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打败了楚国,会合诸侯,连一向归附楚国的陈、蔡、郑三国的国君也都来了。郑国虽然跟晋国订了盟约,但是因为害怕楚国,暗地里又跟楚国结了盟。
晋文公知道这件事,打算再一次会合诸侯去征伐郑国。大臣们说:“会合诸侯已经好几次了。咱们本国兵马已足够对付郑国,何必去麻烦人家呢?”
晋文公说:“也好,不过秦国跟我们约定,有事一起出兵,可不能不去请他。”
秦穆公正想向东扩张势力,就亲自带着兵马到了郑国。晋国的兵马驻扎在西边,秦国的兵驻扎在东边。声势十分浩大。郑国的国君慌了神,派了个能说会道的烛之武去劝说秦穆公退兵。
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秦晋两国一起攻打郑国,郑国准得亡国了。但是郑国和秦国相隔很远,郑国一亡,土地全归了晋国,晋国的势力就更大了。它今天在东边灭了郑国,明天也可能向西侵犯秦国,对您有什么好处呢?再说,要是秦国和我们讲和,以后你们有什么使者来往,经过郑国,我们还可以当个东道主接待使者,对您也没有坏处。您瞧着办吧。”
秦穆公考虑到自己的利害关系,答应跟郑国单独讲和,还派了三个将军带了两千人马,替郑国守卫北门,自己带领其余的兵马回国了。
晋国人一瞧秦军走了,都很生气。有的主张追上去打一阵子,有的说把留在北门外的两千秦兵消灭掉。
晋文公说:“我要是没有秦君的帮助,怎么能回国呢?”他不同意攻打秦军,却想办法把郑国拉到晋国一边,订了盟约,撤兵回去了。
留在郑国的三个秦国将军听到郑国又投靠了晋国,气得吹胡子瞪眼睛,连忙派人向秦穆公报告,要求再讨伐郑国。秦穆公得到消息,虽然很不痛快,但是他不愿跟晋文公扯破脸,只好暂时忍着。
过了两年,也就是公元前628年,晋文公病死,他的儿子襄公即位。有人再一次劝说秦穆公讨伐郑国。他们说:“晋国国君重耳刚死去,还没举行丧礼。趁这个机会攻打郑国,晋国决不会插手。”
留在郑国的将军也送信给秦穆公说:“郑国北门的防守掌握在我们手里,要是秘密派兵来偷袭,保管成功。”
秦穆公召集大臣们商量怎样攻打郑国。两个经验丰富的老臣蹇叔(蹇音jiǎn)和百里奚都反对。蹇叔说:“调动大军想偷袭这么远的国家,我们赶得精疲力乏,对方早就有了准备,怎么能够取胜;而且行军路线这样长,还能瞒得了谁?”
秦穆公不听,派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为大将,蹇叔的两个儿子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率领三百辆兵车,偷偷地去打郑国。
第二年二月,秦国的大军进入滑国地界(在今河南省)。忽然有人拦住去路,说是郑国派来的使臣,求见秦国主将。
孟明视大吃一惊,亲自接见那个自称使臣的人,并问他前来干什么。
那“使臣”说:“我叫弦高。我们的国君听到三位将军要到郑国来,特地派我送上一份微薄的礼物,慰劳贵军将士,表示我们一点心意。”接着,他献上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肥牛。
孟明视原来打算在郑国毫无准备的时候,进行突然袭击。现在郑国使臣老远地跑来犒劳军队,这说明郑国早已有了准备,要偷袭就不可能了。
他收下了弦高送给他们的礼物,对弦高说:“我们并不是到贵国去的,你们何必这么费心。你就回去吧。”
弦高走了以后,孟明视对他手下的将军说:“郑国有了准备,偷袭没有成功的希望。我们还是回国吧。”说罢,就灭掉滑国,回国了。
其实,孟明视上了弦高的当。弦高是个牛贩子。他赶了牛到洛邑去做买卖,正好碰到秦军。他看出了秦军的来意,要向郑国报告已经来不及。他急中生智,冒充郑国使臣骗了孟明视,一面派人连夜赶回郑国向国君报告。
郑国的国君接到弦高的信,急忙叫人到北门去观察秦军的动静。果然发现秦军把刀枪磨擦得雪亮,马匹喂得饱饱的,正在作打仗的准备。他就老实不客气,向秦国的三个将军下了逐客令,说:“各位在郑国住得太久,我们实在供应不起。
听说你们就要离开,就请便吧。
三个将军知道已经泄露了机密,眼看呆不下去,只好连夜把人马带走。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是楚国大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仍未感化晋国。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郑呢?因为当时秦国也要争夺霸权,也需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欲望,于是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九月甲午日,晋侯和秦伯合兵围困郑国,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并且怀有二心亲近楚国。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军队驻扎在汜水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国势危急了!倘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兵一定退去。”郑伯听从了他的话。烛之武推辞道:“我的壮年,还不及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郑伯说:“我不能及早重用您;现在碰到急难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有不利!”烛之武答应去。
在夜里用绳子捆住身子从城上挂下去。见秦伯说:“秦晋合兵围困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亡了!倘使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怎么敢用这件事来烦劳您。越过晋国把远处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界,您知道它的困难;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邻国实力的加强,即您实力的削弱。倘使放弃进攻郑国,作为您东路上的主人,您的外交使者的来往,郑国可以供给他们资粮馆舍,对您没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施恩了;晋惠公应允把焦、瑕两城给您,可是他早上渡过黄河,晚上就在那里构筑防御工事,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已经要把郑国作为她东面的疆界,又要扩展它西面的疆界;倘使不来损害*
秦国,还会到哪儿去扩展呢?损害秦国来使晋国得到好处,只请您仔细考虑吧!”
