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涛 ,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
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2、冯子材,字南干,号萃亭,生于广东廉州府钦州沙尾村(今属广西钦州沙尾村),晚清抗法名将,民族英雄。
3、石达开,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 [1] )客家人,祖籍地在今广东省和平县,太平天国名将。
4、慈安太后 ,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出生在广西柳州,咸丰帝的第二任皇后。
5、萧朝贵,生于清嘉庆末年,广西武宣罗渌垌人。金田起义的核心领导人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子材 (清末将领、民族英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朝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涛 (明末清初著名画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达开 (历史人物、太平天国翼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慈安太后
关于铜鼓,壮族有这样的传说:古时有个青年到龙潭去放鸭子,眨眼间人和鸭子都失踪了。 其父提刀去找,见儿子和鸭子已被妖怪弄死,便杀死小妖,放火烧了妖怪的房子。老妖斗不过老人,就从龙潭挖了一个洞,通到老人床下,想淹死熟睡的老人。当水流到床下洞口时, 却被一口铜锅挡住了。老妖施计也没斗过老人,只得败阵而逃,此后再不敢兴灾作祸了。老人见铜锅可降妖,便造了很多,并安上翅膀,到处去平息邪恶和灾祸,最后连一口锅也不剩 了。壮家人四处寻找,终于在小丘田里找到,有人敲响铜锅,人们踏着咚咚的乐声,跳起欢快的舞蹈。后来,人们将铜锅改为铜鼓,将铜鼓伴奏的舞蹈称为铜鼓舞。
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人物。其传说最早见于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九十八《三妹山》。明清以来,有关她的传说与歌谣 文献记载很多。壮族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与歌谣更为丰富。
相传刘三姐为唐代壮族农家女,年幼聪颖过人,被视为“神女”。十二岁能通经传,指物索歌,开口立就。自编自唱,歌如泉涌,优美动人,不失音律,故有“歌仙”之誉。十五岁时聘于林氏,唐开元十年(722年),为抗拒林氏逼婚,与情人张伟望出奔,不知所终。民间多以为双双成仙而去。广西宜山壮族传说,刘三姐生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从小聪慧过人,能歌善唱。12岁即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以歌代言,名扬壮乡。后曾到附近各地传歌。慕名前来与她对歌的人络绎不绝,但短则一日,长则三五天,个个罄腹结舌,无歌相对,无言以答,羞赧而退。然而她的才华却遭到流氓恶霸的嫉恨,后被害死于柳州。传说她死后骑鲤鱼上天成了仙。也有的说她在贵县的西山与白鹤少年对歌七日化而为石。还有的说财主莫怀仁欲娶她为妾,三姐坚决反抗,莫怀仁买通官府迫害三姐,三姐乘船飘然而去,等等。
