丈人峰”,而妻父俗称“丈人”,因此又称泰山。又因泰山古称东岳,故妻父又称岳父,妻母则称岳母。
欧阳修《归田录》:“今人呼妻父为岳公,以泰山有丈人峰。” 泰山北斗 古代认为泰山在五岳中最高,北斗星在众星中最明,因此常用以比喻因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崇仰的人。
又称泰斗。
天下名山无数,历代帝王和芸芸众生何以独尊东岳泰山呢?这还要从开天辟地的盘古说起。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刚分,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顶天立地生活着。
经过了漫长的一万八千年,天极高,地极厚,盘古也长得极高,他呼吸的气化作了风,他呼吸的声音化作了雷鸣,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闪出道道蓝光,这就是闪电,他高兴时天空就变得艳阳晴和,他生气时天空就变得阴雨连绵。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终于溢然长逝。
刹那间巨人倒地,他的头变成了东岳,腹变成了中岳,左臂变成了南岳,右臂变成了北岳,两脚变成了西岳,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发变成了草木,脂膏变成了江河。 因为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为人类的祖先,而他的头部变成了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泰山还有岳父的意思。
语出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 原文: 《酉阳杂俎·卷十二·语资》 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
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
因大脯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泰山之力也。”
语出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 唐明皇要封禅泰山,命张说为封禅使,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是九品官。按照老规矩,封禅以后,自三公以下都能迁升一级。
只有郑镒靠了丈人,一下子升到五品官,兼赐绯服。唐明皇看到郑镒一下子升了几级,感到很奇怪,就询问原因,郑镒一时无话可答。
这时黄幡绰又来调侃,他说:“这是因为靠了泰山之力”。 “泰山”一语双关,既指封禅一事,又指岳父,因为中国向来有称岳父为“泰山”的。
又代表长寿的意思。
泰山玉皇顶并没有什么神话传说,对于它的来历倒是有这样的传说:
据说,汉武帝登基以后,采取了许多富国强兵的措施,慑服了匈奴,平定了内乱,出现了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的局面。汉武帝好大喜功,对自己开创的天下一统的西汉王朝十分得意,便大规模地到泰山进行封禅活动,仅前后二十一年的时间,封禅之礼便行了七次之多。
公元110年,3月,汉武帝来泰山封禅,见到以前的帝王来泰山都树碑立传,为自己歌功颂德,他对此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他认为自己功德盖世,万民俯首 非一小小石碑所能言表,再说立碑名功,简直俗而又俗,便别出心裁,立石于绝顶,以示他因高告高,高上加高,无以言表的功德。立碑之时,岱顶瑞云飘忽,四面霞光,突然,在地下挖得一卷金书玉简,只见上面写到:“武帝刘彻,寿终十八。”武帝看后,心惊胆颤,恍忽中把它倒读为“八十”,以后果然活到八十岁谢世。
此碑高达数丈,上下渐削,石色莹白,虽经百世露浸雨湿而不生苔藓。据说,每当艳阳普照,石碑便熠熠发光,金光射目,碑中几行篆字,言武帝功德,远视则有,近视则无,真乃奇绝。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