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签 中吉 古人占验:司马相如题桥
十年窗下苦功成。有志难舒愿不轻。
试看题桥十三字。生平心誓确锺情。
仙机:
财可求。病可医。
行人归。渐有期。
宅平稳。孕可喜。
谋望事。当奋志。
蚕与畜。微有利。
问婚姻。皆合意。
问风水:渐渐当兴发。
问遗失:苦心寻可得。
问自身:由苦而后甘。
问天时:淡泊变滋味。
问出行:有志事竟成。
解说及记载:
■司马相如题桥
汉。司马相如。成都人。未遇时。尝遇桥。见贵者车马喧腾。
慨然曰。大丈夫当如是。因题桥以见志。作子虚上林赋。
武帝读而善之。召见以为郎。会唐蒙惊忧。巴蜀遣相如责之。
上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后有人上书告。相如使时受金。
失官居岁馀。复召为郎。
司马相如,是一位有学问的才子,琴棋诗画,样样皆精,他的赋体文字华丽,后来被汉武帝赏识,获封官。
昔司马相如,十年窗下苦心读书,贫穷不得意,其为有志气之人,故当入蜀过桥,题十三字於桥柱曰,他日若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随后果得大贵回家,经过此桥,有志者事竟成矣,求得此签者,凡事要自己立定志向,务须要不辞劳苦,自然先难后易,皇天向不负好心之人,若能修善者,报应更迅速,论此签,各事有吉而无凶,此签拟上吉与第八十五枝语意相同,是为一快活如意之景象也。
此签记述司马相如未成名之时,在桥头题字的感人故事。十年寒窗苦读书,终於学业有成了,但心中的大志,却无机会得以发挥。於是,司马相如在四川成都家乡的一条桥上,题了这十三个字“他日若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其志竟有如此坚决者。
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好学)。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在与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的样子。
白话典故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启示
这篇寓言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一件是借书苦读。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决心,勤奋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长沙市芙蓉区定王台是旧时长沙负有盛名的游览胜地,台早已毁于战火,现仅存基址,即长沙市图书馆所在地。
刘发是汉景帝第十子,公元前155年被封为长沙王,生母唐姬出身侍婢。汉景帝召幸程姬,程姬却令其侍女唐儿“饰其进”,结果生下了刘发。“子以母贵”,刘发母子在皇室中受到的自然是歧视和冷遇。
刘发长大启,被景帝封为长沙王,割长沙以居。当时的长沙,相对于王都西安来说,是极偏远又极不发达的地方。刘发被封至此,是他自小就受到的歧视和冷遇的继续,心情自然十分痛苦和抑郁。特别是依当时的条件和皇室的规定,他又不能接母亲到长沙居住,更加深了他对母亲的担忧和思念。于是,他每年都要挑选出上好的大米,命专人专骑送往长安孝敬母亲,然后,专人专骑再运回长安的泥土,在长沙筑台。如此年复一年,运回的长安泥土堆筑成了一座高台。每当夕阳西下之时,刘发便登台北望,希望透过千山万水,给母亲以问候,以寄托他的思念之情。刘发封长沙王在位27年,死后葬在长沙,谥号定王。定王刘发七传之后,王莽篡汉。公元25年,光武中兴,而汉光武帝刘秀乃定王刘发第六世孙。唐人萧尧诗曰:“王已分封受汉恩,长沙终不及中原。后来争得三分气,却是东都六代孙。”是为后话。定王刘发对母亲的一往情深,被历代文人所推崇,使定王以“孝”著称于世,他用长安运来的泥土所筑的高台,亦被人们称之为“望母台”和“定王台”。清熊少牧诗曰:
“城东百尺倚崔嵬,迢递长安载土来,一片夕阳春树绿,慈鸟飞绕定王台。”
1、覆水难收 西汉时苍翠茂盛的会稽郡吴县(今苏州吴中区)穹窿山山下,住着一位读书人朱买臣和他的妻子崔氏。
朱买臣为人老实厚道,每日苦读诗书,但运气不佳,屡屡受挫。他家境贫寒,无以为生,只得到穹窿山上砍柴度日。
多年以来,崔氏跟着丈夫过着清苦的生活,渐渐地她有些不耐烦了,脾气越来越坏,她从心里看不起丈夫那副穷酸的样子,说话尖酸刻薄。朱买臣有口难言,只得默默忍耐。
一日,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朱买臣饥肠辘辘,被崔氏逼到山上砍柴。他以为多砍些柴草卖掉,买回米面,妻子就会高兴起来。