相传唐代,在罗城与宜州交界和的天洞之滨,有个美丽的小山村。村中有一位叫刘三姐的壮族姑娘,她自幼父母双亡,靠哥哥刘二抚养,兄妹二人以打柴、捕鱼为生,相依为命。三姐不但勤劳聪明,纺纱织布是众人夸赞的巧手,而且长得宛如出水芙蓉一般,容貌绝伦。尤其擅长唱山歌,她的山歌遐尔闻名,故远近歌手经常聚集其村,争相与她对歌、学歌。 刘三姐常用山歌唱出穷人的心声和不平,故而触犯了土豪劣绅的利益。当地财主莫怀仁贪其美貌,欲占为妾,遭到她的拒绝和奚落,便怀恨在心。莫企图禁歌,又被刘三姐用山歌驳得理屈词穷,又请来三个秀才与刘三姐对歌,又被刘三姐等弄得丑态百出,大败而归。莫怀仁恼羞成怒,不惜耗费家财去勾结官府,咬牙切齿把刘三姐置于死地而后快。为免遭毒手,三姐偕同哥哥在众乡亲的帮助下,趁天黑乘竹筏,顺流沿天河直下龙江后入柳江,辗转来到柳州,在小龙潭村边的立鱼峰东麓小岩洞居住。 据说来到柳州以后,三姐那忠厚老实的哥哥刘二心有余悸,怕三姐又唱歌再招惹是非,便想方设法来阻止。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个办法,从河边捡回一块又圆又厚的鹅卵石丢给三姐,说:“三妹,用你的手帕角在石头中间钻个洞,把手帕穿过去!若穿不过去,就不准你出去唱歌!”接着铁青着脸一字一顿地补充道:“为兄说一不二,绝无戏言。” 先还是甜甜微笑的三姐,看着哥哥的满脸愠色,那里还敢像往常那样据理争辩,拾起丢在面前的石头,暗忖道:“我又不是神仙,手帕角怎能穿得过去?”她下意识地试穿,并唱道:哥发癫,拿块石头给妹穿;软布穿石怎得过?除非凡妹变神仙! “管你是凡人也好,神仙也好,为兄一言既出,绝不更改!”哥哥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心想:这一招够绝了吧,还难不倒你? 画作
谁料三姐凄切婉转的歌声直上霄汉,传到了天宫七仙女的耳里。七仙女非常感动,恐三姐从此歌断失传,于是施展法术,从发上取下一根头发簪甩袖向凡间刘三姐手中的石块射去,不偏不歪,把石头穿了一个圆圆的洞。三姐无意中见手帕穿过石头,心中暗喜,张开甜润的嗓子: 哎……穿呀穿,柔能克刚好心欢, 歌似滔滔柳江水,源远流长永不断! 从此,刘三姐的歌声又萦回鱼峰山顶、树梢,慕名来学歌的对歌的人连续不断。后来,三姐在柳州的踪迹被莫怀仁侦知。他又用重金买通官府,派出众多官兵将立鱼峰团团围住,来势汹汹,要捉杀三姐。小龙潭村及附近的乡亲闻讯,手执锄头棍棒纷纷赶来,为救三姐而与官兵搏斗。三姐不忍心使乡亲流血和受牵连,毅然人山上跳入小龙潭中…… 正当刘三姐纵身一跳的时候,顿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随着一道红光,一条金色的大鲤鱼从小龙潭中冲出,把三姐驮住,飞上云宵。刘三姐就这样骑着鱼上天,到天宫成了歌仙。而她的山歌,人们仍世代传唱着。为纪念她在柳州传唱的功绩,人们在立鱼峰的三姐岩里,塑了一尊她的石像,一直供奉。
:壮族 民间故事 喜剧美 喜剧方法 喜剧愉悦 审美人生态度 喜剧情境 喜剧效果 喜剧策略 喜剧评议主 喜剧对象
文章快照: 挂在堂屋神台下的正中。他不仅出门欣赏一下.进门品味一番,有客人来也有意叫他们品评品评。不料他儿子从外地读书回来.却问:“这是谁画的?这是一幅骂你骂得人术j分的画.你晓得吗?‘那只大螃蟹不是你吗?那三只小的不是我们三个儿子吗?那或断或连的水,又是从崖顶上滴下来的,能维持得几天?人们常说:暂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你知道吗7”听了儿子的这番解释,财主一时气得说不出话来。被人骂了竞不知.还到处炫耀,多么的滑稽可关!财主对画的前恭后倨的态度实在令人捧腹。这是一种辛辣的讽刺的笑。五、通过运用富有意趣的喜剧语言来制造l剧情趣喜剧语言在喜剧美中具有表现性格、渲染情境、制造欢乐等作用。它多为妙言、警句、嘲讽语、俏皮话等。壮族民间故事也有用到这种喜剧语言来制造幽默欢乐的情趣的。比如佬巧的故事中的佬巧就常用这类语言来逗乐当有人问佬巧:“在哪里有长生不老的药,那地方远不远?”佬巧说:“走一百年以上吧。~那就是说,我们还没有走到那里的时候.就已经把骨头埋进土里去了。”佬巧不同意地说:“那是因为你还投有拿到那种药来吃.要不然,绝不会把骨头埋在半路上。”通过这种带诡辩性、悖论性的俏皮话,把不可能有长生不老药的道理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表现了出来,让人听了不禁露出会心的微关又有人问佬巧:。