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出个张玉皇,井底出个高拔钉,许由出个张果老。”
1、据传说,玉皇大帝出自行唐县上方村。上方村南1000米原来有一座玉皇庙,碑墓林立,建筑宏伟。毁于上世纪中日战火,其庙宇废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变为耕地。
2、据传说,古时候西井底村有一个叫高拔钉的人,日食担粮,力大无穷。古时候固定棺木的大铁钉,他俩指一捏就可以拔出来。
3、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张果老,曾居住在许由村。后来因许由村的人欺生,张果老一起之下倒骑着毛驴要离开许由村。走出村子的时候又觉得气不过,于是倒骑着毛驴冲着村子里撒了一泡尿,一下子冲掉了半个村子。至今许由的村落还是半拉子村布局。
行唐县,简称行。公元前291年(赵国赵惠文王八年)置南行唐邑。秦置南行唐县,北魏去“南”字为行唐县,后曾易名章武县、永昌县、恒阳县等。2009年被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在行唐县城南,玉城公园旁边,有一巨石,上书“千年古县”,成为行唐县新的标志性建筑。
古代: 郤縠 (? — ?)春秋时期晋国人,行唐城寨为其故里。
晋文公建立三军,选拔元帅,赵衰说:“ 郤 可以。”公问:“你怎么知道他可以呢?”衰说:“ 郤 喜欢礼乐而又熟知诗书,所以必然懂得用兵的道理。”
文公就让 郤 为帅,统领中军,而让 郤 溱帮助他。后屡建战功 ,成就文公霸业,是历史上著名的儒将。
李左车 (? — ?),西汉南行唐史家庄人。初仕赵王歇,封为广武君。
汉王三年(前 204年)刘邦派韩信、张耳攻赵国,成安君陈余聚兵井陉口。齐士员 (? — ?),恒州行唐人,唐右监门中郎将(禁军首领之一)。
在隋开皇年间( 581~ 600年),士员就宿卫宫闱,做宫廷卫士。邸享 (? — ?),金元之际行唐县甘泉乡(今上滋洋乡)圣明峪人。
金贞 佑( 1213 年~ 1217年)间,黄河北部兵起,邸亨组织豪杰保护乡里,乡人都依赖他;后随蒙古真定路都元帅使史天泽打败金将武仙,继而取河中(山西永齐县蒲州镇)双门、倚尖之寨;又随蒙古大将伯颜攻宋,占青山矶。忽都虎奏其战功,皇上赐金符牌,统管真定、河间、西京、洛磁、怀孟、颖、滨七路万户府。
死后,赠昭勇大将军,真定河上万户轻车都尉,中山郡候。关思义 (? — ?),元代行唐人,学识渊博,胸怀远大。
至大二年( 1309年)任南台御史,奉命主观郡县的和顾和买事宜。总是把物品和人力按时价合理折合,如数偿付,民众都很感激他。
周时雨 (?~ 1638),明代行唐中羊社(玉亭一带)人,住城内北街,有兄弟 6人,时雨为大,为四川潼川(四川三台县)州同。 时雨、霖雨都封为护国镇国将军,甘雨封为护国定国将军,宣封为明威将军。
p>;行唐县,北魏去“南”字为行唐县、恒阳县等。2009年被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在行唐县城南.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
行唐县,简称行.com/zhidao/pic/item/.jpg">|发布于2016-05-13 23:58
行唐最初是赵国的南行唐邑,汉代置了南行唐县,实际上南行唐县不是说南行唐,是地遥南行走到唐这个地方南行唐县,最后把南一去叫行唐,还可以归入以事为例。
据《正定府志》、《行唐新志》记载:"初,帝尧封于唐。今定州北唐城村即其地。
后,诸侯来归,治平阳即帝位,南行经历,行唐邑之名由此始也"。 秦置南行唐县,北魏去“南”字为行唐县,后曾易名章武县、永昌县、恒阳县等。
明复称行唐县。 1949年秋季属察哈尔省建屏专区,秋后改河北省建制,又划归定县专区。
1954年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行唐与新乐两县合并为新乐县。
1961年12月新、行两县分开。 1962年复置行唐县。
1970年石家庄专区改称石家庄地区,行唐隶之。1993年,撤销石家庄地区,行唐县属石家庄市。
1961年12月恢复行唐县,并调整公社规模,分别建立坟台、齐村、独羊岗、贾庄、南桥、北龙岗公社,其余一个自然镇、六个自然村为城关公社。 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
1996年乡并镇工作,将原有28个乡(镇)调整为15个乡(镇)。 灵寿县因县政府驻灵寿而得名。
战国时有灵寿邑,曾为中山国恒公的都城,赵灭中山后属赵国。西汉初年置灵寿县,属常山郡,故城附近,晋移至现灵寿城所在地。
隋改灵寿县为燕州,唐废州仍设灵寿县,宋时并入行唐县,二年后,又恢复灵寿县,明清皆居正定府,清雍正元年改贞定为正定,属正定府,明国元年属保定道。 民国1929年废道直属河北省,1958年10月灵正合县属正定县,1961年末与正定分县,复设灵寿县至今。
详细可以参考: 。
