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少从叔父,后又从卫夫人学书,得见汉魏以来诸名家书法,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兼善隶、草、正、行各体,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
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为最;行书以《兰亭序》为最;草书以《快雪时晴贴》、《初目帖》等为最。
唐太宗视为国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其书法成为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正宗。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后世尊称为“书圣”。
据传说其行书真迹《兰亭序》随葬李世民。现传世均为临摹本。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
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
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
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
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
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四大妖姬,是指中国古代四位著名的宠妃——妺喜、妲己、褒姒、骊姬。她们美若天仙,国色天香,深得君王的宠爱。一国之君为了她们无心朝政,甚至为她们做出一些危害江山社稷之事。
妺喜
妺(mò)喜,生卒年不详,亦作妺嬉、末喜 、末嬉,有施氏之女,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的王后,四大妖姬之一。据说,妺喜是后世红颜祸水的第一例证。
典故:红颜祸水
据说,妺喜是后世红颜祸水的第一例证,此后在三代间陆续出现商代妲己、周代褒姒。因此,当越王勾践派范蠡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时,伍子胥进言说:"臣闻: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国之物也,王不可受。"
妲己
妲己[dá jǐ],己姓,字妲,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有苏氏之女,帝辛的妃子。妲己乃是难得一见的美女,纣王沉迷于妲己的美色,荒理朝政,对她言听计从,到了“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的地步,使商朝灭亡,最后被周武王所杀。
典故:淫乱
妲己,为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的宠妃。传说姓苏,不过有关苏的来源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其父亲乃是诸侯苏护;另外一种说法是,妲己来自一个叫苏的部落。
根据《史记》的记载,妲己是有苏氏诸侯之女,乃一个美若天仙、能歌善舞、国色天香的美人,在商纣王徵伐苏部落时被好酒贪色的纣王掳入宫中,尊为贵妃,极尽荒淫之能事,酒池肉林等乃是纣王为博她欢颜而创,并为了讨好她发明炮烙之刑。后被周武王所杀。
骊姬
骊姬(?-前651年),或称丽姬 ,名不详,春秋时期骊戎国君之女,晋献公妃子,晋君奚齐的生母。
典故:骊姬之乱
骊姬姿色艳美。前672年,晋献公打败骊戎,骊戎求和将骊姬与其妹少姬献给晋献公。骊姬深得晋献公的宠爱,获立夫人,并生下儿子奚齐,而骊姬的妹妹少姬生子卓子。
骊姬以美色获得晋献公专宠,阴险狡诈,献媚取怜,逐步博得晋献公信任,参与朝政,但骊姬仍不满足,使计离间挑拨晋献公与儿子申生、重耳、夷吾的感情,迫使申生自杀,重耳、夷吾逃亡,改立自己所生之子奚齐为太子,史称骊姬之乱。
前651年,晋献公病危,嘱托大夫荀息主政,保护骊姬母子,辅助奚齐继位。晋献公死后,荀息遵旨立奚齐继位,骊姬为太后。但在丧礼过程中,里克杀死奚齐,荀息于是改立卓子为君。不久,里克杀害卓子和骊姬。
褒姒
褒姒[bāo sì](《史记》作襃姒 ,《列女传》作褎姒 ),生卒年不详,姒姓,褒国人,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
典故:烽火戏诸侯
据《史记》记载,褒姒不爱笑,周幽王想出各种办法让她笑,但她还是不笑。周幽王设置烽火台和大鼓,有敌人来到就点燃烽火召集援兵。有一次,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都率兵赶来。诸侯到后却发现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兴,因此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不在信用,渐渐不肯应召而来。后来申国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援救,诸侯却没有前来援救。犬戎最终杀死周幽王,俘虏褒姒,西周灭亡。
〈名〉
1、古代的太湖也被称为“泽。
2、水深的湖沼或水草丛杂的湖沼下有水曰泽,言润泽也。——《释名》
3. 恩泽,恩惠。
泽及万世而不为仁。——《庄子·大宗师》
推恩海内,泽及鸟兽。——《东坡先生墓志铭》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史记·西门豹传》
4.. 仁慈的行动。
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泽。——《书·多士》
5. 雨和露。
两泽下注。——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6. 土壤中的水分。
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齐民要术》
7. 汗衣,内衣。
书法泽字(5张)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诗·秦风·无衣》
8. 禄位,遗风。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孟子》
9.又如:泽下尺,升上尺(天上的雨下落一尺,地上的禾苗就向上长一尺。比喻君王赐给臣民恩泽,臣民就拥戴君王)。
10.土壤中的水分【moisture】。
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齐民要术》
11.津液、唾液或汗水【body fluid;saliva or sweat】。
几扇门窗上就留着他的手泽了。——叶圣陶《小铜匠》
12.润头发或皮肤的油脂【oil】。
你让我来分你一些香泽吧!——郭沫若《王昭君》
又如:芳泽;香泽
语见《旧唐书·卷二零零·朱泚等传·史臣曰》:“盖‘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蛇螫不能断腕,蚁穴所以坏堤。”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俺父亲‘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掉在壕里,签了大腿。”
本作“差以豪厘,谬以千里”。《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察其所以,皆失其本也。故易曰:‘差以豪厘,谬以千里’。”
或作“差若豪厘,缪以千里”。《礼记·经解》:“君子慎始,‘差若豪厘,缪以千里’。”
亦作“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大戴礼记·保傅》:“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
亦作“失之毫厘,差以千里”。《陈书·卷十九·虞荔传》:“夫安危之兆、祸福之机,匪独天时,亦由人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据重位而不倾,执大节而不失,岂惑於浮辞哉?”
