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自古以来以喜食鸭馔而著称,南京有“鸭都”之称和“金陵鸭馔甲天下”之美誉。盐水鸭作为南京的城市名片已成为当地人民馈赠亲友的不二选择和游客到南京来必然品尝的特色食品。
早在六朝时期,南京就有了鸭馔的制作,而且盐水鸭当时已是南京颇具盛名的食品。金陵盐水鸭被誉为“六朝风味,白门佳品”。宋代,南京城盛行用鸭配菜,并有“无鸭不成席”之说。明代初年,南京流传一首民谣“古书院,琉璃塔,玄色缎子,咸板鸭”。同时,烤鸭也已闻名遐迩,成为明代宫中宴席上不可缺少的名菜。后来,烤鸭的烹饪技艺随着明都的迁移而传至北京。清代,南京鸭馔品种很多,《调鼎集》中收录的80 多种鸭馔中,有几十种属金陵风味。当时,除了各大菜馆烹制鸭馔外,还有众多的专门制作鸭馔的鸭子铺。其中,有名的有刘天兴、金恒兴、濮恒兴、韩复兴等八大家。他们烹制的板鸭常被用作宫廷贡鸭和官场礼品鸭,并于1905 年在南京举行的南洋劝业会上荣获金奖。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后,进一步刺激了鸭馔业的发展。除大小菜馆烹制鸭馔外,还形成了鸭铺行业,最高时全市有156 家,鸭馔的年销量高达51万只,出现了濮恒兴、刘天兴、马恒兴、韩复兴等新的盐水鸭八大家。特别是马恒兴菜馆的鸭馔美人肝和韩复兴板鸭店的板鸭尤为出名。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的南京鸭馔,无论在哪一方面,都超过了历史最好记录,全市一年鸭子销量3000万只以上。烹饪鸭馔的技艺,达到了精湛的程度,鸭子身上的东西几乎都被用来烹制鸭馔。名店有韩复兴、魏洪兴、江苏酒家、金陵饭店等几十家,还有大大小小许多专门制作盐水鸭的熟食店遍布南京的大街小巷。
今天的“北京烤鸭”可谓是声名在外, 誉满全球,老外到中国北京必办的三件乐 事就是“逛故宫,吃烤鸭,登长城”。
不过北京烤鸭”却来自于南京。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把明朝的 首都建于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南京又叫“鸭都”,南京附近地区出产 的鸭子膘肥色白,肉质鲜嫩,宋朝时就闻 名全省。 南京人也一直以吃鸭子闻名天 下,有“无鸭不成席”的说法。
而明朝初期 的南京城里即盛行以鸭制作菜肴,朱元璋 当上帝王后,御厨们便取用南京肥厚多肉 的湖鸭制作菜肴,为了增加鸭菜的风味, 采用炭火烘烤,使鸭子入口酥香,肥而不腻,受到人们称赞,即被皇宫取名为“烤 鸭”。 “金陵鸭馔甲天下”之说也从此流传 开来。
中国的“烤鸭”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 的《食珍录》中已记有“炙鸭”。元朝天历 年间的御医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中有 “烧鸭子”的记载,烧鸭子就是“叉烧鸭”, 是较早的一种烤鸭。
南京濒临长江,北通淮海,南接苏杭, 所处之地河汊纵横,湖泊众多,乃鱼米之 乡。 南京的周围地区盛产麻鸭,每年可以 大量供应南京。
据金陵野史记载,皖南繁昌芜湖和江 苏湖熟高淳一带的农民,在七月份便纷纷赶鸭上南京,数以万计的鸭群沿长江支 流,也有的沿着长江边顺流而下,浩浩荡 荡地赶往汇聚地点——南京。但见江面 上、河面上,鸭军团绵延数十里,鸭声呱 呱,赶鸭的人驾着小舟,持长竹竿,鸭群随 着号令,进退栖止十分有序。
当鸭群赶到南京时正是八月桂花开 放,一路吃得肥壮的鸭群在南京水西门上 岸,形成金陵一景。南京人还专门为此作 诗道:“八月中秋桂花黄,百万雄鸭过大 江;鸭子味美远胜鸡,金陵男女恺而慷;盐 水炉烤满街巷,居家待客特便当;最喜时 髦靓女子,爱啃鸭头油光光。
”。
德”字为什么少一横
全聚德的创始人杨全仁,请一位名叫钱子龙的秀才题写匾额。这一匾额几经风雨,一挂就是130多年。可是不知您是否注意到:全聚德牌匾上的德字少了一横。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说,当时杨老板把钱子龙请来,两人对饮开怀,杨全仁得知钱子龙书法非常好,于是马上拿出笔墨纸砚,请钱秀才题个字。由于钱秀才多喝了两杯,精神有些恍惚,一不留心,“德”字忘写了一横。 还有人说,当时杨全仁创业时,一共雇了13个伙计,加上自己一共14个人。为了让大家安心干活,同心协力,所以让钱秀才少写一横,表示大家心上不能横一把刀。听到这,也许您会反问:那加上一横,不是更表示一心一意吗? 这些当然都是猜测和传说。