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 冯延己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己是南唐宰相。南唐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朝代,在五代的乱世中,南唐偏安一隅,君臣中没什么政治军事人才,多次坐失良机,最后被宋太祖所灭。但应该说南唐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气息最浓的朝代。中主李(王景),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己都是词中大家。冯延己有一首著名的词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中主与他开玩笑,说:”风吹皱一池春水,干卿甚事。”冯延己答:”未若陛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也。”这是词史上的经典故事。
这首鹊踏枝是典型的伤春之作。南唐词之所以好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词意浅近,没有太多的典故。词中的主人公应该是一位妙龄女子,春来惆怅起,病酒朱颜瘦。”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这个问题问得好辛苦。罢了罢了,索性----独立小桥风满袖。惆怅也好,清减也罢,如此风神,令人神往。平林新月,也许每个人都会见过,读到这句词,每个人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宋代词人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原文: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扩展资料
诗词赏析
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上片描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
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上片用比兴之笑,层层写出主人公用情之忠实深厚。庭园中,秋菊蒙着淡淡的烟霭,似在脉脉含愁。香兰沾着晶莹的露珠,似在轻轻啜泣。
兰、菊皆著愁之色彩,则主人公是愁中观物,不言而喻。室内罗幕不御轻寒,双燕早已飞去,则主人公单寒落寞,可以体会。偏是那明月不解离人正苦,彻夜到晓把清辉投进朱户,惹得主人公彻夜失眠,离愁别恨更加深重。
下片另拓词境。主人公登楼望远,但见西风过后,碧树凋零,这情景正象喻爱情横遭摧残。
主人公心中的无限悲凉,遍布于天地之间。他把无尽的情思怨慕,写进了彩笺尺素,欲寄与离散远方的佳人,可是望尽天涯,山长水阔,却不知佳人何处!主人公之希冀求索,亦伸延于天地这间矣。
名家点评
近代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鹊踏枝(之一)
谁道闲情抛弃久
每到春来
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辞镜里未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
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简析】
春天悄悄来临了。请看那河畔的青草,堤上的嫩柳,无不带来了春意萌动的消息。然而,对于被恋情所困扰的人来说,万物的复苏同样也催发了心中沉埋的惆怅情绪。于是词人就每日借酒驱愁。但这又何补于事呢?这种铭心刻骨的痴情似乎是与身俱在的。任你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因此,就只能拖着瘦赢的身躯,伫立在风紧人静的小桥上,和那一钩孤凄的新月默默无言地相互对视……
鹊踏枝(之二)
几日行云何处去
忘却归来
不道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
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
又燕来时
陌上相逢否
撩乱春愁如柳絮
悠悠梦里无寻处
【简析】
遥想着那位出门冶游、乐不思归的男子,她泪眼倚楼,喃喃自语,发出一连串的疑问:多日不见影踪,你究竟飘荡到了何处?春色将暮,你难道还不想归家?在这百草千花斗艳的游春路上,你的香车又系在了谁家的树上……当然,薄情郎是不会回答的。因此她只能转问穿帘的双燕:你们飞来飞去,路上有否见到过他?双燕不理,翩然远飞,只剩下一片蒙蒙飞舞的柳絮。乱纷纷的柳絮撩动她的春愁,并把她带入悠悠荡荡的梦中,让她在飘忽的春梦中继续追寻他的行踪。
鹊踏枝(之三)
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
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
穿帘海燕又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
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
惊残好梦无寻处
【简析】
对于现实生活中无法相会的恋人来讲,一场哪怕是十分短暂的好梦,也能聊慰其相思的饥渴。但梦毕竟是只是梦,何况梦醒之后的失落滋味就越加难受。其心绪之紊乱,更可想而知!故无论是明媚亮丽的春色,还是落花粘絮的雨景,全都成了激惹她阵阵愁绪的触媒
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愿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1900年敦煌鸣沙山藏经洞被打开,尘封了千年之久的二万多卷珍贵文献重见天日。从这批文献中清理出唐五代词曲数百首,被称为敦煌曲子词或敦煌歌辞。
敦煌曲子词大都是民间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涉及民生疾苦、边塞征戍、羁旅愁怀、离情别绪、男女爱情等等。体式上还没有成熟,在字数、句法、协韵等方面还比较自由,没有定型。艺术风格上与文人词有很大不同,它具有清新质朴和俚俗稚拙于一身,可以说,敦煌曲子词带着词体文学初创阶段的优点和不足,在中国词学发展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开篇。
这首词写的是妇思征夫,本来这种题材的词的主题是比较伤感的,但这首词却巧妙的让一只喜鹊充当了解烦的角色,并用拟人化的手法,成功的将少妇和喜鹊各自的心理刻画的活灵活现。上片写少妇埋怨喜鹊谎报喜讯,便把它抓住关进笼中;下片写喜鹊埋怨少妇误解了自己的好心,但愿她丈夫早日归来,以证明报喜无误,从而把自己放出金笼。可以说,这首词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对喜鹊的描画,词人通过喜鹊的自白说出了少妇的心声,将其思念刻画的极为生动。就整篇词作而言气氛也是轻松欢快,读来妙趣横生,充满喜剧色彩。
晏殊《鹊踏枝》
鹊 踏 枝[1]
槛菊愁烟兰泣露[2]。罗幕轻寒[3],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4]。
昨夜西风凋碧树[5]。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6],山长水阔知何处[7]?
