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儿奉母讲的是晋朝时期。
有一个郭家,是个很富有的家庭,后来因为父亲的离世,家产被郭巨分割给弟弟们,他身为家中的老大,承担起赡养母亲的责任,不过此人虽然很孝顺但赚钱的能力稍弱,很快家中就越来越贫穷。妻子还给他生了个儿子,老太太也十分喜爱。
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甚至家中的温饱已经成了问题,老太太心疼自己的孙子,常常把自己的饭食省下来都让孙子吃,郭巨看着母亲忍饥挨饿内心很是愧疚,便和妻子商量,母亲只有一个,孩子还可以再生,家中现在如此贫穷,与其让母亲给儿子省口粮,还不如先埋掉儿子,好好奉养母亲,等以后生活条件便好了在重新生一个。
很快这个想法就开始实施,傍晚挖坑要把儿子埋掉,不过在坑底竟然发现了一堆黄金,上面还写到上天被郭巨孝顺母亲的行为所感动,专门赠予郭巨的。郭巨得到这笔钱财后,带着全家过上了好日子,孝顺的名气也传遍了各地。
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但郭巨的做法未免太极端了,虽然埋儿奉母的故事现在还在二十四孝之中,小编也建议大家看看就好,不要模仿。与其把孩子活生生杀死来让老母亲过上好生活,为什么不能去努力工作赚钱,这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不是玩具不想要就扔掉。
若不是因为得到了金子,这个孩子被活埋,之后再生下小孩,郭巨这对夫妻也不是什么称职的父母。这种冷血残忍的事情更不适合拿来宣传赞扬。
这个故事最应该拿来讽刺愚孝,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身为人的责任,但也不能用如此极端的手法。
郭巨,晋代隆虑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实。
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
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觉得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原文: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释义:
郭巨,晋代隆虑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
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觉得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扩展资料:
其他类似故事:尝粪忧心
原文:
南齐庾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到县未旬日,椿庭遘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译文: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预汗,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尝粪忧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埋儿奉母
老莱娱亲 老莱子,周楚国人,事二亲至孝。师觉授首列其为《孝子传》人物之一,传曰:“老 莱子者,楚人。行年七十,父母俱存,至孝蒸蒸。常著斑烂之衣。为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孔子曰;‘父母老,常言不称老,为其伤老也。若老莱子者,可谓不失孺子之心矣’”。敦煌遗书《孝子传》所载略同,只是更为形象生动。《孝诗》有赞;“七十已中寿,人生似此稀。绝怜老莱子,犹反作儿戏”。
卧冰求鲤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郭巨埋儿 郭巨,河内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汉刘向首辑郭巨入《孝子传》中。宋躬《孝子传》亦有载。敦煌遗书中发现附有孝子事迹的《父母恩重经》写本中有“郭巨至孝,天赐黄金”之句。另有多件写本单独记其事,较刘向所记稍详,但基本一致,并指出郭巨为东汉人。其中《搜神记》记其孝行曰:“昔有郭巨者,字文气,河内人也。家贫,养母至孝。巨有一子,年始两岁,巨语妻曰:‘今饥贫如此,老母年高,供勤孝养,恐不安存。所有美味,每减与子,今母饥羸,乃由此小儿。儿可再有,母难重见。今共卿杀子,而存母命。’妻从夫言,不敢有违。其妻抱子往向后园树下,欲致子命。巨身掘地,欲拟埋之,语其妻曰:‘子命尽未?’妻不忍即害,必称已死。巨掘地得一尺,乃得黄金一釜,釜上有铭曰:‘天赐孝子之金。郭巨杀子存母食,遂赐黄金一釜。官不得夺,私不得取。’……” 敦煌《孝子传》S.389(乙卷)序诗云:“郭巨专行孝养心,时年饥险苦来侵,每被孩儿夺母命,生埋天感赐黄金。”又《古贤集》曰:“郭巨夫妻生葬儿。”郭居敬列其为二十四孝之一。
郭巨,晋代隆虑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实。
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
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觉得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1、老莱娱亲
春秋时,楚国有位老莱子。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老莱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于是,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一天,他不小心跌了一跤,害怕父母伤心,故意装着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来让父母看了开心。
2、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舍不得吃饭,把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觉得养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扩展资料:
这两个故事均出自《二十四孝》,二十四孝的其他故事还有,拾葚异器、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等。《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讲述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是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都是“二十四孝”中的孝顺父母的故事,鲁迅在其写的《二十四孝图》中极力批判这两个故事里所反映的孝道,《老莱娱亲》为了孝,不择手段,一味讨好父母,失却了自我;《郭巨埋儿》更不可取,为了母亲,竟然想把儿子埋掉,虽然结局皆大欢喜,但是做法不可取,任何人都是生命,不能为了所谓的孝,就任意践踏生命。
老莱娱亲: 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这个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
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子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
父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莱见父母脸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兴。 老莱子其实也不小了,也年过70。
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
于是,他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 一天,他为父母取浆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
他害怕父母伤心,故意装者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父母还真的以为老莱是故意跌倒打滚的,见他老也爬不起来,笑着说:“莱子真好玩啊,快起来吧。”
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后成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请采纳)。
1、老莱娱亲春秋时,楚国有位老莱子。
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老莱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
于是,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一天,他不小心跌了一跤,害怕父母伤心,故意装着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来让父母看了开心。
2、郭巨埋儿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舍不得吃饭,把食物留给孙子吃。
郭巨觉得养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扩展资料:这两个故事均出自《二十四孝》,二十四孝的其他故事还有,拾葚异器、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等。《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讲述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是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汉代郭巨,因家乡闹灾荒,用车推着母亲、妻子和三岁的儿子来到卢县(今长清县)巫山下,借了一处经常闹"鬼"无人敢住的闲房住下来。郭巨夫妇孝敬老人,在家景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设法给母亲弄些米饭吃。可是奶奶疼孙子,暗地里把米饭省给孙子吃 , 自己却一天天消瘦下来。后来,这事被郭巨知道了,就和妻子商量道"为免儿子与老母分食,把儿子埋掉养活老母。孩子没有了可以再生, 可是亲生母亲没有了就难以再有了。"起初妻子不同意,后来自己也想不出好办法来,也勉强同意了。正当他们掘土埋儿的时候,却意外地挖出一锅金子,上面还刻着"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12个字。这 件事传到皇帝那里,就把郭巨召去做宫,扬郭巨孝母的事。
有一年,南方邻国犯境,皇帝命郭巨领兵征讨,来犯之敌听说是孝子郭巨领兵,认为与能感动上天的孝子郭巨对阵,天地不容,必遭失败,于是不战而退。郭巨得胜回朝,皇帝封他为平南王。郭巨死后,在巫山上为他修墓建祠,并把巫山改名孝堂山,山下村庄改名孝里铺。如今郭巨墓祠仍保存完好,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4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