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溯源 冉姓来源有五:1、出自姬姓。
据《姓氏考略》、《姓氏寻源》等所载,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封于冉(一作聃,故城在今湖北荆口县那口城),春秋时灭于郑,子孙以国为氏,或说聃去耳为冉。2、据《元和姓纂》所载,相传高辛氏(即帝喾)之后有冉姓。
3、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楚大夫叔山冉之后,以名为氏。4、据《汉书·颜师古注》所载,唐时四川夔州(今重庆奉节)、开州(今重庆开县)土著多此姓,皆冉 种(冉 为汉时西夷所建古国,其后或以冉为姓)。
5、出自他族。汉时西夷冉 族,居于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一带,其族人以族名为姓;今鄂川湘交界地域之土家有此姓。
得姓始祖 冉季载。 名载,字季。
西周王族,周文王第十子,武王同母弟,最少。武王克商灭纣后,大封诸侯,将其少弟封于冉。
因季载有善行,成王时被举为司空,主管军事,成为周王室的重臣,他辅佐成王,广有令名,是周初著名的王室领导。他的后代,以其封国为氏,称冉姓,并尊冉季载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古冉国所在地有众多版本,有说在今湖北荆口,有说在今湖北荆门,也有河南平舆、河南开封、四川茂县之说。虽众说纷纭,但我们通过冉姓在周初得姓之后的当时史料判断,整个冉姓家族却主要是活动于现在的山东境内。
在春秋时代,至圣先师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就有五名冉姓弟子,并称圣门五贤。他们是:冉求、冉孺、冉雍、冉耕、冉季,个个出类拔萃,千古流芳,而且他们五人统统都是鲁国人,是故后世冉姓郡望有东鲁之说。
历秦汉以降,冉姓人逐渐由山东播迁于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北方大地,并有一支山东冉氏家族播迁到湖南的溆浦等地繁衍,后昌盛为当地大族,古代此地属武陵郡,故后世冉姓有以武陵为其郡望堂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繁衍于今河北临漳的冉姓也呈现出族大人众的兴旺局面,昌盛为冉姓魏郡郡望。
其中在十六国时期建立过魏国的冉闵便是此一郡望之杰出代表。另据《华阳国志校注》所载,夔州、开州西南夷首领多冉姓。
唐宋之际,还有夔州云安(今重庆云阳)人冉实、冉祖雍父子以及巴东(今重庆奉节)人冉安昌见诸史册。唐末五代时,有重庆之冉姓播迁贵州。
宋末元初,北方冉姓已播迁于今安徽、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等长江中下游省份。明初,山西冉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湖南、湖北、陕西、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地。
明末满清军队屠川,造成川地人口锐减,以后的湖广填四川,有湖北、湖南之地的冉姓迁于今四川、重庆。清康乾年间以后,有河北、河南、山东之冉姓闯关东进入东北。
如今,冉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重庆两地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冉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九,另贵州、河北亦多此姓,上述四地之冉姓约占全国汉族冉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九。
冉季载:周文王第十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弟季载于冉。因他有驯行,周公就举他为周司空,辅佐周成王,有令名于天下。
冉求:即冉有,字子有,春秋时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因为冉求做了季孙氏的家臣,帮助季孙氏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所以孔子对他极其不满,声称冉求不再是他的学生,要他的学生"鸣鼓而攻之"。