【注释】
[1]鹊踏枝:词牌名,又名《鹊登枝》《蝶恋花》《黄金缕》《凤栖梧》《卷珠帘》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2]槛(jiàn):窗上或长廊旁的栏杆。兰泣露:露珠挂在花瓣上,似兰之哭泣。
[3]罗幕清寒:轻微的寒意透过罗帐进入室内。罗幕:丝罗做的帷幕,借指室内。
[4]朱户:朱红色的门户,指富贵人家。此句意思是月光整个夜晚照入房间,言外之意是闺中人彻夜未眠。
[5]凋碧树:使碧绿的树叶干枯凋零。
[6]彩笺兼尺素:指书信。彩笺:彩色的信笺,可题咏和写信用。尺素:汉时通行用一尺高的白色生绢写信,或称“尺一书”。
[7]山长水阔:山高水远。知何处:谁知道他在什么地方呢?这里有“锦书难寄”之意。
1:拟人
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2:“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作者: 冯延巳
春天悄悄来临了。请看那河畔的青草,堤上的嫩柳,无不带来了春意萌动的消息。然而,对于被恋情所困扰的人来说,万物的复苏同样也催发了心中沉埋的惆怅情绪。于是词人就每日借酒驱愁。但这又何补于事呢?这种铭心刻骨的痴情似乎是与身俱在的。任你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因此,就只能拖着瘦赢的身躯,伫立在风紧人静的小桥上,和那一钩孤凄的新月默默无言地相互对视……
冯延巳是五代南唐时人,曾位居宰相之职。说来也是奇怪,每到乱世的时候,总是出文人少出政治家。其中以两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为盛。也许因为乱世,文人更懂得生命、生活的可贵,而尽情地歌颂之,或者,文人感慨时局之乱,懂得排遣郁闷的心情。所以他们的作品比起一般时期的作品而言,更具真情实感!也因为战乱遗失,保留下来的不多而弥足珍贵!对他们的文章,后世读者因此带着这样的心情审读,多了份包容,少了些苛刻。
本词也被某些书刊收录在欧阳修作品里,但《阳春集》里收作为冯延巳的作品应是可信的,早在北宋初期就有传本。
“谁道闲情抛掷久”,也有得出版物中是“抛弃”不是“抛掷”。从词意上理解:“抛弃”有遗弃、丢掉的意思;“抛掷”不是把东西抛开,而是搁置、闲置、遗忘的意思。单从本词词面看上阕“谁道”有反问、质疑之意,其中“久”和下一句“每到春来”,很显然是周而复始,有连续性的,遗忘之意显露殆尽,而不是“抛弃”掉了,彻底的意思;再联系全词,其中“闲情”实际上指与佳人相娱。“谁道闲情抛掷久”,劈空而来,来得很突兀,就像大声反驳别人对作者的质疑一般,这是一种艺术表现效果,也是一种写实,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这是一首佳人埋怨作者时的辩解词,因为很长时间没有与佳人约会,突然造访,佳人顿时喜极而泣,一下子扑在作者的怀里,然后不断地捶打着作者进行撒娇,甚或是“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待伊要,尤云殢雨,缠绣衾,不与同欢。尽更深,款款问伊”(柳永《锦堂春》)的场景,然后,作者为自己辩解,很委屈地娓娓道出这首词来。上阕大意应是:谁说我把你抛在脑后了?事实是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你,即便每每春天来临,春光明媚令人心情豁然开朗之时,我惦念你的心情还是与往常一样沉重。我常常把院子里的花儿当作是你,与你觥筹交错,每次都喝得酩酊大醉,哪怕由此喝坏了身体,我也“与伊喝得人憔悴,朱颜渐瘦终不悔”。
下阕,夹叙夹议,以景反衬心情。“河畔青芜堤上柳”句突然一看,似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怎么会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来呢?其实作者名义上是写景,实际上是作者的一种惆怅和感叹!这样就承上启下了。河畔的青芜和堤上的杨柳还有盼头,每到春来就开始绿了,而我呢?却“此‘恨’绵绵无绝期”,与你相会却没有定数,不知是那一天啊!“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中的“新愁”是指除了“与佳人相会”外的另外的愁绪。为了与佳人相会而不得,作者有点生气了,拟人化地对着“新愁”发问,除了与心上人相思这种“愁”外,还有什么能岁岁年年这样折磨我?意即所有的“愁”都不及我对你思念而不得的那种“愁怨”。没有办法,我只得形单影只到小桥上去眺望你的方向,心里空落落的,久久不得平静。作者实写“风满袖”之“满”,实际上强烈地体现“心里之空”和“身体之羸瘦”;“袖”是“满”的,“心里却是空的”,不要看我的衣袖“丰满”了起来,实际上是风,而我还是因为思念你依然那样羸瘦。鲜明的对比,体现作者非凡的写作艺术。“平林新月人归后”,“平林”是风息,树林平静。“新月”是风起云涌,“月隐其行”,风息林平,月亮重新探出头来。意思是:你看,我对你的思念有多么厉害,“愁云密布”和树林摇曳不定也是因为我不平静心情所影响的,我离开之后,它们一切都恢复了平常。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刻画一男性青年失恋后痛苦心情的写照。“传统下的独白”却不这么认为,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诸多文献资料分析,古代女性因男人抛弃或移情的情况比较多,而且也客观,男人却很少有这方面折磨的可能性不大。所以,笔者坚持认为这仍然是“闺怨”引发的词。
唐代教坊曲,最初名《鹊踏枝》,宋时晏殊改为蝶恋花,取意自梁简文帝诗--“翻阶蛱蝶恋花情”,再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