佬巧呀.休知道我能活多少岁?”“一百五十岁!”那人反问一句:“你怎么知道的呢?”佬巧认真地说:“要是你不相信,等你活不上一百五十岁的时候gxmxb米找我!”真是风趣幽默极了,让你听了不能不笑起束。在老登的故事里有一则《金口玉牙》的故事,讲到有一个土司每当大年i卜夜晚,总要写一副对联帖在大门两边.新年初一早.就叫管家提高桑音把春联朗读一遍,等到管家话音刚落.土司就接口道:“金口玉牙!金口玉牙!”意思是取它个新年吉利这已成了惯例.年年如此有一年.土司写的春联是:一年四季人丁旺三冬六夏水长流。汪头三路过他家门口,见了春联,灵机一动,把“丁”字和“水”字改了。第=天,土司照例要管家高声朗诵。管家高声念道:一年四季人不旺/t冬六夏尿长流”土司刚想接声,却发觉不对劲.细看才发现被改了,正气得眼冒火,不料,这时他老婆以为他一时记不起r,连大声接道:“金口玉牙!金口玉牙!..土司~听,火上加油.一巴掌把老婆的门牙打脱了。这则故事引人发笑之处就在于改了两个字之后引发了一系列不协调的喜剧情趣:一是改了两个字后。原来很高雅、很美好的意思竟变成了带点粗俗味的诅咒土司的俏皮话.如此强烈的反差不由你不笑出声来;二是改动之后,春联的意思与新年图吉利的环境、氛围以及土司帖春联的本意相乖讹,从而让人感到好笑。三是他老婆自作机灵地把土司忍住不说.在变化了的条件下也不能再说了的话按习惯说了出来,显得非常的滑稽可关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壮族民间故事的喜剧美,一方面让我们在笑声中感受到了壮族劳动人民积极高涨的实践精神,看到了他们机智灵活嫉恶如仇、诙谐幽默的性格,想象到了他们面对丑恶时的那种居高临下的自信和镇定自若的神情,另一方面又使我们在笑的愉悦中增加了对丑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感悟。[参考文献][1]农冠品.膏越伟壮最民间故事选[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2]持辛.甘霖戋学原理[m.北京:北京蔓学出版社.1993[3j朱慧珍蔓学理论基础[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e4]塌安半.论喜c与喜剧莲的形态:j:江苏社会科学,1996,(6)收稿日期2001—08~20[责任编辑周耀明j[责任校对蒙本曼]:作者简介]雕宗启(1966一),男广西民族学院中文学院讲师=广西南宁,邮编:530006=论壮蒜民间故事的毒触策‘/酞杂启
宁长真(?——627年),或称宁长贞,广南西道钦州(今广西钦州)人。
宁猛力之子,俚僚帅酋。宁长真的家族是壮族先民西原蛮的后代,世代为岭南豪酋。
历代封建王朝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屡次出兵征讨,但也无济于事,为了长治久安,不得不采取以抚为主的策略,调整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从汉代到唐朝,均推行羁縻政策,宁氏家族因此得以世袭钦州刺史。
[17] 宁原悌(644—728) 一名宁悌原,世称宁谏议,钦江县人,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44年)出生于钦江县。 出生宦海门第,宁氏家族在当时的钦廉地区为显族,能以中原文化教导蛮夷,开化族民。
在南朝梁至唐初的一百多年间,宁氏“五世七刺史”。曾祖为廉州刺史,父封谏议大夫。
死后葬在大墓山,隆重一时,并立祠于上蒙村,嗣后钦州、灵山皆有宁谏议庙。[18] 冯敏昌(1747—1806年)字伯求,号鱼山,广东钦州(现为广西钦州)大寺镇马岗村人。
是清代壮族大文豪,曾为乾隆进士、翰林编修、户部主事、刑部河南司主事,诰授奉政大夫。太子老师, 后人对他作出“诚五岭之鸿儒,非只一乡善士也”的评价。
一生诗作2000余首,文200多篇,主要收录进《小罗浮草堂诗集》。[19] 冯子材(1818.7.29~1903.9.18)晚清抗法名将。
