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乐府诗集》二十 一卷(汉横吹曲•陇头•解题》解 释:“一曰陇头水。
《通典》曰:天水郡有大阪,名曰陇坻,亦曰陇山,即汉 陇关也。《三秦记》曰: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越,上有清水四注下,所谓 陇头水,也。”
此处“陇头水”为汉乐 府横吹曲名。后遂用以渲染悲哀的 气氛。
魏晋时《陇头歌辞》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亲然旷野。
……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唐•李白《猛虎行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金.元好问《歧阳三首》之一:“歧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 声。”
麦积山石窟中,牛儿堂有头头朝西南卧倒的小牛犊,称“金蹄银角牛犊儿”。
有一年的四月初八麦积山过会,周围男女老少,犹如海潮般齐集麦积山。人潮惊动了卧牛山[span]的大母牛。
原来距麦积山以西五六十里外的卧牛山,是头头朝东卧倒的大母牛,正是牛犊儿的母亲。大母牛怕伤着牛犊,便朝麦积山吼叫。
牛犊听到声音,挣扎着起来要走。牛犊一动,牛儿堂上面窟顶崩塌,天花板纷纷坠地。
整个山体也晃动起来,游人乱作一团。佛祖[span]见状,急令金刚武士把牛犊缚住。
站在旁边的一名金刚领命,急蹬上牛背,用力一踏,牛犊再起不来了。从此,金刚[span]就永远站在了牛犊背上。
至今还有歌谣[span]说:“卧牛山,麦积山,两山虽远山对山;大牛卧到卧牛山,神牛还在麦积山。”。
人们常常说“一问三不知”这句俗语,而且都知道它是指问什么都不知道的意思,但是你知道“三不知”的来历吗? “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军队攻打郑国,而当时占据霸主地位的是齐国。齐国不希望有别的国家可以和它相提并论,当然就不希望晋国扩张自己的领土,于是就派遣了陈成子带兵去援救郑国。陈成子下面有个部将叫苟寅。齐军出发前,苟寅就对主帅陈成子说:“一个刚从晋国回来的朋友告诉我说,他们国家的军队将会派出大批的人马来袭击我们,而且扬言要把我军统统消灭。”一般的将领听了这句话肯定会对苟寅非常感谢的,但是陈成子则不然,他对苟寅说:“咱们的军队在临行的时候,国君就对我说:‘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要记住千万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现在你听说晋军要来打我们,我对你说,即使他们来的人再多,我也不会害怕,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是不是想让我把你的话报告给国君啊?” 苟寅便知难而退,感慨而道:“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一定要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有个整体上的把握,然后才向上报告;但是这次我对晋军的人数、行动时间等都不了解就向上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了蹄子上。
“一问三不知”即来源于此。
希望对你有帮助: 【出 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唐代·李白《古风之二三》:“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东汉初年,隗嚣(ao)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自立为王,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率军攻破天水(今属甘肃省),岑彭又与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邽(gui),光武又派盖延、耿弁包围之,自己回兵东归。回到京都,刘秀给岑彭去信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向南击破蜀虏。人若不知足,即平陇,复望蜀。"意思是平定陇后不应满足,紧接南下平定蜀。后来"既平陇,复望蜀"就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意思也变成形容得寸进尺,贪心不足了。既是褒义词,又是贬义词。
秦汉时置端氏县。北齐时,改为永宁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称沁水县,《水经·沁水注》:“沁水又迳沁水县故城北,盖藉水以名县矣。”是沁水县以沁水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后,沁水县先后隶属于晋东南地区。1985年晋东南地区撤销,沁水县直隶于晋城市。 著名景点 柳氏民居:位于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处历山脚下的土沃乡西文兴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河东解州镇(今运城永济县解州镇)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史称“永州司马”的柳宗元后裔的宅第。1942年,在沁南抗日县政府领导下,西文兴
秦汉时置端氏县。北齐时,改为永宁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称沁水县,《水经·沁水注》:“沁水又迳沁水县故城北,盖藉水以名县矣。”是沁水县以沁水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后,沁水县先后隶属于晋东南地区。1985年晋东南地区撤销,沁水县直隶于晋城市。
著名景点
柳氏民居:位于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处历山脚下的土沃乡西文兴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河东解州镇(今运城永济县解州镇)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史称“永州司马”的柳宗元后裔的宅第。1942年,在沁南抗日县政府领导下,西文兴村的世袭柳府始变为民宅至今,故称为柳氏民居。
历山自然风景区:历山,位于山西省南端沁水、垣曲、翼城三县交界处,面积 150平方公里,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是华北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风景区,素有“五绝、十胜、百景”之称,被誉为“天然大公园”。
三都古城:“湘峪古堡”位于沁水县东南58公里处的郑村镇境内的湘峪村。湘峪村因明朝户部尚书孙居湘(万历20年进士)、御史都堂孙可湘、四部首司孙鼎湘三兄弟同朝为官而闻名,其古堡历史上民间俗称“三都堂”。“湘峪古堡”建成于崇祯七年(1634),至今已有374年的历史,是一座典型的防御性城堡,占地面积3.25万平方米。
郭壁古镇:位于沁水县东部的沁河西岸,古代,这里曾是沁河渡口之一。由于村子地处滩涂戈壁,故名郭壁。
赵树理故居:位于沁水县加丰镇尉迟村。故居内存有赵树理生前书籍、柳制箱、皮箱和生活用品等遗物。
穷寇莫追”出自《孙子·军争》:“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意思是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为什么“穷寇莫追”?所谓兵者,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把敌军逼入绝境,敌人会背水一战,士气一定高涨,此时的敌人个个是猛虎,如果放敌人一条生路,敌人会争相逃命,哪有士气可言?如果异地再战,这股敌人有失败的经历,如同惊弓之鸟,是敌人中最容易的对手,也就是敌人的最薄弱的环节,照准这个环节一刀砍去,哪有不胜之理?
春秋时,燕将乐毅出兵攻打齐国,最后仅剩吕城和即墨没有失陷,后来吕城失守,只有即墨了,齐军已到垂死的边缘,齐国名将田单振臂一呼“国家就要灭亡了,我们怎还会有家呢?”士兵人人有誓死报国的决心,结果一战收复全部失地。如果燕军在打到即墨城下时主动示弱后撤,齐军怎会有视死如归的豪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7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