秦伯听了高兴,跟郑国人结盟。派杞子、逢孙、扬孙在郑国驻防,才回去。子犯请求发兵攻打秦军,晋文公说:“不行!不是这个人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依靠人家的力量反过来伤害人家,不仁慈;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不明智;用战乱来改变出兵时的整肃,是不武,我还是应该回去。”也离开了郑国。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特别是说秦时的举重若轻、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更集中地体现了一位出色的辩臣的形象。以上是正面描写。佚之狐的推荐、郑伯的自责,退秦师的事实,都从侧面烘托了这个人物。
时代铸就英雄。烛之武的时代早已过去,但烛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应该爱岗敬业;即使暂处逆境,也应该不断磨砺自己,以至终成大器!
摘录的,引自:/view/51940.htm弦高弦高是郑国的一位行商,经常来往于各国之间做生意。
鲁售公三十三年(前627年)他去周王室辖地经商,途中遇到秦国军队,当他得知秦军要去袭击他的祖国郑国时,便一面派人急速回国报告敌,惰,一面伪装成郑国国君的特使,以12头牛作为礼物,稿劳秦军。秦军以为郑国已经知道偷袭之事,只好班师返回。
郑国避免了一次灭亡的命运。当郑国君主要奖赏弦高时,他却婉言谢绝"作为商人,忠于国家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受奖,岂不是把我当作外人了吗?"弦高智退秦军晋文公打败了楚国,会合诸侯,连一向归附楚国的陈、蔡、郑三国的国君也都来了。
郑国虽然跟晋国订了盟约,但是因为害怕楚国,暗地里又跟楚国结了盟。晋文公知道这件事,打算再一次会合诸侯去征伐郑国。
大臣们说:“会合诸侯已经好几次了。咱们本国兵马已足够对付郑国,何必去麻烦人家呢?”晋文公说:“也好,不过秦国跟我们约定,有事一起出兵,可不能不去请他。”
秦穆公正想向东扩张势力,就亲自带着兵马到了郑国。晋国的兵马驻扎在西边,秦国的兵驻扎在东边。
声势十分浩大。郑国的国君慌了神,派了个能说会道的烛之武去劝说秦穆公退兵。
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秦晋两国一起攻打郑国,郑国准得亡国了。但是郑国和秦国相隔很远,郑国一亡,土地全归了晋国,晋国的势力就更大了。
它今天在东边灭了郑国,明天也可能向西侵犯秦国,对您有什么好处呢?再说,要是秦国和我们讲和,以后你们有什么使者来往,经过郑国,我们还可以当个东道主接待使者,对您也没有坏处。您瞧着办吧。”
秦穆公考虑到自己的利害关系,答应跟郑国单独讲和,还派了三个将军带了两千人马,替郑国守卫北门,自己带领其余的兵马回国了。晋国人一瞧秦军走了,都很生气。
有的主张追上去打一阵子,有的说把留在北门外的两千秦兵消灭掉。晋文公说:“我要是没有秦君的帮助,怎么能回国呢?”他不同意攻打秦军,却想办法把郑国拉到晋国一边,订了盟约,撤兵回去了。
留在郑国的三个秦国将军听到郑国又投靠了晋国,气得吹胡子瞪眼睛,连忙派人向秦穆公报告,要求再讨伐郑国。秦穆公得到消息,虽然很不痛快,但是他不愿跟晋文公扯破脸,只好暂时忍着。
过了两年,也就是公元前628年,晋文公病死,他的儿子襄公即位。有人再一次劝说秦穆公讨伐郑国。
他们说:“晋国国君重耳刚死去,还没举行丧礼。趁这个机会攻打郑国,晋国决不会插手。”
留在郑国的将军也送信给秦穆公说:“郑国北门的防守掌握在我们手里,要是秘密派兵来偷袭,保管成功。”秦穆公召集大臣们商量怎样攻打郑国。
两个经验丰富的老臣蹇叔(蹇音jiǎn)和百里奚都反对。蹇叔说:“调动大军想偷袭这么远的国家,我们赶得精疲力乏,对方早就有了准备,怎么能够取胜;而且行军路线这样长,还能瞒得了谁?”秦穆公不听,派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为大将,蹇叔的两个儿子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率领三百辆兵车,偷偷地去打郑国。