行唐县历史沿革 据《正定府志》、《行唐新志》记载:"初,帝尧封于唐。今定州北唐城村即其地。后,诸 侯来归,治平阳即帝位,南行经历,行唐邑之名由此始也"。 秦置南行唐县,北魏去“南”字为行唐县,后曾易名章武县、永昌县、恒阳县等。明复称行唐县。 历史上的行唐: 行唐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上有夫城,滋阳,玉亭,张武,永昌等称谓,据南王庄、南贾素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聚居,劳动生息。 尧自唐(今定州北唐城村)赴平阳即帝位(前2357年),南行历此地,因名南行唐。
赵惠文王
[1]夏、商、周分属并州、冀州。 春秋时,属鲜虞国。战国初属中山国,赵灭中山(前296年)后,属赵国。赵惠文王八年(前291年)建南行唐城邑。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割真定地置南行唐县,治所在今故郡村,属钜鹿郡。二世元年(前209年)武臣立为赵王,属赵。 西汉初,属赵国恒山郡。文帝时改恒山为常山郡,属常山。景帝三年(前154年),夏改常山郡为中山国,属中山。东汉因之。 三国时魏改南行唐属常山国。 晋及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均属常山郡。 北魏去“南”字为行唐县,属恒山郡。太和十四年(490年)行唐改置唐郡,县治移至夫人城(今曲阳县石城一带)。二十一年(497年)郡废,县治复归。熙平中(约517年 )移治犊乾城,即今龙州镇。隋属恒山郡。 唐因之。长寿二年(693年)周改为章武县。神龙元年(705年)复名行唐县。大历三年(768年)于行唐置诋州,辖灵寿、曲阳、行唐。九年(774年)州废,县属恒州。 五代后梁开平初(907年),又改行唐为章武县。后唐元年(923年)复名行唐县。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改行唐为永昌县。后汉乾祐元年(948年)复名行唐县。 宋属真定府。 元改行唐为恒阳县,属保定路。 明仍为行唐县,属保定府定州。 清清康熙年间曾兼并阜平县.属定州。 民国3年(1941年)属保定道,17年(1928年)废道,属河北省统辖。27年(1938年)晋察冀边区建立,属冀西区,同年秋,划归冀西区三专区,29年(1940年)改属冀西五专区,32年(1945年)晋察冀区第四专区,35年(1946年)改属冀晋区第三专区,翌年又改属四专区。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属河北省定县专区,1954年撤销定县专区,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并入新乐县,1962年复置行唐县。1970年石家庄专区改为石家庄地区,行唐隶之。 1949年秋季属察哈尔省建屏专区,秋后改河北省建制,又划归定县专区。1954年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行唐与新乐两县合并为新乐县。1961 年12月新、行两县分开。1962年复置行唐县。1970年石家庄专区改称石家庄地区,行唐隶之。1993年,撤销石家庄地区,行唐县属石家庄市。 1961年12月恢复行唐县,并调整公社规模,分别建立坟台、齐村、独羊岗、贾庄、南桥、北龙岗公社,其余一个自然镇、六个自然村为城关公社。 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乡并镇工作,将原有28个乡(镇)调整为15个乡(镇)。 2000年,行唐县辖4个镇、11个乡。总人口395382人,各乡镇人口: 龙州镇 58171 南桥镇 31260 上碑镇 16005 口头镇 23030 独羊岗乡 38622 安香乡 38850 只里乡 41219 市同乡 22038 翟营乡 33278 城寨乡 20122 上方乡 24364 玉亭乡 20927 北河乡 6994 上阎庄乡 5523 九口子乡 14979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9年8月,“千年古县”评审会在北京召开。我国著名世界遗产保护专家罗哲文先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中国地名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组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中国地名研究所研究员李炳尧介绍了参评县的地名文化实地调研考证情况。经过专家认真评议,认定行唐建都在千年以上,专名稳定,地名词语文化和地名实体文化内涵丰富,符合“千年古县”的评定标准。随后,地名文化保护研究专家委员会和中国地名研究所发文,认定行唐为“千年古县”,由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正式授予“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并颁发认定证书和牌匾。