冉闵:字永曾,晋朝将军。他父亲冉瞻就是当时有名的将军,勇猛善战,冲锋在前。冉闵除继承父亲勇猛的武艺外,还善用计策,智勇双全,曾任北中郎将游击将军。季龙败于昌黎,闵军独全。及败梁犊后,威名弥振。永和六年(350年)自立为王,改元永兴,国号魏,史称冉魏。在位两年多,为慕容恪所擒,诛死。
冉觐祖:字永光,清朝中牟人,康熙举人,是清初著名作家,尤对理学有深刻研究。在主持嵩阳书院期间,讲解他自己所作的《为学大指》以及《天理主敬图》,学者云集。后以进士授检讨,归主请见书院,卒年82岁。著有《五经四书评说》、《诗文杂著》等20余种。
正好我也要用,借你看一下吧(我找的)
说名道姓
山东省高密市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 五年三班 王冬琦
我的大名叫:“王冬琦”,乳名叫“琦琦”,为什么会起这个名呢?我不明白,于是我怀着好奇“采访”了妈妈。
妈妈说:为什么会起“冬”字“因为我一出生,时令正赶上立冬,而且那天正巧是大雪,是冬天少有的冷,所以妈妈采用了上帝赏赐给我的一个“冬”字,让我战胜寒冷,不畏酷暑,不向困难低头,敢于挑战,在事业上成就一番大事业;而“琦”字呢?是因为我一出生就带了一颗洁白的小牙,而且活泼好动,妈妈感到我有些与众不同,于是根据我的特点,在字典里查阅,由于我姓王,妈妈就选王字旁的字,发现“琦”字寓意深刻,是我名字的首选,其意思是一颗洁白无暇的美玉,象征着我以后亭亭玉立,出污泥而不染。
经过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讨论,觉得冬琦这两个字既高贵又可爱,既活泼又富有其内涵,爷爷说:“我的名字是上帝赐给我的,是名中的精品。”而外公则风趣地说:“王冬琦的名字意思为‘琦中之王’将来能当一个大官”,就这样“王冬琦”这个名字诞生了!
每一个人名字的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故事,每一个人名字的背后都容入父母的期盼与希望,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地珍爱自己的名字,因为这个名字来之不易,她耗费了每一位家长的心血以及每一位家长期盼……
我爱我的名字,更爱我的爸爸和妈妈!
冉姓主要出自姬姓,芈姓,以及高辛氏,另有羌族改姓的一部分冉氏和土家族的冉氏。
1、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后裔。
文王第十子季载,武王封之于聃(今河南新郑,一说为四川茂县),称聃季载,其后世子孙以封邑名为姓,去耳旁为冉姓。
2、源于芈姓。
芈姓来源有两支。
其中一支出自,出自楚国叔山氏。春秋时期,楚国有大夫叔山冉,其后代形成两支,一支仍以祖姓为叔山氏,一支以祖字为姓,称冉氏,形成冉姓一支。
另一支出自战国时期秦国太后芈八子之弟魏冉,魏冉亦称秦穰侯,是秦国宣太后芈八子的异父弟弟。
在魏冉的后裔子孙中,有冉氏、魏氏、芈氏、陶氏等,以先祖名字或封邑名称为姓氏的,都世代相传至今。
3、传自高辛氏(即帝喾)。
《元和姓纂》记载,帝喾当时是炎帝部落联盟首领,由八个大部落组成了属下联盟,冉氏部落也是其中之一。冉氏部落族人世代为冉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4、源于羌族,来自汉朝西南方位的夷冉国。
据《汉书·颜师古注》所载,唐时四川夔州(今重庆奉节)、开州(今重庆开县)土著多此姓,皆冉 种(冉 为汉时西夷所建古国,其后或以冉为姓)。
5、源于土家族。
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曾经推行过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土家族一部分人流改为汉姓冉氏,也有汉族人融入土家族时带入冉姓,世代相传至今,今鄂、川、湘交界地域的土家族中多有冉氏。
扩展资料:
冉姓的名人有很多。
1、孔子的弟子。
孔子的弟子冉求,字子有,春秋时鲁国陶(今山东定陶)人,有治政之术,列政事科,曾为季氏宰。孔子的弟子冉季,字子产,春秋时鲁国陶(今山东定陶)人。 孔子弟子冉孺,字子鲁,唐赠纪伯,宋封临沂侯。
2、十六国时后赵大臣冉瞻。魏郡内黄(今属河南)人,石虎养子。有勇力,骁猛善战,以功累迁为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
3、十六国时冉魏建立者冉闵。