第二年二月,秦国的大军进入滑国地界(在今河南省)。忽然有人拦住去路,说是郑国派来的使臣,求见秦国主将。
孟明视大吃一惊,亲自接见那个自称使臣的人,并问他前来干什么。那“使臣”说:“我叫弦高。
我们的国君听到三位将军要到郑国来,特地派我送上一份微薄的礼物,慰劳贵军将士,表示我们一点心意。”接着,他献上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肥牛。
孟明视原来打算在郑国毫无准备的时候,进行突然袭击。现在郑国使臣老远地跑来犒劳军队,这说明郑国早已有了准备,要偷袭就不可能了。
他收下了弦高送给他们的礼物,对弦高说:“我们并不是到贵国去的,你们何必这么费心。你就回去吧。”
弦高走了以后,孟明视对他手下的将军说:“郑国有了准备,偷袭没有成功的希望。我们还是回国吧。”
说罢,就灭掉滑国,回国了。其实,孟明视上了弦高的当。
弦高是个牛贩子。他赶了牛到洛邑去做买卖,正好碰到秦军。
他看出了秦军的来意,要向郑国报告已经来不及。他急中生智,冒充郑国使臣骗了孟明视,一面派人连夜赶回郑国向国君报告。
郑国的国君接到弦高的信,急忙叫人到北门去观察秦军的动静。果然发现秦军把刀枪磨擦得雪亮,马匹喂得饱饱的,正在作打仗的准备。
他就老实不客气,向秦国的三个将军下了逐客令,说:“各位在郑国住得太久,我们实在供应不起。听说你们就要离开,就请便吧。
三个将军知道已经泄露了机密,眼看呆不下去,只好连夜把人马带走。来源:《中华上下五千年》(曹余章 著)。
起因是晋国喝秦国联合起来打算灭了郑国结果是郑国的商人弦高用牛化解了秦国的的攻打,说明了弦高作为一个商人很爱国为了国家不惜自己的利益。下面是这个故事的完整楼主 弦高救国
晋文公打败了楚国,跟各诸侯国订了盟约,做了霸主。郑国是个小国,因为惧怕楚国,又暗地和楚国结了盟。晋文公很生气,就与秦穆公约定一起出兵征讨郑国。
为了生存,郑国先与秦穆公讲和,允许秦国派三个将军带二千人马替郑国守卫北门。秦国就退了兵。郑国也不敢惹晋国,又和晋国订了盟约,晋军也撤走了。
留在郑国的秦国将军就派人向秦穆公报告了这情况,还要求再次征讨郑国。但秦穆公不愿因此影响与晋文公的关系,就暂时忍耐下来。
过了两年,晋文公病死,他儿子襄公即位。秦穆公决定趁晋国有丧事的机会,与驻在郑国的三个将军里应外合偷袭郑国。
郑国离秦国很远,到了第二年二月,秦国的军队才进入到滑国地界(河南省)。当时郑国有个贩牛的商人名叫弦高,他正赶着牛去河南洛阳做生意,碰上了秦军,他看出了秦军的企图,一方面派人赶快回郑国送信;一方面想出了对付秦军的办法。
一天,一个自称是郑国使臣的人,赶着十二头肥牛来到秦军驻地,要求见秦国主将孟明视。孟明视接见了他,郑国的使臣说道:“我叫弦高,我们的国君知道将军要到郑国来,特地派我送上十二头肥牛,慰劳全军将士,以表示我们的一点心意。”
孟明视听了大吃一惊,心想:郑国使臣远路赶来慰劳军队,说明郑国已有了准备,我们的偷袭很难成功了。他连忙解释说:“我们不是到贵国去的,你们何必这么费心,请你回去吧。”收下了送来的十二头牛。
弦高走后,孟明视与手下的人说:“郑国已有了准备,偷袭成功没有希望了,还是回国吧。”秦军顺路灭掉了滑国,就退兵了。
这时郑国国君也接到了弦高的信,急忙派人到北门观察秦军的动静,果然发现他们已做好打仗的准备。他就不客气地向秦国的三位将军下了逐客令。秦国的三个将军知道机密已泄露,便连夜将兵马从郑国撤走了。
弦高利用自己的智慧,保卫了国家,为百姓们免除了一次战争灾难,这件事被传为佳话。
不知道你想问什么,就写下原文和翻译,有什么具体问题你可以追问,希望能帮助到你
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泛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的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手下的人。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秦伯心悦诚服,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起因是晋国喝秦国联合起来打算灭了郑国结果是郑国的商人弦高用牛化解了秦国的的攻打,说明了弦高作为一个商人很爱国为了国家不惜自己的利益。