谁知崔氏另有打算:她让媒婆为自己物色了新的丈夫——家道殷实的张木匠。朱买臣一进家门,崔氏就提出要他写下休书。
朱买臣痛苦地请求妻子再忍耐一时,等他时来运转,日子就会好起来。崔氏却坚定地表示,即使朱买臣将来做了高官,自己沦为乞丐,也不会去求他。
朱买臣见她全然不顾多年的夫妻之情,只好写下了休书。不久,朱买臣得到在朝廷为官的同乡严助的推荐。
在汉武帝任命朱买臣为会稽太守。崔氏得知心慌意乱,她想木匠怎能跟太守相比?太守夫人享的是荣华富贵呀!她决定去找朱买臣,不要现任的丈夫了。
崔氏蓬头垢面,赤着双足,跑到朱买臣面前,苦苦哀求他允许自己回到朱家。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朱买臣若有所思,让人端来一盆清水泼在马前,告诉崔氏,若能将泼在地上的水收回盆中,他就答应她回来。
崔氏闻言,知道缘份已尽。她羞愧难当,精神失常。
2、买臣负薪 朱买臣自幼家穷,还喜欢读书,不管理产业,经常砍柴卖来维持生计。担着柴,边走边读书。
他的妻子也担着柴跟随着,屡次阻止朱买臣在途中唱歌,但朱买臣声音唱得更大。他的妻子认为这是羞耻的事情,请求离他而去。
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一定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你辛苦的日子很久了,等我富贵之后再报答你。”
妻子愤怒地说“像你这种人,终究要饿死在沟壑中,怎能富贵?” 朱买臣不能挽留他,只好任凭她离去。之后,朱买臣一个在道路上边走边唱,背着柴在墓间行走。
他的前妻和丈夫都去上坟,看到朱买臣又冷又饿,召唤给他饭吃。过了几年,朱买臣跟随上报帐本的官员押送行李车到长安。
到皇宫上送奏折久未回答,在公车署里等待皇帝的诏令,粮食也用完了,上计吏的兵卒轮流送给他吃的东西。正赶上他的同县人严助受皇帝宠幸,严助向皇帝推荐了朱买臣。
召见之后,被授予会稽太守。朱买臣于是乘坐驿站的车马离去。
会稽的官员听说太守将到,征召百姓修整道路。县府官员都来迎送,车辆有一百多乘。
到了吴界,朱买臣看见他的前妻及丈夫在修路,就停下车,叫后面的车子载上他们到太守府并安置在园中,供给食物。过了一个月,他的妻子上吊而死。
朱买臣给她丈夫银两,让他安葬。扩展资料:朱买臣之死:元封元年(前110年),东越王余善自称东越武帝,入侵汉朝的白沙、武林、梅岭,杀死地方官员。
朱买臣接受汉武帝的诏令,率领军队与横海将军韩说从句章出发,由海路进攻东越。战争过程中,闽越的君主繇王居股与人合谋杀死了余善,向汉军投降。
从此以后,闽越国灭亡。朱买臣因平叛有功,被征召到朝廷做了主爵都尉(汉代官名),列于九卿之中。
过了几年,朱买臣因犯法被免官,后又被启用为丞相府长史。御史大夫张汤原先是个小吏,在朱买臣前趋承奔走。
张汤与公孙弘脾气相投,是莫逆之交,二人互相推荐,标榜朝堂。于是汉武帝敕封张汤为廷尉。
后来张汤诬告朱买臣的好友严助与淮南王刘安谋反有关,汉武帝下令将严助斩首。朱买臣因此怨恨张汤。
等到朱买臣为丞相长史,张汤多次执行办理丞相事务,就故意欺侮凌辱丞相府里三名长史(即朱买臣、王朝、边通三人)。朱买臣、王朝、边通去拜见张汤的时候,张汤就坐在床上,不以礼相待。
因此,三长史对张汤心怀怨恨,待机报复,朱买臣常想舍命害死张汤。不久,孝文帝陵中瘗钱(陪葬的钱币)被盗。
张汤要陷害丞相庄青翟,将瘗钱被盗一案,全部推卸在庄青翟头上,而且还要办他明知故纵的罪名,免去他的官职,然后由自己代替丞相位置。不料有人将隐事泄漏出去,朱买臣、王朝、边通知道张汤要陷害丞相庄青翟,便一起去通报庄青翟,并对他说:“束手待毙,不如先发制人,除掉张汤方为上策。
据说商人田信等皆为张汤爪牙,与张汤勾结,营奸牟利,凭此条罪状好教张汤死心伏罪”。丞相庄青翟就命令三人代为办理。
于是,朱买臣、王朝、边通暗中命令吏役去抓商人田信等到案审讯。一经廷审,严刑逼供,田信只得招认。
张汤知自己必死无疑,便写下遗书称三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陷害他。写完遗书后,挥剑自杀,当即毙命。
汉武帝看了张汤的遗书,心里感到很后悔。便命令抓捕三长史,诛杀抵罪。
将朱买臣、王朝、边通绑赴刑场斩首。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负薪挂角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覆水难收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朱买臣。
春秋时期,吴越之间经常起争端。