字南干,号萃亭,汉族,广西钦州人。咸丰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
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
卒谥勇毅。[20] 刘永福(1837年—1917年),字渊亭,汉族,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祖籍博白东平, 清朝时著名的的军事人物,原是反清的黑旗军将领,1883年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屡次大败法军。
甲午战争后,奉命赴台抗日,但最终失败。 冯兆金(1845——1894),字丽生,钦城竹栏街人,后迁城郊龙船埇。
年少家贫,曾为人作童工,14岁随冯子材学射箭,后在冯部当差役。清尤绪年间,三次随冯出关征剿,保至副将贯戴花翎。
1882年,冯子材开缺回钦养病,1884年,督办高、雷、廉、琼四府团练,兆金亦从军相随。同年,中法战争爆发,清军败退,广西震动,随冯子材打中法战争,多次立功。
[17] 黄明堂(1866—1938),同盟会员、民国将领。广西钦州大寺镇三益村委会米利村人。
壮族,清代壮族农民起义首领之一。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黄明堂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成为孙中山的忠实助手,曾先后组织领导镇南关起义、云南河口起义。
黄明堂毕生追随孙中山。在孙中山逝世后,誓不附蒋,辞职 许云上 寓居广州。
[21] 许云上(1984-)广西钦州人,歌手,原创音乐人。是新秀组合神马乐团的成员。
乐团所有歌曲由他一手包办,主要作品有《爱河》、《家》、《给力女生》等。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赈灾公益歌曲《爱心中国——我们在一起》由许云上作曲。
不懂您想知道的是广西桂林历史?还是桂林南宁历史?还是广西北海历史?? 下面,我给你介绍一下桂林的传说吧~~ 桂林的传说由七个传说组成: 一、桂林山水的由来。
关于桂林山水的美丽传说 二、试剑还珠。试剑石,还珠洞 三、神象判主。
桂林城徽象鼻山 四、芦笛藏宝。芦笛岩的洞天福地 五、望夫石的传说。
一队善良夫妇的动人传说 六、碧莲风波。碧莲峰 七、螺女逃婚。
螺丝山的美丽故事 我就介绍其中的一两个传说吧~~ 【桂林山水的由来】 朋友,一提起桂林,你也许马上就会想到她那如簪之山,如带之水,幽深的洞府,嶙峋的奇石,进而 联想那细雨空朦、烟岚缭绕,如情似梦的绝妙佳境吧!我想,假如你能进一步了解到一个个与山水相关 的优美动听的故事,那么,你会对桂林山水的美妙神韵更加心神领会的。 很久很久以前,桂林这个地方既没有山,也没有水,更谈不上人烟繁盛,桂树成林。
那时,桂林这个 地名都还没有呢!那么,桂林这个地方,为什么会生长出成林的桂花树?为什么会有奇山秀水而名满天下呢?这还得从王 母娘娘的蟠桃盛会说起。 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被孙悟空搅乱后,开不成了,天上四位鼎鼎大名的仙女――嫦娥、织女、麻姑、和元 女便呼朋引伴,包览瑶池的风光去了。
一路上但见那仙山琼阁,玉树银花,天池荷开,凤鸾和鸣,好一派仙 家胜境。麻姑突发奇想说:“转了一圈,瑶池不过如此,凭我等的法力,也可造一座出来。”
嫦娥当即赞同:“说的是,我等何不找个地方,各施法力,也造座瑶池乐乐。” 元女小心地说:“触犯了天条,可不是闹着玩的。”
织女心生一计:“那我们到人间去,远离是非之地。” 嫦娥道:“我等不如即刻分头下界,各造一园,看谁技高一筹。”
三位仙女听了,抚掌称妙。于是商定,看谁三天之内能在人间造一座最美丽的林园。
第一天过去了,麻姑选中了今属于云南省路南县的一个去处,造 出一座云南石林来,堪称“天下第一奇 观”。麻姑喜不自胜。
第二天过去了,织女选中了现在叫杭州的地方,造出西湖美景,织女禁不住笑靥如花。 第三天来了,元女选中了后来叫洛阳的地方,拂尘一挥,劈出了龙门石窟,玉手一指,遍地盛开姹紫嫣红、雍容华贵的牡丹。