下面是这个故事的完整楼主 弦高救国 晋文公打败了楚国,跟各诸侯国订了盟约,做了霸主。郑国是个小国,因为惧怕楚国,又暗地和楚国结了盟。
晋文公很生气,就与秦穆公约定一起出兵征讨郑国。 为了生存,郑国先与秦穆公讲和,允许秦国派三个将军带二千人马替郑国守卫北门。
秦国就退了兵。郑国也不敢惹晋国,又和晋国订了盟约,晋军也撤走了。
留在郑国的秦国将军就派人向秦穆公报告了这情况,还要求再次征讨郑国。但秦穆公不愿因此影响与晋文公的关系,就暂时忍耐下来。
过了两年,晋文公病死,他儿子襄公即位。秦穆公决定趁晋国有丧事的机会,与驻在郑国的三个将军里应外合偷袭郑国。
郑国离秦国很远,到了第二年二月,秦国的军队才进入到滑国地界(河南省)。当时郑国有个贩牛的商人名叫弦高,他正赶着牛去河南洛阳做生意,碰上了秦军,他看出了秦军的企图,一方面派人赶快回郑国送信;一方面想出了对付秦军的办法。
一天,一个自称是郑国使臣的人,赶着十二头肥牛来到秦军驻地,要求见秦国主将孟明视。孟明视接见了他,郑国的使臣说道:“我叫弦高,我们的国君知道将军要到郑国来,特地派我送上十二头肥牛,慰劳全军将士,以表示我们的一点心意。”
孟明视听了大吃一惊,心想:郑国使臣远路赶来慰劳军队,说明郑国已有了准备,我们的偷袭很难成功了。他连忙解释说:“我们不是到贵国去的,你们何必这么费心,请你回去吧。”
收下了送来的十二头牛。 弦高走后,孟明视与手下的人说:“郑国已有了准备,偷袭成功没有希望了,还是回国吧。”
秦军顺路灭掉了滑国,就退兵了。 这时郑国国君也接到了弦高的信,急忙派人到北门观察秦军的动静,果然发现他们已做好打仗的准备。
他就不客气地向秦国的三位将军下了逐客令。秦国的三个将军知道机密已泄露,便连夜将兵马从郑国撤走了。
弦高利用自己的智慧,保卫了国家,为百姓们免除了一次战争灾难,这件事被传为佳话。
狗尾续貂,不过博之一笑。抛砖引玉,以待虚席。
1.军队的保密工作要做好——秦军很失败。
2.军队的情报工作更要做好——郑国更失败。
3.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不是空话。
4.苟利国家生死以——爱国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你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请不要说自己爱国。
5.义>利,估计这弦高这辈子最成功的交易——12头牛换了一个国家!
6.义之意:我之所以所以行义,是因为我该做,也是因为我能做,更是因为我愿意去做。
7.从相反视角看:弦高错了,他更应该接受奖赏,这个道理和“子路受牛”的道理是一样的。
8.冷静和理智才能解决问题:如果是现在那些愤青们的话,大概会1)不计后果,抽刀子上 2)一边跑,一边嘴里说狠话 3)我天朝大国,你们这些蕞尔小国,真是不自量力,必定自取其辱。
“巧退秦兵”这个典故比喻爱国主义精神。
此典出自《淮南子·人间训》:“秦穆公使孟盟举兵袭郑,过周以东,郑之贾人弦高,蹇他相与谋曰:‘师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其势必袭郑。凡袭国者,以为无备也,今示以知其情,必不敢进。
’乃矫郑伯之命,以十二牛劳之。三率相与谋曰:‘凡袭人者,以为弗知,今已知之矣,守备必固,进必无功。
’乃还师而反。”这段话意思是说:秦穆公派孟盟等出兵偷袭郑国。
军队来到郑国东西,郑国的商人弦高和蹇他共同商议说:“秦国的军队已经远征几千里,频繁地攻克了很多国家,看他们的趋势,一定是要偷袭咱们郑国。只要是偷袭其他国家的人都以为那个国家不知道要被偷袭,没有准备。
如果我们说明知道了他们的真情,他们一定不敢再前进,这样就可保住郑国不受到侵略。”于是弦高和蹇他就假装是受郑王的命令,用十二头牛,去慰劳秦军。
秦国的三个统帅觉得非常奇怪,认为郑国已经发觉了就互相商议说:“凡是偷袭别国,都是因为对方不知道。现在人家已经知道了,专门派人来慰劳,那就一定加强防守了,所以,再按原计划行动,可能就不会有好结果了。”
于是就退兵回国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3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