亦作“差之毫厘,缪以千里”。或作“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或作“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毫、厘,皆为极小之长度单位。
喻指差距虽极细微,但所致之差误或失误极大。
泽 【ze】 泽 damp; lustre; pond; pool; 泽 (1)泽zé (2)(形声。
从水。睾(yì)声。
本义::光泽,润泽) (3)同本义 [lustre] 泽,光润也。――《说文》 共饭不泽手。
――《礼记·曲礼》 泽剑首。――《礼记·少仪》 实诸泽器。
――《考工记·慌氏》 顺非而泽。――《荀子·礼论》 芳与泽其杂糅兮。
――《离骚》 热多则淖泽。――《素问·经络论》 色沃不泽。
――《素问·玉机真藏论》 色泽莹润。――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根色鲜泽。
――宋·沈括《梦溪笔谈》 仁义不足泽其性,礼乐不足锢其情。――王安石《太古》 (4)又如:泽雨(润泽万物之雨);泽器(润泽光滑的器皿);色泽(颜色和光泽) (5)水深的湖泽或水草丛杂的湖泽 [marsh] 下而有水曰泽,言润泽也。
――《释名》 水草交厝名之为泽。言其润泽万物以阜民用也。
――《风俗通》 泽水之钟也。――《国语·周语》 川壅为泽。
――《左传·宣公十二年》 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韩非子·五蠹》 山泽不避。
――《史记·货殖列传》 行吟泽畔。――《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在某泽中。
――《汉书·李广苏建传》 (6)又如:泽陂(池沼);泽皋(沼泽);泽淖(泥潭);泽农(指在水泽地区耕作的农夫);泽卤(地低洼而多盐碱);泽薮(大泽);川泽 (7)恩泽,恩惠 [beneficence;favor] 泽及万世而不为仁。――《庄子·大宗师》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
――《史记·西门豹传》 (8)又如:泽民(施恩惠于民);泽物(施恩于人,做好事);泽枯,泽骨(恩泽施及死去的人。形容恩情深厚);泽霈(恩惠普施);泽润(恩泽普施) (9)仁慈的行动 [benefit] 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泽。
――《书·多士》 (10)雨和露 [rain and dew] 两泽下注。――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11)又如:泽下尺,升上尺(天上的雨下落一尺,地上的禾苗就向上长一尺。
比喻君王赐给臣民恩泽,臣民就拥戴君王) (12)土壤中的水分 [moisture] 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齐民要术》 (13)津液、唾液或汗水 [body fluid,saliva or sweat] 几扇门窗上就留着他的手泽了。
――叶圣陶《小铜匠》 (14)润头发或皮肤的油脂 [oil] 你让我来分你一些香泽吧!――郭沫若《王昭君》 (15)又如:芳泽;香泽 (16)汗衣;内衣 [undershirt; underclothes]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诗·秦风·无衣》 (17)禄位;遗风 [custom left by a preceding generation]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孟子》 (18)又如:手泽 泽国zéguó (1)[a land that abounds in rivers and lakes]∶多水的地区;水乡 泽国用龙节。――《周礼·地官·掌节》 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
――唐·杜牧《题白云楼》 (2)[inundated area]∶遭水淹了的地区 那年发大水,这里成了一片泽国 泽兰zélán [boneset] 泽兰属草本植物的一种,特点是具有对生的贯穿叶和白色、排列成伞房状的头状花序,过去用作家常药品 泽泻zéxiè [oriental water plantain] 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椭圆形,开白色小花。生长在沼泽中。
根可以入药,是利尿剂 泽1 (泽)zé ㄗㄜˊ (1)水积聚的地方:大~。湖~。
润~(潮湿)。沼~。
(2)金属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亮:光~。色~。
(3)恩惠:恩~。~及枯骨(施惠于死人)。
(4)洗濯。 (5)汗衣,内衣。
郑码:VXBI,U:6CFD,GBK:D4F3 笔画数:8,部首:氵,笔顺编号:44154112 damp;lustre;pond;pool; 泽2 (泽)shì ㄕˋ 古同“释”,解散。 郑码:VXBI,U:6CFD,GBK:D4F3 笔画数:8,部首:氵,笔顺编号:44154112 damp;lustre;pond;pool;。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7秒