冉闵幼果锐,善谋策,勇力绝人。穆帝永和五年,季龙死,他利用石氏内乱,夺取后赵政权,建立魏国,史称冉魏,冉氏唯一皇帝。三年后,为前燕所败,被俘而死。
4、清朝冉觐祖。
冉觐祖字永光,清朝时中牟人,康熙举人,是清初著名作家,对理学有深刻研究。在主持嵩阳书院期间,讲解他自己所作的《为学大指》以及《天理主敬图》,学者云集。后以进士授检讨,归主请见书院,卒年82岁。著有《五经四书评说》、《诗文杂著》等20余。
5、清朝冉楠
冉楠,字行云,生卒年不详。相传唐朝贞观年间人,是古代罕有的探险家,少年曾游历阿拉伯,高丽等国,中年后,组织一百多人驾船沿印度洋环游诸国。
据说曾达到今天的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等地,曾著书《行云西游记》,后在日本海遭遇大风暴,无人知其所终。
6、清四川白莲教义军首领之冉天元。
冉天元通江县人。绰号“扫地王”,嘉庆元年(1796年)随其叔冉文俦在通江王家寨举义,嘉庆四年,冉文俦牺牲,继任元帅。嘉庆五年在江油被俘,死于成都。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冉姓
“冉”的意思如下:
1. 龟甲的边。
2. 毛、枝条等柔软下垂:柳枝~~。
3. 慢慢地:月亮~~升起。
4. 姓。
冉,读音【rǎn】,单一结构,5画,笔顺:竖、横折钩、竖、横、横
“冉”的常用组词如下:
1. 掩冉【yǎn rǎn 】:披靡,偃倒。
2. 晻冉【ǎn rǎn】:迅速消逝。
3. 奄冉【yǎn rǎn】:形容光阴的流逝。
4. 淹冉【yān rǎn 】:逐渐,渐渐。
5. 黯冉【àn rǎn】:昏暗下垂。
冉求:字子有,世称冉有、冉伯牛,尊称“冉子”。中国春秋时期鲁国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冉堌镇)人。孔子弟子。有治政之术,列政事科,曾为季氏宰。
冉季:字子产,中国春秋时期鲁国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冉堌镇)人。孔子门徒。
冉耕:字伯牛,中国春秋时期鲁国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冉堌镇)人。孔子弟子。以德行称,后得恶疾而亡。
冉雍:字仲弓,中国春秋时期鲁国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冉堌镇)人。孔子的学生。出身贫寒,有德行。孔子以为可任诸侯治民之官,后曾为季氏宰。
冉孺:一作冉儒,字子鲁,中国春秋时期鲁国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冉堌镇),孔子弟子。敏于学。勤于问。
冉瞻:魏郡内黄(今属河南)人,十六国时后赵大臣。石虎养子。有勇力,骁猛善战,以功累迁为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
冉闵:冉瞻之子,十六国时冉魏建立者。幼果锐,善谋策,勇力绝人。穆帝永和五年,季龙死,他利用石氏内乱,夺取后赵政权,建立魏国,史称冉魏。三年后,为前燕所败,被俘而死。
冉安昌:巴东(今重庆奉节)人,唐代大臣。隋末据巴东,高祖初归唐,为招尉使,官至潭州都督。
冉实:夔州云安(今重庆云阳)人,唐代官吏。弱冠登进士第,累迁并府参军。中八科举,授绵州司户,转扬府仓曹。又举四科,除益州导江令。所任有能名,官至河州刺史。其子冉祖雍亦出身进士,官至刑部侍郎,后因倡饮省中,被赐死。
冉琎、冉璞:播州(今贵州遵义)人,宋代名士。兄弟二人同俱文武才,辟召不起。余玠安抚四川,筑招贤馆以礼士,兄弟俩遂去进见,为画筑城钓鱼山之策,后果赖之。
冉通: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区)人,明代官吏。洪武三十年二甲第三名进士,官兵科都给事中。面折廷诤,颇有直声。好学问,读书不辍。
冉觐祖:河南中牟人,清代学者。康熙二年乡试第一,康熙三十年三甲第十三名进士,授检讨。有《四书五经详说》、《阳明疑案》、《正蒙补训》等。
冉文俦:四川通江人,清代白莲教徒。嘉庆元年起事,聚众数万,为通江蓝号元帅,转战川东、北。三年后,在一次突围中阵亡。其侄冉天元继为元帅,继续反清,部众盛时达十万以上,攻杀清军猛将朱射斗,与诸部首领大会南充,威震一时,后在江油被德楞泰所擒,遇害于成都。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