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早在一千多年前,“德”就是像象形字一样的字,可以有一横,也可以没有横。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唐宋元明清书法名家的墨迹中得到印证。比如,现立于北京国子监孔庙的清朝康熙皇帝御书《大学碑》中的“德”字就没有一横;又比如生活在与全聚德创立同期的清代画家郑板桥本人书写的“德”字,有的带一横,有的不带一横。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中国古钱币方面来考证“德”字。例如,北宋真宗年间(公元1004年)铸造的“景德通宝”的“德”字就没有横,而明朝宣宗年间(公元1426年)铸造的“宣德通宝”的“德”字就有横。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过去“德”字有两种写法,可以有横,也可以没有横,两种写法都是正确的。全聚德为了保持其牌匾的历史原貌,所以牌匾上的“德”字一直少一横。
解放后全聚德最早的文字广告
在一本1950年11月1日出版的旧书里,有着全聚德的一则广告。只可惜这本书已没有书皮儿,无法知道它的书名。但从这本书的前言内容上分析推断,它是一本介绍北京,类似于《北京指南》的一本书。看它的出版时间可以推断,它是解放后全聚德最早的文字广告之一。它对于我们研究解放初期的全聚德提供了一手资料。 这则广告的上半部分是四行从右到左繁体字排列的四句话: “各位到北京必须到前门外肉市廿四号 北京第一著名烤鸭专家全聚德去尝尝挂炉烤鸭” 广告的下半部分是纵列从右到左的繁体字说明文字: “经百余年精心研究 营养丰富 酥脆焦嫩 美味适口 中外驰名 特聘名师精做各种菜羹 远年花雕 座位清洁 服务周到 诸君一尝 保证满意”。 总共54个字连着写,没有一个标点符号。接着是四列小字: “电话定座 七·O六六八 外叫电话通知 准时送上不误”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全聚德的烤鸭已很有名气,就餐环境优雅服务更是没的说,不仅可以让客人堂吃,还可为顾客送烤鸭上门,而且有“准时”、“不误”的服务承诺。
请君入瓮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
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
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
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
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
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
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京烤鸭,是北京全聚德烤鸭店的名食,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而驰名中外。
相传,烤鸭之美,系源于名贵品种的北京鸭,它是当今世界最优质的一种肉食鸭。据说,这一特种纯白京鸭的饲养,约起于千年前左右,是因辽金元之历代帝王游猎,偶获此纯白野鸭种,后为游猎而养,一直延续下来,才得此优良纯种,并培育成今之名贵的肉食鸭种。
即用填喂方法育肥的一种白鸭,故名“填鸭”。不仅如此,北京鸭曾在百年以前传至欧美,经繁育一鸣惊人。
因而,作为优质品种的北京鸭,成为世界名贵鸭种来源已久。 关于烤鸭的形成,早在公元400多年的南北朝,《食珍录》中即有“炙鸭”字样出现,南宋时,“炙鸭”已为临安(杭州)“市食”中的名品。
其时烤鸭不但已成为民间美味,同时也是士大夫家中的珍馐。但至后来,据《元史》记载,元破临安后,元将伯颜曾将临安城里的百工技艺徙至大都(北京),由此,烤鸭技术就这样传到北京,烤鸭并成为元宫御膳奇珍之一。
继而,随着朝代的更替,烤鸭亦成为明、清宫廷的美味。明代时,烤鸭还是宫中元宵节必备的佳肴;据说清代乾隆皇帝以及慈禧太后,都特别爱吃烤鸭。
从此,便正式命为“北京烤鸭”。后来,北京烤鸭随着社会的发展,并逐步由皇宫传到民间。
新中国建立后,北京烤鸭的声誉与日俱增,更加闻名世界。据说周总理生前十分欣赏和关注这一名菜,他曾29次到北京“全聚德”烤鸭店视察工作,宴请外宾,品尝烤鸭。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今全聚德烤鸭店,烤制操作已逾加现代化,风味更加珍美。 北京烤鸭的烤制,分明炉(即挂炉)和焖炉两法。