公元前497年,吴国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委曲求全向吴国求降,去吴国给吴王夫差当奴仆。在大夫范蠡的帮助下,越王勾践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三年后,被释放回国。
勾践为了不忘国耻,就每天晚上睡在柴草上,坐卧的地方也悬着苦胆,每天吃饭之前都要先尝一口苦胆。经过十年的奋斗,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辅助越王勾践报仇雪恨的主要是两个人,一个是范蠡,还有一个是文种。当时勾践在会稽山一战中大败,国力也不足以与吴国相抗。
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商议怎样才能报仇雪耻。范蠡劝勾践主动向吴王示好,以便争取时间发展生产,增强国力,提高军事力量。
这时候,夫差因当上了霸主,骄傲起来,一味贪图享乐。文种劝勾践向吴王进贡美女。
越王勾践就派人到处物色美女,结果在浣溪边找到了花容月貌、沉鱼落雁的西施。越王派范蠡把她献给了夫差。
夫差一见西施,顿时被迷住了,把她当做下凡的仙女,宠爱得不得了,也逐渐放松了对勾践的监视。随后,文种和范蠡又帮助勾践取得夫差的信任。
他们还设计让夫差杀了忠臣伍子胥;送给吴国浸泡过、不能发芽的种子,害得吴国当年颗粒无收,到处闹饥荒,国内人心大乱。 越国能够灭掉吴国,范蠡和文种是最大的功臣。
勾践在灭掉吴国后,因范、文二人功劳卓著,便要拜范蠡为上将军,文种为丞相。但是范蠡不仅不接受封赏,还执意要离国远去。
他不顾勾践的再三挽留,离开越国,隐居齐国。范蠡离开后,还惦记着好友文种,于是就派人悄悄送了一封信给文种,在信上告诉他:你也赶快离开吧,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勾践心胸狭窄,只可与他共患难,不能同他共富贵。昔日在灭吴王夫差时吴王请降,越王曾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
当时夫差曾向吾哀告:“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现在看来怕要真的这样了。
但是,文种不相信越王会加害自己,坚持不肯走,还回信说:“我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正是该享受的时候,怎么能就这样离开呢?”果然在文种当丞相不久,勾践就给他送来当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杀时用的那把剑,同时带了这么一句话:先生教给寡人七种灭吴的办法,寡人只用了三种,就把吴国给灭了,还剩下四种没有用,就请先生带给先王吧。文种一看,就明白了,后悔当初没有听范蠡的话,无奈之下只好举剑自杀了。
韩信问路斩樵夫的典故出自民间传说。
淮阴侯韩信,是帮助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的开国大功臣,他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韩信也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军事天才之一。
韩信投奔项羽后并没有得到重用,而是做了个不起眼的执戟郎,整天拿着杆戟站岗放哨。
韩信不甘心如此窝囊的生活,乘机逃走去投奔汉王刘邦。可是走到秦岭,由于刘邦进入的时候已经烧毁了栈道,实在找不到路了,就询问一个上山砍柴的樵夫。
樵夫热心的指点韩信一条隐秘的羊肠小路,详细告诉他如何如何走,韩信一一记在心上,完事又害怕樵夫暴露自己的去向,害怕项羽的人追来将自己抓回去,竟然直接将樵夫杀死。
刘邦定鼎天下以后,功劳卓著的韩信却被吕后杀死在未央宫,落得一个凄惨的结局,时年只有35岁。
扩展资料:
根据韩信问路斩樵夫的典故,产生了一个成语,叫做“问路斩樵”。用来讽刺韩信知恩不报,犯下杀手。
与韩信有关的成语还有很多。比如:
一饭千金:韩信落魄时曾对施舍给他的老妇说以后定当后报,韩信衣锦还乡时并赏赐她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为了东进中原,采取麻痹敌人的办法,让士兵去修理栈道,而却领大军从陈仓出来,占领了关中。
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问路斩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信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