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运粮草典故(一个战争粮草的故事)

运粮草典故(一个战争粮草的故事)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10-11 11:31 浏览:1 次

1.一个战争粮草的故事

是曹操攻打袁术的寿春之战,主帅为曹操。袁术称帝,定都寿春,曹操以讨逆的名义遂兴兵南征袁术,双方大战于寿春城下,两军相据月余,最终以曹操军的胜利而告终。曹操向粮官借头的事件便发生在这次战役中,具体情节如下:

却说曹兵十七万,日费粮食浩大,诸郡又荒旱,接济不及。操催军速战,李丰等闭门不出。操军相拒月余,粮食将尽,致书于孙策,借得粮米十万斛,不敷支散。管粮官任峻部下仓官王垕人禀操曰:“兵多粮少,当如之何?”操曰:“可将小解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垕曰:“兵士倘怨,如何?”操曰:“吾自有策。”垕依命,以小斛分散。操暗使人各寨探听,无不嗟怨,皆言丞相欺众。操乃密召王垕入曰:“吾欲问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垕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头以示众耳。”垕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垕再欲言时,操早呼刀斧手推出门外,一刀斩讫,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于是众怨始解。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不知道这个回答你满意不满意?若不满意,请提意见。

2.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成语典故

出处 林占财《森林中的远征》:“他很同情地说道:‘是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么远的路!”

同“兵马不动,粮草先行”,最先出自《南皮县志·风土志下·歌谣》为民间俗语。(南皮县志十四卷 首一卷 赵文奎修 刘树鑫 纂 民国二十一年即1933年排印本)

示例 张震《英明的预见,正确的战役方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千万人民除了保证前线军需弹药粮草的供应处,还不顾一切艰苦,热情地转运与看护伤员。”

词语辨析

近义词 未雨绸缪、兵马不动,粮草先行、有备无患

反义词 亡羊补牢、临渴掘井

3.有谁知道木牛流马夺粮草的故事吗

诸葛亮屡次讨伐中原,路途遥远,为了及时供应粮草,除用牛马外,还设计了人拉 手推的车子,称为“木牛流马”。

这一天,诸葛亮命令部将引1000 士兵驾着木牛流马,从剑阁直抵祁山大寨,往来 搬运粮草,供应蜀兵。司马懿得到哨兵的报告:“蜀兵用木牛流马运粮草,人不大费力, 而且那牛马也不用吃草。

”司马懿大惊,忙命令两个部将各引500军士,夜间伏在蜀兵运粮的必经之路,夺下 数匹木牛流马。然后令巧匠100多人,当面拆开,依照它的尺寸长短厚薄,仿造木牛流马。

不满半月,造成2000余只。接着命令几个部将带领1000军士驱驾木牛流马,去陇西搬 运粮草,来来往往,没有断绝。

王平领兵走后,诸葛亮又吩咐部将张嶷道:“你带领500军士,装成鬼头兽身,用 五彩涂面,一手执绣旗,一手举宝剑,身上挂着葫芦,里面藏些能引着烟火的东西,埋 伏在山脚。待木牛流马到时,放起烟火,一齐拥出,驱赶木牛流马。

魏兵见了,必定怀 疑你们是鬼神,不敢来追赶。 ”张嶷奉命走后,诸葛亮调兵遣将,准备去接应王平、张嶷,并布置一些部队去断绝 司马懿的归路。

于是按照诸葛亮的计谋,果然,夺来了魏军的大批粮草。

4.运帱帷幄 故事

语出《史记·高祖本纪》。

西汉初年,天下已定,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宴会,喝了几轮酒后,他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而项羽为什么会失败?”高起、王陵认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与战略要地,给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业。而项羽恰恰相反,有人不用,立功不授奖,贤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败。汉高祖刘邦听了,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胜原因是能用人。他称赞张良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古人有名,有字,子房为张良的字)。”意思是说,张良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这说明张良心计多,善用脑,善用兵。后来人们就用“运筹帷幄”表示善于策划用兵,指挥战争。

5.“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古代一种非常规的用兵法则,是一种军事谋略,在历史上曾有许多非常成功的战例。

所谓“栈道”,是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军、运输粮草辎重,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陈仓,是古代县名(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是汉中通向关中的咽喉要道。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后,就向各诸侯分封领地,其中把巴、蜀、汉中三郡分封给刘邦,立为汉王。 刘邦在去领地途中令部下烧毁了栈道,他这是向项羽表白没有向东扩张的意图。

刘邦待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后,便抓住时机迅速挥师东进,其野心是要与项羽一争取陈仓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陈仓是刘邦进入关中的必经之地,两地之间有险山峻岭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

刘邦按韩信的计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将——樊哙带领一万人去修五百里栈道,并以军令限一月内修好。当然,这样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

正是这一点,迷惑麻痹了陈仓的守将。陈仓的雍王章邯万万没想到刘邦的精锐部队摸着无人知晓的小道翻山越岭偷袭了陈仓。

刘邦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顺利挺进到关中,站稳了脚跟,从此拉开了他开创汉王朝事业的大幕。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成语,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引申开来,是指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人不备的策略,也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有时也可将“明修栈道”省略掉,把“暗度陈仓”单独来使用。

6.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的典故

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胜。有时也可将“明修栈道”省略掉,把“暗度陈仓”单独来使用。

二、典故

楚汉之争时,项羽倚仗兵力强大,违背谁先入关中谁为王的约定,封先入关中的刘邦为汉王,自封为西楚霸王。刘邦听从谋臣张良的计策,从关中回汉中时,烧毁栈道,表明自己不再进关中。

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将军,他命士兵修复栈道,装作从栈道出击进军关中,实际上却和刘邦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守将不备,占领陈仓。进而攻入咸阳,占领关中。于是,刘邦实现了先入关中的约定。

扩展资料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背景

由于秦朝暴政,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反秦。九月,刘邦在沛县主吏萧何和狱椽曹参等人的拥戴下聚众响应起义,称沛公,不久刘邦投奔项梁。

公元前206年,项羽、刘邦灭秦战争结束,项羽凭借其军事实力,裂土分封18个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为困锁可能与其争夺天下的刘邦,将巴(郡治江州,今重庆市北嘉陵江北岸)、蜀(郡治成都,今属四川)、汉中(今陕西秦岭以南及湖北西部三郡)封于刘邦,迫其离开关中。

刘邦在汉军将士急切思念并盼望早日返回故乡,有些意志薄弱又迫不及待的人已经逃跑。刘邦主动推波助澜,借势还定三秦,亲率汉军出汉中发动灭三秦之战。刘邦采纳将领韩信建议走陈仓道,决计突袭关中,东向与项羽分争天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仓之战 (楚汉战争时战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运粮草典故

相关推荐:
  • 耻的历史典故(谁有历史上关于耻辱的故事)
  • 药难求(有关孙思邈的典故)
  • 阁夜两处典故(阁夜这一首诗中两处用典,并说明诗人用这些典故是为了表达怎样的情)
  • 追求不好典故(好高骛远成语故事)
  • 做典故卡(怎样做名人故事记录卡)
上一篇:戊怎么读_字学习 下一篇:300平方别墅装修(300平装修价格)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那个女孩子故事
无路可逃典故(走投无路成语故事)
池鱼典故(城门失火,祸及池鱼有什么典故吗?)
羽桐典故(凤栖梧桐的来历)
有金(金字有关的历史故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1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