全聚德烤鸭店的特色,就是使用挂炉烤法烤制,它是从清宫廷御膳房烤制乳猪特制的挂炉方法移植过来的。所烤出的鸭子,表面色泽金黄油亮,外酥香而里肉嫩,别有一种特殊的鲜美味道。
而烤鸭的吃法,是首先以利刀将其削为薄片,用烙制好的荷叶饼涂上甜面酱,然后放上香葱、蒜泥、烤鸭片等卷而食之,极为香美。
说到全聚德,就让人想起烤鸭;想起全聚德烤鸭,有人就垂涎欲滴。
国内外的游客来到北京都要品尝一下全聚德烤鸭,并对其赞扬有加:“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有的游客临走之时,还要买上几只烤鸭,带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政要人员也曾光临过全聚德,并不吝赞美之词地表达对全聚德烤鸭的喜爱,足见全聚德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那么,针对这样一个历经百年沧桑老店,我们又知道多少呢?全聚德,中华著名老字号,被称为“中华第一吃”,创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创始人杨寿山,字全仁,河北省冀县杨家寨人。
杨寿山刚从河北来到北京时,在前门外肉市街做生鸡生鸭买卖,深谙贩鸭之道,生意做得非常红火,再加上他过日子省吃俭用,积攒了不少银两。 杨寿山每次出摊时,都会路经一家干果铺,名叫“德聚全”。
这间铺子地理位置优越,招牌也醒目,本应门庭若市,生意红火,但其生意却不好,很少有人光顾。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经营状况更是不佳,近乎倒闭关张。
精明的杨寿山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便拿出贩卖鸡鸭这几年的积蓄,盘下了“德聚全”的店铺。 我们都知道,以前的钱庄、商店、客栈、商行等都有自己的字号,杨寿山有了店铺之后,也想给自己的店铺起个字号,考虑半天也没有个定论,便请了一个风水先生前来商议,看看先生有没有什么高见。
风水先生来到店铺中,在铺中转了两圈,对店铺的风水走向是大赞,并告诉杨寿山若把旧字号“德聚全”倒过来,起名“全聚德”,除其先前晦气,前程将不可限量,生意必将红火。 杨寿山听后非常满意,便把店铺名定为“全聚德”。
后来请了一位颇有名气的秀才钱子龙,书写了“全聚德”三字,制成金字匾额挂在门楣之上。“全聚德”闪光的金匾,一挂就是百余年,细心的朋友会有疑问:怎么匾额上的“全聚德”之“德”字少一笔横呢?有人说杨寿山创店之时,为了让大家齐心协力把店铺的生意做大,故意让秀才钱子龙少写一笔,寓意大家心上不能安一把刀,要安心干活。
还有人说是钱子龙笔误,杨寿山把秀才请来后,便好菜好酒款待,谁知这秀才不胜酒力,写字时精神恍惚,漏写了一笔。当然这些都是传说,无从考证,其实,“德”字在古代能有一横,也能没有这一横,喜欢书法的朋友能在唐宋元明清一些书法家的笔迹中印证这一点,北宋真宗年间铸造的货币“景德通宝”的“德”字就没有横,而明宣宗年间铸造的货币“宣德通宝”的“德”字就有横。
可见,“德”字有没有一横都能认为是正确的,全聚德为了还原匾额的原貌,因此现在我们看到的匾额“全聚德”中的“德”字少一横。全聚德在杨寿山的精心经营下,生意蒸蒸日上,正是验了风水先生的那句话。
为了让生意更加兴隆,杨寿山花重金把在宫廷做御膳挂炉烤鸭姓孙的老师傅请到全聚德,孙师傅对挂炉做了一些改进,烤出的鸭子不仅丰盈饱满、颜色鲜艳,而且皮脆肉嫩、鲜美酥香,为全聚德烤鸭赢得了“京师美馔,莫妙于鸭”的美誉。 如今的全聚德,不仅以烤鸭享誉海内外,全聚德的厨师在制作烤鸭的同时,还利用鸭的舌、脑、心、肝、胗、胰、肠、脯、翅、掌等为主料烹制的不一样美味菜肴,形成了以芥茉鸭掌、火燎鸭心、烩鸭四宝、芙蓉梅花鸭舌等为代表的“全聚德全鸭席”。
现在,作为中华老字号的“全聚德”不仅仅是在做生意,它还在传播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
元末,湖北荆襄一带闹瘟疫。当时朱元璋以卖乌梅为生,当他卖到襄阳时,正赶上瘟疫流行,朱元璋自己也被传染,病倒在了旅店里。朱元璋去旅店库房取乌梅,闻到了乌梅的酸气,马上就精神了起来。然后朱元璋又煮了些乌梅汁来喝,病竟然好了。朱元璋知道乌梅汁可以治病后便广为销售,迅速富裕起来,为日后起兵反元奠定了基础。
在民国时期,在很多专门卖酸梅汤的小店里还能看到朱元璋的画像,定期都要上供祭拜。
北京烤鸭皮脆肉嫩,味鲜醇香,是举世闻名的珍馐,但知道它由来的人却不多。