行唐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南王庄、南贾素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聚居,劳动生息。尧自唐(今定州北唐城村)赴平阳即帝位(前2357年),南行历该地,因名南行唐。
夏、商、周分属并州、冀州。春秋时,属鲜虞国。
战国初属中山国,赵灭中山(前296年)后,属赵国。前291年(赵惠文王八年)建南行唐城邑。
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割真定地置南行唐县,治所在今故郡村,属钜鹿郡。前209年(二世元年)武臣立为赵王,属赵。
西汉初,属赵国恒山郡。文帝时改恒山为常山郡,属常山。
前154年(景帝三年),夏改常山郡为中山国,属中山。东汉因之。
三国时魏改南行唐属常山国。晋及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均属常山郡。
北魏去“南”字为行唐县,属恒山郡。490年(太和十四年)行唐改置唐郡,县治移至夫人城(今曲阳县石城一带)。
497年郡废,县治复归。熙平中移治犊乾城,即今龙州镇。
隋属恒山郡。 唐因之。
693年(长寿二年)周改为章武县。705年(神龙元年)复名行唐县。
768年(大历三年)于行唐置诋州,辖灵寿、曲阳、行唐。774年州废,县属恒州。
五代后907年,又改行唐为章武县。923年(后唐元年)复名行唐县。
后晋936年(天福元年)改行唐为永昌县。后汉948年(乾佑元年)复名行唐县。
据《正定府志》、《行唐新志》记载:初,帝尧封于唐。今定州北唐城村即其地。后,诸 侯来归,治平阳即帝位,南行经历,行唐邑之名由此始也。
秦置南行唐县,北魏去“南”字为行唐县,后曾易名章武县、永昌县、恒阳县等。明复称行唐县。
历史上的行唐:
行唐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上有夫城,滋阳,玉亭,张武,永昌等称谓,据南王庄、南贾素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聚居,劳动生息。
尧自唐(今定州北唐城村)赴平阳即帝位(前2357年),南行历此地,因名南行唐。 夏、商、周分属并州、冀州。
春秋时,属鲜虞国。战国初属中山国,赵灭中山(前296年)后,属赵国。赵惠文王八年(前291年)建南行唐城邑。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割真定地置南行唐县,治所在今故郡村,属钜鹿郡。二世元年(前209年)武臣立为赵王,属赵。
西汉初,属赵国恒山郡。文帝时改恒山为常山郡,属常山。景帝三年(前154年),夏改常山郡为中山国,属中山。东汉因之。
三国时魏改南行唐属常山国。
晋及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均属常山郡。
北魏去“南”字为行唐县,属恒山郡。太和十四年(490年)行唐改置唐郡,县治移至夫人城(今曲阳县石城一带)。二十一年(497年)郡废,县治复归。熙平中(约517年 )移治犊乾城,即今龙州镇。隋属恒山郡。
唐因之。长寿二年(693年)周改为章武县。神龙元年(705年)复名行唐县。大历三年(768年)于行唐置诋州,辖灵寿、曲阳、行唐。九年(774年)州废,县属恒州。
五代后梁开平初(907年),又改行唐为章武县。后唐元年(923年)复名行唐县。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改行唐为永昌县。后汉乾祐元年(948年)复名行唐县。
宋属真定府。
元改行唐为恒阳县,属保定路。
明仍为行唐县,洪武二年属定州,正统十三年十月直隶真定府。
清清康熙年间曾兼并阜平县.属定州。
民国3年(1941年)属保定道,17年(1928年)废道,属河北省统辖。27年(1938年)晋察冀边区建立,属冀西区,同年秋,划归冀西区三专区,29年(1940年)改属冀西五专区,32年(1945年)晋察冀区第四专区,35年(1946年)改属冀晋区第三专区,翌年又改属四专区。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属河北省定县专区,1954年撤销定县专区,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并入新乐县,1962年复置行唐县。1970年石家庄专区改为石家庄地区,行唐隶之。
1949年秋季属察哈尔省建屏专区,秋后改河北省建制,又划归定县专区。1954年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行唐与新乐两县合并为新乐县。1961 年12月新、行两县分开。1962年复置行唐县。1970年石家庄专区改称石家庄地区,行唐隶之。1993年,撤销石家庄地区,行唐县属石家庄市。
1961年12月恢复行唐县,并调整公社规模,分别建立坟台、齐村、独羊岗、贾庄、南桥、北龙岗公社,其余一个自然镇、六个自然村为城关公社。 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乡并镇工作,将原有28个乡(镇)调整为15个乡(镇)。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