她对自己的佳作也得意万分。 唯有嫦娥,下凡三天,总选不中一处尽如人意的地方。
眼看所剩的时间不多了,她焦急地往南飞去。当她 来到如今叫做桂林的地方,但见赤地荒野,无水无山,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嫦娥不觉动了恻隐之心。 于是,嫦娥从月宫中取来桂花树种,仙袖一拂,便植下漫野桂花树来。
“桂林,桂林,桂树成林。”此后才有“桂林”这个地名。
嫦娥又驾着五彩祥云,来到北方的崇山峻岭之间。她向群山吹了一口仙气,一座座 大山立刻变成了一匹匹高头骏马,她骑上一匹快马领头,马群便乖乖地跟他向南方奔去。
经过长途艰难跋涉,终于把马群赶到了桂林。嫦娥按照自己设计的图样,将马群变成石山并作了巧妙的安排:这里放三座,那里垒五堆,东边置一座大山,西面摆一排小山,如今你看――那高高的猴山就是当年的领头马啊,那马鞍山就是当年嫦娥坐过的马鞍呢。
那些石马也象是领会了嫦娥的心意,变成一座座挺拔俊俏而又姿态各异的青山。
山上长满绿树,浓荫覆盖,桂林的山就一天比一天更美丽更奇巧啦。嫦娥巧摆石山,使桂林群峰耸立,奇洞幽深,配上原来的桂 花树林,真成了百里大花园。
遗憾的是没有水,比起杭州西湖来,就显得美中不足,略逊一筹了。 嫦娥想仿效织女,到瑶池“借水”,可是王母娘娘早已发觉,将织女监禁起来,并派天兵天将把瑶池看管 得严严实实;就连那偌大的天河,也把守得滴水不漏。
这天,嫦娥正在桂林花林中绞尽脑汁想办法,赶巧南海观音正从桂林上空经过,被桂花的冲天香气吸引,便循香察看,见到这里处处奇峰林立,挺拔秀丽,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禁不住喜形于色,赞口不绝。可 当她环视四野,纵目八方,也不由得感叹道:“善哉、善哉!只可惜少了一条江河,损折了许多灵气。”
嫦娥一听,正中下怀,忙不迭跑到菩萨面前道:“大师所言极是,我正为此发愁呢!” 菩萨闻言玉口一开:“这有何难,你只在群山之中开出一条河道,再将我这净瓶里的水倒入河中,便会清波 荡荡,水到渠成。” 嫦娥听了,顿时愁云尽扫,笑逐颜开,谢过观音,接过净瓶,就要去开河道。
菩萨一再嘱咐嫦娥,时日五 更,一定送还净瓶,否则将被关在蟾宫,不许擅离一步。 仙姑满口答应。
在群山之间选择了一条理想的河道,形成一个水绕山环,交相辉映的绝妙佳境。接着, 她飞回月宫,取来种树的花锄,按照选定的走向,落锄开去。
于是,一条不大不小的河道,就奇迹般地 开了出来,有如游龙走蛇,曲曲弯弯。 当嫦娥从兴安经桂林,把河道开到阳朔后,已是四更光景。
往南,沟通西江水系,还有几百里路程,五更前是完不成的了。如果河道到此为止,那么阳朔以南的大片土地 将永远干旱。
她沉思良久。左右为难。
天鸡高啼,打破了嫦娥的沉思.她玉牙一咬,豪气陡生,决心冒着被观音惩罚的危险,将河道向如今梧州的 方向赋去。
当嫦娥开出北起兴安,南通西江的数百里。
李宗仁(1891~1969) 中华民国代总统。临桂人。
王 力(1900~1986) 语言学家、教育家。博白人。
马君武(1882~1939)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学者、诗人。桂林人。
袁崇焕(1584~1630) 明末抗清将领。平南人。
白崇禧(1893~1966) 国民党高级将领。回族,临桂人。
瓦氏夫人(1498~1557)明代抗倭英雄。靖西人。
梁漱溟(1893~1988) 哲学家、教育家、农村建设问题专家。桂林人。
韦拔群(1894~1932) 百色起义领导者之一。东兰人。
李济深(1885~1959)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原国民党爱国将领。解放 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副主席。
韦国清(1913~1989) 开国上将。东兰人。
还有众多人物入选,其中有:邓颖超、雷沛鸿、岑春煊、于成龙、梁羽生、梅艳芳、白先勇、李宁等。