烤鸭最早创始于南京,因南京湖鸭用稻谷喂养,肥厚多肉,烹制菜肴极佳。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都南京。宫廷御厨用鸭烹制菜肴,并且改变原来用水煮、红烧、清蒸的制法,采用炭火烘烤,使鸭子酥香味美,肥而不腻,被皇府命名为“烤鸭”。朱元璋死后,他的第四子燕王朱棣用武力夺取了其侄子建文帝的帝位,并将都城迁到北京。这样,烤鸭技术也随着带到北京,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宫廷取北京玉泉山所产的填鸭烤制,皮薄肉嫩,滋味更佳。因而,到了清朝,烤鸭便成为乾隆皇帝、慈禧太后以及王公大臣们所喜爱的宫廷菜。从此,正式命名为“北京烤填鸭”。北京著名的全聚德于清同治三年(1864)开业,采用“挂炉烤鸭”技术,精制出色泽红润、皮脂香脆、肉质细嫩、肥而不腻的烤鸭,颇受广大顾客的青睐。
早在公元1796年,济南府的县东巷里就有了薛氏兄弟先后开设的文合楼和德合楼烤鸭店,比建于1864年的北京全聚德烤鸭店早了半个多世纪。
清末著名的中篇小说《老残游记》第四回写到山东抚台送老残酒席之事,一个听差到老残住的客店,说:“宫保说,今晚因学台请吃饭,没有能留铁爷在衙门吃饭,所以叫厨房赶紧办了一桌酒席,叫立即送过来。”接着两个人抬过一个三屉的长方抬盒,“……第三屉是一个烧小猪,一只鸭子,还有两碟点心。打开看过,送到厨房去了。”由此看出,其中就有烤乳猪和烤鸭。已故原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严薇青先生,在《济南掌故》一书中的“济南的盒子铺”中这样写道:“北京烤鸭现在已经世界闻名。其实北京制作烤鸭的技术,最初还是由济南传去的。”“(上世纪)二十年代,或者还早,济南各大饭店的高级宴席上就都用烤鸭,但不零卖;而且每家饭店自己也没有烤炉,自己并不烤鸭。另有专门做养鸭、烤鸭生意的
请采纳哦
杰布为人谨慎、低调。2005年底,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嘲笑他是“布什总统在佛州的胖弟弟”,并建议他减肥。杰布的回应仅仅是:“他过奖了,我很荣幸。”不久前布什前往佛州视察时,杰布在机场一丝不苟地和哥哥握手,很正式地说:“欢迎来到佛州”。布什却调皮地帮弟弟整了整领带。
至于兄弟俩的相似之处,恐怕就是“对国际常识的欠缺”了。2003年,杰布访问西班牙时居然将首相阿斯纳尔称作“总统”。有趣的是,他的哥哥以前也叫错过阿斯纳尔的名字。杰布和父兄还有一个共同嗜好:吃烤鸭,这是老布什当年担任美驻中国联络处主任时养成的爱好。至今,每逢家遇喜事,如布什就任总统,杰布过生日,全家总要去中餐馆品尝烤鸭。
唐朝的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帝。她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用严刑峻法,消除异己。因此,她手下的一些酷吏,便借机想方设法诬陷自己的政敌,并绞尽脑汁制造酷刑逼供。朝廷上下,笼罩着高压的恐怖气氛。
武则天的两名大臣周兴和来俊臣,是当时有名的酷吏,成千上万的人冤死在他们手下。有一次,周兴被人密告伙同丘神绩谋反。武则天便派来俊臣去审理这宗案件,并且定下期限审出结果。来俊臣和周兴平时关系不错,感到很棘手。他苦思冥想,生出一计。
一天,来俊臣故意请来周兴,两人饮酒聊天。来俊臣装出满脸愁容,对周兴说:“唉!最近审问犯人老是没有结果,请教老兄,不知可有什么新绝招?”周兴一向对刑具很有研究,便很得意地说:“我最近才发明一种新方法,不怕犯人不招。用一个大瓮,四周堆满烧红的炭火,再把犯人放进去。再顽固不化的人,也受不了这个滋味。”
来俊臣听了,便吩咐手下人抬来一个大瓮,照着刚才周兴所说的方法,用炭火把大瓮烧得通红。来俊臣突然站起来,把脸一沉,对周兴说:“有人告你谋反,太后命我来审问你,如果你不老老实实供认的话,那我只好请你进这个大瓮了!”
周兴听了惊恐失色,知道自己在劫难逃,只好俯首认罪。
“请君入瓮”后用作成语,比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它揭露了酷吏的残忍,也教会人们一种以牙还牙的斗法;同时告诫人们不要作法自毙。
①唐·张鷟《朝野佥载·周兴》:“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
②《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兴曰:‘此甚易尔!取大瓮,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2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