广西壮族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很多都与汉族相同。正月过年非常热闹,各村寨青年男女都要以传统购“抛绣球戏扑”。打“磨秋”也是传统内容之一,即栽一直木于地上,以一横木凿其中,合于直木顶的磨心上,二人一左一右扑于横木两端为戏,此起彼落,此落彼起,腾在半空,非常有趣。壮族每年固定的宗教节日甚多。如部分壮族正月(亦有在五月者)祭献“老人厅”二月(亦有在六月初六或十月者)盛行过小年。每年二月“祭龙”是各支系的共同节日。“祭龙”时由村中两户或数户人家轮流负担祭日历需要的鸡、猪等牺牲品;祭日,外寨人或骑马、戴斗签者不得通过寨心,习惯认为每年杀猪“祭龙”能使人畜平安,五谷丰登。三月祭雷神,栽完秧后并祭“田公”。七月“接祖”。八月各寨祭献土地。十二月“送祖”,送“灶王”。此外,还有许多带有宗教迷信色彩的禁忌。如正月初一不准吹火,不得串门。平时不能坐在门槛中间。不能用脚踩灶台和三脚。不能抬着锄头或戴着斗笠进家。不能攀爬或砍伐龙山上的树木。如有结婚之家,孕妇不准去看新娘。家有产妇时,门上悬挂草帽一顶,暗示外人不得入内。
刘三姐 在家排行第三 故有三姐之称 生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 从小聪慧过人 能歌善唱 12岁即出口成章 妙语连珠 以歌代言 名扬壮乡 在各地传歌的时候偶遇了阿牛哥 在阿牛哥一家的热情招待下暂住了下来 每天采茶歌唱 和阿牛哥日久生情,后地主莫老爷知道了三姐在阿牛哥家 故三番五次的派人前去对歌 都被三姐弄得无言以对 恼羞成怒 对歌失败后以武力掳走了三姐 关于房中 并称要娶三姐为妾 三姐性格刚烈 不愿屈服 以歌之声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和无奈 绝望之余欲与地主莫老爷同归于尽 服伺三姐的两丫鬟是三姐都深深被三姐的歌声给打动 主动说要帮三姐与阿牛哥传递信息 在一个静谧的深夜里 在村民的帮助下 三姐终于逃脱了地主家 和阿牛哥私奔于柳州 被莫老爷追到并逼死于河中 三姐沉入水中 一只有成人大小的鲤鱼托起了三姐 闯龙门般的把三姐送上了天 从此羽化成仙。
1、“老友粉” 南宁老友粉有着百年历史的美食。
据说,一老翁每天都光顾周记茶馆喝茶,有一天因感冒没有去茶馆,周记老板便以米粉,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笋、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热米粉一碗,送予这位老友吃。老翁吃后出了一身汗,病状减轻,故由此而得"老友粉"之名。
2、“横县鱼生” 横县吃鱼生古已有之。据清代乾隆年间《横州志》记载,最先吃鱼生的是几千年前生活在郁江两岸的横县先民———蜑人。
有一个出神入化的民间传说,相传晋元帝时,逸士董京赴横州,隐居登高岭。一日,董京携蜑人兄妹泛舟赏月,忽见仙人乘槎而来。
董京请客,仙人称不饮熟食,不辞而别。蜑人兄妹进山寻究,在山洞偶遇仙人,仙人以玉液琼浆和生鱼片款待。
后来,兄妹俩按仙人指点如法炮制。从此,横县鱼生名声大振,流传至今。
3、“五色糯米饭” 古时候,有个壮族青年叫特侬,他的父亲早已去世,只与瘫痪在床的母亲相依为命。特侬非常孝顺,怕母亲一人在家烦闷,就背着母亲上山砍柴、下田插秧。
每一次他都带着一大包母亲最爱吃的糯米饭放在她身边,让母亲饿了随时可以吃。特侬母子的这一举动被在山上的一只猴子看到了。
那猴子便趁着特侬到山上砍柴时机,悄悄溜到母亲身边,敏捷地把糯米饭抢走了。母亲无法动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猴子抢走糯米饭。
一连几天如此,特侬看着一边饿极了的母亲,无奈地扯着身边的枫叶,却又想不出什么办法来。猛然间,特侬发现自己掐枫叶的手黑漆漆的,原来是被黑色的枫叶汁染脏了。
看着黑乎乎的五指,特侬灵机一动,立即把树上的枫叶割回家,放到石臼中舂成泥状,用水浸泡一天一夜,得出黑色的液汁,再将糯米饭放到黑液汁中浸泡一晚。第二天早上将黑色的糯米捞起蒸煮,顿时一股清香弥漫全屋。
母亲在屋里喊,特侬,什么东西这么香啊!特侬兴奋地说,这是黑色糯米饭,多香多甜啊!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 清晨,特侬带着母亲上山砍柴,他用芭蕉叶包着黑色糯米饭,故意露出一点黑乎乎的颜色。
猴子看见了,以为是毒药,碰也不敢碰,便逃之夭夭了。这一天,特侬吃了黑色糯饭,口不干不燥,还觉得浑身是劲,打的柴更多了。
从此,特侬和母亲上山砍柴,都带着黑色糯饭。后来,壮家人都学特侬,家家户户做黑色糯米饭。
再后来聪明的壮家人又学会了用黄栀子、红兰草等做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糯米饭,最后演变成了如今的五色糯米饭。 4、“柠檬鸭” 说起“甘家界牌柠檬鸭”,其中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典故。
相传民国3年(1915),时任广西都督的武缘籍(现武鸣县)陆荣廷,和小舅子谭浩明开辟广西第一条公路——邕武公路。有一天,陆荣廷一干人马检查修路情况时,在界牌村外的界牌亭休息,陆荣廷见此亭旋木开裂,饱受风吹雨打,亭上的壮锦图案已有些失色、变形。
此时,一位农户正好经过,陆荣廷就询问了他相关信息,觉得界牌亭是南宁和武鸣的门面,应该修葺。界牌村的村民们听后觉得非常合理,非常感激陆荣廷,其中一位农户宰了家里放养的鸭子热情招待他们。
但是在做菜的时候,由于鸭肉较少,农户别出心裁放了一些自家腌制的柠檬、酸辣椒、蒜头、生姜等加入菜中,增加菜的分量。陆荣廷一尝,柠檬鸭酸辣爽口,香而不腻,食欲大增,并对农户的厨艺大加赞扬。
从此,陆荣廷在界牌亭休憩吃鸭的故事便在村里传开来。此后,风云变幻,时局动荡,一直到陆荣廷辞世的第二年(民国18年(1929)),才修建完毕。
5、“糍粑”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臣子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了吴国,想从吴国借兵讨伐楚国。他来到吴国帮助吴王阖闾坐稳了江山,成了吴国的有功之臣。
不久,他实现了自己的宏愿,率领吴兵攻破了楚国京都郢都,掘楚王墓鞭尸以报仇雪恨。此后,伍子胥受封申地。
有一次吴王令他率人修建了著名的“阖闾大城”,以防侵略。城建成后,吴王大喜。
惟有伍子胥闷闷不乐。他自知自己结怨甚多,恐日后有人难以容他。
回营后,便对自己的亲信说,“大王喜而忘忧,不会有好下场。我死后,如国家有难,百姓受饥,在相门(苏州八个城门之一)城下掘地三尺,便可找到充饥的食物也。”
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后,多次拒绝伍子胥的忠告,竟听信谗言,令伍子胥自刎身亡。不出伍子胥所料,他去世后不久,越国勾践乘机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
当时正值年关,天寒地冻,城内民众断食,饿殍遍野,国家和人民果然遭到危难。在此危难之际,人们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便暗中拆城墙挖地,人们惊奇地发现,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
原来,这是伍子胥在建城时将大批糯米蒸熟压成砖块放凉后,作为城墙的基石储备下来的备荒粮。人们不禁感叹道,伍子胥真有先见之明!大家将糯米砖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
后来,在楚天一带,人们每到丰年年底,便要用糯米制成像当年“城砖”一样的糍粑,以此来祭奠伍子胥。至今,糍粑仍是南方各地人民每年春节前必做的美食。
有的地方将糍粑制作成圆形,有大有小,象征着丰收、喜庆和团圆。有的地方又称为年糕,这一名称也是寓意吉祥如意,人们常说:“年糕,年糕,年丰寿。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3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